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出土的战国文字材料及其研究

2013-04-06刘秋瑞

关键词:战国兵器铭文

刘秋瑞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中韩文化研究所,郑州 450002)

【河洛文化】

河南出土的战国文字材料及其研究

刘秋瑞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中韩文化研究所,郑州 450002)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浩繁,所出土的战国文字材料内容丰富。其铜器铭文、兵器铭文、货币、陶文和印玺历来受到众多学者重视,对铭文的文字考释、史实考证及战国文字的分域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应在疑难文字的释读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探索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河南省;出土文物;战国文字

河南出土的战国文字材料可谓“蔚为大观”,既有盟书、简牍文字,还有大量有铭器物。这些文字材料有如下特点:一是数量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出土器物除温县盟书、新蔡葛陵楚简和信阳长台楚墓竹简这三批材料外,铭文内容不重复的器物单件就有724件;出土地涉及河南省内43个县市。二是品类齐全。除常见的铜器、兵器、货币、玺印、陶文、盟书、竹简等铭刻材料之外,石器、漆器和玉器铭刻材料也有出土。三是分布广泛。学界划定的战国齐、燕、晋、楚、秦五系文字都出现过。

一、铜器铭文

据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底,河南境内已有15个县市出土了战国青铜器,达192件。这些铜器上都有铭文,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当时的语言文字及政治、经济、文化、礼制等各个方面。绝大部分有明确的出土地,对研究中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一)出土情况

建国前,特别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南汲县山彪镇、新郑李家楼与琉璃阁等地都出土有战国青铜器。该时期最重要的收获是1928-1930年间发现的洛阳金村古墓铜器群。该墓出土的大型青铜礼器“驫羌钟”,是我国最早记载长城的金文,引起学者普遍关注。

建国后的最重要发现有: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南阳淅川下寺发现了大中型春秋楚墓群,并发掘出了大量珍贵文物。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淅川和尚岭与徐家岭地区共发掘出12座楚墓。《淅川和尚岭与徐家岭楚墓》(大象出版社,2004年)一书统计的出土青铜器数目有200多件。其中薳子受钮钟和镈共17件且都有铭文,其文中的人名、地名和官名为研究楚国历史及楚与各诸侯国的邦交提供了新材料。

(二)研究现状

20世纪30年代,洛阳金村出土了一批青铜器(详见加拿大怀履光的《洛阳故城古墓考》、日本梅原末治的《洛阳金村古墓聚英》)。墓中出土的驫羌钟尤为著名,学者们的讨论集中于这件器物的年代和国别上。吴其昌、唐兰、郭沫若、于省吾、杨树达、朱德熙等都曾著文探讨。[1-6]孙稚雏1992年总结了各家的研究成果。[7]1954年信阳长台关出土一套编钟,共13件,只有最大的一件有铭文。郭沫若、朱德熙、郝本性、赵诚、刘彬徽、邹芙都等都先后对其国别及铭文做过研究,[8-13]铭文内容涉及楚历月名,非常重要。南阳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以“王子午鼎”最著名,此鼎铭文以其独特的书写风格和少有的长篇引人注目。顾铁符、张亚初、伍士谦、李家浩、刘彬徽、吴振武、陈双新等都做过研究。[14-19]郭国权全面归纳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并对疑难点提出自己的看法。[20]1990年,和尚岭徐家岭墓出土了一批春秋中晚期的青铜器,贾连敏首先对有铭器物做出释文。[21]赵世纲、李家浩等对其中的“鄬子受钟”铭文内容做过详细研究。[22-23]何琳仪、赵平安著文对墓中镇墓兽的性质及铭文内容做了讨论。[24-25]申青云对河南出土的战国青铜器铭文材料进行了梳理。[26]

二、兵器铭文

(一)出土情况

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内出土的战国有铭兵器最重要的一批是新郑白庙范出土的铜兵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郝本性先生公布了新郑“郑韩故城”窖藏的部分兵器铭文资料,并根据铭刻中的年代和人名推测其属于战国晚期桓惠王和王安两世,丰富了这批兵器铭文的史料价值。[27]此外,刻有鸟虫书铭文的吴国剑在南阳出土,周口淮阳县平粮台出土了越王剑,分属韩、秦、西周三国的4件兵器在登封八方村出土。这些兵器的铭文材料为研究河南东周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可信的原始材料。

