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2013-04-02李怡净
李怡净
(铜仁学院法律与政史系,贵州铜仁554300)
新建地方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李怡净
(铜仁学院法律与政史系,贵州铜仁554300)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竞争在当今社会,竞争,与其说是人才和创造力比竞争对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经验、办学资源、学校声誉等方面与老牌的本科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办学理念、学科定位、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能力培养进行了讨论,为地方本科院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创新人才培养.
新建地方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1年,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再次凸现.创新已经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而是关系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大事.
新建地方高校近年来,为了适应需要高层次人才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力量.作为一个力量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经验、办学资源、学校声誉等方面与老牌的本科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办学理念、学科定位、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能力培养进行了讨论,为地方本科院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创新人才培养.
1 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培养原则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创造新的事物.中国《辞海》里讲“创是始造之也,是首创、创始之义;”[1]“新:初次出现,与旧相对”[2];在西方,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在英语中,它会有三个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美国的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能够给资源创造新财富的一个动作.现在创新的概念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然而,创新不一定是绝对新的,一些旧东西新元素,一种新形式,也可以被称为创新,只要它符合要求的一些人类进步的过程中.
创新能力是一种复杂的能力结构,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其创新思维在最高水平在这个结构,这是一个重要的特征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此外,创新能力还包括许多因素,如认知、情感、意志.创新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合格,而不是停留在过去.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竞争在当今社会,竞争,与其说是人才和创造力比竞争对手.胡锦涛主席已深刻地指出:“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公共、课堂实践创新三个主要方面.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第一,个性化原则.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遵循个性化的原则.生源质量特征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决定了它可能不是那样厚重点大学,建立本科,也不是为白点作为高职院校,只有根据学校坚持定位的原则,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反射,谈论更多,在所有的链接的多样性和教学生关键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创造一个轻松、自由和民主”,所以“良好的氛围.第二,以能力为中心的原则.创新能力是知识结构、智力结构、有机统一的非智力结构、实用创新能力符合要求的创新人才,也体现了当地本科、技能、实际应用的基本特征.第三,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体育活动,是具体的改造客观世界的人类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变化是自然,不仅改变了自然对象的配置,更重要的是充满了需要的人在自然的对象、目的和本质力量,使其从“自在之物”变成了“东西”对我来说,从而创造了舒适的世界运动不能生产这些东西的本身.实践分异过程世界,真是“形状的人来组织这个世界和这个过程创造世界”[3].遵循实用性原则,是实践的唯一标准测试和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第四,合作原则.协作是指由许多人或单位合作一起完成一项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首先要学会怎样与人相处,关心他人.二是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学会竞争在一个集体工作,学会与人合作创建的.
2 现状与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
新建本科院校超过属于当地(区域)的学院和大学,本科学校时间不长,历史沉淀是不够的,知名度不高,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仍然是采用传统模式和专科模式,过于偏重知识数量积累,忽视思想方法创新,故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很低.
