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差距与挑战,推进图书馆全面发展
2013-04-02梁学斌
梁学斌
(赤峰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作为一个高校图书馆中层干部,我积极学习了赤峰学院干部赴临沂大学、山东大学学习考察报告以及赴潍坊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学习考察报告,并学习了图书馆领导的赴外考察报告,感受颇深,开阔了视野,看出差距,有危机感,有责任感.临沂大学和潍坊学院都是地方性大学,该校与我校有着比较相似的办学背景,也是以师范专科院校为主合并部分优质中等学校教育资源发展建设的区域性本科院校,也曾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临沂大学和潍坊学院都是地方性大学,我馆与其差距却很大,他们先进的办馆经验和理念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学习的标杆.为什么他们发展的如此之快,而我们却落伍,值得我们深思,积极探索适合我馆的办馆理念和建设思路,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听到关于山东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的考察报告,我们只能是敬畏,差距悬殊,我们十几年的发展也很难赶上.但其办学经验办学思路和办馆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具有很好借鉴意义.同时也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更激起了学习先进、改善自我、奋发图强的坚强决心和无比信心.我们学习时候不能照抄照搬,我们应该加以消化吸收,根据我馆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馆的发展模式,来推动我馆全面发展.现将临沂大学和潍坊学院两校的先进经验总结如下:
临沂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420万册,电子图书300万册,15个外文数据库.该校目前生均图书110册,超过了许多重点大学的配置标准,让我们为之震撼.每年临沂大学图书馆投入1000万,连续投入十年,为之震惊,而我们学校近年投入不断增加,今年才150万元,差距太悬殊了.
特色办馆.主要体现在信息资源资源特色和服务特色.第一,资源特色.其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特色和沂蒙文化特色以及数字资源特色.重点学科重点建设,新办专业保障性建设,突出学科特色.建筑特色.图书馆建筑是沂蒙山形状,沂蒙山是革命老区,图书馆建筑反映红色文化,体现红色文化精神.一是有利于建设特色图书馆,二是有利于争取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服务地方.建成了具有沂蒙文化特色的地方文献特藏书库,现拥有各类地方文献6800余册,其中建国以来的省内市志、县志全部收齐,还收藏有覆盖全国各府、各县志书的《中国地方志集成》;临沂的文史资料、党史资料、统计资料、年鉴、专业志、地方出版物等较为齐全.这些资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临沂的一个窗口、专家学者研究临沂的一个平台.第二,服务特色.图书馆实施首问负责制和客户经理制度以及“一体化、一站式”服务特色,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临沂大学图书馆把“以人为本”贯彻图书馆工作始终.办馆理念是:“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践行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服务理念:“读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服务职责,读者的满意就是我们的服务标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馆员素质.采取“大开放、大流通”的服务模式,图书馆的馆舍设计、通风、采光都实施人性化设计.
潍坊学院馆藏图书350万册;建有反映潍坊悠久历史文化的潍坊文化名人馆、古籍馆.中外文报刊6800种(其中中文期刊3200种、外文期刊3600种).图书馆对纸质文献、数字资源、电子图书等各种载体资源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配置,形成了符合学校专业特色的、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相互补充的馆藏体系,成为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重点开展“两转变(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两提高(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三主动(主动协调、主动配合、主动服务)”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图书馆树立“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育人”的理念,采用开放的文献布局,藏、借、阅一体的服务模式,全方位地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定员定岗、双向选择的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任期考核,完善岗位职责,开展业务竞赛;通过挂牌上岗、读者监督和年度业务检查考核等措施,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下面根据先进的院校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馆目前的存在状况,为推动图书馆全面发展,更好地为科研服务,阐述了本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图书馆建议.
