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审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3-04-02孙国萍裘丽娅
孙国萍,裘丽娅
(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对高校审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
孙国萍,裘丽娅
(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高校开设审计实验课程,可以借助实验环境的仿真性和实验资料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高校在审计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重审计程序轻审计风险、缺乏对职业道德的考虑、较少考虑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审计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不恰当以及拘泥于固有的审计实验场地.而这些问题需要从审计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课程设置、考评体系等方面加以改进.
审计实验;综合审计实验;审计实验课程
为了提高本科学生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实践教学现已成为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的重点.会计专业本身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审计,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与实践经验.如何构建一个有效地审计实验教学体系是审计专业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1 高校审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审计学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审计的具体技术和方法,但学完以后更多的疑惑是到底该怎么审计?如何应用审计技术和方法来进行审计?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中,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这种单纯的课堂讲授很难让学生对如何审计产生感性认识,更不可能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为解决这些问题,很多高校开设审计实验这门课程,但在审计实验教学中也存在多种问题.
1.1 重审计程序轻审计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步骤包括制定审计计划、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和编制审计报告,但整个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审计风险的评估与应对.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在审计实验中就需要设计被审计单位详尽的背景资料,如被审计单位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等.但现有的审计实验教材或审计教学软件中对背景资料这部分较为欠缺,很难满足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的需求.所以审计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是通过审计程序进行相关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1.2 缺乏对职业道德的考虑
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行为时,必须符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而在审计实验中,对于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保密等很少涉及,不利于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1.3 较少考虑审计业务质量控制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历史财务信息审计的质量控制》对业务的承接、业务执行时的指导、监督与复核以及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有具体的要求.而在审计实验中项目的质量控制只是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签字,现有的审计实验更多的关注审计过程,很少涉及对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内容的设计.
1.4 审计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不恰当
现有的审计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平时考勤和期末审计工作底稿考核两部分内容,在最终审计工作底稿考核这方面,无论是采用单人实验或者分组实验的方式,都很难避免其他学生“搭便车”,即抄袭其他小组作业.所以审计实验的考核应放在平时,考核方式实现多样化,更多地关注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和协调的能力等.
1.5 拘泥于固有的审计实验场地
现有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多是在机房进行,离开机房后,学生无法进行审计实验,即使学校机房在一定时间针对学生开放,但时间和场地上不具备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2 高校审计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为提高审计实验教学质量,我们需要从审计实验教学内容、审计实验课程设计、审计实验方式、审计实验考评体系各方面予以改进.
2.1 审计实验内容丰富化
审计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引入职业道德判断、质量控制等内容,充实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尤其是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资料,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到如何结合背景资料进行审计风险的评估与应对,分别从行业背景、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监管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在职业道德方面,可以在业务承接时,通过赋予学生不同角色,判断是否承接该项业务,并且通过胜任能力进行相应分工,以提高其专业判断力;在质量控制方面,增加指导教师或项目经理对业务执行时的指导、监督与复核,把项目质量控制复核落实到实处.
因为审计实验多是通过项目组的方式进行,在审计实验教学中需要考虑到项目组实验内容的差异性.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抽签决定要做的循环审计,通过选择不同的循环审计来实现项目组实验内容的差别化.因为在实施阶段中所做的循环审计内容不同,选用的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编制的审计计划、发现的审计差异和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同,不同的审计小组提交的作业也是不同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
2.2 审计实验课程体系层次化
在审计实验课程设置方面,有的高校是在审计学课程中引入审计案例;有的是进行单项实验,如函证等;有的是进行综合审计实验,如手工审计实验或利用审计软件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在审计实验课程设置方面需要逐步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单项审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审计实验,有条件地可以再进行跨专业综合实验.
2.2.1 单项审计实验课程
审计实验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单项审计实验课程.单项审计实验课程无需单独开设,可以在审计学课程中结合审计知识点来进行单项审计实验,为综合实验的开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单项审计实验既可以采用案例的方式,也可利用审计实训平台.另外对综合审计实验中进行审计风险评估、职业道德培养等有难度的内容,可以通过单项审计实验开展,通过设计不同的审计案例,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便于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2.2.2 综合审计实验课程
通过单项审计实验,学生在审计理论和实务方面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这些毕竟是孤立的知识点,学生需要通过综合审计实验课程所提供的仿真模拟环境,来了解如何针对一家企业完整进行审计,掌握完整的审计流程.综合审计实验课程在设置时可以采用手工模拟审计实验或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或者是先开设手工模拟审计实验,再开设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
需要注意的是审计模拟实验资料的完整性,尽可能包括:被审计单位某年全年的财务资料(最好包含三年的财务资料);进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所必需的各种相关资料,如模拟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组织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主要的管理制度、验资报告及上一年度的审计报告等.
如果综合审计实验课程采用手工和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在不同学期开设这两门实验课程,先开设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再开设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为了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比较,应该使用“一套背景资料、两个实验平台”的教学模式,学生可直接感受到这两者在审计线索、审计流程、审计方法以及审计效率、效果等方面的区别.
2.2.3 跨专业综合实验
跨专业综合实验对于审计实验而言,可以把审计实验嵌入整个ERP流程或者进行校外实习.ERP强调各管理职能环节(包括财会、生产、分销、人力资源、销售)之间的集成化、协调化和系统化.在已经进行了ERP实验的前提下,审计实验教学可以基于ERP环境,围绕ERP系统的模式规划审计实验的流程和内容,使学生不仅熟悉审计专业知识,更能感受到审计在整个经济管理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了解和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未开设ERP实验的学校,可以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联系,推荐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如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与多所高校联合开展的实习生培训与招聘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2.3 审计实验考评体系多样化
审计实验成绩包括平时和期末两部分,但平时与期末的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平时考核中除了出勤率的考核外,还应考虑到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与运用能力,与教师和小组成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在期末考核除了考虑实验报告和审计工作底稿外,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如有无抄袭等.
2.4 审计实验时间与场地开放化
审计实验的开放性仅仅通过增加实验时间或开放实验场地是远远不够的,建立云计算实验室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上的软件、硬件和服务的组合,以网页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的技术.只要用户有需求,云计算能够利用网络,随时将数据从组织和个人计算机中传输到云端,使用处于云端的资源来快速处理存储与计算的相关工作.这样学生无需拘泥于实验场地和实验时间,在任何时间和地方,只要通过账号登录云平台,即可进行实验操作.
3 结束语
各个高校在进行审计实验教学时,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设置审计实验内容、课程和考评体系等.审计实验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完善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步步开展,从最初的单项审计实验,到综合审计实验,条件成熟时,可以将审计实验嵌入到ERP沙盘实验中,或者建设云计算实验室.总之,在审计实验教学改革中,需要强调实验教学的设计性、探究性和研究性,使实验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更加多样化,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实践能力为主、激励学生创新性的主旨.
〔1〕水会莉.分级递进式审计实验课程体系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69~170.
〔2〕胡红霞.困境与出路:高校审计实验教学的思考.商业会计,2013(4):121~122.
〔3〕张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验教学现状与效果提升路径.财会月刊,2011(10)下旬:97~98.
〔4〕张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验流程整合设计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3):76~78.
〔5〕董丽英.基于ERP环境下神级模拟实验教学模式探讨.时代教育,2010(9):283~287.
G642
A
1673-260X(2013)11-0231-02
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资助(ACJYYB201252)、(ACJYYB201253);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24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