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理论基础探析

2013-04-06耀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国政府大国南海

严 耀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自2009年以来,受美国政府“重返东南亚”战略的影响,一些区域外大国也公然向国际社会宣称南海涉及其国家利益,并开始纷纷插手南海事务。至此,影响南海问题走势的力量不再单指传统意义上的六国七方。国际关系学研究认为国家利益设定了一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决定了一国国际行为的行为规律,而卷入南海争端的各方围绕南海问题隐然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与制衡的特殊“三角关系”,包括:中国—东盟国家—区域外大国[1]。因此,中国政府想要在南海实现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必然会经历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就在于如何使共同开发替代个体行为,而合作的本质就在于共同开发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实现的问题。

一、南海各方的博弈现状分析

我国学者苏长和在国际政治分析中将国际合作关系分为合作性与非合作性两种博弈类型[2]。其中合作性博弈又包括保证型与协调型两种。协调型博弈中存在着两个“帕累托最优解”,选择哪种最优解取决于行为个体的能力,而在保证型博弈中“合作的关键障碍归结为谈判中的信息的传递与沟通问题。”在南海问题中,南海各方都不拥有占主导地位的战略,每一方的战略选择都将随着其他各方战略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南海各方的相互博弈可以大致归类于保证型博弈,影响合作的最大因素是信息沟通障碍,其具体表现为南海各方行为个体主观认识与相互信任之间的问题[3]。中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始终主张“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基本原则,并努力保持对自身的克制,坚持反对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多边化、扩大化,试图通过合作的和平方式来解决南海问题。下文中笔者主要对东盟与区域外大国等外部势力的南海政策作出分析。

1.东盟

东盟在冷战之后能够迅速成长壮大起来主要得益于其成功实施了一种大国平衡的外交策略,这种外交策略在军事上借助美国的力量,政治上向中国靠拢,经济上主要倚重日本,并对各大国采取普遍交好、保持距离、以此制彼的战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同时,通过创立安全机构,区分对话国、伙伴国、观察员国等不同合作伙伴的身份,自主地对各平衡因素有所侧重,求得自身的安全主导地位[4]。大国平衡的外交策略在南海问题上也同样得到体现。

南海问题从本质上说是中国同南海周边主权声索国之间的双边问题。但是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东盟各国的担忧,为了弥补在双边对话中个体力量的不足,东盟成员国采取了集团外交的策略和集体安全机制以对抗他们所认为的可能来自中国的“威胁”,这为区域外大国介入南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中,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更是积极主动地拉拢区域外大国,包括政治上建立战略同盟关系,军事上的合作演练与经济上合作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等,企图借助区域外大国平衡南海地区悬殊的力量对比,进而不断将南海问题推向国际化、多边化以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

2.区域外大国

目前,插手南海事务的区域外大国主要包括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其中美国因素成为影响区域外大国南海行为的主导因素,也是掣肘中国政府解决南海争端的关键性因素。

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代表美国政府与东盟各国外长签署了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文件并高调宣布了美国已经重返东南亚。次年,希拉里在越南的一个地区论坛上公然宣称美国在南海有“国家利益”并主张建立一个解决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多边化的国际机制,奥巴马政府开始公开插手南海问题。美国的南海政策主要有以下两点内容:一是实现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利益及经济利益;二是实现美国的地缘政治利益。其中遏制“中国军事扩张”对南海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地缘战略格局的影响是当今奥巴马政府南海政策最具战略高度的目标之一,如何应对中国迅速崛起的影响已经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域外交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5]。因此,美国通过支持东南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以干扰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周边环境,并通过对东盟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援助与合作来削弱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同时,美国积极诱导、联合国际社会的反华势力,在南海问题上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试图通过钳制国际舆论来“约束”中国政府在南海的行为。

对于日本来说除了配合美国的重返东南亚的战略以外,南海本身对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南海作为日本的海上压力缓冲区同样也是支撑日本经济发展的能源与经贸重要航线。因此,日本一直对中国在南海地区影响力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与警惕,并与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以提高其在南海的地区影响力,同时借助南海问题制衡中国,为其在东海划界与钓鱼岛归属问题上增加筹码[6]。

