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社区心理服务模式的调查和研究
——以潍坊地区为例

2013-04-02赵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2期
关键词:居民心理健康社区

赵嘉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关于社区心理服务模式的调查和研究
——以潍坊地区为例

赵嘉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本研究围绕社区心理服务模式进行探讨.研究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社区心理服务发展状况,阐述了在社区中建立网络化心理服务联动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借鉴优秀社区心理服务经验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级组织、各级目标协同作用的网络化心理服务的联动模型,以期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素质.

社区心理服务;网络化联动模型

1 背景

近年来,在社区中屡屡发生的恶性事件,“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校园杀人案”等等,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人们在思考着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这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如何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又一个关注的焦点.

2011年周永康在《求是》杂志第9期发表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指出:“在精神卫生方面,要建立监测、预警、疏导、救助机制,及时发现、积极疏导、有效解决精神卫生问题,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1]. 2012年10月26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七条也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担负起领导精神卫生工作的重任,并明确了政府部门相关的工作职责,包括建设和完善精神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监督[2].由此可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已经势在必行,并且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阶段,但是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却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2 社区心理服务的概念与现状

2.1 社区心理服务的含义

目前关于社区心理服务的含义比较统一的看法是指在社区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员,运用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规律,保持与促进居民的心理健康,同时通过培养健康心理,达到预防身心疾病的目的[3].它是一种针对全体居民的社会服务活动,它所针对的对象是整个社区的成员,包括妇女、儿童、青少年、老人、低收入群体等;它是社区专业服务人员,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精神卫生学的有关原理、技术和方法来保持与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的社会服务活动;它的服务团队要具有一定心理学、社会学专业背景的个体作为主体组成,同时还包括医生、教育工作者、护理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

2.2 社区心理服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社区心理服务形成了一种社区心理服务水平落后与居民心理服务需求强烈这样一种矛盾局面.我国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呈现了发展方向比较模糊、速度缓慢、没有建成一个体系完整的发展模式、政府规范较少这样一些特征.但是,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认识水平不断提升,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社区居民对自己身心健康的维护越来越关注,渴望地区政府建立一个体制完善、服务健全的社区心理服务部门,提供心理辅导、成长咨询及减压、情绪疏导等各项心理服务,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心理需求有不断上升的趋势[3][4][5].笔者针对潍坊市五区(奎文区、潍城区、坊子区、高新区、寒亭区)的随机取样的调查也显示了这种趋势.在被调查的270位居民中有76.3%的人认为心理健康服务对社区居们来说是很需要的,是一种基本服务,只有8.3%的人认为没有多大的作用.

与社区居民较为强烈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相比,我国社区心理健康干预服务的现状不容乐观.调查显示[6][7][8],目前我国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并且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部分社区通过开设社区心理咨询服务门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形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提升了社区居民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促进了居民的心理健康.但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够规范、完善,服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后续服务等.而在一些中小城市中,情况更是不尽如人意,很多社区缺乏足够的资源来支持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服务,更有甚者,很多地区的社区没有心理服务部门,居民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心理服务.而针对潍坊市五区的调查情况显示,潍坊地区的社区已经初步建立了心理服务体系,开始展开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但是体系不完备,资金投入不足,设备不足,专业人才缺乏,活动主题和范围较小,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潍坊五区中大型综合社区服务中心都设有心理服务中心,但心理服务站还没有普及到每个街道办事处,中心和中心之间,站和站之间还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联系体系,心理服务中心和心理服务站的缺少专业人才和硬件设施,无法常态化的开展宣传、教育、咨询工作,导致居民对于社区心理服务站的知晓率较低,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低.社区的心理服务形式目前主要是社区聘请专家不定期的进行一些专题讲座,但是讲座主题涉及的面较窄,没有形成一个针对全社区成员的多主题心理健康讲座体系,同时每年开设讲座的次数也较少.

另一些研究[6][7][8]也显示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对居民健康心理促进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通过心理服务工作,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提升,尤其是焦虑、抑郁等不良情趣的改善方面,敌对的人际关系协调方面,以及偏执的认知方式纠正方面.研究者一致认为依托社区心理服务网络体系,提供合理、正规的社区心理服务,能较好地提高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3 网络化社区心理服务模型的构建

在阅读文献基础上,笔者根据新疆克拉玛依地区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潍坊具体情况,提出了网络化社区心理服务联动模型.

3.1 社区心理服务模型的三级目标定位与实施途径

首先在思考一个模型之前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模型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明确了这个问题才能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探索.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总目标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素质,培养居民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居民的心理潜能,促进健康人格全面发展[9].具体而言,它包含三个层次的目标:

第一级目标:在居民未出现心理问题之前,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各种形式,例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知识传单的发放,社区心理健康环境的建设,使社区居民掌握心理保健方法,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或避免心理疾病的产生.

