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方言中几个含“莫”的语法现象

2013-04-02董思聪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小气副词句式

董思聪

(澳门大学中文系)

一、“莫”的基本用法

重庆方言①中的“莫”[mo21]类似于普通话里的“别”,为副词,可以表示劝阻或禁止,如例(1)-(3);也可以表示揣测,其中所揣测的事往往是说话人所不愿意发生的(参看吕叔湘1980/1996),如例(4)(5):

(1)莫说话,安静点儿!别说话,安静点儿!

(2)莫各人想不开哈!别自己想不开啊!

(3)莫,你还是收手算了。别,你还是收手算了。

(4)莫隔哈儿下雨哈。别过会儿下雨啊。

(5)莫是他把我的车偷了哦?别是他把我的车偷了吧?

重庆方言的“莫”在与一些成分组合使用时,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特点。下文将分别对这些语法现象予以考察。

二、“莫消”与“莫要”

“莫”表示劝阻或禁止时,是对动作行为的一种主观色彩较强的否定,表达说话人的意愿。但是表示“不需要”和“不要”的“莫消”②和“莫要”,其中的“莫”似乎只是对后面动词的自身性质进行的客观否定,这时它的表现更像是另一个否定副词“不”。我们认为,这里的“莫”并非发生了劝阻、禁止义的弱化或者功能向“不”发生靠拢,而是一些历时演变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个别现象。

(一)“莫消”

重庆方言的“不消”意为“不需要”,表示某事或某物没有必要,例如:

(6)有的事情你不消跟我解释。有的事情你不需要跟我解释。

(7)不消紧倒说了,我没得兴趣。不需要一直说了,我没有兴趣。

(8)去医院拿药不消出示病历。去医院拿药不需要出示病历。

(9)看个病不消恁个多钱。看个病不需要这么多钱。

在例(6)、(7)中,“不消”均可以由“莫消”替代;但是例(8)、(9)的“不消”却不能换成“莫消”。可以发现,例(6)、(7)的语境类型和副词“莫”的使用语境十分相似,都表示说话人的劝阻、禁止等意愿,且这里的“不消”甚至能够换作“莫”。而如果想在别的语境中用“莫消”替代“不消”,如例(8)、(9),则会造成语句不合法。

我们认为,“莫消”是由“莫”和“不消”融合而成。表示“不需要”的“不消”,一旦用于说话人认定某种行为动作不必要,从而阻止听话人进行该行为动作时,就与“莫”具有了相似的表达功能。而相同语境下,具有相似功能的两个成分存在融合的潜在可能。例如,扬州话中存在“VP不VP”和“可VP”两种同义疑问句的融合形式“可VP不VP”(李小凡、项梦冰2009);又如,《祖堂集》中存在“S犹如X”和“SX相似”两种同义比拟句的融合形式“S犹如X相似”(叶建军2008)。在对说话人认为不必要的行为动作进行劝阻、禁止的语境里面,“莫”和“不消”位置相同、功能相似,加之“莫”、“不”均为否定副词,属于同类成分,于是融合而成“莫消”这一形式,从而导致“莫”的功能向“不”靠拢的假象。

(二)“莫要”

“莫”的典型用法是表示劝阻、禁止以及揣测,在重庆方言中它经常可以由“不要”替换。此外,在很多情况下,“莫”还可以被“莫要”替换,如:

(10)莫要乱说!别乱说!

(11)他莫要找人来打我哈?他别是要找人来打我吧?

与“莫消”和“不消”对应,“莫要”在功能上类似于“不要”,这一表面上“莫”向“不”靠拢的现象,是否同样也是融合造成的呢?我们认为,的确存在这样的可能,但是本文倾向于将“莫要”看作古汉语形式的遗留。

重庆方言的“莫”和普通话的“别”类似。吕叔湘(1985)在讨论普通话的“别”字时,提到明代小说里有“别要”的用法。李焱、孟繁杰(2007)也提到“别”作禁止副词的初期,多“别要”连用,有类推作用的原因,因为禁止副词和“要”搭配使用由来已久,如“莫要”、“休要”在《朱子语类》、《水浒全传》、《金瓶梅》中有较多的使用情况;也有别义的因素,因为元代以前“别+VP”的“别”往往表示“另外”、“其他”,表示禁止的“别”进入此格式会有歧义,故用“别要”区别开,而当表示“另外”的“别”不再是主流时,表示禁止的“别”也就不再需要“别要”的形式了。