澳大利亚在南海政策上保持与美国相近的立场。对于澳大利亚来说,东盟作为其主要的贸易伙伴,南海地区对其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也符合澳大利亚的安全利益。因此,澳大利亚打着力倡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旗号介入南海,与其他区域外大国共同防范中国控制南海。

印度介入南海争端蓄谋已久,借助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东南亚的契机,印度政府迅速推进其海洋东进战略并建立了“东盟+印度”的合作机制。试图以东盟为跳板将其影响力深入到亚太地区,更是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毅然与越南联合开采南海争议区域油气资源,并在军事上与东盟国家在南海进行了多次的联合军事演习,采取“以海制陆”的政策积极对抗中国。

同时,俄罗斯以及欧盟一些国家也已经介入南海争端问题,企图在南海地区分一杯羹,扩大自身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与增加对中国关系的筹码,这些都成为了影响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不稳定因素。

除此之外,虽然笔者将中国单独划为博弈的一方,但是对于南海问题来说,中国政府最不能忽视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台湾问题。台湾当局在南海争端中扮演了一个较为特殊的角色,一是台湾当局始终与美国、日本等区域外大国保持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这是制约两岸促成合作的重要外部因素;二是就目前岛内本身局势以及同大陆政治关系比较来看,两岸合作的复杂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就笔者个人看法来说,促成两岸合作可能是实现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多年来中国政府也一直致力于实现两岸的合作。因此,笔者对实现两岸合作共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持乐观态度。

二、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所面临的新挑战

虽然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南海问题的多边化、国际化,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南海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多边化的国际焦点。单从南海油气资源开发这一角度考虑,南海周边国家极力吸引区域外油气公司介入联合抢先开发而攫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亦通过油气资源的稀缺优势将这些公司所属的区域外大国与自身利益捆绑在一起,一旦这些外国公司在南海的利益受损时,就有可能会遭到东道国与公司所属国的联合制止甚至武力反击。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中国政府所寻求的南海油气资源合作与开发也必将面临新的挑战。

1.双边对话模式被打破

中国政府面对南海问题始终坚持“双边对话,友好协商”的外交主张。在寻求与南海周边国家进行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过程中,中国政府也一直坚持推行双边对话模式。中国政府因其自身实力雄厚而在与南海周边国家进行双边对话时往往占有主导优势,这导致南海周边国家因担心自身个体实力的不足而极力拉拢区域外大国。通过开展地区性国际论坛的形式来商讨包括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在内的南海争端问题,将区域外大国势力引入南海以达到多方平衡的效果,同时向中国方面施加压力。南海周边的某些国家更是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肆无忌惮的在南海争议区域与区域外石油公司联合攫取油气资源,他们的这一系列行为势必会破坏中国政府所倡导的通过双边谈话的模式和平解决南海油气资源开发问题的良好愿望,中国政府势必要寻找新的方法来应对走上多边化、国际化道路的南海争端问题。

2.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弱化

中国政府与东盟国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因受主权归属问题的影响,中国政府在南海争议区域油气资源开采方面一直保持对自身的克制,同时希望南海各国在就有关争议区域未达成共识前避免单方面的开发。而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南海周边的一些国家却单方面的与区域外石油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撇开中国方面,在争议区域大肆开采油气资源,置中国政府的强力抗议于不顾,双方原本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遭到极大的影响。双方政府层面沟通合作的障碍也迅速影响到双方民间组织的正常交流,双方民众的矛盾激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实质上东盟国家这番行为的真正意图是通过弱化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寻求与区域外大国的合作以弱化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3.美国主导因素的阻碍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其一举一动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2009年,美国政府的重返东南亚战略致使南海问题更加复杂与多变。单从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问题来说,南海既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能源产地,更是亚洲通往其他大陆的重要海上能源通道。众所周知,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是美国等区域外大国始终关注并介入国际事务的重要因素。因此,美国与其他区域外大国决不允许中国政府在南海这一地区拥有控制权,他们认为中国政府所寻求的与南海周边国家进行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极有可能会对他们的现有利益构成挑战。因此,在美国因素的主导下,区域外大国凭借本国先进的技术支持纷纷派出自己的油气公司加紧寻求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单方面合作,排斥和干扰南海周边国家与中国关于南海油气资源的合作,这无疑对中国政府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的实施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4.《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度性缺失与现实冲突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八十三条第1款规定,在沿海国之间出现大陆架主张重叠时,应在国际法院规约第三十八条所指国际法的基础上个以协议协定,以便达到公平解决。在达成上述协议之前,有关各国应基于谅解和合作的精神,尽一切努力做出实际性的临时安排,并在此过渡期间内,不危害或阻碍最后协议的达成。这种安排应不妨害最后的界限的划定。为此,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安排是符合《公约》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国际法准则的[7]。

