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工程招投标的优化方法

2013-04-02黄兆荣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参与方投标人平衡点

黄兆荣

(莆田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系,福建莆田351100)

论工程招投标的优化方法

黄兆荣

(莆田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系,福建莆田351100)

本文旨在从整体宏观上,以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来概括,达到招投标的优化目的.实现招投标的优化结果就是能得到政府肯定,社会认同,投标方积极参与,招标方顺利落实工程,以达到各方共赢的平衡点.本文将阐述各方如何协调来达到平衡点实现共赢,具体比如各方在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决策与报价,法律监管机制等方面的协调.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招投标各方自然会从本身出发,自发地遵循招投标原则和法律法规,实现招投标的优化.

招投标;优化;平衡点;共赢

近年来,“地王”、“黑箱操作”、“闲置”等一系列词汇,还有多项著名的大工程甚至国际合作工程的实施,常常出现在热门舆论里.这些词汇无一不联系着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招投标.各种新闻事件的产生也反映出招投标在当今工程建设中起的作用非常大,在它为工程项目各方提供合作平台和便利的同时,其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也是发人深省.一方面它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却在另一方面像烫手山芋一样让人难以处理其各种问题.

1 建设工程招投标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全国都在大力推行规范建筑市场的形势下,由于牵扯到招标方、投标方、政府监管部门等各方利益,所建工程还影响着社会民众与周围环境,市场和监管制度又不够成熟完善,利益驱使,责任缺失等各种原因,工程招投标的各方在真正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建设时,暴露出很多弊端,导致各种损失.因此,如何去协调去优化招投标,使其达到多方利益最大化,确实是个烫手山芋,难以处理.而参与方也多为了一己私利,又缺乏严格监管,原则上的招投标在某些情形下形同虚设.

具体来说,由于在根源上,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又缺乏成熟完善的招标办法,我国出现了各种虚假、违法招投标,制约机制不健全的现象,在评标中漏洞百出,招标代理机构也不尽职.

1.1 招标人和投标人的违法违规现象

1.1.1 投标人存在的问题

(1)围标、陪标、串标、抬标还有各种虚假招标等行为长期存在,这其中就包括各方相互勾结,恶意竞争、排挤对手来串标;投标人进行虚假招标的行为;投标人相互串通等行为.

(2)投标人探听标底,企图通过联系评委,拉拢专家来进行评标.

(3)投标人为了在投标中更有优势,一开始就故意压低价格,报一个很低的价格,等到中标后又通过经常的高额索赔来获取利润,给发包方造成损失.

(4)施工的合同价不符合已经公布确定出来的中标价;投标单位在单价承包合同中签订的单价不符合中标单价.

1.1.2 招标人存在的问题

(1)招投标各参与方相互勾结,恶意竞争、排挤对手来串标.

(2)招标方不按照法律的规定,故意去逃避举行招标.

(3)实行内部保护主义政策,不公平竞争反映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1].

(4)招投标的程序不规范,随意变更中标单位,对投标方造成损失.

(5)采用邀请招标的形式多于公开招标,这样一来人为因素和可操纵因素大大增加.

1.2 评标程序中的不良现象

(1)组成评标委员会的成员结构不合规范.

(2)内部保护主义政策或者地方保护主义的风气比较严重.

(3)评标程序不规范,招标方通过开标后随意更改评分办法和评分标准来随意进行操作,给其他参与方造成损失.

(4)评标中人为因素和操作方法的弊端:由于最低投标价法和综合评估法是现阶段一般采用的评标办法,前者易出现业主刻意压低价格忽略工程质量等指标的问题,后者则易出现投标人故意压低价格来不正当竞争,或者进行串标抬标等手段,造成了招标人的利益损害.

1.3 招投标代理机构的违法违规现象

招投标代理机构一方面可能有非法中介,另一方面其从业人员知识面窄,素质良莠不齐,编制的文件缺乏可信度,服务质量不高.

1.4 招投标监督管理中的不良现象

行政主管单位因为体制问题所产生的政企不分或被已形成的关系网左右;在真正现实中实行招投标法的时候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与惩处力度,造成了非常普遍的规避招标和虚假招标的违规行为.对于投标人进行围标的行为视而不见,不管不问,或利用自己的权利和评标规则的漏洞来调整分数,选择自己想选的中标人.另外还有因为受各种保护主义的影响来操纵评标的方法,最终排斥圈外人,通过不公平竞争的手段,评出不符合实际的分数来中标的现象[2].

2 优化的目的和结果

已经分析清楚了招投标各方面出现的问题,现在的重点就是如何去解决问题,完善与优化招投标.

对此,虽然也有各种对策来解决问题,但大多都是从单一方面,或者从个体角度来考虑的,忽略了进行相互联系整体概括提取重点这一步.在此,本文旨在从整体宏观上,以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来概括,以最简单的方法来达到招投标的优化目的.

实现招投标的优化,优化的结果就是能得到政府的肯定,社会的认同,投标方积极参与,招标方顺利落实工程,以达到各方共赢的平衡点.招投标各方是不能脱离的,要将它们联系起来看问题.另外,招投标其实是各方的利益博弈,只要达到它们利益的平衡点,它们自然会从本身出发,自发的遵循招投标原则,遵守法律和市场规范,完善招投标并实行优化[3].

因此,通过达到平衡点来进行优化,通过阐述招标方、投标方、政府监督机构各方如何协调来达到平衡点实现共赢(这里招投标代理机构和评标委员会等其他特殊参与方将与前三者大体合并来阐述),具体比如三方在合同管理,风险管理,招投标决策和报价优化等方面的协调.

