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体验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2013-04-02薛保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

薛保红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 芜湖 241000)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先辈们为我们留下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教育思想的资源.因此,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深刻理解体验教育是必要的.

1 体验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创造并传承

从方法学的角度看,行与知的讨论和体验即学习的理念,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都有讨论和实践.在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我们的先辈们参与体验,创造了体验学习和体验教育.

1.1 体验,生命的开启、延续和终结

体验是什么,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解释一: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使人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人们可以在实景下映射出曾经亲身经历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体验注重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强调亲身经历和验证的过程.鲁迅说:“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的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1]

解释二:体会与感悟之意,体验者带有一种纯主观的态度和经验主义依据外界的体验过程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朱子语类》卷一一九:“讲论自是讲论,须是将来自体验.说一段过又一段,何补!体验是自心里暗自讲量一次.”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皆是就文义上解释,牵附以求,混融凑泊,而不曾就自己实工夫上体验.”胡适《费经虞与费密?费氏父子的学说》:“但费氏父子的这种主张,并非有意因袭前人,乃是从痛苦患难之中体验出来的结论.”[2]

解释三:查核,考察.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二:“或斫倒人头,或伤中重,系第一等功劳者,凡一百一十五人,伏乞体验.”宋苏轼《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臣体验得每年颍河涨溢水痕,直至州城门脚下,公私危惧.”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六:“然公於河,实殚竭心力,体验入微.”[3]

从以上解释能够清楚的了解到体验即亲历,亲身体验也可以被称为是一种个性思想、语言和行为共同组合而成的自我意识经验.人的一生都在体验中度过,生命在孕育中即进入了体验,生命在体验中不断成长和发展,又在体验中回归大自然.因此,体验作为一种真实,是人们诠释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人们在七情六欲中体验着感情的存在;在酸甜苦辣中体验着关系的距离;在生老病死中体验着生命价值的延续和终结.经历决定成就,体验即是人生最为宝贵的资源,我们需要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1.2 体验学习,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体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参与过程中,通过体验、观察、反思、发表、提升和实践,对情感、心灵、行为、外界的感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语或未必能够言语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

体验学习是过程,是直接认知、欣然接受、尊重和运用被教导的知识及能力的过程.体验学习致力于一个不同于说教式教学方式的学习训练.体验学习是既令人兴奋又富有挑战性的,它包括很多不同的内容,是针对个人或团队解决问题的行动;是肢体上的挑战、游戏、仿真练习、组织练习、分享时间、有引导的冥想及有组织的互动.所有的体验活动,是学员们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且能够从体验中产生意义和获得相关的感悟.

体验学习的基础是在反复实践中的内省体察,是通过学习者不自觉或自觉的内省积累而把握自己的行为情感,认识外在世界.“吾一日三省吾身”是对自我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俗语讲: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成功与失败都是体验学习的结果,由此,人的发展总是在体验、发现、反思、总结和提升中不断进步的,人类文明的进步也由此有了可以前进的动力.

1.3 体验教育,人类灵魂洗礼的始端

体验教育是针对教育者而言的,是指实施教育的主体运用体验教育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受教育者实施引导和感化的一种教育.体验教育是一种教育内化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传说,早在中国古代神农尝百草,就已开启了通过体验获取认知的先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对体验教育更好的诠释.中国早就有对体验学习的认知,体验教育模式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教育思想中对于“知行”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有很多的论述.现代的科学学习观、自主学习观和终身学习观都对体验学习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纵观当代国内外教育理念,共同之处都强调学员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互动性、社会性和开放性.体验教育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完全符合当代国际教育理念的核心,这也是体验教育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

2 体验教育思想在中国社会变革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2.1 “官”本位思想

旧中国之前的封建社会教育思想是以官本位思想为主的社会教育形态,所以那个阶段的教育核心是为了当官,到现在还有部分思想被延续下来,作为重要财富的教育思想也应当被延续.古代人所讲究读书就是为了当官,当官就是为了光宗耀祖,这是人们封建的传统思想.只有当官才是人发展的本分.因此,官是中国人心中永远不变的一种职业,或者是一种荣耀的身份.人们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后,便可以为官治国了.这是旧中国人的一种思想,也是那一阶段中国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基础.

