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会实践促进就业服务的实效性研究——以闽江学院数学系为例

2013-04-02许晓芬唐郑勇彭发添苏礼和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毕业生大学生专业

许晓芬,唐郑勇,彭发添,苏礼和

(闽江学院 数学系,福建 福州 350108)

大学生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就业服务成为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课题组①坚持以生为本,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指导方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以就业服务为导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性地提出了“实践育人”新模式,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1 社会实践促进就业服务相关概念

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是目标,社会实践是有效载体.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充分就业.

1.1 大学生充分就业

大学生就业应该定义为充分就业.大学生就业不应只通过就业率简单反映,而应对大学生充分就业本身做出概念分析和目标界定.“充分就业”概念,包含三个层面:个体、微观与宏观.②

1.2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各种能力素质中最具特色、最强有力的部分,是人文精神、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健全人格的有机统一.这种竞争力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加以提炼和提升所形成的独有的、支撑大学生现在甚至将来的竞争优势,并使其在长时间内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③

1.3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坚持以生为本,全面促进广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掌握各种技能,提高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只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才能不断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 社会实践促进就业服务的针对性

社会实践能力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中,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如何呢?据调查显示,学生在对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评价中,对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评价一般,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社会实践能力不强,就业自信心有待加强.认为自己目前最欠缺的方面,觉得自己在求职过程中最为欠缺的是求职技巧和自我推销能力、实践能力等.经调查④参与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支持,参加社会实践的类型主要为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78.5%的学生认为自己社会实践能力缺乏或一般.据本系毕业生跟踪调查也显示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实践能力比较弱,动手能力较差等.⑤大学生普遍反映社会实践是获取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调查,大学生认为目前自己所具备的就业能力得益于实验活动和社会实践占30.85%,高于其它因素;认为培养和获得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大部分来源于社会实践⑥.因此,毕业生实践能力弱已经大大影响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而大学生普遍愿意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获取较强的就业能力,实现就业.由此可见,缺少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症结之一,是学生反映得比较强烈的问题.

3 高校社会实践服务就业创业的可行性

3.1 社会实践服务就业创业顺应时代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关于促进就业的文件下发,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氛围日益浓厚.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应该将就业服务作为导向.

3.2 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社会实践主要依靠高校党团进行组织.现在国家号召全党上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立足实际,务求实效,解决大学生就业成为高校党团组织创先争优的重要举措.尤其是依靠共青团组织,具有明显的组织优势、阵地优势、载体优势.⑦高校党团组织切实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践行了服务学生的宗旨,还增强了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因此,服务于大学生就业既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组织吸引力,实现工作新突破的必然要求.

4 高校社会实践服务就业创业的实效性

高校社会实践应以就业服务为导向,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机制和体系.主要做法如下:

4.1 健全工作机制,将就业指导的全过程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明确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是有效开展就业服务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大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就业服务对象,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成才,实现充分就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应该是提升大学生实践活动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大学生社会实践离不开大学生的自觉、主动参与和教师的指导.因此,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精心策划活动主题,制定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促进就业服务的活动内容,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是开展好以就业服务为导向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⑧

近年来,数学系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年级、专业实习、就业相衔接,形成实践、见习、实习、就业一条龙的体系.组织以大学生就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以大学生就业为主题的就业辅导教学、专家系列讲座、经验交流会、校企联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分步骤多层次将就业指导的全过程纳入实践活动中,对一、二年级的同学主要组织以见习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对高年级进行择业观指导、注重就业政策和技巧的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渗透到学校日常教学、科研、课外活动等各环节中去.

4.2 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实践平台,是有效开展的基本途径

暑期社会实践为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近年来,我系在确定实践活动主题过程中,由系团委根据不同专业开展专项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需求,邀请已毕业的校友进行经验交流,确保实践活动的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如非师范专业就业创业服务团实践小分队,则是专门针对两个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中,尤其是金融与数学方向的学生中,部分同学因对该专业目标比较迷茫而设计开展的实践活动.

