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3-04-02牛娴
牛娴
(河南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475001)
激励机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牛娴
(河南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河南 475001)
本文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研究了激励机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并且分析了激励机制实行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探讨了科学建设校园激励机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措施.
激励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
激励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学术语,其研究的即是某种动作所产生的动机与环境,而把激励引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激励机制则具有新的意义,即通过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和动机,来设定一定的奖惩措施和学习环境,引导、控制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向着更加积极的目标前进.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通过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来高效的完成各种教学工作,激励、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目标,实现人生的价值.“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机制是将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连接手段,其包括精神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工作激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构件激励机制,其目的就是实现大学生价值观和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有机结合,确立相同的目标、政策机制,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与形成与社会人才标准、就业政策、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科技兴国等相符合.因此,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是高校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之一.
1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中激励功能
人的需求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之分,因此激励便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种,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践中密不可分,共同为实现激励功能而发挥作用.
1.1 物质激励.物质激励,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物质生活上的激励,通过满足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来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手段.物质激励具有一定的实在性,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1.2 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对大学生精神上的一种关注、鼓励与尊敬,是对大学生高度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精神激励特点是主导型与持久性,通过精神激励实现对大学生行为的激励、调节与教育等作用.
1.3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相辅相成.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长期缺乏物质激励的支持和充实下,精神激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是没有作用.相对而言,物质激励也不是一个单一的存在体,失去精神激励的支持,纯粹的物质激励只能使大学生产生拜金欲望,丧失精神的力量、前进的动力与目标.因此,只有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互补不足,才能使两者的作用更加强大与持久.这样,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2 建立激励机制的基础
通过研究发现,建立激励机制的基础内容是结合多种渠道与形式向学生灌输无产阶级政治观、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在建立激励机制时,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最为激励机制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坚定中国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把激励教育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建立激励机制对思想政治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保障了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运行.具体作用为:
第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完成学校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素质水平.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根据国家人才培育计划和学校培养目标来鼓励学生学习,凝聚、团结、教育学生,此外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互动教学和交流学习的氛围,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实施激励机制可以开发学生潜能,提高社会竞争力.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学校和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长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开发其潜能,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使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学科学习,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优势的地位.
第三,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可以使优者更优.激励机制的作用就是奖惩促进,因此通过激励的刺激,原本优秀的学生可以更加具有动力,进而更加积极的学习,越来越优秀.对于中间阶层或是学习落后的学生,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使他们在激励机制的熏陶下逐步放弃消极的心理状态,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目标,为班级、学校、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激励机制的具体方法
要是激励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激励机制需要恰当而有效的实施方法.
4.1 实施目标激励.目标激励,通过制定和树立一定的目标来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中,实施目标激励,要建立密切联系的目标链条和体系,将思想政治教学的长远目标分阶段来实现,提高学生的期望值.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目标实现的难度,还可以通过激励措施来不断激励学生不断为下一个近期目标而努力,产生目标逐步递进的效果.此外,设置目标激励还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目的形象化,生活目标分解化,让他们意识到大学阶段的学习也只是人生中、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整个人生目标的一部分.
4.2 实施榜样激励.榜样激励,顾名思义就是设立典型的先进榜样来激励人们学习,产生精神力量,更加积极的督促自身不断上进.榜样是一个比较直观的形象体,它代表着人们对某种高度的追求和期望,使人们的精神养仰慕、行为效仿的对象,因此,榜样激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榜样激励,可以使学生为了站在与榜样同等的高度而努力,发挥榜样对榜样的崇敬和追求作用,行动上一榜样为参考,不断的追求真善美,更加积极的学习.
4.3 实施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或是途径来对被激励者的情感产生作用,使他们在精神上收到触动,得到力量.情感是职称人们行为的一个精神状态,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激励机制,可以通过积极的情感激励给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可以给他们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进取心.
4.4 实施奖惩激励.激励机制,包括奖励激励和惩罚激励.奖励可以让人产生满足,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意志,激发他们的潜能与社会竞争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创造.此外,惩罚也具有一定的激励效果,通过对人们不良或是错误的行为进行惩罚,来想他们反馈正确的信息,当然,惩罚要得当,只有惩罚得当才能发挥其作用,消除不良行为,产生积极作用.
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激励机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激励机制虽然有较强的激励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其建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相关问题,以免产不良的影响.
5.1 激励机制的建立要求我们了解学生,爱护学生.在实施激励机制时,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一定要保持高度的真诚性、持续性、敏感性,真诚的去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听却学生的心声,只有爱护学生,坚持不断的、经常反复的去逐步的深化激励机制,根据时代的更新与社会的进步去研究学生的心理,不断的更新激励机制的内容,才能使激励机制的建立事半功倍.
5.2 激励机制的实施要有区别性,不能千篇一律.一般来说,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时效性,对一些学生而言,在受到挫折时给予激励才有成效,而对于另外一些学生而言,可能在其经历不断的思考而无所获时再给予激励会更好.因此,教育者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素养要历练自己的观察性,产生睿智的判断,在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去实施激励措施.
5.3 激励要有最佳的实施阶段.激励要有根据实施的对象,设定最佳的实施阶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敏锐的观察学生的表现,在相应的阶段,巧妙的运用激励机制.如对于入学新生来说,大学是一个新的环境,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与想象,这是通过政治教学可以其如其分的去向他们灌溉学校的价值观、团体精神和规章制度,在帮助他们巩固希望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目标.另外,要注意在学生犯错阶段实施激励措施.返错是人之常情,更何况大学时光是春满青春与激情的,返错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实施激励,就会使他们改变错误的观点,迎接新的开始.此时实施激励机制,很容易让他们得到鼓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觉悟.此外,当学生处于困境时,实施激励教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就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当学生处于困难阶段时,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作用,对其关怀备注,用激情转变他们的低迷、失望情绪,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引导他们更加自信的去改变现状,热爱学习与生活.最后,在学生的优秀阶段和愿望满足阶段更要实施激励机制.大学生是青春张扬的群体,一旦他们表现优秀收到更多的表扬与崇拜,或是希望得到满足,很容易就会出现自傲心理,此时一定不能忽略激励机制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抓住时机,对其进行鼓励与激励,帮助他们树立下一个目标,充分开发他们的热情与潜力,及时引导,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去发展.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比较深远,也是一个需要重点投入建设的学科.激励是一门艺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设激励机制,需要我们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学习动机来展开.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寻找两者最佳配合点与实施措施.
〔1〕张翠仙,王宁军.激励理论视野下的“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08):79-80.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1-62.
〔3〕申来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J].理论月刊,2002(02): 31-32.
〔4〕赵婷.马斯洛需要理论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04):86-87.
〔5〕叔本华.人生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6.
〔6〕杨露.激励机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3):34-35.
G641
A
1673-260X(2013)11-0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