通过协调招投标各方,找到其平衡共赢点,在招投标全程中,以协调平衡作为指导思想,实际上也更加便于我们进行招投标及其相应的管理,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快速找到对策.更加详细的来说,招投标优化就是各方在其各个重要阶段,如招标、投标、评标决标、签约履约等能服从实施规则,通过良好的操作技巧来达到共赢.招投标有公开形式和邀请形式;招标报价方式有费率报价、施工图预算报价和工程量清单报价;评标方法有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和其他合法的评标方法.比如关键的价格确定方面,希望达到的目标就是公平合理的求得一个最符合实际的价格,规避各种方法的缺陷[4,5].

3 如何达到平衡点的管理和优化方法研究

工程招投标的优化结果就是能得到政府的肯定,社会的认同,投标方积极参与,招标方顺利落实工程,以达到各方共赢的平衡点.以平衡点作为指导思想.具体来分析,平衡点是建立在真实数据与公平信任之上的,还要资金保证、信任机制、高安全性、诚信责任,并要考虑到各方利益及对社会群众周围环境的影响.招投标各方都是权利与义务的集合体,一方面,履行自身责任,另一方面,利益得到保护,才能保证市场的有序进行.下面来阐述如何进行优化.

3.1 各方如何履行责任又保证利益

要使各方共赢的基础得到保证.首先,要基于现实的数据进行真实的评估.其次,招投标双方的工程评估差异不大才能达成共识.再次,做好保密工作.

第一,对招标方而言:要先考虑工程项目的规模和预期时间经济目标自行评估,这样可以结合投标方的报价,有个更全面的把握.准备好资金再招标,这样可以加快工程实施进程,也保护了承包商的利益.把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结合,可以规避不公平现象,一方面选择有经验有信誉的承包方,另一方面也不易错过价格优惠又有实力的新秀.遵守法律法规,标底保密,不串标.

发包方看重的,就是工程的质量、较划算的成本(时间和金钱)和良好的效用.那么,以这些为目的是无可厚非的,其他参与方也应尊重,提出相应的折中.但另一方面,发包方也应考虑他方的利益.资金充裕才有平衡,所以发包方应保证储备资金充足,工程时限合理,并掌握谈判技巧.

第二,对投标方而言:投标方希望得到利益与名誉经验.投标方应该对项目进行准确的评估,提出合理的利润;自觉自律,不再做出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或者参与恶意竞争;拥有储备资金以缓解项目实施之初的被动与紧张;遵守时限;并且要先自行评估招标人的实力及其想要的报价,更利于自己得到中标机会.

第三,对政府等监管机构而言:遵守法律,执行职责,维护整体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是该方必须遵从与保证的.加强法律法规监管力度,并且把实施细则更加细化,结合实际对市场进行管理.

3.2 投标决策和投标报价中常用的优化方法

首先要确保招投标各参与方信息传递频繁通畅,信息共享,这可以保护各方利益不受损害,也防止恶意串通不公平竞争.

具体实行中,投标方应该理性报价,增大投标价信息的透明度,在投标过程中自觉抵制刻意压价的行为.比如对一些施工期短、技术难度不大的项目就可以以较低价格争取中标,但对于一些工期要求严格,施工难度大的项目,若不准确评估甚至刻意压价,所造成的损失必难弥补.

通过投标方采用一些设计方面的赔偿或者保险制度来有备无患的保护自己的利益[6].对于招标方随意变更中标单位或不规范操作招标造成自身损失,也要有先见之明,备好后备方案,得到损失的赔偿.对于设计单位设计失误造成的损失也可以要求其赔偿,以此来促进设计单位主动规范和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这样也是确保投标方提出的最低报价的权威性,提高投标报价的精度,防止由于报价失误造成的损失.

为了可以控制投资,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来实现.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与统一而不能一味的强调节约投资.在评标时要个参与方交错参加评审问答,抽签决定顺序.

4 结论

在现今工程建设招投标市场中,虽然出现了各种问题,但招投标各方是不能脱离的,若将它们联系起来会发现招投标其实是各方的利益博弈,只要达到它们利益的平衡点,它们自然会自发的遵循招投标原则,完善招投标并实行优化,最终实现工程效用的充分发挥,市场成熟完善.因此通过本文前面的阐述,协调招投标各方,找到其平衡共赢点,在招投标全程中,以协调平衡作为指导思想,重点考虑三方在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决策与报价、法律监管机制等各方面如何协调与创新,就能达到优化的结果:政府的肯定,社会的认同,投标方积极参与,招标方顺利落实工程,以达到各方共赢的平衡点.

〔1〕郑军,祁淑华.工程建设招投标中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5(1):211-212.

〔2〕毛泽华.现有工程招标评标的不规范现象及对策[J].工业建筑,2005(35):973-975.

〔3〕闫莉,赵向东,晋小莉.系统评价方法在建筑工程招标中的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4):387-389.

〔4〕何伟.工程招投标有关问题浅析[J].中国工程咨询,2005(9):47-48.

〔5〕宋锡庆,卢斌.如何规范招标代理机构的市场行为[J].中国招标,2008(4):25-27.

〔6〕曾文弘,郑慧轩.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125-126.

TU723.3

A

1673-260X(2013)03-0128-03

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技项目(JB0915)

猜你喜欢

参与方投标人平衡点
基于秘密分享的高效隐私保护四方机器学习方案
探寻中国苹果产业的产销平衡点
电视庭审报道,如何找到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点
绿色农房建设伙伴关系模式初探
博弈论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涉及多参与方的系统及方法权利要求的撰写
基于IPD模式的项目参与方利益分配研究
在给专车服务正名之前最好找到Uber和出租车的平衡点
当前招投标环境中投标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行走在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点上共同演绎精彩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