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高校在两江新区背景下的产学研合作研究
2013-04-01张明平
易 忠,张明平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南岸 400067)
重庆地区高校在两江新区背景下的产学研合作研究
易 忠,张明平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南岸 400067)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科技化、国际化和高度专业化趋势,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信息、资金和物质的聚集,与智力、知识、信息资源丰富的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和合作成为区域提高经济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随着智力因素及高科技成果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决定性作用的不断扩大,产学研合作作为推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不同的模式效果不一。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如何构建以发挥最佳效益,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命题。笔者认为:重庆地区高校在两江新区建设背景下的产学研协作应采用一体化模式、参与式模式和“供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高校;产学研;模式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基于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合作与交流。产学研合作是一国、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一、当前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主流模式
当前,国内外有关产学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决定合作绩效,而产学研合作模式又决定了合作的组织形式、利益的分配方式和风险的承担比例。因此,合作模式的选择则是能否合作成功的关键,也是合作绩效能否提升的决定性因素。同时,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政策聚焦、配套措施和环境营造也尤显重要。
(一)国外产学研实践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地区)在长期的产学研合作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如以大学为主导的美国硅谷模式,可以称为“产业集群下的科技园”模式。企业委托高校进行学科研究、合作教育、双方共建研发中心等。德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谓之“双元制教育”模式,即强调教学活动在企业与高校间交替进行,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日本在政府主导下实行全方位运作的“官、产、学、研”模式。该模式在其制度设计、法律保障、市场化运作中相互作用,政府的作用较为突出。“全面兼顾、有所侧重”的加拿大模式,在产学研资源结合过程中特别重视“学”,同时又兼顾各方的利益,还包括直接从事具体工作的学生。
(二)上海浦东新区的产学研自主创新型多元化模式
产学研合作作为推进自主创新工作的举措之一,浦东新区将之提升到综合配套改革的高度来抓。目前,浦东新区产学研合作呈多元化模式:“一是企业需求驱动模式。围绕新区主导产业,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高校、研究所人才和技术输出模式。在技术高端领域,高校、研究院所主动向企业进行人才和技术输出;三是留学生回国创业驱动模式;四是重大工程项目带动模式。在新区地域内进行的各类重大工程项目中很多都体现了工程需求促进科技研发,科技研发又实实在在支撑了这些重要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1]
(三)天津滨海新区的产学研系统性合作模式
天津滨海新区产学研合作采用的是“建立系统性产学研合作机制,包括资源共享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利益和风险分担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建立高水平产学研合作高地。为此,天津滨海新区建立了产学研组织运行机制,优化了科技资源配置,促进了人才流动,创新了财务管理制度,创新了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2]为保障该模式的顺利实施,天津滨海新区制定了四项配套政策,出台了两项保障条件。四项配套政策是:学校的配套支持政策、地方政府的配套支持政策、基础设施配套政策、邻近合作企业政策。两项保障条件即政策保障与条件保障。在高校参与区域产学研合作模式上,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二、两江新区建设与重庆高校产学研现状分析
重庆两江新区在区域位置上具有航空与铁路交通的优势,海运则与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相比成本更高,同时在区域市场体系配套上以及综合区域经济发展成熟度上相对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还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创新性地发挥好重庆高校在重庆两江新区建设中的作用,对于建设好长江中上游经济中心、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重庆两江新区发展对人才与科技支持的需求
根据“314”部署,重庆两江新区将承载五大功能: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预计将用10年的时间,两江新区的工业总产值有望实现10 000亿以上,也即未来10年两江新区的产值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重庆。重庆两江新区具有发展机遇佳、区位交通优越、自然禀赋优良、政策优势明显的良好发展条件。两江新区除享受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所有政策外,还叠加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主要有税费减免、用地保障、产业扶持、贷款融资、技术开发、项目审批、人才引进等十大类。全国独一无二的优惠政策和开放创新的投资环境给两江新区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目前,两江新区产业转型和各企业的产品升级、人才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因为重庆正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而领军人才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创新的关键因素。重庆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任,吸引了大批世界500强及国内大型企业入驻,惠普、富士康、英业达等IT企业纷纷落户。两江新区对中高级人才需求增大,而重庆地区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其需求有差距。此外,两江新区要获得核心竞争力,需要重庆地区高校将多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通过“孵化”转化为生产力。因此,这对重庆地区高校科技协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重庆地区高校产学研存在的问题