2.2 “商”本位思想

随着改革开放,我们勇敢而艰难的抛弃了封建主义社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以后,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核心思想的确立,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利益和意识以及匮乏的物质基础不断得以满足,人民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价值观念悄然发生着变化,“下海”、“从商”等观念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随之出现了商本位思想.具有代表的是江浙一带,尤其是浙江人,教育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叫你当官去.在那一阶段,他们的思想中非常瞧不起从政,因为从政没有从商自由,赚的钱多.经过一个短暂的阶段,当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足后,人们的思想又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发生着变化,精神领域的生活占据了人们的思想,自我价值的实现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由此人本思想涌出了水面.

2.3 “人”本位思想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步伐不断的加快和我国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伴随着社会价值和文化变迁,作为个体的人,其自身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科学发展观思想的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都是以人为本的思想《.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战略规划》和《2010-2020国家人才战略规划》的出台,都是以重视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把人的发展放到首位,要做好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体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主客体是人的教育,我们要带领学员到大自然里面去,离开原有的社会,去完成一次新自我心灵的感化和净化,这是对人的生涯建构.

3 中国体验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

3.1 中国古代体验教育思想发展

我国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体验教育.从孔子周游列国开始,他为什么要周游列国呢?因为他在体验着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接受环境、社会和人民的教育.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修订六艺者之一,他能很好的修订六艺,并将六艺设置成为教学科目,是因为他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体验着各地的风土民情,从而见多识广,知识渊博,成就其一生的教育事业.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三人行”,这个“行”字解释为“伍”,三人为一伍,为一行列,向身边人学习,向生活学习.

道家的鼻祖老子、墨家的墨子,他们在其教育思想中也有“行”的认知.所以老子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解释“德行”,道德的行为、行动.因此,德要去践行.什么是“德行”呢?德一定要放在首位,去做,做给别人看以影响他人;做给自己看以自律和修身.所以他们讲究自然的状态,不是改造过的,要自然的养成.人要切合自身的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那么我们现在的体验教育是要什么呢?要找人生的规律.人生最喜欢的两件事情是什么?第一件事情是喜欢做游戏,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游戏要在体验中完成.第二件事情就是喜欢听别人讲故事.所以你发现,在课堂中学生听老师讲故事便马上神清气爽,倦意全无.

战国时期荀子的“知之不若行知”,解释为:知道的不如做到的.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王夫之“知行相资以为用.”知道的和做到的相互促进,得以提升.中国古代修订六艺的第二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他把“行”作为他的重要教育理念.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等.在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能找到许多关于体验教育的基本思想,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对于知行的认知贯穿始终,因此作为中国人有必要把这个体验教育做好.

英国谢菲尔大学教授克林斯恩老师,2008年从英国到北京大学讲学的时候说:“我到中国寻‘做中学’的根”.寻体验教育之根,找到孔子.据说孔子说过三句话:“吾听吾忘,吾看吾记,吾做吾悟”.但是遗憾的是这句话到现在在孔子的相关论著里面还没找到,所以值得商榷是不是孔子说的.因为那句话里面有个“子曰”,这个“子”不是代表孔子,而是荀子.所以留下这一个问题由行业人士共同探讨和研究.但是,从语言特征上看,它是中国人说的,至于究竟是谁,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考证,或许会有更早的体验教育研究者.

3.2 中国近代体验教育思想的发展

著名人民教育家、中国近代体验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说:“体验出真知”.只有体验才能形成真实的感受,只有真实的感受才能悟出真实的道理.所以他倡导的“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是“大学校”的教育理念,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而非应试教育.教学做合一是陶先生主张的教育方式,“教”是指老师的教,“学”是指学员的学,“做”是指老师和学员共同完成.三者只有合一效果才会好.所以体验教育师资资要做的就是怎样用理论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给学员一个活动去做,也不是做好了再说,恰恰相反的是这里面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做支撑.

〔1〕鲁迅.花边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搜韵-韵典,http://www.ancientrhyme.com.

〔3〕吉尔摩.体验经济.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5〕薛保红,等.体验式培训师培训教程[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6〕薛保红.体验教育创新-原理与方法.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思想与“剑”
什么是“好的教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