4.3 开创“实践育人”的新模式,从纵深发展来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通过实践,我们开创了“实践育人”模式,三个阶段,五个步骤.专项调查研究——专业认知与经验交流——实地实践实训——服务就业创业——总结跟踪回访,最终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准备阶段:第一步,专项调查研究.根据不同专业开展专项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实际需求,确保实践的针对性;第二步,专业认知和经验交流.联系专家培训讲座和邀请毕业的校友经验交流,增加实践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人脉资源积累.实践阶段:第三步,实地实践实训.走出校园,走进用人单位,实地参观走访、见习实训,建立良好的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积极创建就业创业实训基地,保证实践育人的实效性.升华阶段:第四步,推动就业创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的关系,推荐优秀毕业生就业,收集和发布就业信息,保证社会实践的实效性;第五步,总结跟踪回访.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评比,促进思考升华,做好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回访,保证社会实践的长效性,真正服务于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4.4 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过程中既回报社会,又增长自身才干,最终实现充分就业.这是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涵的本质所在.随着我国人才市场用人机制和人才理念的不断成熟,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将更趋理性化,更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学科专业的适应性等.这就要求高校能够针对市场的需求变化,教育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以就业服务为导向,凸显专业性、现实性和实践性是我系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点.如城市交叉路口交通流调查及数学模型实践小分队,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建模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启发学生为解决城市交通实际问题出谋划策.学生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数据,分析应用,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知识的学习、实践和运用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又提高了他们学习专业的兴趣,是很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4.5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共建专业就业实践平台

对于就业创业这个难题,我们重在突破,重在创新,通过专项调查研究——专业认知与经验交流——实地实践实训——服务就业创业——总结跟踪回访的模式,聘请专业指导老师,启发学生思维,通过亲身体验,直面市场需求,促进学生发展动力.前期为了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就业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方向的专家讲座及校友座谈会、联系企业就业实训实习等方式,来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和认知,深入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向,进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针对性,寻找更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的方向,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职场人脉关系,从而为以后的就业创业打好基础.积极创建就业创业实训基地,确保实践项目的持续性、稳定性.

实践不但让同学们收获了实践的机会,了解了今后就业的环境,直面市场的需求,正视自己的优劣,在学习上可以扬长避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提高职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了解职场规则,加强社会经验,寻找更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途径和渠道,及早树立目标并为之努力拼搏.建立了与用人单位的良好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通过实训,我系学风明显好转,同学主动参加相关认证的培训.

4.6 深入调查 服务就业创业

开展实践要注重反馈和效果.2011年6月,数学系以“深入调查 服务就业创业”为主题开展了2008-2010届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收集毕业生的基础信息,做好毕业生跟踪回访,调查毕业生在各行各业的职业发展历程,了解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工作情况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开展跟踪调查,根据他们对我系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意见,反馈数学系各专业的教学效果,也为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招生人数和培养方案、培养更好的人才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我系教学水平和质量;通过开展跟踪调查,加强数学系与毕业生的交流联系,充实优秀毕业生库,挖掘整合优秀毕业生事迹以形成人脉资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服务.

注 释:

①课题小组成员:负责人:许晓芬,成员:唐郑勇、彭发添、苏礼和,闽江学院数学系团委,福建福州闽侯上街福州大学城文贤路1号,邮编:350108.

②滑晓艳.论大学生充分就业目标[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③朱丽娟,秦龙.浅谈高校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J].人力资源管理,2010(5).

④⑥董海军,李元俊,杨倩.青年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调查分析[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3).

⑤闽江学院数学系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2011.10.

⑦张珍,冯菲.高校共青团有效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对策探微,宜春学院学报,2010(10).

⑧潘丽萍,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感,闽江学院数学系内部刊物《大学生素质教育论坛》.

猜你喜欢

毕业生大学生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