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统计改革的思考及体会
2013-04-03张雪萍
张雪萍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统计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并不断进行改革探索的问题。统计改革千头万绪,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统计改革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事物、新产业层出不穷,乡镇统计工作暴露出的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和问题越来越多,一味地按部就班或等待上级统计部门制订统一的方法和制度已显得十分被动,特别是近两年来“四大工程”建设强力推进,要求基层统计必须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大胆的改革试点,不断摸索经验,完善方法制度。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人建功立业之基,是统计事业兴旺发达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实现“内创和谐,外树信誉,优质服务”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甚远。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统计网络不健全,队伍不稳定。由于《统计法》只规定乡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员,部分乡镇没有设立统计站,且统计人员多为兼职人员,随意性、流动性大。
第二,统计工作没有全面开展,统计职能没有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
第三,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多年来,农村统计制度一成不变,统计数据不能反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进度。
第四,基层统计资料管理不规范,档案缺失现象存在。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规范,造成数据资料缺失严重。
二、加快乡镇统计改革的主要措施
第一,从建立建全统计机构入手,夯实统计基础。
一是乡镇统计机构必须单独设立。 乡镇统计作为国家统计最基本的根基,其职能不仅有经济领域一、二、三产的日常统计业务、临时性统计业务,而且还有社会范畴内的人口、社会保障及其他事业方面的统计业务等。在统计业务中,不仅有日常全面报表性的统计调查工作,还有周期性的普查和正在加大推广的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工作,以及进行统计培训、执法检查的职能。基于乡镇统计的这些职能,把统计工作归属于任何一个部门,都会使其职能缺失,都会因其机构的非独立性,人员的流动性及分工的易变性,工作的间断性及业务技能的非连贯性,对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是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模式。对于我区来说,可以考虑设立派出型统计站,对统计站人员实行双重管理,以区统计部门管理为主,统计机构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由乡镇主任直接分管。
第二,从统计文化建设入手,加强队伍建设。
用统计文化建设推进乡镇统计改革,应在增强和树立六种意识上下功夫。即要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敬业”意识、增强“爱岗”意识、增强“学习”意识、增强“干事”意识、树立“创新”意识。在统计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凝练统计文化,用统计文化塑造人、凝聚人、鼓舞人、提高人,不断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
第三,从创新方法制度入手,实施乡镇区域统计。
一是继续加强“名录库”建设。按照“先入库、再有数”的要求,建立辖区范围内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并适时维护更新,使重点行业统计调查能按图索骥。二是对乡镇实施国民经济核算。通过将主要专业统计工作下移,在乡镇一级实行国民经济核算,形成乡镇较完整的统计数据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乡镇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三是借助各项考核,强化对乡镇统计的重视程度。借助县域科学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三十考核等工作,促进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从而有效提升统计工作的地位。
第四,从提供坚强保障入手,加强统计法制化建设。一要加大统计普法工作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统计普法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和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律意识;二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虚报、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动真的,来实的,搞硬的,决不姑息迁就。
第五,从提升统计能力入手,推进乡镇统计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大力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深化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的应用;二是加快统计信息网络的建设,将统计网络延伸到乡镇一级,实现“乡镇统计入网”,方便乡镇统计人员工作交流和开展;三是按照一套表要求,实行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处理、存储、应用,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四是建立统计数据电子档案,方便统计数据的查询、分析和开发利用。
三、乡镇统计改革要实现的目标
建立独立的乡镇统计站为基础,在全面完成上级统计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调整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来。具体有三方面:
第一,建立乡镇统计站,筑牢统计基础。
夯实乡镇统计,必须建立统计站。统计站要达到“八有”和“八化”,即有机构、有编制、有场地、有人员、有资格、有台账、有经费、有设备和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报表标准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工作法制化、统计宣传经常化、统计服务优质化。通过严格建设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
第二,创新服务机制,实现根本性转变。
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实际上就是服务,统计工作自身特点和统计信息自身特点决定当前必须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在服务对象上,要适应新形势,实现从为上级部门服务为主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从为党政领导服务为主向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并重的服务方向的转变,这是发展和振兴统计事业的根本要求。在服务内容上,要实现从粗加工、低层次的传统服务向深加工、多层次的现代服务转变。
第三,完善统计制度方法,提高统计调查能力
首先,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统计标准、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规范统计数据采集、审核、汇总、上报等业务流程,强化数据质量的制度化约束,完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其次,围绕乡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拓展统计业务内涵,创新统计调查方法,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为实行政府宏观经济分析、决策和绩效评价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再次,强化统计监测评价。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工作监测和评价制度,增强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监测评价的导向作用,做好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监测,及时反映经济社会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各级领导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目前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培养一支精通统计、熟悉经济、肯于钻研、能够管理的复合型基层统计队伍,为基层统计事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滨州经济开发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