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评价体系的制约.目前,我国仍采用的是应试教育模式.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死记硬背,并成为衡量教学质量标准的政策舆论导向等.静态试验指标评价体系,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偏重知识的量的积累,忽视了创新思维方法,从而消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二是课程结构和设置不合理.很多课程适应不了现代科技和创新人才能力的要求.专业设置过细,课程内容重复,必修课太多,选修课太少.新建地方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和经验的不足,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少之又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根据他们的能力,不利于发挥学生专业和动员他们的学习兴趣.三个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来自大学新建地方院校、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落后,使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教学的意识薄弱,该研究所的重视不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资的钱很少,不完善的管理系统,使学生实践、实践、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流于形式,不能很好的训练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四个结构不合理的教师.新建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知识结构不合理.在学历结构上,本科学历较多,硕士和博士学历很少;在年龄结构上,中青年教师缺乏高层次人才;在人员结构、缺乏人才队伍建设的教师在学科、学术骨干;研究力量相对薄弱,经常有重型和轻型教学研究,大多数属于类型教学老师,除了缺乏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论文.关于这个主题的知识结构,许多老师仍然停留在大学教育的基础.五个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欲望.现在的大学生,给他们的目标定位不准确的在未来,往往只满足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考取研究生.虽然对现状有很多不满,可只是发发牢骚,唉声叹气;他们的兴趣是经常随时间变化、环境、情绪、缺乏深度和广度,感兴趣的创新很少(如果有的话)或虎头蛇尾的,变化无常的;或只在理解,没有付诸行动.一些学生也要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创新等方面,在发散思维、直觉思维能力是非常年轻的.此外,由于就业竞争压力大,新建本科院校的知名度不高,很多学生感到前途渺茫,采取混日子的方式,虚度青春,故而他们创新意识薄弱,更谈不上创新欲望.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更取决于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新建地方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提高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和政治人物.意识形态和政治品质处于领先地位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它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创新人才的培养.因为人们总是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的角度来看,道德情感、心理因素等,这些因素都不可能被排除在各种活动,包括创新活动,这些精神因素有重要影响大学生创新的动能.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的意识,通过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能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致力于创新的活动,促使增长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二,学校应该建立实践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质量和创新能力三个基本元素,三个元素的实现取决于教育.因此,学校应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课内和课外教学和学习相结合,内部和外部模块理论框架和综合能力素质教育.在教育方面的概念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从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教育内容从理论知识到工作场所的需求能力素质,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启发式和实践类型,在测试方法从单一写入实际操作,口头、书面等.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创新.
第三,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里设立实践、创新学分.根据新建地方院校的具体情况,学分可定为3学分(也可根据本校的情况制定),四年之内须完成,达不到3学分的必须重修,该学分最后计入学生的任选课总学分中.具体操作可根据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科研成果、论文的获奖级别,给予不同的奖励.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开始,鼓励学生组织活动的科学和技术,各种各样的学生学术报告、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在假期等,还可以邀请学生自己的学科学生学科组或声明.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甚至做一些工作外,还能感受到学习的氛围,影响和灵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学习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锻炼必要的能力.
第四,把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与创新性.大学课堂教学是向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授知识的最重要的形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大学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在教学计划中要根据各专业特点开设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课程;课堂教学中要开设课程讲座,邀请权威人士来校讲学介绍学科发展最新成果.
第五,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念.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专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多学生习惯于灌输式的被动式学习.而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最重要的基础是学会学习,有积极的学习愿望和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创新既代表一种实际的本事和能力,也反映一种精神和思想状态.”[4]学校应该注意加强意识打下基础的大学生,引导学生注重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团结、合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创建发展潜力的学生,学生最终达到凝固理论和知识转化为质量、成能力目标,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百万变化”.
第六,加大对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资助力度和奖励力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1998年11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社区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一个国家的繁荣.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大学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是指:读大学本科学生在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导向,以创新项目为载体的科学和技术,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指导,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独立进行科学实践活动.主体的科技学术活动是大学生组织,活动的主题是学术活动的科学和技术,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也是重要内容之一的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活动,同时,又是国家创新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针对新建地方院校的生源特色,学校可每年投入一笔固定资金设立本科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奖励本科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设置如大学生科学技术活动规划”、“管理办法大学生科技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奖励法”、“大学生创新学分奖励法”和其他规章制度,为发展大学生科学技术活动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广泛宣传和建立学生科研氛围.同时,试图形成一个完整的设置或实验室建设相应的创新实验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和实验室资源,实现公众和专业实验室开放的系统.
第七,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要改变观念,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在教学中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把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的课程设置、教案设计,不能闭门造车,要深入学生,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课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和动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能解决各种问题.教师还应该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老师继续改善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和鼓舞人心的.
第八,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一个好的实验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察能力,从事创新的前提;其次,要摈弃旧的实验教学方式,提高综合性、创新性比重,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再次,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导学生,应该激发学生思维更.学校应该采取主动联系企业,各种实习单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创性的工作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虽然目前存在很多困难,只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改进工作思路与方法,就能够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提升一个新台阶.
〔1〕辞海.笔顺编号345522,统一汉字:U+521B.商务印书馆,2003.
〔2〕辞海.笔顺编号4143112343312,统一汉字:U+ 65B0.商务印书馆,200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4.
〔4〕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2.
G642
A
1673-260X(2013)09-02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