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功能拓展的路径选择

2013-04-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业功能

吴 迪

(许昌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工业化中期这一关键阶段,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发生着重大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农业就业人口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下降到较低水平,传统农业正突破原有的领域向现代农业转变,在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阶段特征和新的历史任务对第一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化同步中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剖析和深入探讨农业新的功能成为研究“三农”的重大问题.

1 农业功能演变与多功能理念

1.1 农业功能的演变

农业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产之本.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的发展主要满足人们生存饮食的需要,即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人们所需要的农产品,这些最原始基本的作用为人类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先现代社会向工业为主体的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业主要功能也逐步扩大,除了提供衣食住行所需要农产品外,为其他部门发展提供必须的生产资料,如原始资本积累、提供市场、提供多余劳动力等.伴随工业革命,世界上各个国家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发达国家份额已经相当低(例如荷兰近年来大约维持在3.5%),但农业所起到丰衣足食的作用反倒没有削弱,反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要求,不但提供口粮,而且为第二产业提供了多种生产资料.除了在经济范畴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深刻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例如为广大农民人口的提供了就业保障、为可持续发展净化生态环境、传承了历史悠久的农业农耕文化等等.

1.2 农业功能的内涵意义

基于经济视角,农业功能主要指农业自身发展同时对整个社会系统和其他各个社会部门所产生的作用.对农业功能的认识,不同的学者观点各不相同.但不论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理论对农业功能的论述,还是当今国际粮农领域提出的农业多功能说,都是从农业的产业特性和农业与国民经济关系这两个关键切人点出发、结合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分析农业功能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农业功能的大体可归纳为八个主要方面:产品供给功能、就业吸纳功能、市场贡献功能、要素贡献功能、外汇贡献功能、生态环境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旅游和休闲功能.

1.3 农业多功能的主要特征

农业长期的发展,使其自身具有比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特殊性,即农业除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的食物和农产品等,这一最基本和主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服务第二产业,维护社会和谐发展和保护环境等诸多方面功能.既农业体现出生产农产品等的商品生产作用和其他非商品生产功能,这些就是农业多功能性的主要特征,包括了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形成新型农业旅游产业、确保粮食供给、消除贫困和保证农民生计、提供多余农村劳动力、传承农村农耕文化遗产等.这些非商品功能无一对现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这些作用均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或溢出效应,如不通过一定的政策干预必然导致市场失灵的出现,其表现出来的最终价值会严重偏离市场价格,市场机制来调节其供给也就无法实现.农业多功能还具有外部经济和公共产品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各个国家都把制定农业发展政策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2 我国农业功能定位和拓展的实践

2.1 农产品供给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产品供给功能从数量、质量、品种三个方面得到了拓展.改革开放这一期间,全国粮食产量从3000亿千克连续增长至2012年收获5895.7亿千克,棉花产量从4000万担连续增长现年产量已经超过8000万担,其他农产品也都大幅度增长.目前,我国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均跃居世界首位,甘蔗、大豆分别居世界第三和第四位.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农产品,不仅数量越来越充足,而且品种越来越丰富,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高.

2.2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工在城乡间的流动,农业劳动力的释放与吸纳功能以独特的方式得以拓展,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从改革开放初的2827万人增长到2011年末的超1.6亿人,平均每年增加400万人.2012年,虽然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和国内基建投资减速、房地产市场降温等因素影响,有关机构统计截至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仍有16867万人,同比增长3%.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加入到第二、第三产业,使我国劳动力各产业间分布和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巨大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增长4.4%,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36.0%,其次是建筑业占17.7%,服务业占12.2%,批发零售业占1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6.6%,住宿餐饮业占5.3%.至2010年,工业占GDP大约48%的份额,第三产业业占32%.种种数据表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

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其多功能特性也得到了拓展和释放,农业吸纳劳动力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是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升级经营方式,适当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力在农业中的就业容量.二是通过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经营新模式,对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进行职业细分,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入手,多元、多样化发展,使农业劳动力就业数量有效地增加.