然而,对于如何进行争议海域资源的合作与开发,《公约》并未有具体的规定。这就可能导致在寻求南海油气资源合作与开发的过程中,各方往往采取利己的解释,片面的定义《公约》的内容,致使合作的难以达成。同时,对于区域外大国的介入,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区域外大国同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海域所进行的多次联合军事演习,也缺乏《公约》的制度性规范,但是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联合军事演习的频繁性、目标的明确性等,显然是违反了《公约》所要求的和平利用海洋的目的和宗旨,与《公约》的规定相冲突。

三、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理论基础

如前所述,笔者认为目前南海局势是“中国—东盟国家—区域外大国”三种势力博弈制衡的结果。同时区域外大国之间,东盟各成员国内部,以及中国与插手南海事务的各国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微妙的关系。如何厘清各方利益关系以早日实现南海合作是目前中国政府打破南海僵局的工作重心。

1.争议区域制度演化视角中的合作消存机制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假设整个南海争议区域是一个系统(经济领域中的市场),那么参与南海争端问题的各方则是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个体。在这个系统中,个体的多样性及相互间广泛而大量的联系是造成合作复杂性的根源。

从“经济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某项合作行为能够给合作各方都带来互惠效果,那么可能将会促使合作行为的发生,因为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体是理性的并追求其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合作的互惠效果必然提升了合作各方的利益,所以个体没有理由拒绝带来更大收益的合作行动。当然在现实操作中并不可能仅仅由于单纯的互惠效果就能促成合作,每个个体必将作出更多复杂细致的考虑,尤其是在合作后的利益分配问题方面。同时,如果合作参与方众多那么这个合作则更加难以实现,除非存在一个强大的势力或者是一种特殊的办法能够使个体向合作集体利益的方向行动,一旦个体利益与合作集体利益产生矛盾这种合作便很难发生[8]。

国家与国家或者集团之间的合作则更为复杂,各国对自身国家利益的追求必然发生个体利益与合作集体利益的冲突。在南海争端问题中各国都处在一种彼此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之中,任何一方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作出相应的行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将南海各国的利益诉求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面的利益诉求是对南海的主权诉求。第二个层面的利益是物质利益,其中就包括油气资源等能源利益,因为第一层次的主权纠纷一直存在,但是最近为什么南海局势走向越来越复杂的根源还是归结于能源问题。第三个层面的利益则是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9]。以越南为例,越南目前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政治民主化改革进展略有成效,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又因受到美国公开表明介入南海问题的鼓舞,近年来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也越发的强硬,其领导人也在媒体上发表诸多强硬的言论,表示要尽全党、全民、全军最强决心保卫南沙。

因此,对于实现争议区域南海油气资源合作与开发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分析各国在南海的国家利益所在,厘清现实主导因素与外部影响因素,在平衡各方利益的条件下达成合作行为使互惠效果得以实现。并且,由于合作总会伴随着竞争与更多的机会主义倾向,一旦合作形成如何维护合作的延续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2.多边约束下争议制度演化视角的国家合作理论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需求理论认为,合作是国家满足自我需求而作出的一种行为选择,而自我需求则体现在对自身国家利益的实现。从目前南海局势来看,各方势力相互博弈使南海处于一种均势的现状是各方所能共同接受的,特别是从区域外大国的立场来看,过度的冲突可能会使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威胁,他们希望南海地区能保持一种相互制衡的状态,既能遏制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势头又能从中谋取巨大的经济利益,适度的介入还能提升其国际影响力等。同样,区域外大国也不希望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发生直接的冲突,中国与这些区域外大国始终保持着一种合作性竞争的关系。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还应选择东盟国家作为切入点。