(二)研究现状

战国兵器材料以新郑“郑韩故城”出土的为大宗。郝本性按时间顺序排列出27件铜兵器的铭文,并对其内容进行了研究。黄茂琳(黄盛璋)对郝先生考释的某些文字提出了新的看法,[28]又详细讨论了三晋兵器铭刻的特点、国别与年代等问题。[29]

井中伟运用考古材料,采用类型学的方法,从纵横两方面就目前出土的青铜戈和戟的形制做了细致研究。[30]相关成果还有董珊、苏辉、朱力伟和秦晓华等的学位论文。[31-34]另有零星出土的一些兵器材料,如登封八方村出土的4件兵器、南阳出土的有鸟虫书铭文的吴国剑、周口市淮阳县平粮台出土的越王剑等,李学勤、董珊等都对相关铭文内容做过详细考察。[35-36]

三、货币

(一)出土情况

在种类繁多的出土文物中,战国货币数量最大、品种最多。汪庆正主编的《中国历代货币·先秦货币》和《中国钱币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纂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先秦卷》是专门著录先秦货币的两部重要著作,其中收录了不少河南出土的战国货币。此外,河南钱币学会编纂的《河南出土钱币丛书》,搜集整理了近50年以来河南省内17个地市出土的货币资料,对洛阳、信阳、驻马店、开封、商丘、安阳、鹤壁、许昌、漯河、三门峡、焦作、南阳和平顶山等地的出土钱币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现状

河南出土的大量战国货币,币文涉及地名、币值等方面。张颔认为魏国的“陜一釿”桥形布是“陜”(xiá)地所铸造之货币。[37]裘锡圭提出齐刀币中的“夻”与“大”为同字异体。[38]吴振武释“”为“刀”的异体,纠正了之前释“化”说。[39]何琳仪《古币丛考》一书收录钱币考释论文25篇,对若干币文的释读确不可易,例如对“百浧”、“泫氏”等的考释。[40]吴振武、吴良宝、陈剑等都曾撰文对魏国桥形布币文中的“”字做出研究。[41-43]吴良宝《中国东周时期金属货币研究》一书在全面整理东周时期金属货币的基础上,运用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等知识,在货币币文的考释、国别的判定等方面提出了新见解。[44]

四、陶文

(一)出土情况

已经出土的战国时期陶文数量繁多。《光明日报》1979年4月4日第4版报道了新郑发现战国“亳”字陶文的消息,引起考古界和史学界的重视,陶文中涉及一些河南地名和商城的内容。1977年,《河南登封阳城遗址的调查与铸铁遗址的试掘》发掘报告公布了阳城地区出土的陶文。[45]1984年蔡全法披露了新郑出土的一批韩国陶文。[46]邹衡等公布了温县平皋村出土的“邢公”印陶。[47]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郑州、新郑等地出土有大批战国陶文,洛阳、商水、新乡等地也零星出土了战国陶文,陶文内容大都是陶工姓名、地名、官府机构、官名等。

(二)研究现状

河南所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陶文异常丰富,研究成果也很突出。牛济普、刘蕙孙、杨育彬等都曾对1979年公布的郑州发现的战国“亳”字陶文做过研究。[48-50]蔡全法对新郑出土的韩国陶文做出考释。[51]20世纪八、九十年代,郑州、新郑出土了大批陶文,蔡全法、张松林、徐在国、刘钊等都著文进行过讨论。[52-54]何琳仪对古陶文字的考释有重要突破,其《古玺杂识续》一文考释了陶文中的“”字。[55]汤余惠进一步指出,“”为古地名“制”的专字。[56]高明《古陶文汇编》一书,收录了1987年以前河南出土的古陶文232方。[57]王恩田的《陶文图录》,收录了今河南境内出土的陶文418方并对古陶文进行研究,从数据收录到文字考释都具有集大成的性质。[58]