2.3 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使农业市场贡献功能增强,并通过乘数效应对整个经济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拉动作用.改革开放之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施,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和持续的拉动力,农业生产也得到大幅度的增长,农民收入的持续提高.纵观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上海、浙江、北京、天津跨入“万元俱乐部”,另有福建、山东、辽宁、江苏、广东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农民现金收入增长,成为国内市场扩张的主要动因,同时带动了市场需求的增加,刺激了工业品生产.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通过综合测算,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9个百分点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农业发展的贡献,可达5-6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由于产业间的联系会使一个部门生产和收入扩大,带来其他部门生产和收入的增加,生产联系会因收入乘数或收入生成联系的作用而增强.

2.4 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农业的生态功能全面拓展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措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到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战略高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我国过去迫于生存压力而过度开垦的土地,现在就可以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逐步恢复生态的良性循环,创造更加适合于人民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在这一过程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狠抓农业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农业的生态功能得以凸现.

3 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农业功能拓展的路径选择

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功能的定位和拓展方向是不同的.在我国,拓展农业功能必须从我国发展阶段和国情出发,深入分析农业功能拓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准确把握农业功能拓展的重点领域,稳步拓展农业多重功能.

3.1 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合理保护,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拓展并有效实现农业多功能价值

1998年,美籍华人Norden E.Huang等提出了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希尔伯特-黄变换[2],首次针对瞬时频率的悖论,以使信号的瞬时频率值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为宗旨,提出了将多分量信号分解成单分量信号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打破了傅里叶变换的传统思想,形成了一种非常适合分析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新方法[3,4],带来了信号时频分析领域的新局面。

2011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降到10%左右,据测算2020年农业GDP比重将降至8.25%.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基础地位的改变,而是要求农业以更高的质量和从更高层次上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农业多功能性理论,我国农业具有显著的多功能价值.特别是在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缺乏必要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下,我国农业承担了保障劳动力就业、防止城市人口过度扩张和集中、为农村隐蔽性失业提供保障救济、替代社会福利保障的功能,对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农村社会资本的形成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农业也具有显著的功能价值.这些价值的实现尽管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农业的效率为代价的,但考虑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相当长的时期,这些功能价值将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农业多功能及其价值具有联合生产、外部经济和公共产品特征,决定了农业的全部价值不可能在市场机制下得到体现和实现,其充分实现必须通过有效的政府行为进行必要的政策干预.从国外经验和中国的实践看,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拓展并有效实现农业多功能价值,必须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必须在开放条件下加强对农业的合理保护,农业干预政策的选择和调整必须与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相适应.

在我国土地仍然是大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其社会保障功能不可忽视.只有在农村建立能够替代土地保障功能的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障利益补偿大于土地给予农民家庭的收益,使社会保障的风险抵抗能力优于土地的风险抵抗能力,才可以使土地这种最宝贵的农业生产资料通过市场机制得到有效的配置,进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建设现代农业创造条件,也有利于农民彻底地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这既是第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延续,也是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3.2 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进一步拓展和强化农业的产品供给功能

“四化”协调发展,不能牺牲农业,需要的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协同发展.农产品供给,几乎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的基本功能,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被置于最突出的位置.农产品供给功能的调整和拓展,主要在产品数量、质量、品种、结构和用途几个方面进行,在开放条件下农业产品功能的定位必须考虑农业贸易的因素.

由中国国情决定,未来中国农业产品功能的拓展首先要强化食品供给功能,确保粮食安全.就农业的食品供给而言,农业资源小国和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理论上讲其供给不足可以通过增加进口加以弥补,只要这种进口不受外汇短缺和进口成本的限制.但是,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大国,十三亿人口的口粮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农业生产出的粮食产品始终要居于发展经济的首要地位,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同时也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一定的粮食自给能力具有的安全保障和战略功能.

此外,根据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强化农业原料产品供给功能.随着国内农产品加工链条的延伸,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将稳定增加并日趋多样化,这对强化和拓展农业原料产品供给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带来了机遇.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产品原料生产也存在巨大需求,作为生产资料的农产品其生产能力明显不足,需要必要的进口来弥补.

