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形象化的幼儿钢琴教学

2013-04-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连音形象化音符

程 伟

(赤峰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1 形象化教学的原因:

1.1 幼儿思维发展的需要

思维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幼儿的思维又具有年龄段的特点.他们的学习模式、认知发展、接受信息和反映信息的形式都具有特殊性.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发展阶段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方式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2岁前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动作和感知来完成的.幼儿只有在玩、看、听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随之停止.3到6岁的思维则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主要凭借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展开联想,运用见过的、听过的生活经验及各种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因此,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来指导3到6岁的幼儿学习钢琴就再合适不过了.

1.2 教师教学的需要

因幼儿年龄小生活阅历浅,认知能力有限.如果让他们准确把握弹奏的基本要领,理解抽象的音乐形象,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在教授幼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成一个孩子,随时随地捕捉孩子的动作、语言和情绪,掌握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学会借助具体事物形象,把抽象复杂的音乐,枯燥乏味的音符用有趣的、富有生命力的形象给描述出来.每当幼儿听到“叮叮咚咚”的琴声从老师的手指间流淌出来时,我想孩子们都会兴奋不已,好奇极了,此刻老师就应抓住孩子的这份好奇心,将对于钢琴的神秘色彩渲染下去.如果能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再配有孩子们熟悉喜欢的卡通图画形象,相信老师与幼儿之间沟通的桥梁自然就畅通无阻了.

1.3 家长辅导的需要

3到6 岁的幼儿学习钢琴,一是自身年龄偏小,记忆容量有限;二是幼儿能聚精会神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也只有10到15分钟.上课时,好奇与兴趣吸引着幼儿,但课下这种积极的心态未必能保持太久,所以在幼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参与.上课时家长要注意倾听课堂内容并及时记下要点,尤其是教师打比喻的地方.在课下,这种形象化教学方法就可以作为家长的助手,在幼儿练习过程中起督促、激起课堂记忆的作用.正如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博士说到,家长虽然不能示范,但他们可以指导,并知道根据教师的要求,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练习.

2 形象化教学的手段

在幼儿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主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并能享受音乐的快乐.作为钢琴教师,不仅知识教得要专业,方法还得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那么,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就会成为幼儿学琴常规课中的重要手段.

2.1 在坐姿手型方面

训练正确的坐姿和手型,对于幼儿今后学琴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坐姿在弹奏过程中起到支撑身体和稳定重心及传递力量的作用.由于幼儿年龄小,个子低,坐在琴凳上,小腿探不到地面,双腿容易悬空晃荡,因此在幼儿初学钢琴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坐姿,要为幼儿准备脚踏凳.当幼儿坐好后,身体的上半身保持“上楼”“跑步”“爬山”时的姿势,这样即方便力量传到手指指端,又稳定了身体的重心.其次,手型是支撑手臂力量、传递手臂力量的载体.手型的好坏直接影响下键的角度,进而影响弹奏的声音效果.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和启发幼儿.“看!你的小手是刚刚盖起来的小房子!五根手指是五根擎天大柱,它们稳稳的站在地面上,小心!可不能让大柱子左摇右晃啊!如果不小心,房子是会塌的,那你喜欢的美羊羊就不能在小房子里快乐的跳舞了”;孩子们听后,担心房子塌了伤着美羊羊,手掌自然就支撑好了.实践证明,形象化的教学方法,能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合幼儿的思维习惯,更能激起幼儿的兴趣,使枯燥的钢琴课堂顿时生动有趣.

