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浅层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及质量控制研究
2013-04-02张会杰
张会杰
(赤峰市新安养护管理所,内蒙古 赤峰 024000)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基础设施施工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市路网结构在不断完善.为加快城市公路交通建设,城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道路建设也在加紧建设,许多不满足路基承载力要求的场地也越来越多地被征用为建筑用地.为了使天然软弱的地基得到加固,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地基的压缩性,减少地基的沉降,消除地基土的振动液化潜势等不良特性,针对地基的水文地质状况,选择几种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对不良地基进行加固,以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2 道路软土地基破坏原因分析
2.1 地质、土质.孔隙比和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透水性弱;抗剪强度低;灵敏度高等原因造成路基破坏.
2.2 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浸入路基,引起路基内水位上升,填料中含水量增大,强度、稳定性降低,造成路基下陷等破坏.
2.3 设计方面.地基勘测资料不全,局部沟塘、横向地基软土分布及深度变化不清,钻孔或静力触探布点不足,设计依据不充分,使得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不当或处理深度不够、预压期不足造成以上破坏.
2.4 施工方面.软基处理后,填土加载过快,尤其当接近或超过临界高度时,仍快速填筑,未能仔细进行沉降动态观测控制,路堤失稳;施工过程中质量把关不严,选择的填料或材料质量不过关、不满足设计要求等原因造成路基产生塑性变形和沉降破坏;处理深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简介.市区环城路,道路全长2.6km,沿线地形基本平坦,穿越农田,水渠、鱼池等,土质松软,含水量较高.
3.2 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根据由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本路段软土地基的主要压缩层物理力学特征是:天然含水量大,天然含水量一般为40%~60%.
4 软基处理
4.1 排出积水.淤泥中含有大量积水,清淤前需将淤泥中积水排出.采用排水盲管及明沟排水相结合方法,在适当位置设置沉井,沉井内设置4″水泵,昼夜抽水,将水排出.排水盲管采用φ300无砂滤管,滤管四周填筑碎石滤料,其中细滤料厚10cm,粗滤料厚20cm,滤料四周铺设一层土工布.
4.2 抛石挤淤.当淤泥质土清除后,毛石从一侧向另一侧顺序码放挤密,然后用级配砂石嵌缝.石块挤入深度不少于扰动深度的80%,表面不得有松动颤动现象,用2t轻碾稳压、找平.
4.3 天然级配砂石垫层.抛石挤淤完成后,上面铺上50cm天然级配砂砾,天然级配砂砾分两层摊铺,每层虚铺厚度30cm.碾压先轻后重,先用8t碾稳压,最后用12t以上重碾碾压.碾压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进行.用灌砂法试验,压实度达到2.3t/m3.
4.4 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1)抛填施工时应首先抛填较大石块,抛填深度必须达到淤泥底板30cm以内.(2)考虑到不均匀沉降的影响,第一层抛填厚度不得超出淤泥顶部1.4m,并且按照填石路基施工要求,用18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测沉降差不超过15mm,才可以进行下层抛石填筑.(3)抛填过程中对临时观测桩进行抛填体沉降及稳定性检测.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如路基中心沉降量达到1.5cm/d,或侧向位移量达到0.5cm时,立即停止填筑,直至小于上述值后再进行填筑.(4)处理效果检验.在道路处理基层位置设置沉降观测点,采用精密水准仪每日测量,结论最大沉降值12mm,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5 结论
(1)根据具体的土质、当地的施工条进行地基处理,因地制宜,同道路的工期与造价相结合,符合软基处理的基本原则——经济性、实用性、合理性,选择既经济又有效的处理方法.
(2)软土地基施工必须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现场测试勘探.
(3)加强管理软基处理施工,配备优秀技术人员负责管理现场施工.
(4)高度重视软土地基处理效果检验及综合评价.
〔1〕刘鹏.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JTG C20-2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龚晓南.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唐生武.软土路基处治与施工探讨[J].福建建筑,2005(增刊).
〔5〕邓学均.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