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应用研究
2013-04-02何占磊
何占磊
(河南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南 开封 475001)
1 引言:实验理论基础
在广泛开展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在需求理论、产出最大化理论和博弈论指导下,课题组从区域优化、从教育资源区域优化、师资平级交流、管理层面“荣誉+利益”驱动、学生层面教育硬件设施资源共享等方面,探求出了切实可行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详而述之,即以社会、学校、学生需求为中心,从社会/教育管理机构、学校、学生三个层面,从区域优化、基金管理、考核体系构建、硬件设施共享、局域网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校际一卡通使用、网上学习、学生评教等九个方面,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
2 对比实验目的和要求
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自实践,正确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推动作用”的唯物辨证法思想,为了验证该模型对解决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难题的适用度与实用性,提高该模型的指导针对性与科学性,本文通过对比实验,从社会、学校、学生的需求满足程度,对新模型进行实践检验.
本人率课题组成员,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学校中,选取各个教育阶段重点/普通学校各1所(由于幼儿园阶段的英语学习以“乐”为主,且情况不一,因此不参与此次对比实验),共8所,从每个学校随机选取2个班级,共16个教学班,以英语学科为对比实验切入点,在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为期一学期的对比实验,其中各个学校参与对比实验的教师采取公布参与实验优惠政策、自愿报名的形式产生;问卷调查部分的对比实验主要对研究第一阶段参与问卷调查的家长、教师及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回访的形式,收集反馈意见及数据,接着对数据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探求出数据背后隐藏的客观教育规律.
3 对比实验步骤
3.1 对比实验对象及范围的选取
本项目设定课题组所在市区为对比实验开展范围,在高等教育阶段,选取了省部共建大学和地方大学各一所,在高中、初中、小学阶段选取重点、普通学校各一所,开展对比实验.
3.2 对比实验对象及范围选取的原因
本课题组选取该城市作为对比实验实证研究范围的原因在于,该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门类较齐全;各级政府极其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率先实施教育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课题组与本市各级学校教师有较多的联系,方便沟通协调.
3.3 对比实验的具体形式
本对比实验包括教育模型应用对比实验和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
模型应用对比实验的具体形式为设置实验组和对比组,一组采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新模式(实验组),另一组采用现行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对比组),由年龄相仿,教学阅历相似,教学效果相差无几的教师分别担任实验组和对比组的教学任务.采取单组前测和后测比较、异组比较的方法,对两组实验对象的各项能力进行前测,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对两组受试对象的各项能力进行后测.然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和Excel对两组前测和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数理数据研究视角论证“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理论指导性、现实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在对比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之前参与问卷调查的家长、教师和学生,以问卷回访的形式,再次收集他们的意见及建议,原因有二:一是他们已经参加过一次问卷调查,对调查问卷的熟悉程度较高,因此更利于配合第二阶段的问卷调查,便于课题组收集更真实可靠的第一手需求信息和实验数据;二是选取同一批受试对象收集实验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更便于实验数据的纵向对比,得出更加科学的实验结论.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25份,收回613份,其中无效问卷10份,各项问卷数目符合问卷调查与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调研数据客观、有效.
3.4 对比实验的数据组成
对比实验包括两个部分、三个群体、六种数据:两个部分即分为教育教学质量对比实验和问卷调查满意度对比实验,后者须在前者完成的基础上开展;三个群体即对比实验和问卷调查必须由社会(家长)、学校(教师)和学生参与;六种数据包括对比实验部分的实验组前测数据、对比组前测数据、实验组后测数据、对比组后测数据和问卷调查部分的问卷调查前测数据和问卷调查后测数据.本对比实验主要通过设置数据观测点的形式收集数据:教育教学质量对比实验共设置十四个数据观测点,依次为重点高校二年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六级通过率、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地方高校二年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六级通过率、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重点高中高二学生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普通高中高二学生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重点初中初二学生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普通初中初二学生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重点小学四年级学生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普通小学四年级学生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问卷调查部分的对比实验共设置12个满意度观测点,依次为:家长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学校布局、收费标准的满意度;教师对自身业务提升形式、学校生源、学校发展、“志愿支教”、课时费的满意度;学生对授课师资队伍的稳定程度、名师授课、学校远近、家庭作业量的满意度,为下一步数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3.5 数据分析方法
在数据分析阶段,课题组运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和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笔者将数据收集之后,首先根据概率统计软件对数据的要求,对各组前测、后测数据赋值,将问卷调查初次数据中教师对课时费这一敏感问题满意度和实验组前测数据地方大学良好率设置为对比基点(0.00),然后展开前测数据的横向换算,得出问卷调查及对比实验的前测数据集,然后以此为基础,根据权重,依次换算出标准差基础上的相应后测对比数据,以便下一步分析.
