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3-04-02丛文君
丛文君
(淮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公共心理学是高校教学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为高师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心理学知识基础,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素养及教学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公共心理学教学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采取封闭的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其教学质量.对公共心理学进行教学改革也由此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诸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改革也由过去以单一的心理学学科为主,转变到后来建立综合的教材教学体系,包括普通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以及社会心理等.近几年随着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一些教材又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心理学科的发展,但如何使公共心理学课的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仍是心理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把人本主义的理论引入到公共心理学教学模式中,对解决公共心理学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人本主义的教育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学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学派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有自由意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他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主张强调爱、创造性、自我实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质的培养.人本主义理论学派将其揭示的心理学原理运用于教育、教学,它不仅注重外在教育,更关注于学生的内在教育,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达成人的自我实现,培养学习者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成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2 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措施
2.1 改变传统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的影响,各类学校都往往注重培养学生对应试制度的适应能力,忽视了个体潜能的发展.公共心理学课程虽然为高校公共课,但分数仍然是最后考核的一个主要指标.由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出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形式,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向学生灌输知识视为教学的基本任务,采取讲授的方法教学,通过讲解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通过听、记、抄、背的形式被动完成学习任务,被称为是“鸭子式”的教学,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完全被抹杀.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对传统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提出学校教育应该建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教人”比“教书”更重要.通过学校教育环境气氛的不断改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自己的潜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此,笔者认为,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思想应该首先转变,以理念带行动,让学生参与课堂,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突出学生的内在学习和意义学习.
2.2 明确教学目的,培养“自我实现”的人
公共心理学教学目的从设置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初衷看,理应在于通过心理学教学使大学生掌握教育心理知识,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使个体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体现“自我实现”的价值.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心理学的教学由于受到课时、人数等方面的影响,在有限的时间里往往是把诸多的心理学名词、理论等一并呈现,把学生视为被动接收的对象,忽视理解和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学不能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阻碍了学生的积极发展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指出:“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人种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罗杰斯也指出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应该是促进人的变化和成长,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成长的人,即培养学会学习的人.以此为出发点,笔者认为,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应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融入培养“自我实现人”的教育目标,让人本主义理论贯穿、指导整个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在学生掌握大量的心理学理论、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知识的同时,可适当增加心理实验内容的涉入,注重理解和实践,使学生在自由和创造性运用经验时,能灵活、理智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即能够“学以致用”.由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体现“自我实现”的价值.
2.3 改革教学内容,切合学生需要
目前,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在体系上基本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四结合的体系,从表面上看,知识面扩大了,但其教学内容过分强调了心理理论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抽象,偏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教学者紧抓教材内容,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输送知识.“感觉”、“知觉”、“注意”等诸多的专业名词以及各种心理学理论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似乎没有关联.学生想要的和教师所教的相分离,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课程内容方面,罗杰斯提出了“适切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他认为,学校课程要十分注意学生的需要,学习内容要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在课程内容的编制上,罗杰斯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以学生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依据,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人格,注重知识对行为及态度的影响作用.
于此,笔者认为,公共心理学的高效教学内容的改革应把学生的实际需要置于首位,在保留基本的、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同时,增加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相关教学内容,诸如: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择业就业、心理健康、情感等诸多受人格因素影响的内容,从而做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将这些生动活泼、富于人性、同时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引入到公共心理学教学中,从而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 改变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兴趣
在人本主义者看来,教育要培养的人应该是“完整的人”,也就是身体、心智、情感、精神融为一体的人,即知情合一的人.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我理想来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发现、获得、掌握知识.由此,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人本主义教育教学理论中也是很重要的.今天,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虽然引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教学方法还是以“讲解”传授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据此,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除了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外,笔者认为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首先,可以加大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力度,提高学习和课堂教学效率,将抽象复杂的心理现象更加生动易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把讲授法、提问法相结合,同时使用主观体验法、案例教学法、学生试教法、创作分析法等新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充实,教学环境更加优良,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克服“学后无用”的思想.
2.5 改革教学考核方法,引入全面的自我评价方式
学习成绩的考核评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调动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试就是指挥棒,它怎样指挥,学生就向那个方面努力.然而,过去的考试学生只要背好笔记上的内容,就可应付考试,甚至取得较高的成绩.结果出现了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等现象.
罗杰斯认为,传统的课程评价是一种外部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课程和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加以区别、分等和排队,评价的范围也只限于学生的智育方面,只凭一张试卷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评定,评价的方法单一,很难客观全面地评定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因此,罗杰斯提出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起责任.笔者认为,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考核中,引入全面的自我评价方式.具体来说,一方面,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可以通过实习等方式对实践方面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这种形式,不但进一步使学生学习到如何评价自己,如何改进自己,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心理学教学考核改革,提高公共心理学教学效率.
2.6 完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由于课业内容多,课时受限,师生间很少进行交流.教师仅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也只是完成教学笔记,由此造成了师生关系冷淡.而这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人本主义教育教学强调在教学中建立真诚、关注、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由此才能在感情上和思想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从学生的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反应,这样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像朋友一样和学生相处,以自己的真诚帮助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以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有利于教学相长,教学效率的提升.
〔1〕方展画.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袁朝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述评[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3).
〔3〕程素萍.高师心理学综合教改的理论和实践[J].心理科学,2000(4).
〔4〕卢家楣.师范专业基础课心理学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0(10).
〔5〕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6〕叶浩生.心理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