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现供需无缝衔接的高职管理类专业教学方法探讨

2013-04-02蔡雅萍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产学顶岗理论

蔡雅萍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工商管理系,浙江 杭州 311231)

在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但是,在现实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却出现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不对接现象,尤其在管理类专业中更为常见.从人才培养供应链[1]的角度来看,这种用人单位对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岗位要求与毕业生实际能力不匹配现象,其实就是“牛鞭效应”,就是说当企业对某一种技能有了新需求时,学校的反应往往严重滞后,以至于出现严重人才短缺现象,而根据旧的需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往往会“滞销”.因此,高职教育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深度产学合作,使供需达到无缝衔接,才能实现让家长满意、学生满意和用人单位满意的最终目的.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入手,分析现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探讨通过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使产学合作思想融入管理类专业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从而推动实现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和管理类岗位需求之间的无缝衔接.

1 目前管理类专业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组织形式,是种整合教学资源的动态活动,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当前管理类专业也都纷纷进行了相关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综合来讲,目前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类:

1.1 理论讲授法

理论讲授法是目前管理专业中采用的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一般不设置教学实践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时要求,课堂讲述相关的知识点,学生主要通过听课和做笔记的形式进行学习.最后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

1.2 理论案例分析法

理论案例分析法也是很多老师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往往成为理论讲授法的一种补充,利用案例(往往是一些经典的课本案例),教师将学生带入模拟的环境中,用互动的形式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得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提高他们学习的实际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1.3 小组作业法

为了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很多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将部分需要课外查找资料的作业或者某部分课程内容的讲解作为小组作业,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作业小组,以团队作业的形式,通过相互协作的形式完成作业,并推选代表在课堂上进行成果的展示或进行部分课程内容的授课工作,在互帮互助中学习共同提高.这样利用课余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并提升了理论的应用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不那么枯燥,而且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4 顶岗实习教学法

顶岗实习是高职管理类专业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常用方式,目前而言,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或一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学校为学生安排实习机会,二是学生自主寻找实习企业,由于管理类专业的更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所以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深入行业一线了解行业运作状况,更能掌握行业中某部分的技能,为真正的就业奠定基础.

2 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来看,目前高职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法注重信息的呈现和传递,注重教师的表现,教学方法研究的中心是教师的授课技巧.但是随着对高职管理专业的定位不断发生变化,注重实践注重操作越来越受到高职教育的重视,根据当前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本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这一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从理论到理论,被动学习

目前高职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基本上还是从理论讲授理论,不仅没有发挥老师的能力,而且也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很多学生会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表现出不屑和厌恶的态度.虽然在课堂中教师采取了案例分析、小组作业等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但是这只是一种纸上谈兵,缺少实际的演练,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掌握技能也只是留于理论层面.

2.2 产学脱离

2010年曾经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历届毕业生(2002级-2006级)关于学校所学满足工作需要的程度进行了抽样调查,6%的毕业学生表示能满足工作需要,38%表示基本满足需要,但有超过一半(56%)的学生表示不能满足需要,毕业生建议的本专业学校教学最需改进的是加强实践教学,占83%.可见,目前高职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产学脱离的现象,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注意到社会需要什么,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在优秀也很难有用武之力.

2.3 缺乏了解行业管理前沿知识

行业管理的前沿知识在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通过理论教学,还是案例分析,以及顶岗实习,都是很难接触到的.即使是教师也很难保证,能及时了解和关注行业管理前沿的知识,并准确无误的传授给学生.行业管理的前沿知识,需要不断的动态跟踪,这样才能永远保持在前沿.

2.4 实习未必能够实现理论、实践的结合

顶岗实习的目的是期望学生通过实习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并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衔接,但是目前来说顶岗实习却远未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实习企业提供的管理类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很有限,更多地还有要么不能大批量提供实习,如果大批量的提供实习,饭店服务员岗位居多.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实习接触专业知识岗位的机会,很可能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第二,目前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实习期一般为整整一年,时间过长,几乎成了熟悉的工作,理论的知识往往容易被忽略,同样影响着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管理类专业现行的教学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存在的不足,尚待改革和优化.

3 基于实现供需无缝衔接的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本质决定了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交叉融合,通过实践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才能实现学习、就业无缝衔接.因此,在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自学能力,才能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3.1 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

网络为我们提供非常方便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这不仅方便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同时也方便了企业和教师,企业和学生的交流,弥补理论知识中欠缺的实践环节.除了一些传统的E-mail、BBS、QQ等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企业专家进行沟通形式外,还可以建立起以任课教师为中心的“空中教室”,成为课堂授课的一种补充形式,如任课教师可以在自己的“空中教室”提前发布所任课程的课件、参考资料等信息供学生预习,也可以提前布置作业或者讨论的案例,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讨论或者查阅资料,任课教师也可以在网上公布自己在线时间,让有需要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的时间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达到个性化服务的目标,同时老师也能通过个性化的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地把握授课的进度和深度.

3.2 大班授课+小组实操式教学

管理类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规模上也可以比较灵活,采取“大班+小班”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大班(如以一个专业为单位或者100人左右)对学生进行集体的理论授课,同时,将大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某一理论知识教授完毕后,以一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的实践或操作知识的教学,具体教学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调研及报告撰写、汇报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可以做到进行个别指导和传授,授课效率较高,效果较好.

3.3 业界导师制教学辅助

学校可以从校企合作单位或者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根据一定条件,选择一些部门经理级以上的人员或优秀的校友,将之聘请为专业的业界导师,并成立业界导师库,并给新入学的学生每人配备一名业界导师,导师和学生之间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师徒关系(当然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来选择符合学校要求的业界导师).业界导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实践的辅导,或者是定期的安排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消化理论知识,同时对理论应用也有很多的了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完备了理论知识.这对导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都要主动积极,并对双方进行定期考核和跟踪.

3.4 “一日教授”教学

在校企合作单位甚至行业中经常性的对本专业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本专业情况,并不定期邀请行业中尤其是校企合作单位中的高层或者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学,颁发“一日教授”荣誉.这些高层和专家往往掌握着对行业管理的前沿知识和一些管理中的最新实践,可以通过给学生举行讲座或者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行业,尤其是了解行业的一些前沿知识.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让行业专家能够领略到“教授”的威严,更可以让学生更深一层地学习到实践中的知识.

3.5 多样化的实习实践教学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行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在大学三年期间,除了参加教学计划中规定的顶岗实习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进行一些短期的实践,实现全程产学交叉.具体的途径可以有:一是可以在具体的专业课中,由任课教师布置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项目,如社会调查、参观企业、访谈某位专家或校友等,并撰写相关的调查报告;二是利用寒暑假期间,可以从专业层面布置一些实践相对较长的实践项目,如针对大一学生可以布置为期一个月的岗位认知实习项目,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企业,了解岗位;针对大二学生可以布置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岗位深入了解实习项目,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并了解岗位操作知识;大三学生主要是参加顶岗实习.为了达到实践实习的效果,参加实习实践的学生需要写相关的日志、感想,对于实践较长的顶岗实习阶段,还要求学生写与实习岗位相关的研究论文,以达到理论与行业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广博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在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指导下,必须加强对高职院校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将理论学习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训练与实践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的目标.

〔1〕蔡雅萍.基于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2〕李荣.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研究[J].实践与探索,2011(1).

〔3〕安立军,郝建林.多种教学方法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1).

〔4〕张晓宇.专业课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1).

猜你喜欢

产学顶岗理论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坚持理论创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贵州中小企业产学联合问题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高校产学合作技术转移影响要素探析——以广州市属高校为例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