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人类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2013-04-02于晓娟
于晓娟
(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目前,很多高校均已开设了文化人类学这门课程,这门课主要向我们概述人类学的基本原理和过程,使学生领会文化相对论、跨文化比较、整体观、参与观察等理论核心和田野调查方法,让学习者在心中播下文化意识的种子,用相关理论解释并解决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各大高校纷纷加入到教改的队伍之中,不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也有很多教学改革项目由于课题脱离实际,只注重抽象的理论,教学改革的成果无法在实际中应用.所以,无论哪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适合的”才是学者们所讲的一流的、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几年对本门课程的讲授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 问题式教学
大学与中小学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更强,因为他们有了中小学的知识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生理心理日趋成熟,故大学生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强.在对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其潜能解决很多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目的是去发现他们的潜能,做他们的“伯乐”,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在文化人类学的授课过程中,一改传统的“注入式”而是采取“问题式”教学会受到更佳的效果.问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的或合理的结论.
采取问题式教学,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难易适度、紧扣学术前沿、有内在启发性.在文化人类学课程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及学科的重点、难点来设计问题,如在讲到家庭的类型时,针对核心家庭我们提出“在当代三代同堂的核心家庭中究竟应以谁为核心并给出原因”这一问题,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联系了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深入了解社会.对于一些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再次给同学们提出,鼓励他们主动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实现离不开教师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要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学术前沿信息,不断进行学术研究,这样才能合理的、正确的设计问题,准确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光明日报2001年1月11日有题为“老师们上学啦”的报道,该文指出教师应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探索良好的教学方法.针对大学教师而言,不断学习之中必不可少的包括进行学术研究,提升学术水平,这样对学生才具有指导作用.
2 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指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近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教学1918年在哈弗大学最早使用,上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开始在各类学校中使用,但是直至今日,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可以说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目前的师生在互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互动形式单调,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主动问问题的很少;课堂上缺少情感互动,任何一个班级都存在着极少说话甚至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似乎进入了“被遗忘的角落”.故要实现课堂师生的双向互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文化人类学课程的教学中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主题讨论法.与前文所指的问题式教学大同小异,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几组,针对某一问题如“城市人类学中涉及的现代城市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之后每名同学都谈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每组选出代表作主题发言,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问题归纳法.在讲解新问题之前,让学生先提出与本问题相关的问题,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用书本的知识点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文化人类学课程中在讲授“种族”这一问题之前,询问学生通过“种族”想要学到什么及对这一问题的疑问,学生们就会提出什么是种族、什么是种族主义、种族与民族的区别、与种族歧视、种族隔离相联系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都在我们的教学大纲之中,在授课中有针对性的讲授,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问.
典型案例法.如在讲到“性别”一章时,可对“就业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日益加剧”、“女性相对贫困现象日益突出”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这些问题既是大纲要求的又是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问题,在剖析案例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实现了教学目的.
互动教学既要有知识的互动又应有情感的互动,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就这一点,我们应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在英国课堂教学环境非常轻松,教师对学生不做过多的指责,在确实需要“干涉”时,也会用非常幽默、绅士的方式.课上学生可以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话,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中国受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让认为课堂上学生保持沉默,保持安静是对老师的尊重,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质疑老师所讲的.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很难或者不敢插话,会让学生感觉模棱两可的问题一直模糊下去.
3 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入,现代的教学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其中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方法的代表涌入各大院校,在取得一定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教师不分课程、不分授课对象一律采用课件教学,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有的教师认为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教学方法改革,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在实际中只是将黑板换为了多媒体屏幕,结果恰恰事与愿违;还有很多教师属于盲目赶时髦,觉得别人用我也应该用.
针对上述情况,首先我们应肯定多媒体教学确实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教学形式更加新颖,一改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的知识更加丰富、形象、知识面更广,同时也能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媒介应因课而异,课程的类别、内容不同,运用的方法也应不同;应因人而异让教师的个性、特长能够发挥出来:针对于从教多年的老教师而言,他们在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基本上已经总结出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改做以课件教学为主,则由于技术、适应性等问题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以课件教学为主能够发挥其优势.所以,究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还是现代的教学方法,要因课程类别、内容、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到“百花齐放”,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文化人类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采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一些理论性、学术性强的章节和问题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人类学的基本理论流派、文化相对论、整体观文化人类学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对于一些需要展示的内容用课件教学,如民族、种族、族群一章中的民族、种族的内容、婚姻形式、经济文化类型、城市人类学中的城市问题等,可以通过影像、图片等资料的展示将知识点更加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激发他们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社会问题.所以,在文化人类学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板书与多媒体屏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课程.
4 成绩评定综合化
通常情况下,评定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成绩,特别是指试卷成绩.事实上,这样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开展,因为答案的唯一性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故在文化人类学课程中采用多样化的、综合的考核方式.首先,平时上课出勤占10?.虽然在西方的很多高校学生有选择上与不上课的权力,老师不会去干涉,但是在中国的教育背景下是不同的.大学当中很多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通过对上课出勤的考核来对他们形成一种约束机制,让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起到一个敦促的作用.其次,平时作业占20%.学期期中,在所讲授的内容中让学生任选一方面撰写论文作为期中教学论文,制定评分标准,计入期末成绩.再次,期末考试以试卷形式出现,占70%.在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试题除基本概念、理论等客观试题外,不断增加综合能力试题,以此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在主观性试题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另外,在试题当中也对作为参考文献的本学科的重要著作进行检查,如在文化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著作《文化模式》、《原始文化》、《古代社会》等通过试题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对这些著作有所掌握.
5 结语
《文化人类学》是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基本理论对学生学习相关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它的文化应用实践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当今教改大潮的推动下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的实践中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要据课程的类型、性质、内容、授课教师实际情况、授课对象加以区别运用,探索适合教师、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实现“授人以鱼向授之以渔”的转变.
〔1〕庄孔韶.中国人类学的教改实践之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2〕吴显英,陈伟.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3,26(2).
〔3〕刘雪梅,张宝臣.有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几个基本问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8).
〔4〕周小菊.对目前高校教改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5〕高丽丽,石志强.英国高校教学方法对我国高校教改的几点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9(6).
〔6〕徐玉如.把问题式教学建设成为一流教学方法——精品课程建设中问题式教学的构建与实践[N].中国教育报,2009-1-12(005).
〔7〕一方.老师们上学啦.光明日报,2001-1-11(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