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小学舞蹈课程是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有效途径

2013-04-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民间舞民间舞蹈舞蹈

孙 亮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和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着56个不同的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及生产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风格的舞蹈,这些不同民族风格的舞蹈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观赏到的各具特色且具有不同风格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民族民族民间舞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犹如各种漂亮的鲜花一样,美化着中华民族美丽的家园.在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这类传统文化应得到传承和发展,这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向世界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为了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及发展,众多舞蹈教育家及舞蹈艺术家在众多的民族民间舞中选取了一部分进入到了专业教学中,例如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民族的舞蹈,这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传播、创新、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1]但是舞蹈专业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要想大范围地使人们认识以及学习民族民间舞,单靠舞蹈专业教学这一种方式显然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就需要开拓其它有效的途径来传承民族民间舞这一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中小学的舞蹈课程则是很有效的途径.

1 中小学舞蹈课程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可行性

1.1 民族民间舞蹈传承的重要意义

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对学生个体的影响.(1)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民族民间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民族对美的认识,主要可包括:动作造型美、人的形象美、舞蹈的韵律美、舞蹈的内涵美等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美的理解和习得,能够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2)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如何交流.大多数民族民间舞是集体的舞蹈,它需要与人合作的素质,需要相互了解,相互感受,需要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显然会促进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3)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舞蹈是身体活动的过程,需要身体各部分的关节和肌肉协调运作,会提高学生各部分的协调性以及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身体和优美的体态.

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对社会的影响.(1)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舞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着民族的性格、精神、真善美,其传承会使本民族的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体现了本民族的历史发展,是一个民族珍贵的财富.民族民间舞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应只依靠少数从事舞蹈专业的人才,文化的传承应当依靠全民族的力量.通过全民族的动员,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提高民族荣誉感与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自强不息的凝聚力.(2)传承民族精神.民族民间舞孕育着民族精神,是极具文化深度的一门艺术,我国的56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风格的舞蹈,对于事物的理解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舞蹈表达的方式,用不同的舞蹈韵律表达着不同的民族精神.例如东北大秧歌,讲求稳中浪,浪中哏,哏中翘,尤其是哏劲是东北秧歌的主要特点,这与生活在地大物博的东北有着紧密的关系,在舞蹈中所包含粗狂乐观好动的个性,体现出了东北人豪放、坚韧、坚强的民族精神.[2]民族精神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而形成及流传下来,民族精神在一定意义上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是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民族民间舞是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民族民间舞的传承,使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得到延续,进而维护一个民族得到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

1.2 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舞蹈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进入21世纪,我国进行了新一次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较以前更加从行动上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美育较以前更为得到了重视,旨在通过美育培养学生的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能力,现在对于美的感受力及创造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备条件.舞蹈是美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会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以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官能力、肢体的协调能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形象思维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3]这主要是因为舞蹈是与音乐、戏剧、美术都有密切联系的综合艺术,是一种动态的艺术,舞蹈通过视觉的传达以及学习中对动作的模仿去体会舞蹈的美,去把握和理解舞蹈的动作,去认识美,去理解美,去创造美.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应当积极发挥舞蹈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以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学校一定的课程管理的权利,为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创造力条件.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适应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且以学生为主体,会更加体现课程的地域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的开设就为民族民间舞进入校园提供了机会,学校应当根据所在地区的人文环境,充分挖掘当地的民族民间舞蹈资源,吸收其进入学校的艺术课程中,充实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对促进学生的美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 中小学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民族民间舞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能够较为充分的体现出地域特色,体现出本土化的特点,目的是选择能够体现当地人民智慧且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好的了解本地的民风民俗,对本地区产生乡土感情,进而让学生更加关注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产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因此,中小学民族民间舞蹈的课程设置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

2.1 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原则

民族性就是所选择的舞蹈素材要体现出民族的风格.这主要依靠所选择的音乐与舞蹈动作的相互配合,所选音乐要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让学生听后就知道音乐的民族属性.此外所选的舞蹈动作也不要太繁琐,因为中小学生舞蹈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而会,而不是学而精.时代性就是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要选择那些既具有民族特色又节奏明快的,且在素材的选择方面,教师也要善于把一些较为平淡平凡的舞蹈动作及风格加以提升和加工,从而使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

2.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舞蹈素材选择的权利与空间上,表现在素材的选择上教师不受约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学的目标及侧重点进行选择.开放性原则让教师具有了更多的创新的空间,激发教师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民族民间舞与身边的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有针对性地予以授课.

2.3 多样性的原则

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设置应该以本民族的为主,以其他民族的舞种为辅,达到互补.[5]我国有些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就更应当遵循多样性的原则,选取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利用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加深对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的了解,体验不同民族舞蹈的美,从各个民族不同的审美要求中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使各民族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3 中小学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置的建议

3.1 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取其精华

民族民间舞蹈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看来,既有精华也有不合理的成分,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其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在保证传承效果的前提下,对民族民间舞进行取舍、加工、整理,选择那些既能体现民族特征又能符合当今时代的审美价值的内容,舍弃那些不合理的成分,达到精简优化民族民间舞蹈的目的.

3.2 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要与地域文化相整合

只有与地域文化相整合,才会使学生在了解本民族舞蹈的文化意蕴的前提下进行学习,这就会使学习的民族民间舞蹈贴近了学生的生活环境,使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洋溢着学生熟悉的生活气息,表达出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及精神,学习这类舞蹈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非常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增加学习舞蹈的兴趣.

3.3 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相关人文素养的提高

民族民间舞蹈的真正理解不能仅依靠学生对舞蹈动作的模仿,要让学生对民族民间舞形成的历史背景,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对本民族的民族精神等都有所了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向学生传授与民族民间舞相关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民族和家乡的文化,增强民族的意识以及民族荣誉感.

4 结语

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学舞蹈课程则是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对校本课程更加重视的背景下,更应当发挥中小学舞蹈课程对传承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作用,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合理地吸收民族民间舞进入舞蹈课堂,提高学校美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民族民间舞的传承.

〔1〕李北达.民间舞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2〕石裕祖.民族舞蹈文化传承发展论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雷娟娟.中小学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2).

〔4〕史建兴.民间舞在中小学普及和推广的可行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

〔5〕张晓梅.试沦传统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民间舞民间舞蹈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