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

2013-04-02吴井水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化学人类理念

吴井水

(赤峰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地球的进化与发展产生了人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又创造了环境.人类与地球及环境的关系恰如毛与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遭受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环境综合症”的困扰.人类在治理和改善环境的同时,更要提高全人类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更为重要,因为今天的中小学生,明天就是社会的主人.而作为承担中小学师资培养的师范类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1 环境问题的演变与现状

人类自工业革命开始,大量机器的使用就蕴育着环境问题产生.二十世纪中叶伦敦烟雾事件为代表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引发了人类第一代环境问题,到了八十年代通过卫星监测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以及相继的温室效应、酸雨蔓延等引发第二代全球性环境问题.如果说人类第一代环境问题是一种传统的、可视的、损害易估的环境污染,那么第二代性环境问题是一种非传统的、不易察觉的、有一定潜伏期的、污染损害难估的、广域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虽然环境问题已引起了国际有关组织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视,但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相反近几年来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更加日趋严重.地球“环境综合症”更加趋于恶化.

据联合国环境署提供的材料,目前十大环境因素困扰着地球:由人类大量生产、使用氟利昂(CFCS)、哈龙(Halon)、氮氧化物等气体排放扩散并滞留在平流层中,在紫外线辐射下发生光解,产生的活性基团与臭氧反应而消耗大量臭氧,最终导致臭氧浓度下降,致使臭氧层被破坏,便出现了臭氧空洞;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而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由化石燃料(煤)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日趋严重,使酸雨快速蔓延,全球森林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破坏和遗传多样性减少,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滥垦滥伐导致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剧;城市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使得江河湖泊污浊不堪;由城市垃圾造成的固体废物污染令人触目惊心等.

然而,上述问题往往又是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的.它们的交互作用使地球环境受到了来自水里、陆地乃至空中的立体破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自净能力和“自卫”能力,致使地球遍体鳞伤,百病缠身.这些“环境综合症”几乎都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破坏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2 在小学教育专业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环境教育已在我国各地中小学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于环境知识的普及、环境意识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环境教育往往单一关注环境问题的存在与产生,而忽略了相应的价值观与技能的培养,在培养未来公民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和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尤显薄弱.2003年教育部决定将环境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这一举措将为环境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提供组织和机制上的保障,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促使他们从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积极采取行动﹐共同创造可持续的未來.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高校师范专业,尤其是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化学学科,在教学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不但能够促进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其教学效果,而且对于培养未来小学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技能,具有着重要意义.

3 在小学教育专业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

3.1 在化学教学内容中充分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化学的教学内容中大量存在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内容,将环境保护、科学发展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相联系进行教学,将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与现实社会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从中渗透环境、人口与化学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知识教育,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能力.例如在进行化石燃料知识点的教学中,除了讲授石油的组成、性质及特点以外,还注意要求学生掌握石油的炼制、加工过程,包括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以及裂解.在此过程中,针对当前能源短缺(我国消费的石油一半以上依赖进口)与化石燃料产生污染的问题(介绍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中仍然以煤为主而造成的大气污染,如北京、河北等地区的雾霾天气)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通过多媒体及网络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石油裂解产物乙烯,可以制取哪些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其中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分组讨论如何进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并尽可能形成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再如讲授重要有机高分子的合成方法与应用时,结合人们生产生活因大量使用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等塑料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并难以降解的问题作为案例,因为它也是当前国际环境和化学领域面临的重要难题.在如何处理方面,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引导学生从高分子键的断裂方面入手,提出当前受到广泛重视的生物降解材料,其原理就是根据高分子材料内含有很多键,废弃后,可以通过相应物质的加入产生化学反应,使高分子键断裂,从而完成降解过程.这样,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化学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保护环境及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3.2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强化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认为,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俗话说理念决定行动.可根据当前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的各种环境问题,组织学生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例如城市中广泛存在的大气污染(如北京、河北等地区的雾霾),让学生探讨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哪些,产生的来源、危害以及人类应该采取何种手段和措施进行治理.另外,根据国家环保部颁布的大气颗粒污染物新的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新的标准(PM2.5)和原来的标准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执行新的标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多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到环保部门参观新标准的大气监测站),广泛了解,深化认识.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一个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培育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建构了学生在环境、社会生活以及可持续发展多方面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探究精神与能力.

3.3 在情感育人和价值观上灌输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培育可持续发展意识,最终达到人与人的和平,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等,把不断唤醒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情感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如讲有机污染物时,给学生讲述《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POPs公约”),补充关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从1995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对滴滴涕、六氯苯、氯丹、灭蚁灵、毒杀芬、七氯、狄氏剂、异狄氏剂、艾氏剂、多氯联苯、二恶英和呋喃等12种POPs的性质、危害、控制措施和机制的评估工作,其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5月22日-23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了外交全权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POPs公约”).这是继1987年《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和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后,第三个具有强制性减排要求的国际环境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对危险化学品采取优先控制行动的重要步骤.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和国际行动,还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主动性.

总之,人类的发展需要教育,要实现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教育.中小学阶段又是人生教育的重要阶段.化学学科与环境、资源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密不可分,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师范类高校,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促进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化学人类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