首先,中国与东盟各国有着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2011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高达3628.5亿美元,中国已连续第三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经济发展是亚太地区当前的主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坚持互惠合作的经济推动原则是促成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有效手段。

其次,中国在与东盟各国的长期博弈中已经积累了关于南海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的相关经验。自由制度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如果博弈不是重复的,合作就相对困难。所以,促进合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安排同样的两个博弈方多次进行博弈,使他们彼此认识过去的行为并能回忆至今是如何行动的”[10]。

最后,从东盟内部考虑,在对待南海争端问题的立场上东盟各国也并非铁板一块,可以说其各成员国都对各自利益有着不同的考量。其中,越南、菲律宾等国对于争议区域利益的攫取显得更为迫切,而争议区域以外如新加坡、泰国、柬埔寨等国家则更看重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南海局势的稳定。所以,对于中国来说运用不同的策略各个击破,从东盟内部分化制衡压力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3.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趋势下的相互依存理论

“相互依存理论”是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两位学者所创立的,他们将政治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引入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并提出了“复合相互依存”的概念。相互依存理论认为有效的国际制度可以克服无政府状态带来的障碍以实现国际合作,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当今国际社会正处于一种共存共荣、相互依存的环境,一国的生存和发展不再以国家间“零和”式斗争为途径,转向寻求共同利益的“非零和”的竞争与合作发展。这一理论的显著特征表现在当今世界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背离这一实际,合作已经成为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11]。

从整体上看,南海各方围绕南海问题形成了中国—东盟、东盟—区域外大国、中国—区域外大国三组相互交织与影响的利益关联,其中作为南海问题最直接的参与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东盟来说其地区主义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与中国方面的合作,包括东盟共同体自身的建设以及东盟在东亚地区推行的“10+3”合作等等。双方的合作能够有效且最大程度的消除地区主义发展道路中的各种障碍,是推动东亚一体化的核心力量,必将有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与东盟合作对于中国维护国家利益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由东盟主导的各种地区合作机制有助于中国实现对外经济关系多元化战略,促进和带动双边经济发展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繁荣。其次,东盟所推行的地区主义为中国维护自身的政治价值观、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供了国际舞台。最后,中国与东盟展开从东南亚地区到整个亚太地区的多层次合作交流也是维护中国周边的和平与稳定的现实需要,是打破区域外大国集团对中国的战略安全威胁的有效途径。

在南海问题上,区域外大国作为所谓的利益相关者一直是干扰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以美国因素为主导的区域外大国对南海地区的战略诉求、对华策略以及东盟自身的战略选择,但是这种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始终是有限的,寻求南海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的最终突破口始终存在于中国与东盟双方之间,更确切的说是中国同南海周边的国家。此外,由于争议区域的摩擦而演变成冲突影响南海地区的安全局势是目前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可以协调南海各方利益分配的国际合作机制。

4.中国新安全观的发展理念

2002年7月31日,中国代表团在参加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向大会提交了《中国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该文件对新形势下的中国新安全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其核心内容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其实质为:“超越单方面安全范畴,以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安全”。新安全观之“新”在于超越冷战思维的束缚,摒弃以对抗求安全的思想。中国政府主张在互利、互信的基础上,建立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合作关系,以合作的方式谋求共同利益和解决争议,与联合国所倡导的安全观的一致之处在于都同样强调以非军事手段应对全球威胁,应对包括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在内的综合安全问题。

