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行业实践能力培养探究

2013-04-02侯宝锁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侯宝锁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充分利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的合作平台,加大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培养培训力度,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专业实践能力与国家政策要求存在差距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租伙伴关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学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立针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提升的课程,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为了实现这一改革目标,首先要在一线教师行业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下功夫,努力培养一批懂教学、熟行业、能实践、会操作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这样的师资队伍,可以从专业教师培训、行业人才引进、兼职教师聘请等方面不断摸索、不断前进.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一种制度固化下来进行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经过几年摸索,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问题:

1.1 教师来源普遍单一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的来源基本相似,多数为专业相对比较对口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到学校的转变模式,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与素养,但缺乏一线实践操作能力,这种来源上的趋同造成了我国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与普通高校基本雷同,满足不了新时期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一线人才“存在问题的源头问题.不少高职院校也企图尝试着从行业企业引进一线教师,然而收入差距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项活动的开展落实.

1.2 专业教师准入机制落后

高职教育自始至终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践技能的培养作为重点,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上,着重学科知识的应用,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体现行业职业需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突出实践操作技能的讲授.要实现上述目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必须在具有较强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具备娴熟的一线实践操作技能,既能当好教师,也能做好技师.在职业教育方面,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建立起了高标准的独具特色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即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除必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一般要求外,还须有实践工作经历与必要的职业修养.在台湾,大多数的技职院校引进的专业教师都具有博士学历,除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求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具有3年以上实践工作经历作为专业教师准入的必备条件.缺乏专门的高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标准,致使我国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没有职业素质能力和实际工作经历方面的要求,没有专门的高职教师资源建设计划及落实措施.

1.3 专业教师行业实践保障制度不健全

为改善专业教师技能薄弱的缺点,高职院校鼓励专业教师赴行业企业实践锻炼.一方面,高职教师自选企业参与实践与企业经营目标相互背离.企业是追寻利润的组织,专业教师赴企业承担一线工作,很难为企业带来利润.致使在很多情况下,专业教师下一线实践锻炼机会减少,校企双方很难达成合作的愿景.另一方面,即使专业教师具有了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只具有形式意义.企业虽然接受了教师挂职锻炼,但多数情况下,是建立在个人关系基础之上,企业内部的关键技术、关键岗位和整个生产过程也不会完全对教师开放,教师往往不能在实际岗位上得到锻炼,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三,校企合作搞项目开发,参与生产工艺的设计,从表面上看是一条比较好的措施.而事实上,高职院校缺乏大型项目设计资质,尤其是理工科类专业,“产学研”的说法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能给企业带来实际利益的,无法得到认可.

2 构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体系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体系的构建,是解决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等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2.1 实施专业教师顶岗实习入门制度

顶岗实践是专业教师了解行业企业基本情况的起步阶段,也是培养高职院校教师具有行业职业素质的最基础过程.顶岗实践也为专业教师接受相关岗位技能培训、业务素质提升、了解行业新动态提供了途径.高职院校可以规定凡是没有行业企业任职经历的新进教师,均可以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或以脱产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企业顶岗实践.均可利用学生实习单位或者相关行业企业作为专业教师培养基地,以此为平台,为教师了解企业,融入企业架起桥梁.

2.2 安排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挂实职

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锻炼,是顶岗实习的深化.根据学院教师发展现状,教学计划安排、专业建设发展与师资培养需要,每学年制订教师企业实践计划,重点选派专业教师中专业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缺乏企业经历教师、青年教师等赴行业企业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脱产挂职锻炼.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深入到行业企业内部,熟悉行业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进一步提升行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而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3 以项目为导向,制订专业教师联系企业制度

通过设置专业教师联系行业企业项目等形式,让具有一定行业基础的专业教师,带着项目联系企业,研究企业,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通过与企业的项目合作,进一步提高专业与企业的对接度.在行业企业的调研过程中,专业教师能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了解企业一线状况,提高了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转变教学方式,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这样的锻炼不仅使教师应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也为课堂讲授提供一手素材,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

2.4 多渠道参与技能培训,增强行业认可度

通过参与各类资格证书考证、培训、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专业教师专业化程度.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各类考证培训,学校可规定,凡承担相应操作课程的专业教师,必须具有本行业相应等级资格证书.如会计专业教师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考取导游资格证书、领队证书、考评员证书等.另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各种社会培训,在政府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积极联合知名高校、企业,邀请同行业专家或者知名学者开展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通过与行业大师、行业名师的学习和接触,了解行业最新前沿,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2.5 参加校外实践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和完善,经过严格的行业或职业标准实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高职教师必须广泛深入地进行社会调研,将行业、产业的信息及时运用到校外实践基地的规划和建设、运用到日常教学当中.利用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主动为社会、为企业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教师积极参加创建产学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关注行业动态的积极性,发挥教师最大的潜能,而且可以改善专业教师关注社会职业结构变动的意识,使其能从职业分析和工作岗位分析入手,不断提出新思路、新观点,以配合新技术领域对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产生的新要求.

3 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行业实践能力的思考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多数高职院校一直在摸索着更好的培养专业教师的行业能力,相继建立起了一系列激励专业教师提升行业职业能力的制度和政策,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总体上来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完善.

3.1 教师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学校层面讲,在行业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有部分教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类人员主要是从事工作时间比较久,资历比较深厚,但行业知识陈旧的一些老教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结构的变化日新月异,尤其是在一些高科技、高技能领域,陈旧过时的技能知识远不能达到授课要求.因此,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高职院校可逐步建立健全专业教师行业职业能力提升的考核机制,把专业教师的行业职业服务经历作为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3.2 企业与学校的不同诉求有待进一步平衡

从企业层面讲.企业是注重效益的组织,因此在提供教师培养机会或挂职锻炼岗位时,更多地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希望由具有丰富行业经验人员担任相应职位,并能有所成就,为企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然而,高校在选派教师时却恰恰相反,选派的教师多数是缺乏行业经验的,甚至是从未接触过行业的人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企业的意愿.造成的后果是,企业也不会将重要的实职岗位提供给专业教师,专业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机会,很难实现“双赢”的目的.因此,学校和企业之间急需找到互惠共赢点,来激发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政府机构的激励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从政府层面讲,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但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企业一线的实用性人才,在一线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有企业的加盟才会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政府很有必要在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制订相应的政策.比如实施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访问工程师等人才项目,利用政府的政策激励,架起校企合作的桥梁.

〔1〕吴志华,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及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9).

〔2〕王宪平.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3〕张宝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教育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7(36).

〔4〕陈遇春.高等职业教育学教程[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