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
2013-04-02张洪刚
张洪刚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教务处,吉林 四平 136000)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均衡,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已不容乐观,长此以往,必将挫伤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都主动开展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众多的改革中,将创业教育引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成为了教育主管部门和众多高校的共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这意味着今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高校要不断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主要针对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如何开展创业教育进行研究,以期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新的思路.
1 创业教育的内涵及价值
自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报告”中提出“创业教育”这个概念以来,世界各国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蓬勃开展起来.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7-1991年教育革新与发展服务计划”项目国,我国自也1990年开始了创业教育的实验和研究,20多年来,我国的创业教育方兴正艾,但限于对创业教育内涵和价值认识的不足和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创业教育在我国还未全面铺开,尚处于试点改革阶段.深入研究创业教育的内涵及价值对于深化我国创业教育改革,促进人才质量提高,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
1.1 创业教育的内涵
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什么是创业教育?对于创新教育概念的界定,理论界颇有争论,大致分为以下二类:一是从创业教育的功能方面来定义,认为创业教育在广义上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的教育在狭义上则是培养学生从事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二是从创业教育的内容方面来定义,认为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为基本内容,并以现代大学为主要实现机制的教育.[2]综上,我们可以认为创业教育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为基本内容,并以现代大学为主要实现机制的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的教育.
1.2 创业教育的价值
没有价值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创业教育没有价值,就是没有灵魂.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重视创业教育知识和方法的构建,而对创业教育的价值研究涉及较少,这也是创业教育没有深入开展的原因之一.那么创业教育究竟有什么价值呢?首先,从个体本位价值取向上看,创业教育促进了受教育终身的、自由的、更好的发展,培养了受教育者在充满变化与竞争的社会中获得生存的技能,实现了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其次,从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看,创业教育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效办法和机制,而且通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青年人才,能够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经济活力;[3]再次,从知识本位价值取看,创业教育本身是一种知识的选择方式,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对知识内容的重新建构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总之创业教育的价值应是个体本位、社会本位与知识本位价值取向的统一.
2 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问题及成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崛起,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已成为必然趋势,越来越成为民办高校打破就业坚冰,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民办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创业教育开展的实效.
2.1 民办高校没有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与实践体系
在对吉林省10所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创业教育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民办高校都没有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和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些民办高校只是在通识选修课中开设了相关课程,却没有专项的创业教育实践环节.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创业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到素质教育之中,缺乏明确的课程和培养目标.
2.2 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匮乏且水平较低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建设在处于起步阶段,亟需提高和发展.在这些民办高校中,创业教育有关课程的讲授多数由负责就业有关的老师来担任,这些教师一是没有创业经验,只能之上谈兵,无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二是这些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训练,对创业教育课程缺乏必要的理解,难以深入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研究,从而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
2.3 民办高校的创业平台还亟待发展
在调查中还发现,少数民办高校在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方面,确实下了大力气,并已初具成果.如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并在成本、融资等方面予以优惠和支持,使得该校的创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了吉林省民办高校的创业典型校.但大多数的民办高校创业平台建设未取得实际性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的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深入,对创业缺乏专业的了解,创业课程教学经费和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少,创业实习经费也明显不足,对大多数民办高校来说将创业课程引入现存的学位课程已经殊为不易,更何况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民办高校的创业平台建设任重而道远.
3 民办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
3.1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体系
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将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和实践体系.首先,要明确创业教育课程的地位,将其确定为通识必修课,并在通识选修模块设定若干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其次,要加强创业教育类课程与专业教育类课程的有机融合,通过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创业教育发展;再次,要加强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管理,积极开展以创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创业项目竞赛、模拟企业管理、举办创业沙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3.2 改革人事机制,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双师型师资
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民办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深化人事改革,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双师型师资,保证创业教育的顺利实施.首先,民办高校明确创业教育教师的地位,并将这类教师纳入到相应评职系列,让这类教师专心工作,并有所发展;其次要加强这类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进修、培训、参加创业交流活动等形式,使其加强对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从而提高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教学素质;再次,民办高校要采取多种形式聘任优秀的兼职教师,将成功企业家、创业教育专家和有创业经验的创业者请进课堂,现身说法.一方面可以弥补民办高校实践型教师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强化全体教师创业教育意识,有利于开阔学生创业视野.
3.3 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和创建多维的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实践平台是创业教育理论联系实际主要载体,民办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和创建多维的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创业实践机会,促进创业教育工作取得实效.首先,民办高校应主动和企业联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可以针对企业的需要安排部分课程,促进企业人员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积极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其次,民办高校要从学校的办学特点,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创建大学生创业园,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并将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指导相结合,完善创业场地、创业设施等硬件建设,制定大学生创业园区房租补贴、经营场地补贴政策等,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深入推进民办高校以创业促就业的发展战略.
〔1〕欧阳国庆,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基于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跟踪调研[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2(5):153-158.
〔2〕周志成.高等教育哲学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2-125.
〔3〕张睿,王德清.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探索,2008(7):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