采用该数字统计方法的原因为:该数据统计方法能够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变化,尤其是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出前测与后测数据纵向对比的变化;运用该软件的原因为:该软件是针对数理统计过程的特点特意设计的.能够客观地反映数字背后隐藏的规律;
4 对比实验结果
对比实验结果主要从数据的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中得出.先看教育教学对比实验情况:
对比实验部分数据
实验组/对比组前测数据:
重点大学:0.17、0.11、0.35、0.12、0.10;0.14、0.13、0.32、0.11、0.09;
地方大学:0.11、0.07、0.18、0.07、0.00;0.08、0.02、0.19、0.05、0.02;
重点高中:0.34、0.16、0.10;0.30、0.13、0.09;
普通高中:0.20、0.09、0.02;0.21、0.08、0.04;
重点初中:0.34、0.19、0.08;0.29、0.22、0.05;
普通初中:0.24、0.12、0.03;0.20、0.11、0.02;
重点小学:0.27、0.13、0.09;0.25、0.12、0.06;
普通小学:0.18、0.08、0.02;0.17、0.07、0.03;
实验组/对比组后测数据:
重点大学:0.15、0.09、0.28、0.11、0.09;0.12、0.10、0.29、0.10、0.08;
地 方 大 学:0.17、0.10、0.25、0.11、0.10;0.07、0.03、0.18、0.02、0.01;
重点高中:0.29、0.13、0.08;0.31、0.14、0.07;
普通高中:0.28、0.15、0.09;0.20、0.07、0.03;
重点初中:0.27、0.16、0.05;0.28、0.18、0.06;
普通初中:0.29、0.18、0.06;0.19、0.09、0.03;
重点小学:0.22、0.11、0.07;0.24、0.15、0.07;
普通小学:0.25、0.13、0.10;0.16、0.09、0.02;
实验组和对比组数据的纵向比较显示:两组受试对象的成绩均有提高,这符合教育教学正常发展的基本规律,更符合马克思主义“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这一辨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实验组和对比组数据的横向比较显示:对比实验之前,两组数据基本无差别,这也符合对比实验受试选取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之后,与对比组数据比较可知,实验组普通学校学生成绩提高非常大,形势喜人,充分肯定了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广泛问卷调查基础上诞生的教育资源统筹模型的科学性与现实针对性.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比实验后测数据的横向比较中,重点学校实验组个别班级成绩稍微受到影响,有几组成绩数据呈稍微下降情况,但从教育质量整体优化提升的全局来看,属临时现象;随着区域优化整体教育质量的逐步推进,区域整体教学质量将会大幅度提升.
再看问卷调查部分数据:
问卷调查中家长、教师、学生对优质教育满意度数据:
初次数据:0.23、0.19、0.17;0.36、0.24、0.17、0.13、0.00;0.44、0.56、0.37、0.16;
追踪数据:0.35、0.21、0.32;0.40、0.33、0.26、0.25、0.10;0.41、0.53、0.67、0.50;
数据的纵向对比显示,家长、教师、学生对数据观测点的满意度,除重点学校学生对师资优化有稍微不适之外,所有数据基本均呈大幅上升的情况,全方位有力支撑了教育资源统筹优化模型的现实指导优越性与可操作性.
简言之,参照数据对比组况,得知实验组重点学校班级和普通学校班级成绩均超过了对比组前测各项数据;问卷调查三方需求(满意度)数据均明显提高.统计结果符合统计学的基本原则与规律,数据真实可信.
5 讨论与分析
本文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研究”第二阶段对比实验研究成果,从实验数据可知,虽然参与对比实验的实验组个别班级成绩稍微受到影响,但从博弈论整体视角和长远视角来看,该模型的使用,仅仅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便大面积地迅速提高了普通学校受试学生多个级别的考试成绩,提高了广大学校(包括重点及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热情:参与对比实验的学校普遍反映,由于该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提供了一个重点学校老师积累晋升职称条件、普通学校老师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平台,调动了广大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他们的教学热情空前高涨.相信在该城乡教育资源统筹优化理论的指导下,城乡教育改革的常态化踏实开展,定会取得各个省份、各个地区教育软实力的迅速提升,彻底解决围绕“优质教育”而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助力建构和谐社会,因此该模型的理论指导性与实用性不言而喻.
在对比实验的过程中,得到如下启示: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应该逐步推进,不可走极端“一刀切”;应扎实推进,不可只走形式;应保证区域统筹改革学校教师的编制、原有待遇等根本利益;同时通过设置专项资金与考评机制,采用“名誉与利益”驱动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在同级学校之间硬件资源共享方面加强监督、对专项资金加强监管,提高学校国有资产的利用率,追求国有资产的最低损耗;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严格落实,加强监督,确保区域及整体教育软实力的逐步取得.
〔1〕王丽娜,卞启兰.农村中学教师流失现状及其激励机制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173-174.
〔2〕王贤.博弈论视角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J].现代教育管理,2009(2):22-24.
〔3〕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72-90.
〔5〕赵平.新微观经济学——基于投入-产出比效率最大化的微观经济学基础重构/高校社科文库[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6〕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