2.2 在识谱方面

认识五线谱,认识音符是幼儿学习钢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音符在线与间上位置与形态的不断改变,随之音符的唱名、音符的时值也在发生变化.而对于三到六岁的幼儿来说,空间变化的发展水平比较低,所以认识五线谱,识别每个音符是有困难的.这时的钢琴教师,要用适合于幼儿接受方式的方法来个趣味识谱,相信幼儿一定会喜欢.在幼儿认识五线谱时,老师可以把它比作一所大房子,高音谱号像一架风车立在大房子上或像楼房的门牌号;低音谱号像一架竖琴摆在房子中间.在分辨五线谱的线与间时,老师可以让幼儿伸出左手,五根小手指从下往上依次分别是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分辨间时,指与指的空隙依次分别为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在识别小字一组的音符时,七个在不同位置上的音符可以比作七个小矮人,它们就住在五线谱这栋大房子中不同的线与间里,大哥“do”个子低,站在下加一线上,二哥“re”住在下加一间中,三哥“mi”住在第一线上…..,在这个过程中,稍大的孩子,若能掌握奇数和偶数的话,教师就可以帮他总结音符的规律——先把七个基本音符分成两组,“do”“mi”“sol”“si”是一组;“re”“fa”“la”是另一组.在同一个八度内,同一组的成员只要有一个音在线或间上,那么其余的音也在线或间上.比如,小字一组的“mi”在一线上,那么同一组的其余成员“do”“sol”“si”也都在线上;小字二组“do”在第三间上,那么同一组的其余成员“mi”“sol”“si”也都在间上.这个环节,我们还可利用一首好听的《识谱歌》来让幼儿在唱歌的同时就记住七个小矮人都是谁、住在哪,孩子们和七个小矮人在大房子里快乐的唱歌,它们一起爬楼梯(如上行音阶),一起下楼梯(如下行音阶),别忘记要看清“脚下”的楼梯,护送小矮人们安全上下楼.

2.3 在节奏方面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学习钢琴首先要掌握的内容之一.要想掌握节奏,首先,幼儿要会识别音符的形态及时值;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附点音符等,教师可以根据各个音符的形态编一个相应的顺口溜帮助孩子记忆,如“圆圆盘子是四拍(全音符),球拍加球是三拍(附点二分音符),空心勺子是两拍(二分音符),实心勺子是一拍(四分音符).”这时再用音符组装一个机器人,机器人的脸、耳朵、嘴巴用全音符表示;胳膊和腿用二分音符表示;触角用四分音符表示,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图画帮助幼儿进行形象记忆,效果是非常好的.其次,幼儿还要掌握每种拍子的律动特点.如一个全音符的“do”,唱作“do-2-3-4”、二分音符的“do”,唱作“do-2”等等.这样,幼儿在弹奏乐曲时即不会出现拖拍和抢拍的现象,又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地节奏感与乐感.

2.4 在弹奏方面

在幼儿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需从放松、支撑和转移入手.首先,放松是学习所有弹奏方法的前提,目的是获得手臂的自然重量.而放松要分两步走,一是弹奏前的放松,二是弹奏中的放松.弹奏前的放松,您可以启发幼儿:“我们的胳膊就好像荡秋千一样.风一吹,手臂自由摆动,不受控制”.这时,再拿一个系上绳子装满水的瓶子,让幼儿反复推动,模仿瓶子自由摆动的效果,这样手臂自然就放松了.接着,教师尝试用“呼吸放松”的方法,让幼儿体会手臂自然下落的放松.吸气的同时抬起手臂,呼气的同时让手臂自然落下,通过气息的调整,反复练习,放松的感觉不难找到.而在弹奏中的放松应是支撑中的放松,像我们走路、跳舞时松而不懈的效果,它是一种自然状态.当手指“站好”时,手臂力量自然会传到手指的指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用讲述的方式,以幼儿仅有的理解能力恐怕很难明白教师的意图.此时教师拿出一只大号的胶皮手套往里灌水,边灌边说:“看!你的小胳膊从肩到手指就像一只大号的胶皮手套,肩部阀门打开时(放松时),水经过胳膊,自然流向指端,指尖会有沉沉的感觉.”这样稍加引导,幼儿的手指自然站稳,力量到手指的感觉自然到位.其次,支撑是重点.目的是手指要支撑住来自手臂的自然重量.完成此项课题,同样就掌握了非连音弹奏法.学好非连音弹奏方法应分三步走.第一步,了解手部三个支撑点,即一关节、掌关节、腕关节.这时,教师起身站好对幼儿说:“一关节好比踝关节,起到支撑和传递力量的作用,如果踝关节(一关节)崴了(一关节折指)人会摔倒的,力量自然不在指尖;膝关节好比掌关节,主要是支撑和发力(像踢球)的作用;腕关节好比腰,主要起到支撑和调节的作用.这时,提示幼儿手指站好后就像我们站立的时候,身体所有的力量都在脚上了.弹琴时手臂所有的力量都会在指尖上,手臂要放松,手指要“站好”,手掌要“搭好小房子”.第二步,纵向移动手臂.即让手臂作自由落体运动.当手臂下落后,手臂全部重量自然会垂落到指尖上,“宝宝你看,你的小手指就像小铁棒,键盘像大磁盘,手指下落后会被牢牢的吸在琴键上”.第三步,横向移动手臂,使手臂在移动过程中重量不变,就像小袋鼠在蹦蹦跳跳.这样,通过一系列形象的引导与启发,幼儿自然会掌握非连音弹奏方法.在解决放松与支撑后,接下来就是转移了.转移也是幼儿掌握连音弹奏方法的核心,学习连音弹奏方法应分四步走:第一步,弹奏第一个音是非连音,教师依然要时刻提醒幼儿找放松的感觉,手指要“站好”,掌关节要撑起来,下落后体会掌关节支撑与指尖沉沉地感觉,为的是获得重量.第二步,学习抬指.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我们的小手指就像小人儿在练习高抬腿,一条腿站稳(非连音),另一条腿自然向上.五根手指分别练习,让每条“小腿”都依次得到锻炼;第三步,学习下键.这时告诉幼儿抬起手指时是“拉弹弓”,下键时是石头快速的击中目标.当然也可以让幼儿模仿“打蚊子”的动作,体会下键的速度与力度.第四步,转移重量.在学习力量转移时,教师可以和幼儿站起来做一个小鸭子走路的游戏,体会左右腿力量交替与转移,同时启发幼儿:“我们的小手指就像肥肥的小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摆摆,转移力量但不会摔倒.”当幼儿掌握了转移的技术,最后将这几步的动作连续做好,连音的弹奏方法也就彻底掌握了.

