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模式的选择与路径优化分析
2013-04-02张敏
张敏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12)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模式的选择与路径优化分析
张敏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12)
农民工出现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见证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重要转型,展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社会现象.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的进步,农民工已经有了新生代,所谓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民工群体.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创业模式及创业路径,得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创业模式与创业路径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新生代创业模式与创业路径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模式;创业路径
1 前言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影响着当前经济发展的速率与质量.而我国的特殊国情,城市难以统筹过多的来自于农村的劳动人口,外加每年毕业生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双重压力,共同造就了新生代农民工收入低、难度大的现象.许多新生代农民工转变就业思维,不甘心只通过自身劳力挣取低额的收入,渴望通过创业来改变这一现状,争取在城市发展中拥有一席之地.但是,创业对于缺乏资源与经验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行为.为了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目标,提高首次创业的成功率,总结新生代农民工的现有创业模式,探索合理的创业路径,有利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也有利于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理性创业.
2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模式
2.1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民工群体不再是一个高度相似的群体,其内部差别不断加剧,可以分为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传统农民工与新一代农民工等多种类别.新生代农民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1 外出动机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包括两类群体,一种是终止学校学习,由农村走入城市的打工者,另一种是在城市打工的老一辈农民工抚育出来的在城市长大的子女.和老一辈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不以农村为最终归宿,而是以挣钱为目的,渴望在城市生活,所以,具有很强的外出动机.
2.1.2 消费观念超前.新生代农民工改变了以往老一辈的储蓄观念,十分注重物质享受,追求时尚生活,注重衣着,渴望通过这种形式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地融入城市.
2.1.3 工作期望值高.新生代农民工薪资福利、工作环境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工作期望值,期望得到与受教育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城市其他群体相同的待遇,所以,容易陷入就业困境.
通过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我们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具有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的显著特征.
2.2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模式
2.2.1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模式的划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很强的创业动机,渴望通过创业融入城市,提高收入水平,满足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改善社会地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是指上世纪80年代之后出生的农民工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个人、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政策、环境等外部资源,重新整合现有的生产资料及生产要素,最终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利益的一种社会性活动.根据创业动机的不同,可以将创业分为机会型创业与生存型创业两种.机会型创业是指创业主体不断寻求商业机会而从事的创业机会;生存型创业则是指在没有就业机会或不满现有就业选择时从事的创业活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模式也主要属于这两种类别,当他们缺失就业机会或者对现有生活工作条件不满时,就会主动地寻找创业资源,满足创业需求,实现生存型创业的指标;当他们搜集和积累了相当多的创业资源,形成了强烈的创业动机,寻求到合适的创业机会时,也会整合创业要素,实现机会型创业的目标.
2.2.2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模式的特点
2.2.2.1 返乡创业人数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从自身条件出发,兼顾创业意愿,毅然返乡进行创业活动.同时,庞大的农村市场也为众多新生代的农民工成功创业奠定了基础,吸引了后来者继续模仿前人的成功创业经验,诱使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加入返乡创业队伍中来.
2.2.2.2 生存型创业占主导.不同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模式有所不同,但是普遍反应,生存型创业比重高于机会型创业.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向高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七个层次的需要,前一个层次的需要总是以后一个层次的需要为基础,所以,以生存型创业模式为主导的创业反应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需求还处在较低的层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高层次的创业需要就必不可免地要取代现有的创业需求,最终形成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实现的创业模式[1].
2.2.2.3 创业范围较固定.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范围比较小,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建筑建材、居民服务、餐饮以及种养殖五种创业范围.
第一种,种养殖.新生代农民工考虑到种养殖技能要求少、投资低、污染少等特点,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从事规模化农业生产,实现创业目标.但是,应该指出的是,种养殖条件艰苦,资金周转慢,受市场及环境的影响大,所以,这种创业形式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第二种,批发零售.批发零售的创业形式,即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购进、批发商品,并将商品转卖给城乡居民,以满足人民的生活消费的创业形式.这种创业形式具有资金量灵活,资金流动较快,便于管理,经营方式灵活等特点,比较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发展.
第三种,建筑建材.新生代农民工通过从事建筑建材类产品的销售和服务,投入较大资金,选择合适的店面位置,沉着面临创业环境,稳定销售渠道,采用新的经营方式,提高竞争力,也可以获得很好的创业利益.
第四种,居民服务.新生代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向居民提供一定服务,即开办理发店、诊所、美容院等,以专业的技能和管理,提高市场竞争,也能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创业成绩.
