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几点优化策略

2013-04-02张海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2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张海江

(淮阴工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 淮阴 223003)

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几点优化策略

张海江

(淮阴工学院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 淮阴 22300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逐步改革,本科生导师制开始发展并广泛运用.但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学生和教师的理解存在偏差;缺乏导师与学生互动的保障机制;缺乏教学过程的跟踪和管理弱化等.本文就此提出几点优化策略:首先,建立高素质的本科生导师队伍;其次,完善导师工作制度,规范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活动;最后,完善对参与导师制学生的约束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问题;优化策略

1 前言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一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学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格需要.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导师制的本科管理模式展示了其特殊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和尊重.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和完善在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能促进高校大学生素质建设.

2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革.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以培养复合式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学分制体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广泛的自主权,但也有很大的盲目性,未能充分证明其有效性.为此,本科生导师制开始发展并广泛运用.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高校试行过本科专业班(学生人数较少)导师制,就是每个专业选出一名讲师以上专业教师作为导师,辅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高校教师编制数量的减少和大学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这些方法逐渐失去了效用.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教学,导师制习惯上只用于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层次,本科层次只有少数机构使用这种形式的培优班,但由于学生数量较多,而老师数量有限,再加上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就整体而言,我们的本科层次的导师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事实上,从高中进入大学本身是一个飞跃跨越的阶段,中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模式、思维方式,都与大学不兼容,需要一个适应和锻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指定一个导师,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在进入大学后的四年中顺利的学习和成长,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相信,比起研究生水平导师制的实施,本科层次导师制的实施是更为重要的,因为大学四年是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科研能力、心理素质趋于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能让他们得到有经验丰富的导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将是终生受益的,在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独立思考,也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普及高等教育后,高校招生年复一年,导致招生过程中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加上很多高校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去追求学生与教师的比例,造成大学教师的相对减少,许多大学生没有专业导师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本科层次的学生导师制的实施,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在中国,促进高校学生素质的建设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有效的工作.首先,在高校连年扩招的背景下,短缺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管理的情况下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要求更高质量的教育,以满足各种需求.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育水平,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迫在眉睫的,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其次,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但他们上高校有着不同的目标,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于时代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的正常需求.教学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学生的学习还需要有更明确的目标,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本科生导师制职责就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目标.第三,从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到发展的制度设计的角度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教学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专业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由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辅导员)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和教育.虽然我们已经一再强调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希望寓育人在教室里,教育纳入教学相结合,但在实践中的结果都不尽人意,相当一部分老师不能够充分发挥育人主体作用,学生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出现了“两条线”的现象.关注学生的成长,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承担育人的重要责任.本科生导师制是实现这一重要责任的有效载体.第四,在学分制实施下,选修课越来越多的情况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有什么经验教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选修,指导教师需要具体指导,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更加展现学分制的优势.上述现实决定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3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学生和教师的理解存在偏差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加上现在的本科学生和教师的数量比例之间的差距,一些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他自己应该做的事,把教学和育人分割开来.对自己的身份价值缺乏认识,没有意识到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以致出现教师对学生精力和时间的投入严重短缺,甚至有一些学生和教师几乎没有深入的沟通,让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指导.此外,一些教师对“导学”这一基本职责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倾向于专业知识的教学,没有将教书和育人这两者结合,全面指导,不太注重整体素质的教育指导.另一方面,导师指导是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然而,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学生习惯于恭敬的听,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学,缺乏勇气和精神,主动与教师沟通和交流.牛津教授曾经说,“能教我东西的学生是再好不过的”,只懂得恭敬从命的学生只能被迫于老师盲目重复知识的灌输,而不学习新的灵感或挑战新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对既要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兼职做本科生导师(在同一时间当研究生导师或其他老师)的教师,因为时间等原因,在相当一段时间后,无聊是不可避免的.此外,学分制是基于学生自主选修、自学的,学生有充分的主动权,但是,在实践中,一些学生在选课时投机取巧,选择那些能让他很容易通过、易于学习的课程,一些学生,为了早日达到要求的学分,以缩短学期,想着提前毕业,造成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综合素质的倾向和做法,这些现象不仅增加了导师辅导学生的难度,也与学分制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

3.2 缺乏导师与学生互动的保障机制

首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缺乏资金和设施的投入,为本科生导师工作不能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英国,以确保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学校为每名导师在学校提供了一个专用的办公空间,让学生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找导师个别谈话和辅导.其次,目前本科导师制学生由学院指定导师,没有机制,为教师和学生表达意志,也并不赋予选择权,让教师和学生的意愿也不会充分考虑,从而也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只有对教师的职责规定,而没有对学生的义务有所规定.这样一来,一方面,学生的义务缺少规定,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学生可以是任意所为的,基本放弃或根本放弃自己的权利,而不用担心将会受到任何惩罚或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将导致教师因学生的原因引起不公平的待遇.作为一个具有两层义务的导师,教师必须在完成学生的义务的同时还要达到履行学校的义务.如果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支持和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那么导师就完成了他对学校的义务,应该获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如果学生采取消极对待老师,采取应付逃避的态度,使导师任务不能完成,自然不能履行学校的义务.导致精神或物质上的损失,只能由自己的老师承担,这将影响和制约教师工作上的主动性和责任承担感.

