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明清白鹤梁题刻涪州牧考述

2013-04-01张正武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题刻重修同治

曾 超 张正武

(1.长江师范学院,重庆涪陵 408100)

(2.涪陵广播电视大学,重庆涪陵 408000)

白鹤梁题刻是三峡库区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代以来,不少达官显贵、政界名流游览白鹤梁,观赏石鱼,与民同乐,预庆丰年之兆。其中,州牧乃地方之父母官,职掌一州之军政大事。白鹤梁题刻有不少任官涪陵的涪州牧,因各代州牧称谓不同,其具体职衔包括刺史、知郡、知郡事、权知涪州、知郡州事、郡守、太守、使君、通判、假守、摄守、涪守、同知涪州事等,钩稽其行迹,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生平,而且可以管窥其治政,理解其对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重大影响。

一、元代2人

(一)咬寻进义,至大辛亥年(1311年),同知涪州事

进义同知涪州事。咬寻进义,至顺年间为涪州牧,《聂文焕题记》题衔为“忠翊校尉、同知涪州事”。《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历代秩官》:咬寻进义,至顺三年(1332年)忠翊校尉、同知涪州事。《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职》同,只是“进”作“通”。

游梁观鱼见题刻。元至大辛亥年,奉训大夫、夔路万州知州兼管本州诸军奥鲁、劝农事安固,偕忠翊校尉、同知涪州事咬寻进义,副尉、涪州判官杨煇敬謁伊川先生祠因观石鱼,见于《聂文焕题记》。

(二)张八歹,至顺癸酉(1333年),涪(陵郡/州太)守

张八歹(1302—1375年),又名张琡,元代蒲板人。《中国长江三峡大辞典》、《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历代秩官》作张八丂。

进士及第张八歹。陈书版、《中国长江三峡大辞典》、《历代名人与涪陵》等均云:进士。

任官涪州为州牧。至顺年间为涪州牧,《张八歹木鱼记》题衔为“奉议大夫、涪守”,《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历代秩官》:张八丂,奉议大夫,至顺癸酉太守。《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职》同。

张八歹镌刻石鱼。政协工委版注释说:元统元年(1333年),鱼长46厘米×18厘米。该鱼模拟木刻技法,其雕刻精细,强调写实,栩栩如生。

游梁观鱼作题刻。元至顺癸酉年(1333年),奉议大夫涪守张八歹、蒲板张琳、吏庞嗣荣游白鹤梁,作题记一则,即《张八歹木鱼记》。

张八歹传记留名。《中国长江三峡大辞典》云:张八丂,又名张琡,生于1302年,卒于1375年,元代蒲板(今山西永济)人,进士。至顺癸酉年(1333年)为奉议大夫、涪州太守。工书法,动笔如飞,一挥而就。在白鹤梁题刻中,张八歹刻有石鱼一尾,作有题记一则。85字,精隽超群,错落有致,脱于颜柳,自成一体。《历代名人与涪陵》有《元代涪守张八丂白鹤梁仿刻木鱼记》。

二、明代6人

(一)刘冲霄,洪武十七年(1384年),涪州知州

刘冲霄,四川内江人。

刘冲霄举人历官。刘冲霄,举人,见于李胜《涪陵历史文化研究》。曾任松溪知县,见于郝玉麟等《福建通志》卷二五《职官六》。南阳府同知,见于王士俊等《河南通志》卷三二《职官三》。

任官涪州为州牧。洪武年间为涪州牧,《刘冲霄诗并序》题衔为“奉训大夫、涪州知州”。《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历代秩官》云:刘冲霄,洪武十七年奉训大夫、知州。《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职》云:刘冲霄,洪武十七年奉训大夫、知州事。

游梁观鱼见题刻。明洪武十七年,奉训大夫、涪州知州刘冲霄,承务郎、涪州同知李希尹,从仕郎、涪州判官范庄,吏目颜亮、学正黄思诚、训导张敬先、驿丞王青同游白鹤梁,作题记一则,题诗一首即《刘冲霄诗并序》。诗云:石鱼见处便丰年,自我居官亦有缘。愿得从今常献瑞,四民乐业永安然。

