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宋词的女性化词风

2013-04-02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女性化宋词文化

周 剑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一、宋词的“女性化”倾向

宋代是词的创作盛期,两宋时期词的数量和质量空前绝后。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被誉为时代文学,这意味着它不仅在词体文学和宋代文学中达到了高度的成就,而且它在中国几种时代文学间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性质,“宋词具有一定的“女性化”倾向。“女性化”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某种偏离“常轨”、向女性特征的极端方向转化的过程或趋势。虽宋词的女性化”是一种拟人化说法。宋词的女性化倾向,不但体现在词的作者、演唱者、接受者的文化心理素质上,体现在词的价值功能上,而且主要地还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上,宋词的女性化是以婉约为宗的。宋词学家称婉约的词为雅词。如吴文英传授的词法是:盖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句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张炎传授的词法是: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这两家克服了个人审美趣味的偏见,归纳了婉约词的创作经验。我们将它们概括便知婉约词的创作构思和艺术表现的基本特点了。这些特点恰与豪放词相对而言。从宋词的文学现象和理论批评皆可见豪放与婉约两大类风格的存在,而婉约词在宋词发展过程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词家最讲究缠绵悱恻。

从唐发展到宋,文化艺术达到空前的繁荣。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李白的诗、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无不喷涌奔腾着昂扬的生命活力;昭陵古雕中雄壮健伟、神采飞扬的“八骏”,透露出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精致、淡雅的文化类型。宋词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介入而趋于雅化。与含义阔大、形象众生的诗不同,词小而狭、巧而新。它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造境摇曳空灵,取径幽约怨徘,寄托要眇怅惘,极为细腻、极为精致。尽管宋代词坛还有别一番风貌的歌唱,这就是由苏轼开创的、辛弃疾为代表人物的豪放词风,但词坛的主流始终是“婉约”、“阴柔”,集中反映出两宋文人士大夫与唐人大不相同的心境和意绪。生活比起文学来,是‘第一性’的东西;它必然会影响到‘第二性’的文学作品中去。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较汉唐已大大向东南偏移,这也势必会影响到文化重心的南移。南方秀丽、清远的自然风貌,南方城市绮靡奢华的生活给词人的心理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鲁迅就曾说过:“我不爱江南。秀气是秀气的,但小气”,“满洲人住江南二百年,便连马也不会骑了,整天坐茶馆”。这当然是一种幽默语,但却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比起北国“骏马秋风”的阔大气象来,江南的“杏花春雨”风光毕竟显得纤弱。故而后者虽对造就作家和作品的细腻、委婉的气质和风格方面有所滋养和帮助,但对造就另一种恢宏、刚强的气度和风格方面却又起着限制作用。更重要的是,旧时代江南城市中那种不太健康的生活风气,又会销蚀掉多少人的士气和斗志,无怪乎看到宋人多愁善感之心理面目时,程颐曾以“今人个个都惩地衰,无气魄”,一言以蔽之。而这种柔弱心理的特种色彩“折射”到文人的作品中,就形成了香艳、纯情、唯美、柔媚的词风。南宋士大夫文人的生活兴趣比起北宋人更加“雅致化”了。一方面,他们仍需要歌妓舞姬、声色犬马;另一方面,他们却又要追求“雅”。北宋的词论家在论词时唯恐“富贵气”少,南宋的词论家则唯恐“名士气”不足。所以便形成了“北宋词,诗中之风也,南宋词,诗中之雅也”的词坛风景。

