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运动视角下的高校排球教学改革途径

2013-04-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排球全民高校学生

刘 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 军事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847)

1 引言

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水平,推动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运动开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性、具有引领、传播与辅导功能的体育人才的匮乏以及民众参与意识的淡薄等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愈加凸显,并对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实际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中,人才的匮乏是影响全民健身运动健康持久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如何缓解这一尖锐的矛盾,就成为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并给予切实解决的关键环节.高校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流形式,而为了实现此目标,需要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使其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以便于成为其终身体育思想形成的基础.由此可见,高校学生通过高校体育教学的系统培养,具备了成为全民健身运动所需人才的基本条件,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成为解决全民健身运动人才匮乏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对全民健身运动视角下的高校排球教学改革发展的途径进行研究,旨在于为切实提高高校排球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实现与社会需求的同步发展,确立与全民健身运动有机融合的发展取向,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为促进高校排球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 全民健身运动的内涵

全民健身运动针对国民健康素质水平下降的现状,以及我国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所存在的失衡发展的弊端而实施的一项战略决策.其实质在于号召全体国民,不分男女老少,以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为手段,充分发挥体育运动所特有的健身功能,来达成强身健体、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不仅能够促进广大民众的体质健康,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丰富广大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健康的水平,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它承载着促进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渴望,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位、增强幸福感、实现人际间和谐交往的重要途径.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广大民众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唤醒其自主参与的意识,使之能够自觉地学习并掌握适应自身需求的运动技能与健身方法.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能够切实推动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修正“重竞技、轻社体”的体育发展思想的弊端,有利于对我国体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与重新配置,为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实现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同步发展的目标,进而为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着体育强国的嬗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全民健身运动对高校排球教学改革的影响

3.1 引领教学理念的创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校体育是我国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与社会体育关联最为密切的环节,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形成体育素质能力,将是其未来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要求在教学理念的确立上,应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第一要旨,与社会发展的主流形式形成同步发展.现阶段,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社会体育领域的核心任务,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社会各领域的通力合作与相互协调,尤其是需要高校体育的鼎力支持与促进.高校排球是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健身运动思想的引领与促进下,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现与社会发展主流形式同步发展目标的唯一途径.因此,全民健身运动的核心思想,是高校排球教学理念创新的重要导向.

3.2 促进教学体系的创新,提高自身的社会实用价值

全民健身运动就其内容而言,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大众性,无论在活动形式还是在活动内容上,都凸显出对大众需求的适应与满足.受此影响,高校排球教学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同样要凸显出对大众体育发展的适应与满足.这就要求要对传统的排球教学体系进行有机的优化与整合,摒弃传统教学内容体系中的消极、僵化与陈旧的因素,建立起能够对学生产生强大吸引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入大众元素,从而有效地凸显出实效性与适应性,使得高校排球教学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能够充分满足大众排球运动发展的需求,进而有效地提高其社会实用价值.

3.3 拓展学生的发展视角,规范自身素质体系的构建

在传统的高校排球教学中,学生以通过达标测验为学习的基本目的,因而其学习行为仅仅局限于对排球基本动作的掌握与熟练运用,致使其学习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发展视角呈现出狭隘的局限性,使得学生无法构建起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排球素质体系,由此造成了自身学习效果的低下.而以全民健身运动为导向的高校排球教学体系,通过对大众元素的注入,使得学生能够在高校排球教学的过程中,接触、体验与了解大众排球运动的实质,提高其对于大众排球运动的适应能力,为其未来参与大众排球的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对于排球学习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其自身的发展视角得到有效的拓展,进而促使学生能够以适应全民健身运动发展需求为基础,来规范自身排球素质能力体系的构建,进而为其未来参与与从事社会排球运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3.4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引领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相对于高校学生的排球学习而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无疑是为其提供了参与社会排球实践活动的大好机会.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对在校学习期间所掌握的排球理论进行有效的验证,同时还能够对其排球的实践行为进行指导,由此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进而有效地提高其排球运动的素质能力.而一旦这种素质能力体系的发展趋于完善,则必将成为其未来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手段,与其相伴一生、受用一世.这对于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4 全民健身运动引领下的高校排球教学改革的途径

4.1 搭建高校排球与社会排球交流的平台,提升高校排球教学的社会适应能力

全民健身运动引领下的高校排球教学改革,其关键的环节在于社会元素的注入,使得高校排球与社会排球实现有机的融合.这就要求要建立起高校排球与社会排球交流的良好平台,寻求两者间的共性特征,以便于为社会元素的注入创造有利的条件.首先,要切实把握全民健身运动的实质所在,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有机的融入,使之成为引领高校排球教学发展的思想理念;其次,要鼓励与支持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排球运动的组织与开展当中,不断积累参与社会排球活动的经验,提高对社会排球运动的认知水平,以便于对自身排球技能体系的构建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充实;第三,高校排球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社会共同举办或承办大众排球的赛事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与感悟大众排球运动实质的大好机会,以提高学生对于社会排球运动发展需求的认知程度.同时,加强与社会排球的交流与互动,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排球教学改革的发展,使之在教学理念的确立以及教学体系的构建上,能够充分满足社会排球运动的发展需求,进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4.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排球活动,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融合

在高校校园这一特殊的环境中,构建与完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是开展与普及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基础,其原因在于,首先,相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课外体育活动是其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主要途径,是维系与提高其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其次,高校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机的检验,同时还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选择有针对性的活动内容,使其体育素质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发展;第三,课外体育活动的自主参与性,摒弃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的强迫意识,使得学生心情愉悦地进行自主性的健身活动,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本真含义的理解与认知.因此,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引领下,积极组织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排球活动,能够为提高学生的排球运动技能,实现高校排球教学改革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同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但是,课外活动体系的构建,不能与课堂教学割裂开来,必须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顺延为指导思想,以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一体化发展为目标,这不仅是高校学生提高自身排球技能水平的需求,同时更是全民健身运动与高校排球教学实现融合性发展的需求.

〔1〕董育平.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归因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

〔2〕周辉.对普通高校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探索[J].学校体育研究,2000.

〔3〕欧阳萍.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

〔4〕郑颂平.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79-82.

〔5〕蔡有志,留森华,陈岭.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活动的特点与对策(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

猜你喜欢

排球全民高校学生
全民·爱·阅读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可持续全民医保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