五、玺印

(一)出土情况

据公开发表的考古报告,河南发现的有字战国玺印墓葬和遗址主要有洛阳道北锻造厂战国墓、郑州二里岗战国墓、桐柏月河春秋墓地和信阳息县临河乡宣楼村高店庄四处。20世纪70年代,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征集到燕国官玺和齐国官玺各一枚。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驻马店的新蔡故城遗址上出土了战国封泥,古陶文明博物馆收录大约400件。此外,河南还出土了战国玉器文字、石器文字和漆器文字,但数量较少。

(二)研究现状

战国玺印在河南出土的较少。徐在国、何琳仪等先后探讨上述燕国和齐国官玺的印文内容。[59-62]吴红松、施谢捷、郝士宏等也对新蔡出土的一批封泥做过讨论。[63-65]

上述为河南出土的战国文及其研究概况,其中对铭文的文字考释、史实考证及战国文字的分域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今后,对这些战国文字的研究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推进:第一,系统全面地研究。目前对河南出土战国文字资料的研究多局限于单篇铭文或某类器物的讨论,虽然也有综合研究但主要限于某个方面,在综合研究、不同区系文字间交叉等方面的都研究不够深入。此外,有些方面尚可做进一步的系统研究,例如对河南地区东周文字材料的研究方面至今仍无人涉及。第二,疑难文字的释读。文字的释读影响到铭文的通读以及器物时代、地域的判定等,是有铭器物用于语言学、历史学、文献学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前提,应利用原有的材料解决新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出土材料应有的价值。第三,历史文化价值的探索。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单个器物或单篇铭文的探讨,需要将古文字的研究成果与河南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结合起来,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战国各系文字在河南地区的分布状态,深入研究这些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价值。

[1]吴其昌.驫羌钟补考[J].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1931, 5,(6):43.

[2]唐兰.驫羌钟考释[M]//唐兰先生金文论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1-5.

[3]朱德熙.关于驫羌钟铭文的断句问题[M]//朱德熙文集:第5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70.

[4]于省吾.双剑誃吉金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9:12.

[5]徐中舒.驫氏编钟考释[M]//徐中舒历史论文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98:205-224.

[6]杨树达.驫羌钟跋[M]//积微居金文说.北京:科学出版社,1952:161-162.

[7]孙稚雏.驫羌钟铭文汇释[J].古文字研究,1992,(19):102-114.

[8]郭沫若.信阳墓的年代与国别[M]//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6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39-150.

[10]郝本性.信阳楚墓出土编钟新读[M]//楚文化研究论集:第4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537-542.

[12]刘彬徽.楚系青铜器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341.

[13]邹芙都.楚系铭文综合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

[14]顾铁符.关于河南淅川楚墓的若干参考意见[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3):79-90.

[15]张亚初.淅川下寺二号墓的墓主、年代与一号墓编钟的名称问题[J].文物,1985,(4):54-58.

[16]伍士谦.王子午鼎、王孙诰钟铭文考释[J].古文字研究,1984,(9):283.

[19]陈双新.两周青铜乐器辞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239-240.

[20]郭国权.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青铜器铭文集释[D].长春:吉林大学,2008.

[21]贾连敏.淅川和尚岭、徐家岭楚墓铜器铭文简释[M]//淅川和尚岭与徐家岭楚墓.郑州:大象出版社,2004:358-364.

[22]赵世纲.鄬子受钟与鄂国史迹[J].江汉考古,1995,(1):8.

[24]刘彬徽.楚系金文订补:之一[J].古文字研究,2002,(23):93注28.

[25]赵平安.河南淅川和尚岭所出镇墓兽铭文和秦汉简中的“宛奇”[J].中国历史文物,2007,(2):72.

[26]河南出土战国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27]郝本性.新郑“郑韩故城”发现一批战国铜兵器[J].文物,1972,(10):32-37.

[28]黄茂琳(黄盛璋).新郑出土战国兵器中的一些问题[J].考古,1973,(6):379.