当女性化的情感和表达方式,与男性化的情感和审美追求融合在一起,词不仅逐渐走上雅正的道路,也创造出多种风格与抒情范式。词本是宋代最盛行的配合流行音乐的通俗歌词,基本上属于艳科。在遣兴娱宾或析酉呈解愠时,小唱艺人所歌唱的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爱情,其文学风格应是婉约优美而感人的。这决定了词的体性,也决定了婉约词在历史上的正宗地位。因此,宋词虽然存在两大类型风格,却以婉约风格最能体现宋词的艺术特征。时代文学的艺术特征是由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最富创新意义的作家们在作品中体现的。他们的艺术个性虽然不同,但他们的作品合为一个整体时则又显示出与其他时代和其他文体相区别的性质。艺术特征是由文学内部因素构成的,当主体在创作构思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到体性的规范、意象的创造、组织结构方式、审美趣味的选择和艺术风格的表现。宋词作为中国时代文学之一,它以轻巧尖新的意象、复杂绵密的结构、近雅而不远俗的审美取向和婉约为主的风格,表现出“女性化”的特征。

二、宋词“女性化”倾向的成因

1、音乐对词的艺术特性的形成与宋词“以婉约为宗”起着重要作用

音乐性作为词突出的艺术特征之一,必然对宋词风格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音乐在表达情感上有着言语无法比拟的优点。音乐所表达的,是歌词中所不能容纳的感情最细微的变化。人们力图将音乐与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由此发现语言的声调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声调以无限多样化的方法表达出人们的感情,按声调来判断语句的真实意义并不是偶然的,因为最大的直接性和对情绪的鲜明渲染是声调表现力的重要特征。由宫羽相交、低昂互节的自然法则,经过无数作家的长期实践,最初是组成了奇偶相生、声情和谐的五、七言律诗,这种形式富有高低抑扬的音节,可以在整齐的格局和平仄的规律性排列中表现出浩荡的气势。但是,如果要表达人类起伏变化的感情,这种形式还是过于整齐。词在这种情况下兴起,说明它比诗更有利于配乐,更有利于用某种类似于音乐的方式来表现情感或情绪的波动。因而,在词的形式上,首先是作词要讲究审音用字。由于每个词调的声调组织不同,所表现的感情自然不同,因此,词要与乐曲的音律符合,字的声调就要与乐的曲调吻合,根据乐曲所属的不同宫调灵活地运用四声。词中长短参差的句法、轻重疏密的韵位以及平仄四声的配合,都要从每个字的安排得当开始,才能从整体上掌握各个词调不同的节奏声情,巧妙地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而词这种接近自然抒发的音乐声情的特点,使它即使在脱离音乐之后,也比诗更加适合惆怅抒情,杳眇写心。在结构上,词也与音乐有着相似之处。某种情绪状态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在一个持续的时间中流动变化的,它是一个有始有终的相对完整的过程。音乐就是将感情的起伏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以持续的方式表现出来。既然词更多的是反映一种情绪的变化过程,那么,词在结构上便会受到音乐的影响而展现出不同于诗的风貌,即:“诗常一句一意或一境,词则常一首(或一阕)才一意或一境”`。这就是说词体结构类似于音乐,自然合乎情绪流动的过程,比诗更具浑成的整体效应。五代、宋初的小令词多采用一种直线式的结构,围绕情感主线将作品因素一次性展开。小令发展为慢词以后,叙写也变得多层次、多角度和多侧面。乐曲为了深入表现情感,往往一起再起,一承再承,一转再转,词正是吸取了这种特点,在结构上曲折回环,纵横交错,将心绪的绵长、细腻、深邃的特点,错落有致、层层深入地体现出来,使词呈现出委婉深沉的审美效果。

2、宋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是宋词“女性化”风格形成的基础

北宋结束了之前两百多年的纷争割据的战乱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经济空前发展,都市异常繁荣,歌台舞榭、妓馆酒楼遍及汴梁和各大都会。这种歌舞升平的社会风气给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合适的土壤和条件,而和乐歌唱的“词”这一新的文学形式正好适应了人们所追求的娱乐性、通俗性,不讲思想性和道德性的需求,也为士大夫阶层在诗赋的“文统”、“道统”之外找到欢娱时排遣心绪的文雅方式。词同时也迎合了市民阶层和士大夫阶层的娱乐需要。这种需求决定了词不可能用豪放的风格来表现。因此,以婉约风格来作词成为士大夫们抒解心情的主要方式。