中国新安全观强调的是以平等合作而不是实力对抗解决问题。其核心内容之一是“协作”就是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这种合作是多渠道的,包括多边安全机制、多边安全对话、双边安全磋商,非官方安全对话等。然而,就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问题来说,涉及到各方的主权归属、海洋权益、能源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南海周边一些国家在其所实际控制的争议海域内开采油气资源的步伐十分迅速,并纷纷与区域外大国石油公司签订勘探和开采合同,利用其先进的勘探、采油技术和充足资金迅速掠夺南海油气资源,中国作为主权所有国当然不会同意他国在尚有争议的海域内进行任何开发,因为任何开发都有可能演变成摩擦甚至冲突,必将恶化南海地区安全局势,其结果也是各方不能够接受的[12]。

从地缘因素考虑,中国和东盟各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谋求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首先,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应尽责任和义务。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上最有潜力的新兴经济体之一的东盟的关系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其次,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也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发展的内在需求,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各国谋求发展的基础。因此,中国和东盟在南海油气资源开发问题上寻求对话与合作是非常符合当前新安全观发展理念的要求的。

四、结语

从当前南海的形势来看,南海油气资源的开发问题始终是南海各方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果能够在南海油气资源合作与开发的瓶颈上有所突破,必将有助于推进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基于前文对南海油气资源合作与开发的理论基础的分析,首先可以明确,中国政府作为合作的倡导者,始终是坚持推进实现南海地区油气资源的合作与开发。然而,实现这一合作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区域外大国的影响与干预。作为已经在南海地区获得大量利益的区域外大国显然不愿意看到东盟国家与中国政府在南海油气资源合作与开发问题上达成合作共识。但是就现实情况来说,近二十年来,中国政府与东盟国家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涵盖了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公共卫生、环保等方面。随着双方经贸往来的加深与合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寻求南海油气资源的合作与开发必将成为可能。其一,合作有助于维护南海局势的稳定,有益于打造和平稳定的双边发展环境。其二,实现南海油气资源的合作与开发是对南海资源最有效率的利用,创造的是一种共赢的结果。其三,中国政府与东盟国家在油气资源勘探等方面有着良好合作基础,且目前中国完全具备技术和条件替代外国油气公司,与东盟国家合作开发南海油气资源。最后,从东盟国家的策略分析,选择与中国在南海油气资源问题上进行合作,同样也是削弱区域外大国集团控制力的有效方式,符合其利益需要。

同时,中国政府在推进实现南海油气资源合作与开发的进程中,也要看到必须解决的问题与可能存在的矛盾。目前,共有200多家区域外国家能源公司在南海地区从事油气勘探开采工作,并几乎囊括了美欧日所有的大油气公司。这导致在南海油气合作与开发问题上,东盟国家始终缺乏共同开发的合作动力。怎样建立一个强化双边合作动力的合作机制,如何面对南海地区既得利益集团等问题是中国政府接下来将要面对的问题。相信南海油气资源的合作与开发的实现,无疑将为解决南海问题开辟一个和平的、稳定的、合作的、共赢的新局面。

[1]邓凡.美国干涉南海问题的政策趋势[J].太平洋学报,2011,(11):86-87.

[2]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43-165.

[3]崔荣伟.南海问题及其和平解决——一种机制化的视角[D].山东大学,2008.

[4]王义桅.超越均势:全球治理与大国合作[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

[5]鞠海龙.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政策研究[J].当代亚太,2011,(3):106-108.

[6]郭渊.2011年日本南海政策回顾[J].东南亚研究,2011,(6):7-8.

[7]张海文,李海清.《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释义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8]王雷.合作的演化机制研究研究[D].浙江大学,2004.

[9]周彪,焦东雨.南海博弈下一步[N].国防时报,2011-8-17.

[10]吴莉莉.关于美国在南海问题新变化及中国对策的探讨[J].南方论刊,2011,(9):20-21.

[11]侯文霞,庞维杰.论相互依存与中国——东盟合作[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4):27-28.

[12]郭渊.合作:解决南海问题的必由之路[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6):131-135.

猜你喜欢

中国政府大国南海
南海明珠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等
北海北、南海南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从器官捐献大国到移植大国还有多远
南海的虎斑贝
南海随笔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经济运行数据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十大重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