可见,重庆方言中功能和“莫”等同的“莫要”,很可能就是古代汉语“莫要”的遗留。按照李焱、孟繁杰的说法,我们推测“莫要”可能也处于一个类似“别要”的过渡阶段,虽然现在的重庆话中表示劝阻、禁止已经是“莫”的主要功能,但“莫要”由于某些原因仍未退出历史舞台。

“莫消”和“不消”,“莫要”和“不要”,虽然在共时层面存在功能相同的情况,但这种表面上的最小对立对是由历时原因造成的,不能过于简单地推导出“莫”和“不”在这里等同的结论。

三、“莫不”

重庆话中“莫不”这种双重否定的组合形式,其内部属性其实并不简单。根据“莫”的不同性质,以及具体的使用语境,“莫不”存在四种不同的使用情况:

(一)“莫”在上古时就可以用作否定性无定代词,这一用法如今的重庆方言也存在,相当于“没得哪个”,“没得啥子”,它和“不”连用表示对全部对象的肯定,如:

(12)厂头莫不晓得他是个小人。厂里莫不知道他是个小人。

(13)他做的事,莫不是为了你好。他做的事,莫不是为了你好。

(二)“莫”表示劝阻和禁止,和“不”连用,“莫”否定的是其后包含“不”的整个谓词性成分。这种搭配的用法又有两种情况:

(A)动作或状态并未发生、出现,如:

(14)你答应了就莫不去哈!你答应了就别不去啊!

(15)你明天莫不高兴哦!你明天别不高兴啊!

这里说话人是对未发生和出现的行为动作和性质状态进行提醒、建议。重音在“莫不”后的VP/AP上。

(B)动作正在发生或状态已经出现,如:

(16)你莫不开心了!你别不开心了!

(17)你莫不听话了嘛!你别不听话了吧!

这里说话人是劝诫听话人改变某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此时的重音在“莫”上。

(三)话语涉及的动作或状态已经结束,只表示说话人事后的评论,如:

(18)他当时莫不开心噻!他当时别不开心啊!

(19)去年的比赛你莫不参加噻!去年的比赛你别不参加啊!

这里说话人只是在事后对某人进行评论,通常有惋惜的含义。重音在“莫不”后的VP/AP上,主语可以是表示二、三人称的名词性成分,句尾必须使用语气词。实际上,这里事后的评论,也可以算作某种意义上的建议和鼓励。事情已发生,建议、鼓励虽已经失去效力,说话人用“莫不”只是虚拟在事发前的建议、鼓励,传递出说话人在事发前的情况下可能持有的观点,也即表示事后的一种评论。

第(二)、(三)类“莫不”对其后的VP/AP有所限制,不能是具有贬义色彩的成分,也即可以为褒义或中性,如:

*你莫不堕落了!

*你莫不作践各人了!

*你莫不丢脸哈!

*你莫不慌张哦!

因为根据一般的语用常规,说话人对自己要求听话人做的事,不会在祈使句中直接作出否定性评价;对自己阻止听话人做的事,不会在祈使句中直接作出肯定性评价(袁毓林1993)。至于第(三)类句子,虽然只表示评论,但正常的语言交谈中,评论以前的事情应不应该发生,也是以“劝善”为主的,所以同样不能容纳贬义词。

(四)“莫”表示揣测,和“不”搭配用于疑问句中,如:

(20)张三莫不去哦?张三别不去吧?

(21)你莫不上课哦?你别不上课吧?

其中,“莫不是”这一形式除了表示揣测以外,还可以表示反诘,用法等同“莫非”,如:

(22)莫不是你还比我懂了嗦?莫非你还比我明白了啊?

(23)莫不是他就完美了啊?莫非他就完美了啊?

四、“(叫)+NP+莫 +不 +VP/AP”

当“莫”表示劝阻和禁止时,可以和“不”一起构成一个特殊的句式,记为“(叫)+NP+莫 +不 +VP/AP”,如:

(24)我又没犯法,(叫)你莫不去告我!我又没犯法,你怎么不去告我啊?

(25)(叫)他们莫不绝食,还给我节约钱些。他们怎么不绝食啊?还给我节约钱。

(26)□[lε213]里又不缺你一个,(叫)你莫不辞职!这里又不缺你一个,你怎么不辞职啊?

(27)(叫)你莫不旷课,教室还安静点儿。你怎么不旷课啊?教室还能安静点儿。

(28)又没得啥子大不了的,(叫)我莫不开心!又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怎么不开心啊?

