APP下载

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

2013-04-06陈俊

关键词:科技人才创新型河南省

陈俊

(周口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南 周口 466001)

【中原经济区建设】

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

陈俊

(周口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南 周口 466001)

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其核心在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开发。目前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总量、结构和质量方面存在密度低且高层次人才匮乏、分布不尽合理、绩效低和培养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实施强化引进机制、创新培养机制、健全流动机制和提高创新能力等战略举措。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中原经济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河南省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显著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努力建设全国人力资源高地”。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总目标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在“十二五”期间落实《建议》要求,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

一、创新型科技人才现状

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人力资源中层次较高的一种。多数学者认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是科技新突破、发展新途径的引领者和开拓者,是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1]在统计上,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指直接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从2009年起,我国科技统计中代之以国际常用的R&D研究人员。

(一)总量分布

2002年以来,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显著增加,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达到最高,为56 316人,年年均增长6.2%。按国际可比的全时当量计,2002-2008年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占创新型人才的比重持续维持在75%左右,2006年达到最高,为79.65%。2010年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为48 692人,比上年增加696人,增长率1.45%,创新型科技人才占创新型人才总量的比重为47.89%,略低于2009年51.85%的比重。[2]

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绝对数量居全国第9位,占全国创新型科技人才的4.03%,居中部第2位,占中部地区创新型人才的22.77%,但远远低于北京、江苏等东部地区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如只有广东的1/3。[2]国家科技部2010年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报告显示,河南省万人R&D科学家和工程师为8人,居全国第22位,在中部地区位居第4。

2007年开始实施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以来,截至2011年底共支持中原学者22人,科技创新杰出人才246人,科技创新杰出青年377人,创新型科技团队15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家,省重点实验室90家。河南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扩大,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创新潜力在增强。[3]

(二)结构分布

1.部门分布。部门分布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研究开发活动的总体布局。河南省研究开发已达到以企业为主、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为辅的发达国家创新型科技人才部门分布格局。以2010年为例,河南省研究人员分布于大中型工业企业29 893人,占61.39%;高等院校4 653人,占9.56%;科研机构5 520人,占11.34%。国家科技部2011年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报告显示,河南省企业R&D研究人员占全社会R&D研究人员的比重为61.2%,远远高于全国45.7%的水平,仅次于广东,为全国第2。[4]

2.类型分布。2002-2010年间,河南省从事基础研究、试验发展的R&D折合全时人员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17%和13.41%;从事应用研究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折合全时人员则呈下降态势,平均下降率为0.37%。这表明,河南省在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上有较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优势;应用研究领域比重从2004年最高时的18.96%下降到2010年最低时的5.52%;基础研究领域比重平均基本维持在3%的水平;实验发展领域比重则基本维持在85%的水平,特别是2009年和2010年均保持在90%以上的比重。[2]2002年以来,河南省更加重视对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重任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资助。

3.学科分布。2010年河南省R&D机构中,从事自然科学的占14.33%,从事农业科学的占2.99%,从事医药科学的占1.99%,从事工程与技术科学的占78.81%,从事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占1.88%。[2]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从事农业科学的R&D人员显然太少;同时,作为文化大省,从事人文与社会科学的R&D人员也较少。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集中在教育系统。2010年河南省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教学人员所占比例分别是9.66%、2.07%、0.38%、15.98%、71.91%。[2]农业技术人员比例较少,这与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符;科学研究人员比例低,反映出河南省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吸引、吸纳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河南省科技创新实力还不够强,很难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4.年龄分布。根据河南省科技厅公布的50名2012年度科技创新人员名单,创新型科技人才中35岁以下的占10%,36-45岁的占50%,46-55岁的占34%,55岁以上的占6%,老中青年龄结构较合理;22名中原学者的平均年龄为51岁,其中82%在55岁以下。以上数据表明,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构成逐步年轻化,中青年创新型科技人才已成为河南省科研的中坚力量,河南省科技创新发展的潜力较大。

5.地区分布。创新型科技人才在全省18个地级市中的分布很不均衡,地区差异很大。郑州、洛阳、南阳、新乡和平顶山五地区是创新型科技人才较为集中的地区,共占全省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的66.43%。其中,郑州市占25.89%,洛阳市占17.64%,南阳市占8.24%,新乡市占7.45%,平顶山市占7.21%。创新型科技人才比重在1%左右的依次是商丘市、驻马店市、济源市、三门峡市、信阳市和鹤壁市,这六个地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仅占全省总量的6.06%。万人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和济源市这四个地区相对较多,分别为13.91人年、12.91人年、8.51人年,8.13人年;商丘市、驻马店市和信阳市每万人中创新型科技人才不足1人。[5]创新型科技人才数量分布的不均衡,对全省经济发展会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

(三)质量分布

2010年河南省R&D人员共计144 408人,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50.71%,其中有研究生学历的占14.12%。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242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9%,中级占31%,初级占60%;高技能人才总量为100.4万人,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为15人。具有高学历和高职称人员的比重不断提高,说明河南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素质进一步提高。

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发明专利申请数为3 444件,占专利申请数的35.82%,比上年增加5.42%;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为2 305件,占专利申请数的66.93%;发明专利授权数为368件,占专利授权数的6.58%;高校发明专利授权数为236件,占专利授权数的64.13%;有效发明专利数为5 359件,比2009年增加3.32%。[5]

2010年全省共发表科技论文55 010篇,其中高校发表43 718篇,占79.47%;出版科技著作1 908种,其中高校出版1 645种,占86.21%;开展R&D项目(课题)24 050项,其中高校14 828项,占61.65%。2011年共取得重大科技专项1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46项。签订技术合同5 010万份,成交金额38.76亿元,居中部第五位。[5]