(二)雷懿,永乐三年(1405年),涪陵郡守

雷懿(1369—1434年),字运通,古邕(今广西邕宁)人。“懿”,陈书版作“谷”,政协工委版作“榖”,图录版题刻名为《雷毂题记》,释读为“毂”字。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作“毂”字。

任官涪州为州牧。永乐年间为涪州牧,《刘冲霄诗并序》题衔为“奉训大夫、涪陵守”。《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历代秩官》和《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未收录。

游梁观鱼作题刻。明永乐三年,奉训大夫、涪陵守古邕雷懿运通同僚友征仕郎陈子仲致中、从仕郎荀仕能复览、朝使江右晏孟宣、涪州学正古邵欧阳士鳞、训导西陵易巽、义陵张致和、古邰成礼、生员万琳等同游白鹤梁,作题记一则,即《雷懿题记》。

善书工诗留旧迹。雷懿善书,工诗,其字点画不拘,纵横有致。

(三)龙公,成化七年(1471年),涪州太守

任官涪州为州牧。成化年间涪州牧,《抄写古文诗记》题衔为“涪州太守”。《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历代秩官》和《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未收录。

游梁观鱼见题刻。明成化七年,涪州太守龙公遣属吏张本仁、王□抄写古文诗记。有题记一则,即《抄写古文诗记》。

(四)袁宗夔,正德元年(1506年),(涪州)州守

任官涪州为州牧。正德年间为涪州牧,《李宽观石鱼记》题衔为“州守”。《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历代秩官》云:袁宗夔,正德元年州守。《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职》云:袁宗奎,正德元年州守。

游梁观鱼见题刻。明正德元年,四川按察司佥事德安李宽、州守袁宗夔,叙州府同知陈旦,保宁府同知郭忩、府通判盛应明,德阳县知县吴琏,新繁县知县祁瓛,江安县知县徐崧同观石鱼,作题记一则,即《李宽观石鱼记》。

(五)黄寿,正德元年(1506年),涪(陵郡/州太)守

黄寿(1464—1534年),字纯仁,号松崖,江右南城人。

黄松崖进士历官。黄寿,明弘治二年进士。由黄州判以异政,擢升涪州太守。善诗、工书。其书疏朗多姿,平直茂密,文笔颖秀。《联句和黄寿诗记》云:“黄公博学六经,尤精术书。登京榜筮仕判黄州,以异政擢为涪守”。

曾书《阎守信墓志》。《阎守信墓志》,罗玘撰,黄寿书并篆盖(额)。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十一月乙酉日葬。抚州南城出土。正书。86×45×4厘米。

黄寿治涪号神官。《联句和黄寿诗记》云:“以异政擢为涪守,尚俭革弊,暮年而六事孔修,庚午元日渡江拜伊川先生祠舟次还江心,观石鱼留题。盖以岁之丰歉不关术,石鱼之出没惟系术,国用之俭奢,其辅相天道,收束人心之美意,不其茂哉。时瓛等侍行,庸是续貂,相誓晋用众宙,崇黄公之俭德而不敢倡丰亨豫大之说也。公名寿字纯仁,号松崖,江右南城人。朝暮焚香危坐,凡百念虑,动处应事,□符应世,因号为神官云”。

白鹤梁黄寿题诗。有《黄寿题诗》,诗云:时乎鸾凤见,石没亦是丰。时乎鴟鸮见,石出亦是凶。丰凶良有自,奚关水石踪。节用爱人心,胡为有不同。

韵和黄寿诗文多。涪陵张楫有《张楫拜和诗》,诗云:石鱼随出没,民安即是丰。一州蒙作福,百姓免遭凶。张弛谁能测,奸横自敛踪。奇造化,屈指几人同。张瓛等有《联句和黄寿诗记》,诗云:鱼出不节用(张瓛),年丰难为丰(刘用良)。鱼没知节用(文行),年凶未必凶(文羽夏)。造化存乎人(蒋建辰),丰凶岂无踪(刘寔)。神官俭且廉(吴崇夔),小子心当同(张儒臣)。

