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的图书馆发展方略

2013-04-02李红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阅读者书籍图书

李红艳

(集宁师范学院 图书馆,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1 图书馆——“书籍”的空间载体

书籍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信息传递、文化传承、异域接触等多元化角色.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缺少书籍对文化与知识的承载,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对于书籍的集中与藏储有着重要功用的空间——图书馆,则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Library”图书馆一词源于欧美,是由日本引渡到中国.大约在三千年前,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地点在古巴比伦,而最早的图书是泥版书籍.在我国,图书馆最初以“阁”“殿”“院”等称呼,比如“藏书阁”、“崇文院”“四库全书”七书阁等.图书馆是集文献保存、记录、典藏和服务于一体的机构.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功能则多元化.步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其电子系统的功能而被增补,并有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

2 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发展思路

2.1 一个原则“择善而藏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印刷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从而,改变了印刷业一统天下的格局.另外,技术的快速发展,复制、粘贴等快捷行为的出现,革了印刷业的命,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能够生产若干份文本供人们一起共享.技术的提高,给人们创造文化作品提高了效率,过去用几年的光景手抄撰写的文章,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然而,在大量优秀文化作品出版的同时,也不乏有部分不尽如人意的文化作品问世.而现行图书馆其总体上,体现一大特点,即所有图书皆可上架,凡是古籍皆为收藏,时下流行皆为热供.表面上看,收藏理念是可取的,但是,观现状冷思考,对流行书籍的热追,所有书目皆可上架,是不是考虑到益于读者的成分能有多少.古埃及国王说:“书籍,心灵的药物”,这里所强调的是对书的选择的慎重,而在我国民国时期,也常提,“片纸只字皆有益于思想”.而数字化时代,面对知识爆炸式的激增,图书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原则,值得商榷.

对于大量的文化作品来说,图书馆完全可以容纳.但图书馆容量有限,难以负担所有的文化作品的收藏.因此,必须采取一个原则,“择善者而藏之.”本着“对所藏图书进行收藏.从美国藏书的宗旨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以最好的图书,花最少的代价,提供给尽可能多的读者使用”.从这种理念,我们可以看出,重点在社会效应,而不是强调所谓的量的庞大和版本的珍贵.图书馆是国家公益事业,也是国家产业中的上游环节,其对国民思维的引导,是任何空间载体所无法比拟的.面对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思想的腐败与社会意识的淡化,图书馆成为扭转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图书馆相对人文素质的提高,类同于空气之于生物生存.

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默里说:“我心目中的图书馆应该像一座发电厂,发射出真与美的光芒.”图书馆不仅提供的是一种文本,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使读者能够读到书,能够读好书,才是图书馆的终极目的.应建立一套比较成体系的图书遴选制度,来对书籍进行严格的选择,而供读者来使用.通过征求社会的意见,通过学者的意见,结合读者的感受,来制定相关的遴选制度.

2.2 营造一个“免费、平等、自由”的读书环境

图书馆作为读者阅读与查找资料的有形空间,其实体的结构不但给书籍提供一个栖息地,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然而,时下,许多图书馆收费,对部分人员禁止开放,使得部分读者置于门外.21世纪,是一个学习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图书馆全面免费开放是必然趋势,并且,同时提供给每个所需要阅读的个体.在提供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应跟进时代来提供无线网、电子书库的下载、电子阅读器的借阅等等,来更好的为读者所服务.

图书阅读行为的强化,难获阅读兴趣或从读书中获得成功体验是影响图书阅读普及性的主要原因,图书馆应适当选择专业类书籍或者选择经过适度调整专业类图书,使人们图书阅读行为中获得成就感、快乐感.进而,从内心中主动去阅读书籍,强化阅读行为,使阅读图书行为得到持续和加强,通过对一系列专业类图书的改进,降低难度和增加其知识增长的梯度,进而增加读者阅读个体读书获得成功的机遇.

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应有新的意识,对阅读者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通过不同的途径,促使阅读者形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对于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可以理解为个体的可控的、简便的人们乐意长期坚持的阅读方式.关于终身阅读,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在具备以下几个内容,为读者提供适应每个年龄阶段的文化作品.对图书给予简单的介绍与评价.通过提供特种书籍,了解读者的个体需求来满足个体的读书需要.优先介绍有趣和有吸引力的的文化作品给阅读者,提高阅读者对文本的兴趣.