3.3 在继续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释放的同时,着重提高农业整体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拓展农业的就业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农民进城务工等渠道吸收了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业自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短期内还难以完全吸纳所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据有关数据估算,目前5亿多农村劳动力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就约有1.2亿-1.5亿人,今后每年还将新增劳动力600多万,农村就业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我国还存在着产业、行业和地区分布结构失衡导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失衡问题,造成诸多问题,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结构性“短缺”与“过剩”、转移成本上升和转移速度变缓等.因此,预计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仍需强化农业发展本身对劳动力的吸纳功能,毕竟农业仍将是容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部门.

基于经济学理论,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向农业外部转移,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二是在农业内部进行消化吸收,通过发展农业和农村,使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不断缩小,最终使二元性消失.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发展尚处在转型和调整时期,城市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拓展农业的就业功能.实践中,一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二要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三要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和庭院经济;四要扩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4 以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化和拓展农业的生态环境维护功能

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功能拓展提出的新要求.农业不同于工业,其绿色特征决定了比其他经济部门具有更加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农业最大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农业经济活动以自然生态的运动规律为基础.第一,农业是以有机生命为基础的产业.第二,农业生态系统与整个环境具有协同作用.第三,农业系统内部生物的多样性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同时,随着人口与资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农业作为人类与自然之间能量交换的纽带,其减少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功能.拓展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功能应着力于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强化农业对环境的修复和促进作用.一方面是发展农业的同时减少污染和破坏,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不能牺牲农业资源为置换代价,对植被进行破坏,污染水源空气等环境.另一方面,农业可以充分释放生态环境维护功能,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这对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看出,强化农业的生态环境维护功能,必须遵循生态经济规律,根据经济社会和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不断巩固、改善农业发展的生态基础;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加强宏观调控与管理,合理配置、利用农业环境资源,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必须强化农业对环境修复改善、污染防治作用,增加农业在环境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正产出.

3.5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着眼长远积极拓展农业的能源功能,发展能源农业

发展能源农业,是发挥农业优势,创新农业功能的新尝试.中国具有发展能源农业的潜力和条件.我国不仅生物质能蕴藏量丰富,而且目前我国已掌握用于发展能源农业的相关科学技术.下一步中国能源农业发展的重点,既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能源,又要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要把能源农业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发展循环农业的重大举措.一是发展生物质颗粒燃料.二是发展农作物秸秆气化.三是发展农作物秸秆发电.四是发展农村沼气.五是发展燃料乙醇.六是发展生物柴油.

发展能源农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统筹兼顾;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要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条件,科学规划能源农业发展区域,充分利用荒山、荒丘和废弃地种植能源作物,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源.

3.6 积极拓展农业的观光旅游功能

特色农业旅游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可以以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主要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农家生活及“三农”特色,通过规划设计与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地方乡土经营特色的区域.大力发展农业的观光旅游,对于促进三农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四是有助于加强城乡居比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要坚持突出特色,搞好规划.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要重视发展精品农业、乡土特色,发展规划要与城镇发展规划、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使三化协调发展.要体现农业特色,深入挖掘民间的创造才智,积极引导当地农民积极参与,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先进优良的特种蔬菜品种、水果、花卉和其他观赏植物等,还要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和可观光的独具性,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1〕陶陶,罗其友.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农业功能分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01):45-49.

〔2〕刘军.湖南农业功能拓展思路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28-33.

〔3〕刘新.从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看“三农”的困境与前景[J].农业经济,2010(11):3-5.

〔4〕罗雄斌,李国津.现代农业和三农问题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231-233.

〔5〕张克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特征、根本动力与构建思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22-28.

〔6〕赵西华.农业功能变迁与江苏农业科技发展[J].江苏农业学报,2008(06):733-731.

〔7〕郑有贵.农业功能拓展:历史变迁与未来趋势[J].古今农业,2006(04):1-10.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业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