3、宋代深厚的世俗文化是宋词“女性化”风格发展的土壤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理想具有一定的女性化特征。周易大传对君子人格的规定就包含着刚健有为的乾德和厚德载物的坤德两方面。彖辞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道家思想更主张柔静无为,如老子以水为上善之德的代表: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乐于道。又常以水为喻来说明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而庄子用来寄托理想人格的姑射仙子实际上也是一个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形象: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宋代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富裕,再加上之前经历了长达两百年的社会动荡,人心思定,统治阶级也有强烈的偏安思想,因此享乐主义思想占据了主导,社会风气偏向于生活化、世俗化,这一点从《三言二拍》中可见一斑。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其兴盛与繁荣,都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宋词也是如此,在世俗文化的影响下,将萌发于隋、发展于唐、五代的词在宋代推向极致,成为婉约风格占主导地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4、宋代词人心理动因

首先,“双性化人格”是宋词女性化特征的心理根源。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荣格提出了著名的“女性意象”理论:所有的人的心理都是两性的,既有男性的一面,又有女性的一面。男人的女性的一面称为女性意象“anima”,它是“原始意义上的‘灵魂’(即原始意象的集体无意识)”。“这个内部的女性人物在一个男人的无意识扮演了一个典型的或者说原始意象的角色,我称她为‘阿尼玛’”。荣格认为女性意象来自于男人对母亲、姐妹、情侣等女性的早期经验,它影响男人的情感层面并施展她的魅力,使男人产生喜怒无常的心境和荒谬的情感。由此来看,我们不难体会宋词“双性人格”的特有之美,品读出宋代词人在言志载道的诗文中所不曾也不敢展示的一种深隐于心底的女性化情思、一股香艳柔媚的芬芳。

第二,“发散式”认知风格。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赫德森发现,人的认知风格可分为聚合型和发散型两种,一般来说,聚合式思维者谨慎冷淡,想象力有限,喜欢选择自然科学领域;而发散式思维者热情冲动、想象力丰富,女人气质明显,他们对人文科学尤其是文学很感兴趣。这从心理学的另一个角度证明:宋男词人的内在女性气质的确有存在根据。

第三,臣子与弃妇心理之相似。美国学者劳伦斯·利普金在其1988年出版的《弃妇与诗歌传统》中提出:“弃妇的内在情思与诗歌创作者在生活中的遭遇有着某种相同之处”。中国文化的“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建构了广大文人的“臣妾”心理,君臣与妻妾的伦理关系具有鲜明的相似性,因而在词作中,当那些男性词人在政治、仕途上受挫,便常化身为女子,体贴入微地描摹女性微妙心态,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路的悲情。这种“弃妇心理”,常表现出纤弱或消极。比如屈原,在《楚辞》中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在受到楚怀王的疏远及权贵的排挤后,常以“美人”自比:写“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喻年老色衰,不被君王宠信;写“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化作美人与自己的君王楚怀王眉目传情,借以表达对楚怀王的忠诚。这就是为什么刚正如范仲淹,写出过“明月楼高休独倚,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柔情丽语;持重如司马光写出过“相见怎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的缠绵艳词。

第四,中国人“女性化”心理特征。林语堂在《中国人》中提出:中国人的心灵具有“女性化”的特点。他认为“‘女性化’在中国人心灵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人心灵中的女性智慧与女性逻辑的思维,使他们的头脑羞于抽象的词藻,喜欢妇女的语言⑧。林语堂的分析深刻地展示了中国文化心态中“阴性”的一面。

宋词女性化并非处于个人的文学价值取向,而是强大的世俗力量推动的结果。政治军事上的懦弱溃败导致了柔弱敏感的心理,城市经济的繁荣促成了享乐心理和恋情心理。种种心理延伸到文学领域和审美领域中就制造出了香艳柔婉的宋词。宋代文人以女性内容入词,并不代表他们都是登徒子,许多人是借助女性的文化符号表达内心的压抑。“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表明他们至少在词这一种文学形式上向社会的妥协。