3.3 缺乏教学过程的跟踪和管理弱化

学分制条件下,实行的是临时课程,而不是行政类的班级,增加了课堂管理难度,导师很难开展全方位的课堂信息跟踪,监督学生的效果大大削弱.此外,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缺乏自律,再加上一些外在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环节的质量监管不力.有些教师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自己的开放式课程,往往降低教学标准,根据学生的喜好不严格要求学生,有的甚至改变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以迎合学生,降低教学难度.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幸免”,引导学生在选修课程和其他课程,因为他们认为不是很重要的课就默许逃课,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一些学生逃课的行为已经很难控制......这一切都表明整个教学过程监控已被削弱,并导致严重的后果,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计划的有效实施,从而增加了导师教学难度,限制导师制度的有效性.

4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几点优化策略

4.1 建立高素质的本科生导师队伍

学生与教师相差的比例过高的现实已严重阻碍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当今,新建本科高校里的青年教师如讲师和助教往往都是学历高,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教师的比例中占的数量也大,应充分挖掘和吸引优秀青年教师进入本科导师队伍.要不断加强导师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导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能力和水平,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此外,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考虑聘请优秀的在读硕士,博士生来担任导师助理这个职务.同时,加强本科生导师的选拔和培训机制.合格的导师是导师制得到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整体素质、个人的经验和研究方向方面往往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导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一种高尚的品质,高度热情、耐心、责任心和爱心意识,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来担任导师这个重要的职务,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担任导师.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严格的导师遴选机制,或通过学校间的竞争,或从外面邀请专家进行资格认定.导师除了要不断加强其道德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学习必要的指导方法和心理学知识,也是一个导师来完成他们的教育指导、生活指导、心理辅导等功能的必要条件.

4.2 完善导师工作制度,规范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活动

为了规范导师指导学生的教学工作,应该完善导师的工作制度,明确导师的指导要求和具体范围.首先,导师应该对指导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每学期的专业课程,公共课程(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选修和辅修课程的情况,以及生活的基本情况对学习的感受可能产生的影响.其次,导师应掌握需要指导学生的特点,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而制定不同的指导性计划,安排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等,明确要求,耐心指导,定期检查.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特点来制订学习计划;在选课方面要引导学生,避免学生选课“一蹴而就”现象,即避免了基本课程而选了更高级的、难以听懂的课程,从而导致出现“听不懂”的现象;坚持以教学和教育相结合,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使学生“既成人又成才”;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提供指导,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再次,导师必须参加学院统一安排的集中指导活动,应进一步创造条件,使导师和学生之间保持长期的直接沟通辅导,通过阅读学术报告、交流经验等来强化辅导效果.最后,应该提高辅导员主要职责,包括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专业思想和教育等方面的辅导来协助导师指导学生选课程,指导学生完成毕业实习,论文写作.

4.3 完善对参与导师制学生的约束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原本只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本身就是不打算成为一个强制性的监管措施,但客观现实系统中对学生的放任和对导师单方面约束使学生和导师之间的权利不平衡,这会影响导师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还影响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更有效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制定本科生导师制学生的义务与纪律的基础上,规定相应的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守则.本科生导师制参与学生的权利的规定,例如,学生应该遵守学校规定的各种行为规范;尊重导师;学生应该按时参加导师组织的集体和个人的指导;学生应该客观和公正的评价指导导师;学生将不被允许擅做主张的更换导师或不参加导师制的活动.此外,为了加强导师制的教程实施的效果,可以将导师制的教程具体教学实施加入到学分制,让学生和教师可以发挥监督和约束的相互作用,并能有效地促进不同导师组学生间的沟通,以扩大资源的覆盖面.每个老师除了一般性的指导,还可以建立特殊和专业的指导,可以以开放论坛的形式,大家都来参与,可以参与讨论和交流,这些都计入导师的工作量.学生参加一定次数的指导和讨论,完成指定数量的工作作为一个学生完成学分的基本要求,参加这种活动所得的学分可以冲抵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的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

〔1〕丁利明.我国民族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践的理论探析[J].黑龙江名族丛刊,2012(3).

〔2〕柳一鸣.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探索[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2(4).

〔3〕王杰康.学分制下的本科生导师制再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11(4).

〔4〕王钰.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人民论坛,2011(20).

〔5〕黄俊华.本科生导师制浅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9).

〔6〕何齐宗.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J].高等教育研究,2012.

G642.0

A

1673-260X(2013)11-0149-03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V eraW an g
导师榜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