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思想引导

2013-04-02杜玉麒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新生大学心理

杜玉麒

(辽宁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1 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群体性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长期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生理上已经成熟而心理上却仍处于过渡时期的不稳定状态,自我意思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难免会有心理不适应以及其他精神方面的困扰.就我国国情而言,大学一年级新生恰好都是90后出生,独生子女居多,处于由范围狭小、学习生活单一的高中迈入大学——这个小型社会开放式学习环境,面对来自学业、生活等方面的挑战,心理经历一场由依赖向独立过度的演变,因此这一阶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给予极大关注引导的阶段.

在广泛展开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一新生存在一些群体性问题和特点:1.难以适应大学开放式自主学习.超半数的学生表示不适应大学学习方式.38.05%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后最大的挫折是学习成绩不理想,31.8%的学生无明晰的学习目标,仅25.40%的新生已经有良好的人生规划;2.难以适应全新的集体环境.56%的学生与大部分同学相处的还可以;7.45%的学生则喜欢自己独处.3.处于独立愿望和依赖心理的矛盾中.88.80%的大一新生表示的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父母家庭供养,仅有2.02%的学生以勤工助学的方式自给自足;0.12%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自己解决问题,不常与家长沟通;4.情感脆弱,易感寄托于不适当的人或物,陷入网瘾或陷入快餐式恋情.在调查中仅有33.58%的大学新生认为大学组织的活动很有意义.56.65%的大学新生打算活已经开始谈恋爱.针对学生自身对网络控制能力的问题,仅有34.18%的学生表示能完全自制,15.56%的学生沉迷于网络,完全缺乏自制能力;有超过50%的学生上网通常以玩游戏、聊天为主.

2 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

2.1 对大学新环境的适应性差,独立欲望强烈又思想依赖严重

每逢新生入学之际,会发现由家长护送上大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长队伍有增加的趋势,在新生办理入学手续时,排队办理各项手续的不是大一新生队伍,而是家长方阵.

大一新生的社会地位发生了转变,他们体验到了社会、家庭的尊重的同时,也感到责任与纪律的约束.入学后,原来由家长代劳的安逸生活已被集体住宿、早起做操、吃饭排队、衣物自洗、生活自理的模式所取代.由原来的在父母照顾下改变为现在不得不自我照顾,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原来的现实独立性和依赖性之间的矛盾和反差造成了他们对以往生活方式的怀念和留恋,对新的大学生活感到适应困难.

2.2 学习目标缺失,学习缺乏主动性

多数大学新生考入大学后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懈心理.学习环境的转变,让昔日的娇子们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尤其突出的矛盾是由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无法适应新的大学的教学,这是一个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大转变,没有了中学时老师的耳提面命和家长的看护督促,许多大学新生面对知识海洋和充裕的课余时间,不知道如何利用时间和从何学起,难免会产生困惑、迷茫.

2.3 网瘾问题严重

我国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网瘾问题,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学新生的网瘾尤为严重,逃课、长期上网、打游戏这大有人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上网已成普遍趋势,这是因其对学习不适应,不擅与人沟通,生活空虚造成.

2.4 自我意思过强,难以适应集体生活

调查数据显示大一新生学生中74.6%为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因缺乏良好生活习惯,和对他人的包容.因此大学新生在开始集体住宿生活时往往不适应,经常会出现室友间相处不融洽,导致矛盾集中上升,需要介入调解.

2.5 对新的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对于步入高校的学子们而言,大多数是远离熟悉的家乡、亲人、远离了亲人的呵护与关爱,在新的陌生的环境里过着集体性生活,他们要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独立、要适应集体生活,在奔忙中,情感起伏不定,常常处于一种失落状态,有失落和挫折感.在大学,新生交往的可选择性和自由度比中学有了明显扩大,但是由于心理的闭锁他们之间的交往并没有中学融洽,处理人际关系相对困难.还有,恋爱问题也提及议事日程.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已逐渐成熟,心理上也会产生对异性交往的兴趣和渴望,但很难处理和把握好友谊、学习、爱情的关系和分寸.同学的恋爱和自己面临的恋爱,是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针对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和易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

(1)开展广泛的学前教育和专业教育使其明确学业的努力方向

入学时期请经验丰富的专业课老师和有一定威望、经验的学生干部与新生进行交流.凸显教师的解惑作用,仅在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引导,既帮助新生适应新的校园学习和生活,又可解决了新生人际交往的问题并逐步其自主精神.向新生介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使其对新生的思想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加强新生群体意识.

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和体育对抗赛.调动全体新生参与进来,使其娱乐其中,调节身心.从而使新生热爱大学生活,在活动中获得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使其自觉抵制网络的虚拟性、诱惑性,避免成瘾而丧失自我.

(3)从分发挥新生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形成学生——学生干部——辅导员的网络式合力,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及时心理普查,重视提高新生心理适应能力

在相关调查中发现,一个人的成功中情商和逆商所做的贡献占到了70%,智商仅为30%,可以说谁有更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谁就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谁就能走好了大学里坚实而重要的第一步.所以,在心理意识上要求学生要做到角色的认可,同时加强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这是提高学生从心理上适应学校的重要环节.学会了解自己的长处,从而更快的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做好学生的普查工作,配合好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从而建立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的档案,开展开以“不断提升自己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课.重点是关注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或有其他特殊困难的新生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并及时将这种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5)重要培养新生人际交往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视团队合作,大多数事情都要依靠集体、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让他们主动把握交往机会,从中学习与他人沟通的技巧,采取主动方式与别人交往.提高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学校也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更好的有利处理各方面感情问题.在平时生活中做到三主动:即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主动与同学沟通交流,主动承担公共服务性劳动.

(6)进行及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生阶段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而绝对不是专业知识的竞争.首先,建议将就业指导中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提前在新生中进行.为大一新生开设专题讲座,进行“大学生涯规划”引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次,可以通过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新生重视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引起对新生在适应阶段存在问题的重视;同时要根据大学新生的自身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帮助新生顺利渡过困惑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1〕郭淑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国青工教育,2006(03).

〔2〕汪国琴.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5(11).

猜你喜欢

新生大学心理
“留白”是个大学问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重获新生 庇佑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心理感受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