(六)江全永,万历十七年(1589年),(涪州)别驾

任官涪州为别驾。《罗奎诗并序》题衔为“别驾”。同治、民国涪陵方志未载。

游梁观鱼见题刻。明万历十七年,罗奎偕江全永别驾往观石鱼,见于《罗奎诗并序》。

三、清代7人

(一)萧星拱,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十三年(1684年),涪州牧

萧星拱,江西旴江人,第进士。

萧星拱涪州治政。萧星拱,康熙年间为涪州牧,《萧星拱观石鱼记》题衔为“郡守”,《萧星拱重镌双鱼记》题衔为“涪州牧”。《四川通志》卷三一《皇清职官》云:萧星拱,江西吏员,康熙十九年、二十三年二任涪州知州。《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职》云:萧星拱,江西人,康熙十九年知州军,修学宫,补修州属。《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四《秩官志·历代秩官》云:萧星拱,江西人,康熙十九年任,重修学宫,补修州属。《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三《建置志·公署》云:“州署,……二十二年萧公星拱重修,正堂五楹二堂五间,后堂五间,右为客堂,左为书室,左右翼书吏房九,正中为戒石坊、仪门三楹鼓楼一,右监禁左萧曹祠灵官祠,头门三楹照墙一东西辕门。”

游梁观鱼作题刻。清康熙二十三年,知忠州事三韩商玉朱之瑼、浙江慈溪寅凡周御奇、郡守旴江萧星拱等同游白鹤梁,萧星拱作《萧星拱观石鱼记》。清康熙乙丑年,涪州牧旴江萧星拱薇翰氏、旧黔令云间杜同春梅川、州佐四明王运亨元公、旴江吴天衡伦、何谦文奇、西陵高应乾侣叔、郡人刘之益四仙、文珂奚仲同游白鹤梁,作题记一则,是为《萧星拱重镌双鱼记》。

镌刻双鱼价值高。据《萧星拱重镌双鱼记》,萧星拱鉴于唐代郑令珪所刻石鱼“岁久剥落,形质模糊,几不可问,遂命石工刻而新之,俾不至湮没无传”。萧星拱所刻石鱼,其位置在原郑令珪所刻唐代石鱼之上,完全系仿刻。萧星拱所刻石鱼简称“清鱼”或“萧鱼”。现存双鱼,前鱼长100厘米,高28厘米,36鳞,含莲花,其背鳍较高,后背较扁窄,系雄鱼;后鱼长105厘米,高27厘米,37鳞,含芝草,其背鳍较矮,后腹较饱满,系雌鱼。双鱼一前一后作溯江翔游状。重刻双鱼图与原刻唐鱼略有不同:一是形体尺寸增大;二是后鱼因刻工疏忽而多一鳞片;三是鱼鳞的变化,原刻雄鱼含芝草,变成含莲花,原刻雌鱼含莲花,变成含芝草。萧星拱所刻石鱼,价值极高,它取代唐鱼称为“石鱼水标”。

萧星拱移知忠州。《四川通志》卷三一《皇清职官》云:萧星拱,江西吏员,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任忠州知州。李胜《涪陵历史文化研究》云:萧星拱,康熙二十一年移知忠州。

萧星拱知重庆府。李胜《涪陵历史文化研究》云:萧星拱,康熙三十年,知重庆府。《四川通志》卷三一《皇清职官》云:萧星拱,江西吏员,康熙三十年任重庆府知府。

萧星拱知东川府。和珅等《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三七五《东川府·名宦》:“本朝萧星拱,南城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任知东川府,勤于政事,整顿地方。以东川土地空旷难守,乃于东门截筑土城,约退三十余丈,捍卫赖之。”