科研转化为生产力既包括通过发现和创造而实现理论创新、知识生产、科学发展的能力,又包括通过整合和应用而实现技术创新、知识运用和转化的能力。高校除转化科研成果外,还要以之反哺实践教学,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第一,重庆地区高校对产学研合作认识不到位,在两江新区建设落地的背景下,没有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和探索出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第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大环境还不够理想。重庆地区高校的产学研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重庆高校目前科研转化为生产力效率还比较低,仅为10%左右。
第三,本位的科研模式较重。当下重庆地区高校多是以供方为本位的科研模式,一般只重视科研成果而不重视科技的开发转化;只将发表论文和成果获奖作为科技业绩考评、职称评定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指标,忽略了成果的转化和实际的应用。同时,更多论文形态的科研成果还不具有转化为产品形态的潜质。
第四,与两江新区科技协作不紧密。重庆地区高校科技协作存在研学结合不够、产研结合不够、产学研无法有效整合等问题。同时,还不善于用科技的“源”来带动教学和产业化的两个“流”,以期达到“教学出人才、科研上水平、产业出效益”的目的。
就目前重庆地区高校的产学研现状来看,还不能满足两江新区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从两江新区发展的需求与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做出相应的变革或调整。重庆地区高校教学体系需要改革,要建立适应产学研协作要求的教育教学体系,现有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都存在一些问题,如存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与教育出口——就业、创业两张皮。因此,重庆地区高校现有的考核与奖励制度需要进行改革,如提高产学研合作在考核中的权重,进行利益导向,在职称评定、晋级等方面应优先考虑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的科技人员和科技企业经营者,并给予其与教学一线人员同等待遇。
三、重庆地区高校与两江新区产学研协作路径
高校与科研院所应拓展在新形势下内陆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新视角,发展高等教育,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和长江中上游地区教育中心,为缩小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差距,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为重庆两江新区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以及为两江新区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以期达到重庆高等教育与两江新区发展的双赢局面。
(一)两江新区介入高校产学研协作
产学研合作链对产业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甚至是对综合国力的提高都有密切的关系。首先,产学研合作链要成功地“链接”,需要相应的政策、经费、市场和法律、法规多方面配套并推广科研成果,使其能充分地产业化,只有靠政府进行协调、组织和引导才有可能实现。其次,科研开发巨大的投资风险,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公共机构支撑。科研成果从形成到实践应用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并在整个成果转化阶段需要巨额的投入。投入后科技成果能否符合产业化的要求,产业化后企业能否收到预期的收益等都存在市场风险。因此,由市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和引导,加之两江新区政府的介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可弥补新区各企业的科研开发缺陷。
政府的介入可分为政府引导模式与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引导或主导下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将高校创造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政府引导模式是指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基于自身需要形成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政府主导模式是指一国政府基于国家发展需要主导的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参与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政府主导模式是政府在产学研合作关系中作为领导者,集中力量,全面统筹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各司其职,联合创新。”[3]因此,重庆市政府以及两江新区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宏观管理和调控作用,通过重庆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较快地改变某一技术领域落后的局面,同时也使产学研合作各方在创新过程中获得实际的经济收益。
(二)重庆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方向
根据重庆两江新区的“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含核电、风电等)、 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产业布局,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创新功能布局,重庆需要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为重庆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提供发展方向。
重庆地区高校应以项目为纽带,提高高校知识创新能力;以产业为导向,提高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以实践教学为平台,提高高校科研反哺教学的能力。因此,重庆地区高校必须改革科研管理体制,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纽带,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第一,高校通过积极参与两江新区政府主导的合作创新项目,提高自身的学术、技术实力,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与两江新区政府和企业密切联系,为争取经费、参与其他创新活动提供新机会。第二,高校科技人员应通过积极参与两江新区政府主持的创新项目,扩大学术影响,提高圈内话语权。第三,重庆地区高校还应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开展学生的“三实”计划,即实训实践实习计划,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重庆地区高校在两江新区背景下的产学研协作模式构建
依托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重庆两江新区的基础和优势,重庆两江新区可依托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层,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为支撑层,政府为组织层,形成“政—产—学—金—介”的“网状”合作模式。同时,两江新区可合理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杠杆支持研发活动,鼓励产学研之间人员的有序流动,建立对产学研合作的法律法规保障等政策机制;引入对产学研项目经济效益、产业拉动力等指标及市场化评价的筛选机制;完善对项目跟踪检查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跨部门、跨地区协调机构的服务机制。在此基础上,重庆地区高校可以依据自身状况、发展目标构建不同的产学研协作模式。