三、宋词“女性化”的文化意蕴

1、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

宋词反映了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女性曾经有过母系社会的辉煌,曾经享有崇高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时期,女性的地位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从此,女性被迫退出社会政治舞台,在四壁环立之室,成为男人们所拥有的女人们,在“从父”、“从夫”、“从子”中消失了母系时代绚丽的光辉。但是,社会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在进入父系时期后,母系社会的文化还深深沉淀在封建文化之中。宋代之前,沉淀的母系文化的作用力和礼教思想现实实施的薄弱性,使得宋代女性的社会生活环境较为宽松,她们有较多的社会交际活动和思想自由。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是随着文化转型带来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而同步发生的。尤其商品经济的活跃改变着许多陈腐观念。宋代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为平民妇女提供许多就业机会,随着社会参与机会的增多,妇女的社会地位亦相应提高,妇女主体独立意识也得以加强。袁氏《枫窗小牍》、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梁录》、周密《武林旧事》等记载宋时京都风俗,反映由妇人经营的著名商品、店铺有:曹婆肉饼、宋五嫂鱼羹、王妈妈茶肆、王小姑酒店、李婆婆杂菜羹、陈妈妈泥面、丑婆婆药铺等。这些妇人善于经营产业,已具有近代女能人或女强人型的自我独立人格和个体价值,这些不能不说是宋代妇女观念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宋代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平民崛起在经济舞台,同时也产生参与上层文化圈甚至改变意识形态观念的要求。如富豪的“榜下捉婿”(挑选科举考试榜上有名者为婿。宋时的一种风尚)就是一个生动例证。又如宋笔记载:“京师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育女,则爱护之如擎珠捧壁。稍长则随其姿质,教以艺业,用备士大夫采择娱侍。“名目不一,有所谓身边人、本事人、供过人、针线人、堂前人、杂剧人、拆洗人、琴童、棋童、厨娘等称。就中厨娘最为下色,然非极豪贵家不可用”。接下说到一位厨娘“有容艺,晓书算”,“字画端楷”,“辞甚委曲”。“最为下色”的厨娘尚如此,其他可以想见。所谓“中下之户”,殆指京都市民中等产业及产业较薄的人家,属于平民阶层。宋代人对女儿的爱护和重视,虽然也出于日后经济利益的考虑,但未尝不是对女性价值有了新认识的反映。让女儿受教育、习艺业,便从整体素质上提高了妇女的学养和见识,同时也为妇女参与社会、投身事业、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作好充分的知识文化准备。宋代市民的这一观念意识和行为倾向,应该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它是宋代文明正在与近代文明接轨的表现。城市“中下之户”的女性得到受教育机会,意味着宋代妇女观念的解放的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需要指出的是,宋代妇女的个性解放与晋代六朝及唐代妇女解放观念是存在着本质区别的。晋代六朝妇女的风雅,一般都是贵族女子的才能和风度的表现,并未形成一种社会的文化风习。唐代女子(主要亦是指皇亲贵族及名门显宦家子女)由于并未觉悟到女性的独立人格和人性价值,亦往往陷入一种对男性盲目摹仿的性别错位及心理变态的性放纵。如武则天便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此种种是不能视为妇女意识的开放或进步的,只能说是一种女性意识觉醒初始的混沌状态。宋代则不然,在这里是一个时代的人性进步唤起女性观念的觉醒。首先是男人世界对女性存在的社会化的确认。如宋帝王对母后执政的群体性认同便是这种确认的突出范例;儿子对母亲的普遍孝敬和爱戴亦应是对女性价值的承认;父母让女儿学书算艺业,并培养各方面才能;士大夫文人与妻妾的感情亦开始出现这种近代人文关系最佳形式的伙伴关系;文人甚至整个宋代男性世界均对女性的存在倾注极大热情和兴趣等等。其次是妇女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人性、人格本质力量的自我发现。已经找到了女性自己独立于人生、独立于社会的位置,并在此位置上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这是一种社会的群体性的发现,它反复出现在许多人身上,因而造就了一种文化,并成为宋词女性主题文化构型的一个显著特点。宋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就是此种文化现象。所以说,反映丰富多彩女性景观的宋词,突出展示了宋代文化在人性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最能体现这个时代人性观念发展的基本状况。也更能展示宋代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