2.5 综合素质方面:

幼儿学习钢琴不但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手指技能,还要具备唱与听的心智技能.所谓唱,就是要求幼儿边弹边唱,要有表情的唱.学习初期幼儿只愿意弹不愿意唱,教师要及时提醒并启发幼儿:“美妙的乐曲要唱出来,这样音符小矮人们才高兴,才会喜欢你,才会跟我们做游戏.”孩子们一听有了兴趣来了情绪,这时再为孩子们准备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图片或幻灯片,不同的内容就会选择不同的头饰.如初学者在弹音阶、哈农等基本功时,我就会让他们戴上大象的头饰来提醒幼儿要慢弹;在弹活泼的乐曲时,根据音乐的需要我会选择小老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头饰或幻灯片来启发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这样,在边弹边唱中既能培养幼儿的音准概念,又能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很快融入到音乐中,享受“人琴合一”的快乐!所谓听,不只是“听见”,更要“听懂”.在理解音高时,教师在低音区弹一些作品可以让幼儿想象老虎、熊或钟的声音;在高音区弹一些作品让幼儿想象鸟儿的叫声.这样音高的问题就理解了;在训练音色时,弱而不虚的音色是小动物在平地走路并非在海绵上走路;轻盈流淌而不漂浮的音色是水中自由滚动的石头而非水上漂浮的树叶;强劲有力而不生硬刺耳的音色是快速的“叹气声”而非持续“打鬼子”的冲杀声;幼儿学会了听,自然就知道怎样弹是对的,怎样弹才能出来好的音色;在培养乐感时,教师可以通过欣赏乐曲,来练习幼儿“听”音乐的感觉,在欣赏《摇篮曲》时,孩子们可以想象到安静的夜晚,妈妈在哄宝宝睡觉,瞧!宝宝睡得多香啊!嘘…;欣赏《上学歌》时,孩子们的心情是多么愉悦,脚步是多么欢快.像这样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并启发幼儿,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也排除了幼儿学习钢琴的心理压力,调节了他们的心境;不仅发展了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又培养了他们的意志,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最终还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幼儿钢琴教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的关键点,挖掘适合于幼儿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幼儿天真活泼的气质来开启他们想象的大门;利用幼儿专注的情节来培养他们坚定的意志品质.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既能学的规范,又能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我想这也正是我们培养幼儿的初衷.

〔1〕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2〕任音.儿童钢琴入门教程-手指训练操.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李莉.浅谈视、唱、听在少儿钢琴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华乐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连音形象化音符
六连音手脚配合练习
用图象法让问题形象化
爵士鼓演奏技巧六连音的应用
美妙音符
连音社济南最火的乐队
数形特征显本质 直观形象化难点
春天的音符
浅谈声乐演唱中连音训练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研究
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