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2013-04-02郭大立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概论案例教学方法

郭大立

(赤峰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在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广泛开展环境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是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光荣使命.

环境科学是一个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所组成的新兴学科,也是介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际科学.《环境学概论》课程是高校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理论铺垫和知识储备的作用.

1 教学内容解读

1.1 教材的选定

课堂教学选用刘培桐主编的《环境学概论》(第二版,1995年出版)作为课程教材.此书获得了1987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优秀教教材奖,为我国环境教育,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提供了优秀教材,在实际教学中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全书共十二个章节,以“人类—环境”系统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并探究其基本原理,详细论述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对于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等)的污染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同时介绍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等环境科学重要分支学科的应用、发展情况,最后用当今全球比较热点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害以及人口、能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结尾部分,整个知识体系脉络清晰,简明易懂.

1.2 课程重点部分内容详解

全书的第二章至第五章详细讲解了“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是本课程的重点部分.

首先来看大气部分.学生在了解大气结构组成及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等内容后,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的形成机制、转化过程、形成的最终产物和污染物的扩散特点是讲解的重点和难点.讲授过程中包括了大量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空燃比、二次污染物、光化学氧化等重要概念.

在水体部分,主要内容为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以常见有机污染指标如化学耗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量(TOC)等水处理过程中极为常见的专业术语为讲解重点,然后结合有关高等数学知识,归纳水体中污染物的扩散规律,进而建立河流水质模型,再利用模型对不同情况下的水体进行评估预测.

土壤部分中,在总结相关物理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各种离子在土壤体系中的交换吸附性质和氧化—还原特性,从而进一步了解土壤净化的机理.

固体废弃物部分,固废资源化技术部分需着重关注.

2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环境学概论》课作为一门概论课,其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易自学.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做笔记的教学方式由于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革新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1 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许多特有的优势,比如形象直观,显著提高教学容量,节约教师板书时间等.

结合本课程考虑,可以根据课程章节安排播放一定的影像资料,使环境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合起来,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重视.在讲解到大气、水体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部分时,引入Flash软件模拟实际过程,利用动画效果对实际场景予以展示.再如,在讲解全球气候变暖及气候异常问题时,可以直接登陆国内外的科研网站,及时了解气候变化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等.

2.2 实验环节与实践教学

考虑到课程设置安排主要面向理学相关专业,本课程所涉及到的实验内容并不是很多,可以将实验内容与实践教学二者相结合进行,从而起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

大气环境部分,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工厂除尘装置,了解四大类除尘装置即机械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和电除尘器的构造原理、运行参数、设计规格,并现场指导学生做除尘实验.

水体部分,指导学生了解污水处理厂的各级净化装置及具体污染指标的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学校附近水体做水质指标测定.

以上教学环节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和实践教学总结.

2.3 教学方法的改进

创新的教学方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首先,鼓励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并就关注的问题做演讲,活跃课堂气氛.

其次,开展研究性教学.教师提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将学生比较关注或社会热点性的环境问题作为小课题布置给学生,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研究小论文或综述报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查阅文献归纳总结能力.

再次,尝试互动教学和师生换位教学.为了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前把一部分内容提前安排给学生做准备,课上请学生上台做讲解叙述,最后由教师做点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最后,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20世纪80年代有过该引进.该方法实质是由教师控制、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依据真实的案例、围绕案情发展而展开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与以往简单的实证案例教学不同,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案例策划者、引导者,教师提出案例话题并掌控具体实施结构,经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发言汇总,内化提升等若干步骤,最后由教师做总结评价.其常见的讨论形式有下面几种:交互询问时;辩论型;假说型;角色扮演型.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快速吸收掌握,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2.4 考核办法的改革

高校的期末考核往往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加权汇总的办法,针对本课程的一些特点以及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将实验与实践教学成绩,小课题论文完成成绩这两项一并纳入总成绩考核,这样能够更全面的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期末试题题目类型尽量多元化,设置选做题、实验设计题,合理分配主客观试题分值.认真做好试题分析工作,对学生得失分情况,试题难易程度及不同分数段人数情况做整理,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结语

《环境学概论》课程要求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知识储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及对课程性质、内容总体的把握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配合,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教学任务优化教学效果.

当前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胡锦涛主席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中,全文共有15次提及到一个新的概念“生态文明”.与以往不同的是,报告不再单独提及环境保护,而是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发展可再生能源、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等等一系列事项统一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且将环境问题上升到空前的高度作为整个报告十一个部分中的第八部分被单独强调.环境保护在十八大报告中的地位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用自身的一言一行为未来勾画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提高学生乃至每个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应更深入的研究、探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互相交流,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周开胜,朱兰保.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学概论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2011(6):53~54.

〔3〕刘常青.《环境学概论》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福建地理,2003(6):44~47.

〔4〕陆俊元.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及其适用性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4(28):22~24.

〔5〕郜慧,等.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高职研究,2010,9:212~214.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猜你喜欢

概论案例教学方法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青铜器辨伪概论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