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2013-04-02邓璐
邓 璐
(福州大学图书馆,福建福州350000)
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邓 璐
(福州大学图书馆,福建福州350000)
当前,数字信息资源逐渐成为了信息资源的主流,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数字图书馆成为当代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建设数字图书馆,可以改变传统图书馆在信息加工、存储以及管理上的诸多弊端,从而加强信息资源的使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伴随着各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高校图书馆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互联网社会加强行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是每一位从业人员需要关注的课题之一.
数字图书馆;高校;网络
1 前言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如何在网络化时代获得海量的信息资源成为当代图书馆发展必须考虑的事情.借助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突破时空的藩篱是当前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必由之路,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是中国“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的三大公共服务体系之一,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给传统图书馆颇受时空限制的工作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和理念.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和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新的发展形态,不占用任何物理空间,数字图书馆包括很多信息系统,有书籍管理系统、浏览和发布系统等等.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读者获得个性化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知识更新换代起到了关键作用.
2 高校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对高校师生获得高品质的信息资源,对于高校科研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节省了图书馆服务成本、提高了信息服务效率,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数字图书馆在今日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成为新的亮点,“足不出户,轻松学习”成为目前高校校园的一个新口号.面对高校等各类教育领域的工作,对于数量庞大、种类不同、形态各异、质量参差不齐的分布式网络信息资源,目前普遍使用的搜索引擎常常不能检索到用户真正需要的信息,大量的“垃圾检索”消耗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便捷高效、功能强大的信息查询与检索正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特色之一,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检索功能,能够让学生在成千上万种图书中迅速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还能轻松地摘录,甚至包括书中的图片,因此数字图书馆必将成为教育领域信息服务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数字图书馆将根据用户的特征及其需求进行系统的功能设计与技术实现,为之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传统高校图书馆每年一般引进2万~3万册纸质图书,这些图书还需要加工,比如人工造册、分类等,还需要投入很大成本,而启用数字图书馆就省掉了加工程序.学生通过数字图书馆,可以在宿舍,通过校园网就可以完成借阅、检索,以更便捷高效的方式接触世界各地的知识资源.数字图书馆是名副其实的“不关门”的图书馆.仅交大一所高校每月从世界核心期刊网下载的论文就达5万篇次.目前全国绝大部分高校,除了传统意义的纸质图书馆外,数字图书馆已初步建成.例如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http://www. 21dmedia.com)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展了校园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反响.该数字图书馆以其先进的检索系统和丰富的图书资源为各方所关注.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的软件系统平台内置TRS全文检索内核,提供了分类检索、单项检索、书目检索、组合检索、全文检索、二次检索等六大检索功能,检索内容定位到页.书生阅读器4.0 build 1018支持客户端直接进行全文检索和组合检索,实现了便捷阅读和高效查询.
3 加强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规划
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规划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前提条件.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提出了挑战,很多高校都在图书馆发展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图书馆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数字图书馆建设效果不单单体现在图书馆面积、馆藏图书数量以及服务态度上,更多的体现在图书馆资源的规划、图书结构以及资源建设特色等方面,也就是从对数量规模的追求过度到对内涵的要求.伴随着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要坚持需求原则.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不能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要以服务对象现实需求为依据,考虑到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在进行资源建设.不仅要满足教师和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也要考虑本校重点学科和专业的发展需要,让数字图书馆建设为高校教学科研发展提供源动力,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其次,讲究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依据高校发展定位以及地域特色进行数字资源开发,在行业特色、民族特色以及地域特色上下功夫,建成其他综合型数据库无法替代的特色数字资源.第三,标准化原则.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规范,不能想当然的随意为之,要以数字资源的长期存储、相互操作和数据交换为目的,保证统一标准、协调与规范,以及可兼容的应用性软硬件.
3.2 加强高校数字资源建设人员素质与能力
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是图书馆员,图书馆员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成效.高校数字资源建设是门前沿性的学科,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他们的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成效.从西方国家经验来看,都非常重视图书馆管理员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情报学、信息学的专业知识,而却还要对其他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也要有所了解.我国在这方面做的不到位,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人员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以及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制约了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开展.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大多知识结
构单一,专业知识欠缺,在进行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其他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用来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了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质量.为此,要加强对数字资源建设人员的选拔和甄选工作,挑选具有丰富的网络技术知识,或是某学科的专家.还要对图书馆现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数据库技能.
3.3 加强高校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互联网时代,任何单一的高校图书馆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信息资源收集齐全,加强高校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是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必由之路.高校图书馆在现有特定的资源状况和信息需求环境下进行数字资源整合,不能单纯依靠自身的信息资源,而且随着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化、多样化,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是与时俱进的.高校图书馆要提高图书馆拥有资源的服务效绩,要充分方方面面的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就要积极参与到全国性、地区性或本系统的共建共享活动中.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存在自成体系、封闭管理运作的现象,互相交流协作不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使得整个信息环境处于分散无序的状态.为此,我们要突破这种管理体制的制约,加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尤其是对于那些图书馆数字资源比较单薄的中小图书馆而言,更是应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在数据库的联合购买,特色数据库的合作建设,馆际互借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工作,共建与同享可提高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效率与效益.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资源整合时需要确定整合的资源类型,要清楚哪些资源可以被整合,哪些资源不需要或者没有能力进行整合,这些问题都需要提前进行规划和设计.另外某些学术资源是高校的特色专业或者处于边缘性的学术资源,这些资源如何进行处理,都需要提前规划好.在此基础上对需要整合的信息化资源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格式、规范以及各方面统一标准,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
3.4 突破技术水平的制约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也离不开图书情报知识.从目前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来看,数字图书馆的操作都可以利用浏览器来完成,不需要安装其他的插件以及软件驱动,每一位读者在任何地方,借助网络就可以完成对数字化图书馆的访问,就可以对数字信息进行有效的搜索和下载.在管理上,可以通过往服务器上安装相应的数字图书,实现对图书馆书籍的扩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管理员从任何一台可以登录系统的计算机上,利用管理员帐号登录,然后对服务器上的图书进行管理.就技术的发展水平来看,技术标准不统一、技术水平差是制约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难题所在.信息资源整合带来的整合检索的统一化和每个信息系统单独检索的个性化之间还存在难以逾越的矛盾.因此,需要高校突破技术水平的制约,提高数字资源建设的技术水平.这就对加强图书馆服务人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挑战,对于图书馆服务人员而言,对图书馆服务及管理人员而言,要摒弃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主动围绕用户需求这一中心,学习补充自身的知识,不仅要具备情报学、信息学的专业知识,而却还要对其他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也要有所了解,要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数据库技能,能够熟练的利用各种数字资源整合的系统和工具保证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顺利开展.
总之,在信息化社会,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服务提供模式正在取代传统的图书馆,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资源服务.作为高校数字图书馆从业人员而言,要认识到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必要性,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服务理念,积极探索和探究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相关方法和手段,创新数字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手段和方法,切实满足广大师生的信息需求,同时也必将促进数字图书馆的长远健康发展.
〔1〕陈艳红.浅谈面向用户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J].海峡科学,2007(9).
〔2〕刘晓娟.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
〔3〕杨飞萍.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方式简介[J].浙江交通技术学院学报.,2006(7).
〔4〕刘世影.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研究[J].数字图书馆技术论坛,2007(2).
〔5〕管进.高校图书馆实践信息共享空间的思考[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5).
G250.74
A
1673-260X(2013)09-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