[29]黄盛璋.试论三晋兵器的国别和年代及其相关问题[J].考古学报,1974,(1):11-43.

[30]井中伟.先秦时期青铜戈-戟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31]董珊.战国题铭与工官制度[D].北京:北京大学,2002.

[32]苏辉.秦、三晋纪年兵器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

[33]朱力伟.东周与秦兵器铭文中所见的地名[D].长春:吉林大学,2004.

[34]秦晓华.东周晋系文字资料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8.

[35]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6]董珊.论阳城之战与秦上郡戈的断代[J].古代文明,2004,(3):350-357.

[38]裘锡圭.战国文字中的“市”[M]//古文字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2:456.

[39]吴振武.战国货币铭文中的“刀”[J].古文字研究,1983,(10):308-310.

[40]何琳仪.古币丛考[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41]吴振武.说梁重釿布[J].中国钱币,1991,(2):21-25.

[42]吴良宝.续说“梁冢釿”桥形布[M]//中国钱币论文集:第5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30-36.

[43]陈剑.试说战国文字中写法特殊的“亢”和从“亢”诸字[M]//陈剑.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3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151-182.

[44]吴良宝.中国东周时期金属货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5]河南省博物馆,等.河南登封阳城遗址的调查与铸铁遗址的试掘[J].文物,1977,(12):52-67.

[46]蔡全法.近年来新郑“郑韩故城”出土陶文简释[J].中原文物,1986,(1):76-86.

[47]邹衡.晋豫鄂三省考古调查简报[J].文物,1982,(7):1-16.

[48]牛济普.“亳丘”印陶考[J].中原文物,1983,(3):41-44.

[49]刘蕙孙.从古文字“亳”字探讨郑州商城问题[J].考古,1983,(5):452-454.

[50]杨育彬.郑州商城出土的陶文证明东周时期郑州商城名亳、亳城或亳丘[M]//郑州商城初探.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91-93.

[5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郑国祭祀遗址[M].蔡全法,执笔.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

[52]张松林.郑州市西北郊区考古调查简报[J].中原文物,1986,(4):1-9.

[53]徐在国.《战国古文字典》所录陶文研究[J].中国文字学报,2010,(3):109.

[54]刘钊.古文字构形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324.

[55]何琳仪.古玺杂识续[M]//古文字研究:第19辑.北京:中华书局,1992.

[56]汤余惠.略论战国文字形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M].古文字研究:第15辑.北京:中华书局,1986:14.

[57]高明.古陶文汇编[G].北京:中华书局,1990.

[58]王恩田.陶文图录[M].济南:齐鲁书社,2006.

[59]徐在国.古陶文字释丛[J].古文字研究,2002,(23):118-119.

[60]施谢捷.古玺汇考[D].合肥:安徽大学中文系,2006:43.

[61]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08.

[62]俞绍宏.关于《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征集的一批古代官印》中几个古玺文字的释读[J].中原文物,2008,(3):112.

[63]吴红松,何琳仪.古玺印菁华释地三则[J].东南文化,2007,(2):67.

[64]施谢捷.古玺汇考[D].合肥:安徽大学中文系,2006:187-196.

Unearthed W ritten M aterials of W arring States in Henan Province

LIU Qiu-rui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Korea Culture,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 450002,China)

A variety of unearthed written materials ofWarring States in Henan Province indicate rich contents. Pronze inscriptions,cuurncy,imperial seals,inscriptions on pottery and weapons have been attached more importance from scholars,and relevant researches focus on textual explanations,textual research on historical facts aswell as regional research on characters.It is advisable that an overrall and systematic study should be conducted on textual explan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Henan province;unearthed cultural relics;written texts in Warring States

K872

:A

:1672-3910(2013)05-0010-04

2013-01-22

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CYY016);2011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FWX020);郑州轻工业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1BSJJ025)

刘秋瑞(1982-),女,河南郑州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文字学及文献研究。

猜你喜欢

战国兵器铭文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战国讨债传奇——围魏救赵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夔膚簠铭文读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