(二)朱羽,康熙三年(1664年),涪州知州

朱羽,字麟祯,或麟正,辽东人。白鹤梁题刻追叙人名。

朱麟祯涪州治政。康熙年间为涪州牧,《萧星拱观石鱼记》称“朱羽公讳麟祯者,初官于涪,士民德之。”未有职衔。《四川通志》卷三一《皇清职官》记载:朱麟贞(祯),辽东荫生,康熙三年(1664年)任涪州知州。《同治重修涪州志》卷四《职官志·历代秩官》云:朱麟正,荫生,辽东人,康熙三年(1664年)任,建修州署。《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职》云:朱麟正,荫生,辽东人,康熙三年知州,建修州署。《四川通志》卷二八《公署》记载:朱羽,康熙六年(1667年)修建州署。《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三《建置志·公署》云:“州署,国朝康熙七年州牧朱公麟正建”。

(三)董维祺,康熙四十二年(1703),涪州刺史

董维祺(1671—1739年),字尔介,满族,千山人,一说直隶奉天人。镶白旗监生。

董维祺涪州治政。康熙年间为涪州牧,《董维祺题记》题衔为“内阁纂修实录涪刺史”。《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五《秩官志·国朝职官》云:董维祺,奉天人,康熙四十二年任,留心教养,续修《涪志》。《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职》云:董维祺,奉天人,康熙四十二年知州,留心教养,纂修《涪志》。建修学宫,《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三《建置志·学校》云:学宫,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州牧董公维祺建修。《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五《建置志·学宫》云:康熙四十六年州牧董维祺重修。康熙五十四年董维祺主修的《重庆府涪州志》四卷,为现存最早的涪州地方志。该志约3万余字。分为27目附7目,共四卷。其中,艺文一门收载最富,近万字,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以本邑明代进士刘、举人陈计长、贡生夏道硕、刘之益等人所著诗文为多。所录刘《劾逆璫刘瑾疏》及元代文史家贾易岩《塗山古碑记》等文,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游梁观鱼作题刻。清康熙丙戌年(1706年),董维祺游白鹤梁,题记一则,即《董维祺题记》。

咏赞涪州收录多。《同治重修涪州志》收录有董维祺咏赞涪陵的“涪州八景”诗。有《松屏列翠》、《桂楼秋月》、《荔圃春风》、《鉴湖鱼笛》、《群猪夜吼》、《白鹤时鸣》。其中《白鹤时鸣》、《群猪夜吼》二诗还收录进《乌江古代诗词译注》。

(四)罗克昌,乾隆十六年(1751年),涪州刺史

罗克昌,珠湖人,一说高邮人,一说高邮州人。康熙年间(1661—1722年)第进士。

罗克昌涪州治政。乾隆年间为涪州牧,《罗克昌题诗》题衔为“前涪州刺史”。《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良吏》云:罗克昌,江南高邮进士,留心教养,建书院,课农桑,实心为政,洵良牧也。书“诚”字于钩深书院之讲堂,字体径丈,以为学者的焉。《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五《秩官志·国朝秩官》云:罗克昌,江南高邮州进士,留心教养,建书院,课农桑,实心为政,洵良牧也。手书“诚”字于钩深书院讲堂,径丈,结体遒劲,今存。《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三《建置志·学校》云:“钩深书院,……国朝乾隆九年州牧罗公克昌复建”。

游梁观鱼作长诗。清乾隆十六年,罗克昌携子罗元定游白鹤梁,作长诗,即《罗克昌题诗》。诗云:古涪江心卧石梁,梁上凿鱼鱼徜徉。岂是王余留半面,非同沙内曳红裳。三十六鳞形质全,闻说在昔唐人镌。镌石成鱼鱼赖水,胡为失水偏有年。呜呼噫嘻知之矣。纪闻纪见俱至理。白鱼入舟周载祥,圣嗣钟灵独梦鲤。讲堂鹳雀集三鳣,公卿象服说非俚。太人占之曰维丰,比事更与瑞鳞通。独繭苣钩强不起,石文潜现悉天工。我来涪陵鱼常出,岁岁仓箱盈百室。今兹休暇复往观,鱼高水面空窟。额手称庆告农夫,及时举籽莫荒芜。圣朝仁爱天心见,人事承庥舫舟图。王伯亚旅勤聠胝,三时不懈冻馁无。纯孝裂冰双鲤跃,类推集祉在中浮。我将去矣无多嘱,愿尔群黎共惇笃。作善降祥鱼效灵,江石千年兆人足。