2、对传统禁欲主义思想的冲破

宋词的女性主题表现出对传统禁欲主义思想的有力冲破。禁欲主义思想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记·乐记》中主张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所谓的“天理”,指的是封建伦理纲常,所谓的“人欲”,指的是人的生活欲望。这种思想用“天理”来束缚“人欲”,要求人们放弃各种生活的欲望和享乐思想,绝对恪守封建伦理的教条。宋人宴游之乐已成风习,酒筵边的调笑游戏也就成了宋人的日常生活。宋代文化价值观念世俗化倾向,在士绅阶层的诸多行为习惯上,均表现为传统名教禁锢的松弛和正统原则向人情的倾斜。换言之,即表现为人的自由、人性的回归,这是一种思想的解放。七情六欲乃人之本性,饮食男女乃生命常规,佛性高如弥勒,亦是凡胎所育。文学在宋代的这一价值转换,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它意味着宋人已觉悟到人的生存权利和享乐权利,并有用文学来表现这权利的自由。

宋人在宴游的感性生活中,听歌、观舞并欣赏异性美,让饮宴受到娱乐形式的支配,使生活审美化。诉诸于文字,创作出可诵可歌的曲子词,让人的感性的情绪得以净化,既让人在无拘无束中发现人性的真善美,又引导着人性经历审美自由。如咏歌、咏琴、咏舞词,对音乐和舞姿的欣赏,就是对物质性生活的感受和净化。词人在用文字语码来表现这种感性的音乐、色彩、服饰及人的美的同时,不仅启发观赏者的艺术审美的想象和联想,让人陶醉于一种知性的恬静、和平、和谐与温存而优美的忘我境界,还让表演者(艺妓)从自己的美的演奏、歌喉、舞姿及美的体态中认识自我,获得被认同后的自我价值肯定及自我超越的快感。所以在这种场合,词人和艺妓间最容易产生一种被升华了的审美的爱。他们互相欣赏,互为知己;往往一见如故,一往情深。宋代的词作,大都是词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词人与艺妓间这种感情,既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互怜,也有互为知音的理解;可以是友情,也可以发展为爱情。中国封建时代的真正意义上的情爱,从《诗经》起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有闪闪烁烁的反映和表现,但大量地、率真地表现于文学作品,可以说是从宋词开始的。中国文学终于冲破千百年来的道统和文统禁锢,通过曲子词的语言符码,在酒筵歌席的游戏调笑中,以人性的光芒,将人类爱和被爱的权利展示在七彩人生的真实世界。宋词女性主题所表现的享乐思想,正是封建理学所要灭的“人欲”。这种享乐思想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禁欲主义思想的冲击,并且标志着人的天性正在封建理性的囚笼中作无可忍受的挣扎,封建理性也在这种挣扎中发生动摇。

[1]霍运梅.宋词的女性主题[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2.8.

[1]陈艳.论宋词“以婉约为宗”[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2,(6).

[2]从高频字看宋词的女性化倾向[J].中国韵文学总刊,2011,(5).

[3]赵丽玲.论宋词中女性化词风的表现和成因[J].世界文学评论,2011,(2).

[4]刘青春.宋词婉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J].教学交流,2012,(9).

猜你喜欢

女性化宋词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探究男装女性化时装的色彩运用
谁远谁近?
从艺术造型角度探讨观音形象女性化现象
《霸王别姬》和《黑天鹅》的比较研究
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