第一、对阅览室值班人员实施分类管理
由于目前阅览部人员老龄化严重,生病请假的人员较多,严重影响我部的正常工作开展,并且有许多同志反映超时.为更好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建议馆领导对阅览部实施分类管理.图书阅览室值班实施“三班倒”,对过刊阅览室采取正常班工作制度,夜班和周末由勤工助学学生来值班.我们实施分类管理的理由如下:
第一、实施分类管理,很好解决人员配备不足,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更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可以补充人员到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中午不闭馆,实施三班倒,还能为我馆创收.实施分类管理,可以解决阅览室值班人员超时,同时为勤工助学和志愿者提供实践平台.第二,实施分类管理,能更好地加强考勤管理.第三,特藏阅览室值班人员可有效监督图书管理员,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通过对图书管理员的培训和教育,能保证阅览室的读者导读服务,为更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第二、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阅览部的读者导读工作未真正开展起来.只有特藏在做些读者导读工作,介绍一些馆藏特色,图书推荐工作.原因一是教师利用文献信息利用度不高,我院是本科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高,大多数读者把图书馆当作是阅览地方,并未有利用图书馆资源.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不合理.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馆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够,不宣传图书馆,不宣传自己,导致许多读者并不了解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导致文献资源利用率低.
转变馆员思想观念,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鼓励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素质,营造学习型图书馆氛围.以读者方便为中心,“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提高读者满意度.强化学生管理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更好地辅助教师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第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我们馆正在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制度完善需要过程.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制定科学岗位职责,编写岗位说明书.为实施目标考核制度打下良好基础.借鉴潍坊学院馆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定员定岗双向选择的人事制度改革,可以在一定的时期采取轮岗措施,减少职业倦怠现象,也能更好提高馆员素质,更好地实施全员咨询,人人都是信息咨询员,更好地实施首问负责制度.同时也减少职业歧视.我馆还可以借鉴上海交大图书馆实施扁平化管理,采取事业部制,组成几个团队,每个团队都能采访、编目流通阅览咨询的一体化服务.这样也可以减少职业倦怠,形成团队之间竞争,调动馆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馆正在推行“首问负责制”,需进一步细化.完善和健全激励机制.人员的积极性不高,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激励制度不完善.仅凭考勤记录约束馆员的行为是不够的,因为大锅饭现象严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我建议馆领导实施奖惩结合,以奖代惩,加大对工作表现好的员工奖励,这样大家会觉得公平,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完善年度考核制度,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奖励应公平、公正、公开,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否则,会起反作用.
第四、实施人才强馆战略
本馆人员老龄化严重,人才梯队建设有待加强,后备人员不足.知识结构欠合理,理科背景馆员缺乏.应该引进高素质高学历人员.我们没有引进人才的主动权,可以鼓励馆员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提高全馆人员素质.还可以完善培训制度来提高素质.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图书馆阅览部存在人员不整,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不高,应该加强培训.培训方式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我们应该去外面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我们学习这些考察报告只是看到些概念性东西,不知道人家是如何实施的.出去学习同志有义务、有责任在考察前了解其他馆员想学习和了解的内容,带着问题去考察学习效果更好.他们的先进理念和思想我馆也正在做,只不过是不成熟而已,与其有差距.同时也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更激起了学习先进、改善自我、奋发图强的坚强决心和无比信心.
第五、逐步完善馆藏建设
首先,建设特色馆藏.逐步完善红山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收集和征集红山文化书刊、杂志、以及学术会议报告.主动与旗县区博物馆图书馆合作,获得更多有关红山文化的古籍、遗址资料.加大自建数据库建设,比如我们可以把我们有质量、权威性较强的学校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制作成视频,上传到我们自己网站.完善赤峰学院文库建设,同时应和赤峰市图书馆联合建立赤峰志、赤峰史、赤峰名人等特色数据库.
其次,加大对应试类信息资源建设.我们学校主要是本科生,科研水平和意识都不高,我校每年都有10%的考研率,很有很多考会计证、银行证券从业资格证、人力资源证、心里咨询证书、以及公务员学生,希望加强这方面资源建设..我馆有的考试资源比较陈旧,利用价值不高,虽然我馆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今年购买了银符考试系统,但是还有待有完善考试类资源建设.
最后,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配置合理.图书馆对纸质文献、数字资源、电子图书等各种载体资源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配置,形成了符合学校专业特色的、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相互补充的馆藏体系,成为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
听完报告感到收获满满、感触多多.两所大学带给我心灵的冲击实在太大了,带给我的启发也实在太多,眼界放宽了,接受了大量的新观点、新思路、新做法,受益匪浅,我们差距很还很远,要走的路还很长,这次学习给我们很多启示,鼓舞我们沿着科学方向大步向前冲.
〔1〕胡振华.电子书产业发展下的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2).
〔2〕黄宗忠.论图书馆制度[J].图书馆论坛,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