(五)张师范,嘉庆十六年(1811年),涪州刺史

张师范(1780—1866年),阳湖人。

张师范入蜀历官。张师范,入蜀佐军,有功,历官诸县,涪陵陈廷璠《州牧晴湖张公祠碑记》云:公姓张氏,名师范,江苏阳湖人,初以薄秩入蜀佐军务,有功,擢县令,历任东乡、荥经、什邡、新繁诸县,多惠政,有贤声,上官器重,复擢刺史。

治政涪州为良吏。嘉庆年间为涪州牧,《张师范题诗》题衔为“州牧”。《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良吏》云:张师范,江苏阳湖人,嘉庆十六年任,听晰明敏,壬申、癸酉、甲戌岁屡旱,悉心赈济,全活甚众。复置济田,重修养济院,以惠穷黎。设义学以教贫寒子弟,并圣庙及尹子三畏斋、程子注易洞,又详请建昭忠祠、厉坛,引疾去,士民为立生祠于北岩祀之。《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五《秩官志·国朝秩官》云:张师范,江苏阳湖人,嘉庆十六年任,除厅明明敏,壬申癸酉甲戌岁屡旱,悉心赈济,全活甚众。置买济田,重修养济院,纂修《州志》,设义学二,重修圣庙及尹子三畏斋、程伊川注易洞,详请建昭忠祠,修三抚庙、厉坛,公引疾去,士民为立生祠于北岩祀之。《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二《舆地志·古迹》云:三畏斋,宋尹和靖从伊川于北岩石镌“尹子读书处”,州牧晴湖张公补斋榜曰:三畏。奉和靖木主,为曲廊小轩,甃石成池,小桥亘之,莳竹辟径,缭以櫃冷缘蓊葧,景甚幽邃。《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三《疆域志三·古迹》云:三畏斋,北岩侧,宋尹和靖先生尝居于此,州牧张晴湖建屋祀之,石壁刻有“尹子读书处”。《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三《建置志·学校》云:学宫,嘉庆十九年(1814年)州牧张公师范补修。《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五《建置志·学宫》云:嘉庆十九年州牧张师范补修。其治理涪州的政绩见涪陵陈廷璠《州牧晴湖张公祠碑记》。

游梁观鱼作题刻。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张师范题诗白鹤梁,是为《张师范题诗并序》。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州牧张师范题诗一首,即《张师范题诗》。诗云:石鲸自有形,跃入蛟龙宅。霖雨及时行,永显濠梁迹。/嘉庆乙亥春分日,州牧张师范识。

咏赞涪州收录多。《同治重修涪州志》收录有张师范“北岩十咏”五首,即《致远亭,亭为宋刺史范仲武建,映带江山,下环泉石》、《点易洞》、《不受暑斋,地为伊川、和靖两先生后先棲遯之所,壁镌尹子读书处,春夏瀑悬千尺》、《江天独坐轩,轩仅客膝,江山在抱》。其中《题石鱼》和《点易洞》二诗收录《乌江古代诗词译注》第252页、253页。

(六)濮琅圃,咸丰癸丑(1853年),涪州知州

濮琅圃,即濮瑗,先世于南宋淳祐(1241—1252年)年间由河南卫辉迁溧水,故为溧水人。涪州知州濮文升之父。白鹤梁题刻追叙人名。进士溧水进士濮琅圃。《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五《秩官志·国朝秩官》云:濮瑗,江苏江宁府溧水县进士。《秦淮源头话溧水》咏赞云:濮瑗苦学逢知己。

治政涪州为良吏。咸丰年间为涪州牧,《濮文升题记》云:“咸丰癸丑,先大夫琅圃公来治涪州”。《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五《秩官志·国朝秩官》云:濮瑗,咸丰三年(1853年)任。实心为政,不事粉饰,士民畏威怀德,卒于官。桐城县吴公之亚也。《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良吏》有濮瑗。