第一,一体化模式。一体化模式主要是高校建立技术创新基地,促进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园建设,强化孵化服务功能,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有了核心科技成果,就可以兴办或联合创办科技产业。两江新区优先发展的是以低碳、环保为特点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因此,该区未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新型医疗器械、新型能源及装备等)、新农业(观光旅游农业、营养与保健食物种植养殖业等)、新服务(现代物流、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地区高校应积极应对两江新区发展需求,充分利用自己的校办企业、生产基地、实习工厂和科研设备等资源,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实现学校科学技术的产业化。
第二,参与式模式。参与式模式包括课题合作、技术入股等。课题合作是高校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和能力联合建立相应科技开发机构,针对区域发展和企业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检测,开发出新的产品推向市场,以促进新技术不断发展。重庆地区高校可以与两江新区企业和政府之间以项目、课题等为纽带,充分利用彼此在人才、技术、设备和环境方面的资源,共同申报和承担科研项目。以课题为中心,协调各方都参与其中,从立项—研究—成果—生产进行全程合作。技术入股即是高校利用技术优势,进驻企业(两江新区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利用学科优势,依托企业,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共享两江新区企业管理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三,“供需”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一方面,通过重庆地区高校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对两江新区的有效服务,深化高校自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设适合两江新区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新专业,有针对性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与两江新区联合进行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建立。另一方面,重庆地区高校应利用好高校资源为两江新区培养企业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为产业部门进行人员培训,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等。目前,重庆地区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如重庆大学的“机自专业国际化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西南大学的“养殖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但这与两江新区合作进行“供需”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王呈恺.探求产学研合作规律,助推创新浦东建设[N].文汇报,2009-01-15(2).
[2]匿名.天津大学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EB/OL].(2010-12-19)[2013-01-16].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0/12-19/2731491.shtml.
[3]王文岩,孙福全,申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特征及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8(5):38-41.
(责任编辑吴朝平)
ResearchofCooperativeModelsbetweenIndustryandCollegeorScientificInstitutesundertheLiangjiangNewAreaBackgroundfortheUniversitiesinChongqing
YI Zhong,ZHANG Mingping
(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Nan’an,Chongqing400067,China)
Because of the tendency of technicalization,internalization and highly professionalism of the cur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 great quantity of technology,talents,information,capital and material are to be collected together.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with colleges and scientific institutes who has a large amount of intelligence,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o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With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decisive effect of intelligence factor and high-tech result on the economic increasing,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colleges or scientific institutes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conversion of high-tech achievement of colleges or scientific institutes.Different models have different results.How to construct the cooperative models between industry and college or scientific institutes and best develop effectiveness is a topic worthy of exploration.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cooperative models between industry and college or scientific institutes under the Liangjiang New Area background for the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should adopt the model of integration,participatory,innov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talent training.
colleges; industry and colleges or scientific institutes; models
F276.42
A
1673-8012(2013)02-0034-04
2012-12-21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1SKH15)
易忠(1958-),男,重庆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经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