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3-04-02顾文虎
顾文虎
(淮阴工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1 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大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它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是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介于学术型人才和职业职能型人才的“中间型人才”.
2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与社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产生这一差距的根本原因就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性,缺乏多样性和适应性;②企业不重视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但又希望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适应工作需要;③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方面重视和投入不足;④教师队伍缺乏一定的工程经历,作为教学主体的新生代教师,普遍对工程教育思想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足够的重视,教师的工程素质不能适应工程教学的需要;⑤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到位,学校更多的是起到教育的作用.
3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特点[2]
3.1 行业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该计划的前提,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行业部门最了解人才培养方向.行业部门最了解本行业技术前沿、本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本行业系统的用人需求,所以,行业部门最清楚本行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规格.(2)企业与高校合作是工程人才培养达到培养标准要求的重要保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全过程参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这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与高校优势互补,而且能够更好地具体落实和实现培养标准,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优秀工程人才[3].
3.2 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标准由通用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学校标准三个层面构成.通用标准是国家对各行各业各种类型卓越工程师培养从宏观上提出的基本质量要求,是行业制定各个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是制定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行业标准是各行业主体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达到的中观要求,包含本行业内若干专业的专业标准,它不仅是对通用标准的具体化,还应体现专业特点和行业要求,应由各专业委员会与企业界一道根据通用标准制定;学校标准是各个学校在通用标准的指导下,以行业标准为基础制定的校内各个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可落实、可评估检查的具体标准[4].在学校标准中,应包含体现各校办学优势的特色标准,反映出各校特有的、优于其他院校的、得到社会公认的办学优势,并结合办学定位、办学目标、服务面向和行业特点制定.
3.3 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卓越工程师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源于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又高于实践能力,是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度融合,分析问题主要依靠思维能力,解决问题主要依靠工程实践能力,而有效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则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5].
4 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对于一般的本科院校,主要采用“3+1”的学习模式,三年校内学习,一年企业学习,四年后通过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但是,针对不同的院校定位不同,其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制订相关的培养方案是要找准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
4.1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制订
培养面向工程领域的高级技术人员,主要侧重于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方面的工作.不用过分强调理论基础的系统化,但要求掌握较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拼搏精神,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6].
4.2 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满足培养目标要求.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课程体系的实施来达到目的的,因此,设置课程体系的根本价值在于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对于土木而言,要强化工程实践能力,要以面向工程为手段,以拓宽基础、加强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在精炼课程教学内容时,适当增减部分课程和学时,专业基础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学要结合工程实际、强调案例教学.(2)体现土木工程学科领域的整体性和发展价值.全面系统地掌握大土木的相关知识是土木专业卓越工程培养的基本要求,这也是体现了宽口径的要求.(3)能够反映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价值.高校之间存在着层次类型、办学理念、办学优势、服务面向、行业背景、培养目标的差异,这就要求每一所高校都要办出自己独有的、特色专业.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必然要通过其课程体系的特色来体现.针对一般本科院校,其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服务于当地市场的工程技术型人才,要利用学校已有的优势,突出优点,制定相关的课程体系[7].
根据调查研究:我国土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课程比例明显偏低,理论课程的学时数要远多于国外高校.在理论课程教学上,采用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考核仍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造成实践能力较弱,走向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工作要求[8].而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人才的培养要求,需要培养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可以从基础知识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创新实践训练三个方面着手设置相关的课程与实践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能把握土木工程领域的前沿动态,将最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引入授课内容;在教学形式上,从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三方面进行改革.在理论课程教学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工程案例、课题研究、情景模拟等开放式教学模式,每门课程增加讨论环节、聘请校外专家讲座.在实践教学中,通过社会调查,计算机模拟、课程设计、实景观摩等灵活多样方式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课题,利用实验设备自己做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
4.3 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将人才的培养过程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企业学习就是让企业参与制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人才培养中校企脱节的现象.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最了解,也最清楚当今社会和未来世界对工程人才的需求.(2)企业具有高校所不具备的真实的工程环境,这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内学习阶段和企业学习阶段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有密切的联系.校内学习主要是完成工程的基础教育的任务,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完成工程职业教育的任务.校内学习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企业学习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企业学习能够让学生在校内学习的基础理论和方法通过具体的实际应用得到巩固和加强,能够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企业学习能够促进学校学习的改革,能够检验学校学习的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促进校内学习阶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改革[3].
企业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要根据企业的条件和企业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制定,主要包括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内容.企业培养方案不仅要具体明确,而且还要具有可操作性.
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是由高校与企业共同完成的.高校方面要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进行课堂讲学,并为学生指导毕业设计.企业要形成相关的规则制度,配备指导教师,落实教学安排,并为设在企业的工程实践教育承担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5 结语
通过合理的人才培养定位,并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特点,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专业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浅析,探索出富有学校特色专业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之路,全面提高一般院校本科毕业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实践技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有用之人.本文主要对校内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校外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两个方面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
〔2〕http://www.jyb.cn/high/tbch/2010/zygcs/[EB/OL].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4〕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5〕袁剑波,郑健龙.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37-140.
〔6〕李黎,张仲先,朱宏平.土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19-24.
〔7〕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8〕胡韫频,陈伟,万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适应性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2(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