第二级目标:及时发现、干预社区居民的心理疾患,结合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机构,帮助居民排除心理问题,完成心理康复.精神卫生法中明确规定了心理咨询人员无权对患有心理疾病的来访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社区心理工作人员、心理咨询人员就要和社区医院的精神科建立联动机制,及时转诊,为社区居民提供最有效的帮助和干预.同时,社区心理服务也应包括宣传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知识,使社区区民对患有心理疾病的个体报以正确的态度,为社区中有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个体创造良好的社会回归环境和氛围,保持良好的愈后效果.

第三级目标:开发居民的心理潜能,优化居民内在心理机能,通过开展团体成长性心理活动,促进居民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定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免费培训、讲座等活动,例如,针对一般群体的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生涯发展指导的团体活动;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如离异、丧偶、残疾、有重大疾病、家庭贫困的居民,应在生活上给予尽可能多的帮助,在心理上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疏导,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这三级目标系统在实施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共同达成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素质,培养居民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居民的心理潜能,促进健康人格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3.2 社区心理服务的网络化模型

在已经明确了社区心理服务的目标和实施途径的基础上,那么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实施方式是什么,如何来实施,由谁来实施,这就是一个组织模型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潍坊地区的具体情况,借鉴各地社区心理服务的优秀经验,研究者认为可以建立一个以政府精神卫生工作中心为核心,以各街道精神卫生工作室为平台,以街道相关机构人员为基础,学校、医院、社区以及社会心理服务专业结构合作的网络化联动模型.如下图这个模型的建立借鉴了新疆克拉玛依区三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网络体系[10],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强调了社区心理服务体系中的高校、医院、社会心理咨询专业结构的共建联动模式.

3.2.1 建立政府精神卫生工作中心(下称“中心”).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建立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政府职能中心,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政策引导、行动保障、资金支持、工作监督.政府工作中心作为心理服务工作系统的指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制定心理服务政策和服务的目标、准则、原则和评价标准体系,统筹规划心理服务工作,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落实人员的配备及后继的培训,指导各街道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指导精神卫生工作站的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培训、讲座,为社区心理服务指明方向,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

3.2.2 完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站.工作站建在各街道办事处,在政府工作中心的统筹规划下,以社区为立足点开展心理服务活动,真正起到政府工作中心与社区居民的桥梁纽带作用.精神卫生工作站,又叫心理健康服务站是在社区中普遍设立的初级心理服务机构,它既扮演了一个实施者的角色,又扮演了一个组织协调者的角色.心理健康服务站负责组织社区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题讲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及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活动,可以借助社区中的各心理咨询机构、高校和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同时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还要担负的一项重要职能是通过问卷调查、人员访谈、心理测量等手段建立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档案,对社区心理状况进行有效的把握,以做到积极预防、有效干预、及时转介、愈后跟踪.

3.2.3 建立高校、医院、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与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站的合作机制.目前,潍坊的社区心理服务工作开展方面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专业人才,单靠社区本身无法在短时间开展大量有效的心理服务工作.因此,社区心理开展常态化的有效服务必须依托高校、医院、社会心理服务专业结构和团体,采取合作共建模式,才能有效提高社区心理服务水平.目前潍坊有两座本科院校,都设有应用心理学专业,大量的在校高年级学生和专业教师可以为社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高校主要职责是负责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心理问题严重程度的甄别;指导社区成员学习正确应对心理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对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研究和探新;同时具有专业资格人员可以提供心理咨询的专业服务和创伤后危机干预服务.医院主要负责精神病、神经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对治愈的患者回归社会的跟踪随访.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和负责提供专业的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及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督导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以政府心理工作中心为核心,以社区工作站为平台,联合高校、医院、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社区心理服务常态化的网络联动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政府、高校、医院、社区各部门都有不同职责,只有各部门积极配合,人、财、物的齐全到位,才能够保障社区心理服务网络的建立,才能有效提高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从而提高社区全体居民的心理素质.

总之,居民的精神卫生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在我国的开展还只是刚刚起步,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只有不断发展适合国情的社区心理服务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1〕周永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J].求是,2011(9).

〔2〕中国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OL].http://www. gov.cn/jrzg/2012-10/26/content_2252122.htm.

〔3〕陈传峰,何心展,宋修竹,等.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务调查 [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 (6):364-366.

〔4〕王军,张寿宝,李永超,等.社区居民心理卫生服务需求调查[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9(1):71-73.

〔5〕刘影,张灵聪.中国沿海大中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调查 [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6):88-91.

〔6〕李晓燕,夏苏林.社区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7(10):69-70.

〔7〕李序科.重庆市城市社区心理卫生现状调查及其对策思考[J].社会工作,2007(4):38-40.

〔8〕张凯瑞,戴军,李红武.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实施现状及发展困境[J].社会工作,2010(5):42-45.

〔9〕蔡慧.构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立体化网络模式的探讨 [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115-117.

〔10〕杨凤池,高新义.我国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的可行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8(2):42-45.

R395.1

A

1673-260X(2013)11-0106-03

猜你喜欢

居民心理健康社区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