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民俗体育浪漫主义元素消逝现象探析其现代化发展

2013-04-02滁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消逝体育项目民俗

周 荣(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越是内涵丰富的术语越有可能被滥用,因为我们日常使用的词汇本身就其自身确定的含义,事实上学者的定义和人们的认识往往有差异,体育中浪漫主义元素就是这样的词汇,其实在我们身边这样的词汇不仅仅是体育,历史、心理、哲学等都是毫无二致”.[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多年的民族发展历史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文化素材,是迄今唯一的绵延至今的文化主体.可以说,每个汉字符号都代表着一部文化传奇.[2]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必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浪漫主义元素.

民俗体育是在民间风俗、民间习俗或民间文化以及民间生活方式中既定的、流传的体育形式,是顺应和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它由广大民众创造和传承,主要依托民俗或风俗发展,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子分支,是较为原始的体育文化形式.[3]民俗体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它集中展示了各个民族的审美标准与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民俗体育文化中蕴含的浪漫主义元素丰富与否是衡量一种文化是否已经被“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研究从民俗体育中浪漫元素消逝现象的角度探讨其现代化发展,为我国民俗体育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1 民俗体育中浪漫主义元素消逝现象

1.1 民族特有装饰的消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又有各民族特有的装饰,尤其是服装.而现在民族特有的服装正被西服、领带等舶来品逐步取代,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首选.当前,民俗中那些反应和记录先人日常生活的民俗体育项目逐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即使一些具有标志性的民族体育项目也出现汉化、西化的趋势.例如:反映白族人民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为人们展示了在三月街期赛马上,帅气的白族青年阿鹏、靓丽的白族姑娘金花,身着民族特有的服装服饰,展示出本地独有的“风、花、雪、月”,其蕴含了当地白族同胞的浪漫主义情调.而现在,这些民族文化遗产却只能在旅游景点、节日或者年纪较大的人群中才能见到.日常村镇见到白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从事的项目也多数也都由民俗体育转向竞技体育,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民族特有的文化浪漫元素越来越少.

1.2 个体情感宣泄的消逝

民俗体育是人们在生活中表现自身情感的一种身体行为,这是我国传统民俗体育重要特征之一.具体表现为,强调主体性,把情感和想象置于首位.善于用热情奔放的动作、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进而感染周围的人们,让彼此都有宣泄情感的体验.但是,随着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的渗入,使得重在表达自身情感的中国传统民俗体育在外在形式与精神内涵上都发生了变化.即精神内涵上追求超越自我;外在形式上体现为战胜对手.这一变化很明显更加突出了竞技元素,同时也使个体情感元素逐渐消逝了.以南宁第九届民运会为例,本应成为民族盛会的参赛场地上到处一片冷清的场面.赛场周围,观众稀少,主要是工作人员在“站岗”,赛场之内,年轻的参赛选手被冻得哆哆嗦嗦,根本没有自身情感的体验.在如此寒冷的条件下,仿佛所有的人都希望尽快完成这项例行公事,于是,比赛变得冷淡而乏味.[4]

1.3 社会价值观念的消逝

以“更快、更高、更强”为格言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由于其形式顺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理念,因此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迅速成为主流体育文化价值观.而众多本土的民俗体育项目在此冲击下,要么以变异的形态得以保存,要么就是部分甚至全部消逝.这必然使民俗体育中浪漫主义元素也在逐渐消逝.因为,当前社会的主流是遵从“效益与公平”.以民运会为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本应是以传承民族文明,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为主旨的.但是,那些颇具民族特色的项目在民运会上却极为罕见,或者仅能在入场仪式上看到.究其原因,其中主要一点就是民俗体育嫁接了竞技体育的运作制度,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自觉的接受西方体育文化,对于本土民俗体育文化价值观正在逐渐的淡忘.

2 民俗体育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 民俗体育现代化的必要性

一方面,中国民俗体育是在古代经济文化背景中形成并留传下来,并在民间得到充分发展的体育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传统文化是深入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精神,是一个民族进行新的文化创造的根基.另一方面,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的生产方式,而民俗体育活动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性较低,这是民俗体育活动能够不断传承的基础.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化的工业文明发展大潮中,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基础开始动摇,这就要求必须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改革.