(29)(叫)我莫不吃多点儿,有人请客的个*。我怎么不吃多点儿啊?反正有人请客。

(30)(叫)你莫不小气,他们都不大方。你怎么不小气啊?他们都不大方。

(31)领导都不上班儿,(叫)他莫不偷懒儿!领导都不上班,他怎么不偷懒啊?

通常来讲,表示劝阻、禁止的“莫”和“不”一起构成双重否定时,应该表示建议、鼓励等肯定祈使意义,可是以上例句中的这些“莫不”却并非仅仅如此。它们都带有类似反问的语气,有的表示说话人对句式中NP要进行的动作行为并不在乎、不搭理的态度,略带讽刺、轻蔑,如例(24)-(27);有的表示说话人认为NP为了其自身利益,没有必要不发生某种动作行为,如例(28)-(31)。例(24)-(27)虽然和(28)-(31)在形式上相同,但是表达的含义却有微弱的差别,下面的变换可以让我们看到它们的不同。

(A)(叫)+NP+莫+不+VP/AP→ (C)随便+NP+V不VP/A不AP

(叫)你莫不去告我→随便你去不去告我

(叫)他们莫不惭愧→随便他们惭不惭愧

(B)(叫)+NP+莫+不+VP/AP→ (D)NP+凭啥子+不+VP/AP

(叫)我莫不开心→我凭啥子不开心

(叫)他莫不偷懒儿→他凭啥子不偷懒儿

以上四种句式,(A)不能变换为(D),(B)不能变换为(C)。因此(A)和(B)的性质是有差异的。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种句式存在如下特点:

(一)(A)句式涉及的行为、状态往往是还未发生的,而(B)句式所涉及的行为、状态却总是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即使有的时候,两类“(叫)+NP+莫+不+VP/AP”形式完全一样,也不可能混淆,如:

(32)a.(叫)你莫不小气,根本没希望你大方。你怎么不小气?根本没希望你大方。

b.(叫)你莫不小气,他们都不大方。你怎么不小气?他们都不大方。

(32a)的意思是“你愿意小气就小气”,(32b)的意思是“你就应该小气”“你小气是对的”。

(二)(A)类句式的NP不能是第一人称代词而(B)类的可以,如例(28)、(29)。

(三)两种句式的NP可由表示二、三人称的名词充当,但存在限制条件:要么“叫”字出现(此时只能使用表示第三人称的名词),要么在名词后加上相应的人称代词,如:

(33)a.我又没犯法,叫张三(他)莫不去告我!

b.我又没犯法,张三他/你莫不去告我!

c.*我又没犯法,张三莫不去告我!

(四)“叫”字出现时可以使用句末语气词,不出现时则不能使用,如:

(34)a.叫你莫不去告我啊/唛?

b.*你莫不去告我啊/唛?

其实,(A)和(B)里面的“莫不”性质并不一样,(A)的“莫不”表示提醒、建议,(B)的“莫不”表示事后的评论,相关讨论可见本文第3节。在重庆方言中,和(A)类句式功能相同、形式相似的有例(35)的反问句和带有挑衅意味的提醒句;和(B)类句式功能相同、形式相似的有例(36)的反问句和评论句:

(35)a.(我)叫你莫去告我啊/唛?我叫你别去告我吗?

b.你莫不去告我哈/哟!你可别不去告我哦!

(36)a.(有人)叫你莫偷懒儿啊/唛?有人叫你别偷懒吗?

b.你莫不偷懒儿噻!你别不偷懒啊!

我们认为,无论(A)类还是(B)类句,都是句式融合的产物,也即分别来自例(35)、(36)中a、b句式的融合。a类的反问句只有一个否定副词“莫”而没有“不”,经过反问的处理而表示肯定的意思;b类句“莫”、“不”共现,同样表示肯定含义。与前文“莫消”的融合方式类似,这里以a类句为基础,融入了功能相同的b类句的部分特点,也即“莫不”连用。这一融合的产生机制是存在合理性的,因为它正好能解释“(叫)+NP+莫+不+VP/AP”句式的诸多特点。

第一,正因为(A)、(B)两类句式分别来自不同性质的“莫不”与反问句融合,所以他们在所涉及的行为、状态是否发生这方面存在差异。提醒、建议类的“莫不”自然针对未然,评论的“莫不”只能针对已然。

第二,(A)类句源于挑衅的句式,说话人和NP的关系几乎是矛盾甚至敌对的;而(B)类句源于评论的句式,说话人和NP的关系多半是良好的,说话人的出发点是为了NP的利益。而人通常会保护而非损害自身利益,所以(A)类句式的NP不能是第一人称代词而(B)类可以。