同时,考虑阅读者的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给阅读者提供一个较为有个体参与性的计划,以供阅读者来使用.考虑其长效性的同时,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否则,遇到环境及条件改变,一些在学校阶段学习中培养的习惯就很可能半途而废啦.

2.3 个性化图书馆的构建

不同专业层次的图书馆有着不同方面的侧重,一个较好的图书馆不必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有所特点.尤其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个性化要求更加突出,使图书馆在不同领域发挥着作用.对于个性化图书馆的构建,需要把握一个灵活性的问题.尤其要根据图书阅读者的需求,来针对学习者的特点贯彻个性化图书馆的规划.在具体构建图书馆时,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根据图书阅读者的目标来选择和运用图书书目的归类,在图书使用过程中,随着阅读者的不断需求的进程,恰当地运动各种进阶式方法,突出主题的把图书馆格式化,不同区域建成不同的特点,以供不同的读者的需求.其次,注意发挥电子图书作用,结合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尝试研究性电子设备与文本结合的途径.反对单纯的注重文字和知识的阅读,而无思考与讨论性的阅读.无视阅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从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的角度入手,使图书阅读成为学习者体验图书馆组织活动的快乐,形成系统的图书阅读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最后,创造性的运用图书阅读方法、体现图书馆应用的自主性、灵活性的特点.人们常说法无定法、运用之妙,在于一心,因此,对于对个性化图书馆的利用与运用多元的图书阅读方法方法必须要有创造性.图书阅读方法的选择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而确定,同一个人,不同年龄其图书阅读方法内容可多样,形式、手段、方式也可不同.

2.4 建立良性的图书馆系统评估体系

图书馆系统在我国发展已有很久远的历程,但其发展各有偏颇.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较大差异,部分馆对社会和群众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然而,有部分馆发展较为落后,从总体上来看,图书馆运营体系上有所欠缺,需要建立一整套的评估体系来进行图书馆系统整体水平的评价.尤其在数字化时期的今天,体系的建立更为关键.

图书馆系统评估是判断图书馆规划、方案、行动过程或成果的优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评价者依据图书馆目标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图书馆运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是一种体现主体性的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双边合作活动,是一种动态性的评价.因此,图书馆系统评估具有评价功能的发展性、评价主体的广泛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法、评价形式的多样性、评价结果的激励性等特点.总体上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在于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过程进行调整,为图书馆计划者提供有价值的新手段,方便其做出合理的决策.总结性评价(结果评价)是对按照计划实施之后的图书馆效果的测定,为图书馆计划的修订奠定基础.另外,还有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图书馆宏观评价是对一个国家图书馆发展水平,规模及其图书馆事业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和估计,以掌握一国图书馆运动发展的实际状况,为制定本国图书馆发展计划或图书馆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图书馆微观评价是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某个局部的诊断、估价,包括学校图书馆系统评估、社区图书馆系统评估,甚至更细微的评价,如图书馆学习评价、运动健身评价等.通过图书馆系统评估,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加快图书馆科学化、社会化的进程.功能:一方面,图书馆系统评估对图书馆实践发挥监控调适作用,同时,图书馆实践也可能受到图书馆系统评估导向作用的影响.

3 结束语

数字化时期,文本与信息、硬件与软件在社会实践促生下,不断突破各自领域,已成为跨学科的一种交融.图书馆在此过程中,功能与作用适时的发生着调整.由文献的收藏到信息的传递,由文本的视觉反应到符号的传递,使得人与人、人与书籍之间的交流更为方便、快捷.通过个性化图书馆的构建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通过构建和谐的读书环境,营造一个自由、免费、公平的图书馆环境.同时,对已建成图书馆进行图书馆系统的评估.最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原则,对图书馆的藏书的原则是“择善者而则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只提到了宏观操作方式,仅局限于硬件条件和资源的建设.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中,要注意人文素质的提高,图书馆人员系统管理人员的素质.作为图书馆系统中的软实力,在数字化时期,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陈光华.浅谈基础性课改下课外阅读与德育教育的整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09).

〔2〕袁明伦.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3〕康保国,韩起来.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的若干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7(02).

猜你喜欢

阅读者书籍图书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阅读者的春天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图书推荐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阅读者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书籍
班里有个图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