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2013-04-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苗 青

(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高校的导师制虽然在国外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并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实施规范,本科、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度都按照不同的培养方向和目的有了明确的界限,但在我国导师制起步还比较晚,并长期用于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本科(学士)阶段的导师制实行时间还是很晚的,目前高校中实行本科培养导师制的也不多,尤其在内蒙古地区,由于受教师、教学硬件等条件的限制,实施本科生培养的导师制度更加稀缺.普通高等学校实行本科培养的导师制可以说既是创新,也是突破.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的新需求,也为了适应我区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包头师范学院于2011年开始试行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

从2012年开始,在内蒙古教育厅的带领下,全区高校进入快速稳步的发展轨道上来,由于实施完全学分制的高校日益增多,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也被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与采用.随着完全学分制的推进,对高校学生的个性培养越来越受到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关注.因此,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是一种必然要求和现实的选择.

1 导师制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为牛津及剑桥跻身世界一流学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出了大量人才.20世纪30年代导师制被牛津留学者带入我国.在我国《教育大辞典》中指出了导师的职责、作用等.同时也对导师制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导师制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指导制度.”鉴于此,笔者认为,导师制就是导师主要负责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学科属性、发展历史与现状、培养目标、专业要求、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选课,促使学生既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又能自主兴趣地学习.

2 明确高师院校导师的职责

(1)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2)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确立合理的成才目标.

(3)帮助学生了解学分制本科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总体框架.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之间以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设置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帮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学生选课、专业或专业方向选择以及学生参加专业学习和课题研究等进行指导.

(4)关心学生的学习进程,审批学生的选课单,并与任课教师保持联系,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的质和量的关系,以避免学生随意选课和凑学分等不利于学习的行为.

(5)采取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对学生进行三次集中指导,平时有针对性的开展个别指导.

(6)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业进展程度及素质培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将掌握的重要情况向学院及有关职能部门反映.

3 我校实施导师制的现状分析

我校2011级学生入学第一学年开始推行完全学分制,并与之配套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每位导师指导学生名额由各学院根据本学院情况酌情决定,原则上每个指导教师应承担10—20名左右学生的指导任务.导师采取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校专业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帮助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据了解每位导师均能围绕学生4年每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给予指导,其中包括学业、科研、就业、考研等多个方面.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我们对2011、2012级部分学生代表进行了访谈,从访谈中得知超过50%的学生还是比较任何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认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但从一部分学生的反馈中也得知,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笔者把几个突出噩待解决的问题总结如下:

3.1 与导师交流机会较少,个别指导几乎为零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一个学期在开学初见过一次导师,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见过导师.部分学生主动与老师联系的意识薄弱,积极主动性不强.部分也因自己的教学工作繁重,在指导学生方面精力投入比较少,有的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比较多而无暇顾及等原因缺少个别指导.

3.2 学生对导师制度概念模糊

大部分学生对导师制的重要性和导师的具体职责完全不清楚,尤其是新生,对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缺乏了解.不明白导师是做什么的,更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明白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三者之间有何区别,只当是又多了一个人来束缚自己,捆绑自己.

3.3 部分导师工作不积极

尽管很多教师很耐心的与学生交流,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认可学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的目的和意义,但是由于教师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繁重,在此基础上再兼任本科生导师工作,指导多名学生,难免力不从心,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指导工作不容易完成.

3.4 学校、学院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地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很多高校都纷纷出台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但缺乏相应与之配套的管理、监督制度和政策的保障.缺少制度的制约性和规范性.导师的工作相对比较随意,其结果导致导师制流于形式.

4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议

4.1 认真做好导师的选聘和考评工作

新生入学第一学年开始配备导师,导师的配备由学院导师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第三学年根据学院师资状况、学生专业兴趣对导师的配备情况进行调整,原则上实行师生双向选择,由各个学院向学生公布导师名单和导师的基本情况,通过召开师生见面会等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和发展要求选择导师,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学生.

4.2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学校成立本科生导师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本科生导师制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实施措施,定期就导师工作的岗位审核、培训、考核、评优等进行研究部署.导师由学院本科生导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考核,每学年考核一次.考核要全面考虑导师在任期内的德、能、勤、绩,考核结果记入教师档案,作为评优、晋级、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对在考核中获优秀的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称职的导师中止聘任,不允许参加当年的评优;对犯有错误者要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要给予相应的处分,并及时补聘新导师.

4.3 加强对导师的培养与培训

导师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格魅力、知识结构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担任导师的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导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因此,我们要定期开展对导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在培训中让导师了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导师的工作职责等.对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选课方式以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都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了解.同时还要提高导师对指导学生培养的质量意识,进一步规范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教育行为,增强导师的责任感.

4.4 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管理制度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明确的聘用标准、聘用条件、评优原则、考核办法、激励措施等方面,并形成书面材料装订成册,发给每位导师最为他们今后工作的准则.让导师工作起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可促进导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 结束语

实践证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既是一项新的课题,同时也是一种有效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老师的自身业务素质.

〔1〕吴晓茅.导师制:为了师生共同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6).

〔2〕谢应东,陈丽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探索: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英学院为例 [N].广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4).

〔3〕李群.学生对导师制的评价及对改进导师制的思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0(3).

〔4〕唐黎丽.本科导师制: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J].文教资料,2008(2).

〔5〕张惠典.对本科院校实行“专业导师制”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

〔6〕曹琳.本科生导师制下的高校绿色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

〔7〕王明明.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5(1).

〔8〕彭廷红,秦宝荣.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0(6).

〔9〕刘安吾.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的比较研究.湘南学院学报,2009(4).

〔10〕兰英,周克勇.本科生导师制探究.经济研究导刊,2009(7).

〔11〕杨晓玲.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与思考.高教论坛,2010(9).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