第三,无论是表提醒还是表评论的“莫不”,都像祈使句一样要求出现确定的祈使对象,故而不能只是一个光杆表人名词,而必须有指示性强的人称代词;而(35)、(36)中的a类反问句则无此要求。所以在“(叫)+NP+莫+不+VP/AP”句式中,表示二、三人称的名词充当NP就会存在限制。

第四,“(叫)+NP+莫+不+VP/AP”句式带有反问的意味,是因为其融合生成是以(35)、(36)中的a类反问句为基础的。受此继承关系影响,它能使用的也只能是“啊”、“唛”等表疑问的语气词。但如果“叫”字不出现,反问句作为来源句式的身份就弱化,而提醒、评论句的身份强化,但后者不能使用这类表疑问的语气词。所以“叫”字出现时可以使用句末语气词,不出现时则不能使用。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动词“叫”有五个义项:①喊叫、吼叫、鸣叫;②呼唤、召唤、招呼;③致使;④名字是;⑤称呼。在重庆方言里,“叫”一般只有①和④的用法,而②③⑤通常用“喊”。所以,此句式中用“叫”是比较特殊的,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③致使,但却没有用“喊”。如果是“喊+NP+莫+不+VP/AP”的话,本地人听来就是个地地道道的表建议的祈使句了。至于为何此处只能用“叫”还待进一步讨论。

童健讨论过湖北黄冈方言中一个类似的语言现象。通过我们对童文例句的观察,发现黄冈方言中的“叫”和“莫”组成的特殊句式,表达和重庆方言“(叫)+NP+莫+不+VP/AP”类似的含义。只是黄冈方言里面,“叫”必须出现,而“不”不能出现。黄冈的此类句式有三种形式:“叫+主语+莫+(谓语)+(宾语)”,和重庆话(A)(B)两种句式功能相当,如例(37)-(39);“叫+莫+(谓语)+(宾语)”,如例(40)、(41),我们发现这种形式除了和重庆话(A)句式功能相当外,还能表示让步转折,如例(42);“叫+莫+主语+谓语+(宾语)”,这时只能表示让步转折的意思,不再和重庆话的“(叫)+NP+莫+不+VP/AP”等同了,如例(43):

(37)甲:他背后常说你的坏话。

乙:叫他莫,身正不怕影子斜。

(38)甲:我那个儿子,读书真刻苦,天天晚上熬夜,叫他早点睡,就是不肯。

乙:叫他莫,读书是要吃点苦,不然,将来考不取大学。

(39)叫他莫去说,身正不怕影子斜。

(40)甲:他背后常说你的坏话。

乙:叫莫,身正不怕影子斜。

(41)甲:他在领导面前说你脾气暴躁。

乙:叫莫去说,我不怕。

(42)你们想搬那个大石头?算了吧!叫莫年轻力壮,搬不动它。

(43)你们想搬那个大石头?算了吧!叫莫你们年轻力壮,搬不动它。

黄冈方言中的“叫莫”词汇化程度似乎已经很深,而重庆话的“(叫)+NP+莫 +不 +VP/AP”句式,根本就不能出现“叫莫”连用的情况,而且“不”字还不能省略。两个方言中的类似现象是否具有某种演变的关系,尚待研究。

注释:

①本文修改自董思聪2009年北京大学硕士论文的部分内容。衷心感谢李小凡老师的悉心指导。本文的重庆方言指重庆主城区方言。重庆主城区主要指重庆市所辖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等六个行政区。笔者为重庆主城区人,本文的例句多数是笔者以内省的方式自造,有疑问处均向其他重庆主城区人验证过。

②“消”应为“需要”合音而成。

[1]董思聪.重庆(城区)方言否定范畴研究[D].北京大学2009硕士学位论文.

[2]李小凡,项梦冰.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李焱,孟繁杰.禁止副词“别”来源再考[J].古汉语研究,2007,(1):52-56.

[4]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996.

[5]吕叔湘 .疑问·否定·肯定[J].中国语文,1985,(4):241-250.

[6]童健.黄冈方言特殊代词“莫”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4):81-83.

[7]叶建军.《祖堂集》中四种糅合句式[J].语言研究,2008,(1):94-99.

[8]袁毓林.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小气副词句式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小气的梨树
摊上了个小气妈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特殊句式
副词和副词词组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