2.2 民俗体育现代化的紧迫性

产生于农耕社会的民俗体育注定了它在当今发展的艰难紧迫性,而让其去抵抗产生于工业社会的现代体育是不科学、不现实的.因为现代体育对社会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即经济水平越高其体育发展越好,也就对其他民族的体育影响越大.尤其在世界体育一体化趋势明显加速的今天,现代体育对各民族民俗传统体育的冲击是巨大的.例如:在中国的体育领域,舶来的现代体育形式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90%以上的西方竞技体育项目统领了我国的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领域,以至于民族传统体育只能处于亚体育地位.所谓舶来的现代体育是指:“源于古希腊、罗马,并以西方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为文化背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壮大,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和殖民主义的侵略,也借助现代奥运会的兴起而逐步成为当代体育文化的体育方式”.[5]

3 民俗体育现代化发展策略

3.1 科学化去伪存真

民俗体育来自民间、发展于民间,是民间文化中一种较为原始的文化意识形态.因此,有些民俗项目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封建迷信色彩.例如,有些民俗舞蹈和神仙鬼怪挂钩,人们常用此来驱逐鬼魂附身等.因此在对民俗体育的现代化发展中,应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自觉摒弃那些不符合科学原理甚至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体育活动.对一些特色鲜明、健身效果显著,易于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体育项目进行改造、整合,使之既富有时代性又保持民族特色.再如:皖东地区“走太平”民俗活动,使参与者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而且通过活动达到了交流情感的目的,使积压在心中的烦恼得到释放,心理获得平衡,从而能够以舒畅的心情面对工作学习.其健身走的体育功能越来越明显,非常符合现代人健身休闲习惯.

3.2 精英化大众化并存发展

民俗体育在继承优秀文化遗产中不断创新,走向世界,并对现代西方体育文化进行影响,这是世界体育文化交流的必然,也是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等民族情感发展的必然.不断发展能被世界所承认的民俗体育项目且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是中国人的民族情感驱使的必然,也是民俗体育发展的目标之一.但中国民俗体育项目众多,不可能所有项目都走向世界,成为精英体育.因此,民俗体育的发展只能一部分或小部分项目走精英化道路,更多的项目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且是民俗体育发展的主流.因为国民体育素质的提高不在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有多好,而在于大众体育活动的发展水平.

3.3 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自西方体育文化强势入侵中国以来,受价值观念等因素的禁锢,许多民俗体育在保护与继承上,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质性措施.甚至更有民俗体育项目逐渐消亡.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在思想上重视不够,没有把民俗体育项目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而表现为行为上的无所作为.尤其是当下有那么一部分人,总是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对自己祖先留下的东西不屑一顾,而只要是国外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因此,我们必须强化社会价值观.尤其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要以开放的思想和观念来迎接世界的挑战,让本土化的民俗体育的走向世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的民俗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以一种全新的社会价值观念来看待中国民俗体育的发展,让世界认识到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并接受中国的民俗体育文化.

3.4 提升中华体育文化的自信心

中国民俗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顽强的生命力,中国人对其有着浓郁的民族感情和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但自现代西方体育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民俗体育就逐渐淡出主流,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认识、观念、情感等处于不断变化中,容易形成误区;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人们对自己民俗体育文化的不自信.中国近现代都有人鼓吹要“全盘西化”,他们认为只有彻底抛弃传统才会有出路.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同样中国民俗体育文化也有优秀与糟粕的两重性,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优秀的一面一定占主导地位.如果不是这样,中华民族强劲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何而来?它的文明又怎么能经历千年而绵延不绝?[6]面对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正如法国大思想家蒙田所言:“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欣赏自我”.尤其是当代中国,无论政治经济或文化无不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国家相关部门也开始重视保护民俗体育文化遗产.因此,我们有理由对自己老祖宗留下的民俗体育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充满自信.

〔1〕刘桂海.回答:体育本质是什么[J].体育与科学,2011(3).

〔2〕郝建斌.从汉代雕塑看中国古代雕塑浪漫主义色彩[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12-13.

〔3〕李红梅,郑国荣,方千华.论民俗体育现代化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12):34-35.

〔4〕民俗体育项目鲜有人玩民运会如何“热”起来[N].南国早报,2009-11-19.

〔5〕冯胜钢.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在和存在基础的特征调查与近30年内逐步现代化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63.

〔6〕马忠利.中西社会变革与中国体育现代化精神资源[J].体育学刊,2006,13(6):131.

猜你喜欢

消逝体育项目民俗
冬季民俗节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民俗中的“牛”
梦回五千年:探寻消逝的良渚
民俗节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消逝的红颜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消逝的打麦场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