二、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中的问题

一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密度低且高层次人才匮乏。国家科技部2011年科技进步水平监测报告显示,虽然河南省R&D研究人员居全国第9位,但是万人R&D研究人员为5人,居全国第21位、中部第4位,仅为排名第一的北京的1/11。2010年河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25.2%设有研发机构,有25.43%开展R&D活动,分别低于全国27.6%、28.3%的平均水平。尽管启动了各种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但高层次人才总体数量仍显严重不足。2011年全省事业单位和公有经济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总数为139.16万人,高级职称只有12.5万人,仅占8.98%;长期在豫工作的两院院士19人,仅占全国院士总数的1.32%,远低于湖南的53名、湖北的57名。[6]在专业人才需求方面,农业、软件、金融方面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最为短缺,无法满足河南省发展特色农业和信息化产业的需要。

二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分布不尽合理。2010年河南省R&D研究人员占R&D人员总量的比重为47.89%,虽略高于全国47.4%的比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60%以上的比重。这说明,河南省研发队伍的结构和质量仍存在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分布不尽合理。首先,行业分布不合理。教育和卫生人员占大部分比例,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高新技术开发型人才严重不足。其次,地区分布不合理。绝大部分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集聚在省会城市郑州和条件好、发展快的洛阳、新乡等地区,县乡所占的比重较低,越到基层人才越匮乏,而急需各类人才的小城市和广大农村人才严重缺乏。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直接制约着河南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经济发展步伐。

三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绩效低。创新型科技人才绩效评价主要从创新型科技人才投入、科技成果产出以及经济社会效益产出三个方面进行。[1]2010年河南省R&D经费支出为211亿元,占GDP比例为0.91%,居全国第20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1.76%的平均水平;全国全时R&D人员人均经费支出为27.65万元,而河南仅为20.81万元。[7]较低的科技投入势必会导致大量优秀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流失,进而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2010年万名就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0.7项,居全国第25位;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2 014篇,居全国第22位;从科技论文质量上来看,2009年河南省被SCI、EI、ISTP国家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科技论文为4 774篇,仅占全国总量的1.88%。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为108.7199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0.66%;高技术产业增加值401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2%,居全国第22位;新产品销售收入132.3861亿元,占全国销售收入的0.81%;全员劳动生产率3.2万元/人,居全国第22位。[2]以上数据表明,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绩效较低,投入少,产出低,经济社会效益较差。

四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滞后上。2010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66%,低于全国26.5%的平均水平。各级各类学校40 15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107所,仅占全国4.53%;本科学院仅占全国4.05%。全省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145.67万人,仅占全国的6.53%,低于河南省总人口占全国7%的比例。[5]同时,高校本科专业点过于集中在工、理、文和管理这四大学科,第三产业学科的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高等教育发展和河南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定位不相称,在区域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还不够突出。

三、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的建议

一要强化引进机制。首先要抓紧亟需人才的引进,以市场和国家需要为导向,确定亟需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范围。同时,要注重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着重加强人才梯队的顶层设计,培养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三类战略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并积极帮助其组建有实力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或者将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加入此类创新团队,并在编制、职称和资金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产品研发中心,让更多的人才有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使人才培养措施落到实处,从而以引进人才带动本地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

二要创新培养机制。在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过程中,要培养出可以担负起振兴河南经济、促进河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重任的人才。作为人才聚集和培养的基地,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方面责无旁贷。要科学规划,推进高等院校合理布局,优化教学资源,支持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有条件的高校发展成为教学研究性大学;要加大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加强高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要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积极探索符合经济社会需求、体现时代特点、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机制。

三要健全流动机制。加快人才市场网络化建设,构建全省统一规范的,面向全省、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人才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人才市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建立重点产业、行业和领域科技人才供需信息的发布制度,引导创新型科技人才有序流动。河南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人才流动仅靠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和宏观调控职能,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向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流动,向企业、农村和偏远艰苦地区流动。对两院院士、学科带头人、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等高精尖人才,应采取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和技术指导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引导其通过多种方式为河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要提高创新能力。河南应围绕重大的科研项目,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R&D经费占GDP的比重,资助科研人员的研究开发工作,扶持高新技术项目实现产业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成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离不开政策环境的营造。要改进科技人才管理方式,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建立创新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克服人才评价中的唯学历、唯论文和“官本位”倾向;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建立符合科技人员特点的职业发展路径,营造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

[1]肖正斌,朱善定,张小菁.湖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2):48-51.

[2]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杨凤阁.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发展策略[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1(1):24-29.

[4]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2011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R].北京: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2011.

[5]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6]冯芸,谢建晓.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解读:变人力资源为人才高地[N].河南日报,2011-01-14.

[7]贾璐.河南省R&D经费投入及其优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2,(2):69-72.

Exploitation of Innovat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Henan Province

CHEN Jun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Zhoukou 466001,Chin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key to achieve the rise of Central China,the revitalization of Henan Province and construction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and explo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dominate the innovation.At present,problems exit such as inadequate quantity,low density in structrue and quality,lack of high-level talents,unreasonable distribution,poor efficiency,insufficient fostering ability.To solve these problems,it is proposed to reinforce the talent introduction mechanism,to innovate the trainingmechanism,to perfect the flow mechanism,and to improve innovative ability.

Henan Province;innovat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F276.44

:A

:1672-3910(2013)05-0023-04

2013-04-15

2012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项目(SKL-2012-3118)

陈俊(1982-),女,河南项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创新型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