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经管本科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2013-04-02王勇
王 勇
(安徽科技学院 财经学院,安徽 蚌埠 233100)
1 引言
目前国内高校很少有就经管专业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一方面是因为经管类专业的教学一直以来侧重于理论教学,以传授知识和理论为主;另一方面,是由于经管专业实验教学设置较少,在很多综合类院校就将之与理工类专业实验教学放在同一标准下进行评价,忽略了经管类专业实验与理工类实验设置的差异性.这种短板现象,伴随着近年来各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越来越明显.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之一,正是压缩理论课时,通过更大比例的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课时,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使经管类的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近年来,不少高校顺应这个改革趋势,在其经管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课程实验环节及实验课时,这其中主要是演示型实验.演示型实验本来主要集中在物理、化学等课程教学过程中,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经管专业也是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包括实验室软件操作演示、沙盘操作演示及聘请一线专家做主题演示讲座,这一实验形式不仅是展示概念和规律,也是理解和掌握经管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已成为应用型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2 重构经管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经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经管类实验教学形式不断多元化,内容不断综合化,这些新时期的变换必然要求应用型院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除此之外,以下两点也客观推动了这一进程.
2.1 评估建设的制度化
2011年教育部提出建立健全“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估制度”.[1]在高等院校评估制度日益健全的今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各项措施和成果,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中的实验教学质量都需要通过评价予以鉴定.建立科学有效的应用型经管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迎评高校提升整体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水平,进而带动应用型经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必要举措.
2.2 演示型实验比例的增加
经管专业不同理工专业,在实验设置上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项目较少,演示和模拟已经成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实验的主流形式.演示型实验与设计型实验相比其实验效果很难单方面考核,比如企业人员演示模拟工作流程,学生在观摩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接受知识程度是很难直接表现出来的,这客观要求要对应用型经管类专业演示型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和模式提出一个统一的标准.
3 基于应用型经管本科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本文中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经管类演示型实验做出了改革.目前,针对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提法很多,但就经管实验教学的针对性来说,都略显不足.不足一,是国内大多研究者没有很好考虑演示型实验教学体系特点;不足二,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与课程评价体系、实验室评价体系混为一谈,评价指标侧重量化,忽视教学过程监督.因此,在充分考虑上述不足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应用型经管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以下模块:
3.1 实验教学评价模块
3.1.1 演示型实验教学大纲与实验教材评价
要突出对实验大纲尤其是演示型实验大纲的评价.演示型实验教学教师的主导成分大,在实验内容上相对弹性也比较大,因此用大纲明确每个演示型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的目的要求、实验内容、学时和学分,是确保演示型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所有实验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均需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严格一致,不仅要体现内容安排的全面合理,而且要体现应用性和创新性.
由于各院校经管类实验教学的设置差异很大,以及传统教学对理论教学环节的侧重,我国实验教材建设滞后严重.尤其经管专业,很多基础理论课在应用型改革的大背景下纷纷设置实验环节,但在实验的进程中往往找不到一本与教师要求或大纲要求完美切合的实验教材.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实验教材评价在应用型经管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具有特殊意义.
3.1.2 实验信息技术含量评价
经管专业实验教学,尤其是软件演示类实验,体现出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征,实验课程内容技术含量的高低,对于演示型实验主要是软件应用技术,直接决定了实验课程对经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程度,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如此.以安徽省第一批应用型建设示范学院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其经管类专业实验尤其是演示型实验主要是利用教学模拟软件来完成模拟实验,比如ERP沙盘演练、用友财务软件、银行证券综合平台,这类软件业务性强,与实际企业运营比较贴近.经管专业实验环节中设计的数据处理性软件也在技术含量上有所区别,比如数据处理软件有Excel、SPSS、SAS等对编程,操作要求均不同,这些软件的教学安排上就要体现出层次性,由易到难.此外,技术含量也体现在实验终端监控平台,实验教学要实现平台上的师生互动,使教师能直接考评学生实验效果.[2]
3.1.3 实验教学方法评价
任何一个实验评价体系中均应给予实验教学方法较高的评价权重.结合经管类实验的特点,其教学手段和方法乃至实验考核方式无疑都应是多元化的.比如微观经济学课程实验可以采用分组调研或团队模拟等实验教学的方法.应用型院校越来越多的在基础理论课程上配备实验或实训环节,比如管理学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财政学实验等.这些课程可以邀请一线专家采用主题讲座的形式完成实验项目,也可以选择性的建设网络实验室平台.将实验分析软件、实验教学数据、教师演示视频与多媒体课件置于网上,实现学生开放式实验.试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有效推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3]
3.1.4 应用型实验思路评价
应用型本科实验设置的思路包括实验方法设计思路和实验考核思路,思路的创新也是应用型经管专业实验教学评价的重点.经济数学、经济软件应用等实验课程设置思路应直接与学术研究思路相结合,重点锻炼和传授数据处理方法;项目管理、会计电算化、ERP、国际结算等课程可直接模拟企业运营思路,重点锻炼学生信息化管理能力.因此在评价体系中要体现应用型实验思路的评价权重.值得一提的是,实验考核思路也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点,因此应用型经管实验考核方法在评价体系中也应有所表现.
3.2 实验室评价模块
如果说实验教学模块主要评价的是实验教学质量的软件方面,那么实验室评价模块就是主要评价实验教学质量的硬件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实验基础条件评价
实验基础条件的评价一方面是实验室的基本硬件条件.在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主要通过生均实验室占地面积、生均实验仪器的台套数和完好度等指标体现;另一方面是实验室实验课程的开设条件.这方面指标包括专职实验管理人员的配备、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前面提到的基本实验教学教材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实验室往往资产配置比较高,在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有必要加入有关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的评价内容.[4]
3.2.2 实验师资队伍评价
由于传统的经管类教学偏理论化,因此国内高校实验师资普遍缺乏,部分学校实验室管理主要依靠理论课教师兼职.笔者建议应在评价体系中加入专职实验师资队伍人数占比、双能型师资比例、教师实验技能培训次数等定量指标.同时,考虑到实验师资队伍的进一步培养,除了上述硬性的指标,还应以实验教学技能培训次数,青年实验教师导师制实施情况作为软性评价指标.
3.2.3 实验教学管理评价
实验教学管理是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实验效果的重要保障.这方面的评价主要从二级学院出发,通过对实验开出率、综合性实验比率、实验考试管理、实验室制度建设、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实验教学日志等材料建设指标进行全方位评价.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概念上探讨了经管本科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框架.框架中突出了对演示型实验教学特点的分析,这使概念体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加显著.至于如何将概念体系指标化,并通过评价体系加强经管专业实验室建设,进而提高经管专业整体实验教学质量水平,这仍有待于教研者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进程中认真思考和解决.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2011.
〔2〕董德民.经管类创新应用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15):244-246.
〔3〕秦洁琼,陈利华.基于PDCA模式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丽水学院学报,2010(10):98-101.
〔4〕郭剑.关于校级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