第五种,餐饮.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加工食品,满足食客需求的创业形式也能获得较高的创业成功率,虽然餐饮业的市场竞争激烈,但是其风险小、起点低、资金回收快等特点却极大地诱使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2].
总的来说,在创业动机、创业资源、创业机会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范围比较固定.
2.2.2.4 创业企业规模小.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就业谋生型,即从解决个人就业和家庭经济困境的创业动机出发所创立的创业企业;第二种是成长谋利型,即主要考虑创业者个人的需求,实现创业企业更好发展的创业类型;第三种是现代企业类型,即从长远角度考虑企业的发展,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价值的创业目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企业普遍停留在第一、第二种类型上,主要依靠亲朋好友、家庭成员及自我条件进行创业.这种创业形式投入少、运营速度快、便于管理,但却存在风险大、竞争力弱等问题,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3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路径构成及分析
3.1 创业路径的构成
创业过程影响着创业路径.创业路径是指创业主体实现创业过程的具体路径形式,即描述创业者形成创业动机、形成创业方式的整个过程.创业路径主要由创业动机的产生、创业机会的搜寻、创业机会的评估、创业资源的积累、创业资源的整合、创业资源和机会的匹配性评估几个方面构成,其中创业主体创业动机产生与人的认知过程密切相关,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不断搜寻创业机会,评估创业机会,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创业资源,并把现有的创业资源与创业机会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整个创业路径建构.
3.2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路径分析
3.2.1 生存型创业路径.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从农村出来的打工者,因为学历比较低,知识不完善,职业技能不足,所以,主要从事体力劳动,收入较低.基于这种情况,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路径主要是不满于以出卖劳力获取低廉报酬的现实,不断寻找创业资源,更新知识,发展社会关系,找寻适当的创业机会,分析创业的可行性,最终选择创业形式进行合理创业.这种创业路径,我们称其为生存型创业路径.
3.2.2 机会型创业路径.机会型创业路径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在积累管理经验、经营方法、社会关系、知识等的基础上,萌生了创业动机,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考察市场各项指标,根据行业的需求,判定创业成功的几率,最终实现创业的全过程.一般来说,选择机会型创业路径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担心自身生存问题,而是追求不断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
4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模式与创业路径优化
4.1 完善创业资源
新生代农民工因为自身的主观条件及社会的客观要求走上了不同的创业模式与创业路径,所以有必要完善创业资源,提高创业的可能性及成功率.首先,重视资金积累.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较少,且消费较大,所以,资金积累不足,必须通过其他各种合法渠道获得创业资金,解决资金问题.其次,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加大小额贷款力度,解决创业的后顾之忧.最后,拓宽创业信息渠道.充分利用政府、社会中介及农民工自身的优势,获取准确的创业信息,加快创业步伐.
4.2 激发创业动机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通过充分的宣传鼓动和教育,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认识当前有利于创业的形势,让新生代农民工熟悉政府的创业鼓励政策,帮助他们打消对创业的顾虑;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好典型并表彰优秀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广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光荣感;引导全社会尊重和扶持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吸引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总之,要尊重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意愿,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业动机.
4.3 提供优质的创业机会
提供优质的创业机会,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建设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园.专门设立农民工自己的创业园区,加强各农民工创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相互交换创业经验,共同提高.第二,引进优秀的创业项目.政府应考虑农民工创业企业的发展,不断支持高新企业的发展,引进优秀的创业项目,实现农民工创业持续发展.第三,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发展农民工创业企业,搞活市场经济的各要素,创造更多的优质机会.
4.4 提升创业能力
首先,开展创业意识及心理培训.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创业心理品质培训来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者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等心理素质,以提高他们对市场变化的心理承受及应变能力.其次,培训如何识别评价创业机会.有关部门要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识别评价创业机会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机会识别和评价能,使得他们善于发现机会并开发机会.最后,培训如何获取创业资源.新生代农民工融资困难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农村金融体系薄弱,另一方面在于新生代农民工不熟悉现有的可利用的融资渠道.所以应该培训新生代农民工如何获取创业资源,比如如何申请小额低息贷款[3].
5 结语
总之,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模式与创业路径是社会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和反馈,必然从某种意义上反应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历程,所以,提出合理的创业模式,整合和优化创业路径,有利于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进程,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1〕刘美玉.创业动机、创业资源与创业模式: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5):12-20.
〔2〕闫芃燕,魏凤.西部返乡农民工创业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7):16-28.
〔3〕罗丹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3):10-18.
F232.6
A
1673-260X(2013)11-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