任官安简多修志。濮琅圃,任官安岳为知县,主修《安岳县志》,任官简州,修州志,今存《简州志》14卷,清咸丰三年版本。现藏哈佛大学,2008年9月进行数字化处理。

任官简州有诗咏。濮琅圃在任官简州知府期间,有《咏简州圣德寺白塔》诗:石幢铁座已成尘,一塔犹留古刹春。人说平原凭点缀,我于特立想精神。空中掷笔书云锦,天外昂头捧日轮。每为登临征造诣,置身绝顶始完人。又有诗:竹篱茅屋几人家,半依山隈半水涯。白板艇摇春浪软,绿荫网晒夕阳斜。径通小市鱼争卖,人醉前村酒待赊。羡煞渔翁蓑笠稳,欲归未得鬓先华。

濮瑗后裔有令名。濮瑗后裔,生四子二女,四子即濮文暹、濮文升、濮文昶、濮文曦,二女为濮文琦、濮文湘。濮文暹,进士,任职刑部,任官南阳知府,是红学研究专家。濮文升,进士,涪州知州。濮文昶,进士,红学研究专家。濮文琦、濮文湘,晚清著名词人。

(七)濮文升,同治十年(1871年)、十二年(1873年)、光绪三年(1877年),涪州知州

濮文升(1848—1910年),字蘧生,溧水人。濮文升进士及第。陈书版云:濮文升,进士。

任官营山留碑记。任官营山,见于清同治九年版《营山县志》,有《重修骆市桥碑记》。

任官涪州为州牧。同治年间为涪州牧,《濮文升题记》“同治辛未,文升复承之是州”。《涪陵县续修涪州志》卷九《秩官志·文职十》云:濮文升,多情任性,重世谊。凡其父门生,不问贤否,虚心听受,往往混淆曲直。同治十年(1871年)、十二年(1873年)、光绪三年(1877年)三知涪州,富人多有投其所好重贽拜于门下而在外威福者,始终庇之。陈书版云:濮文升,因政绩颇佳,深受民众敬爱,曾三任涪州太守。涪陵曾建濮文升德政坊,涪陵档案信息网“蔺市龙门桥”简介龙门桥东有光绪初年任涪州知州的濮文升德政坊,1961年冬,为在桥上通行汽车,三座牌坊被拆去。

濮文升办黔江案。濮文升,查办黔江教案,见于[清]宝鋆、载龄、沈桂芬、徐桐等奉敕修《大清穆宗毅皇帝(同治朝)实录》56、《土家族简史·土家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濮文升培修白塔。涪陵白塔,清同治十年重建为砖塔,历时4年竣工。白塔正上方有“天高日近”四个大字。塔门镌联曰:“大雅广扶持——柱擎天开泰运,斯文真主宰三台立地庆升华”。横额“贵相腾辉”。对联反映了濮文升忧国忧民,希望国运昌盛的美好情怀。门内南壁嵌有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涪州知州濮文升撰写的《涪邑文峰塔记》。《涪陵辞典》有“文峰塔”词条。

游梁观鱼作题刻。清光绪七年,溧水濮文升,霑益娄橒,婺源胡寿春,芜湖沈福曾,中江岳尚先,眉州何晋铣,归安吴瑜,乌程沈锌庚,昭文范观治,营山张元圭及余弟濮文曦,子濮贤懋、濮贤忱、濮贤恭、濮贤怡、濮贤泌,犹子濮贤愈,妹夫顺德张思源,甥宝应朱学曾,顺德张元珏同游白鹤梁,作题记一则,即《濮文升题记》。

工诗擅词精书法。陈书版云:工诗词,精书法,其字飘逸潇洒,令人悦目。

白鹤梁题刻之涪州牧,计元代2人,即咬寻进义、张八歹。明代6人,即刘冲霄、雷懿、龙公、袁宗奎、黄寿、江全永。清代7人,即萧星拱、朱羽、董维祺、张师范、罗克昌、濮琅圃、濮文升。

[1][清]吕绍衣.同治重修涪州志[Z].成都:巴蜀书社,1992.

[2][民国]施纪云.民国涪陵县续修涪州志[Z].民国十七年(1928).

[3]陈曦震.水下碑林——白鹤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4]李胜.涪陵历史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黄秀陵.宋代科学家秦九韶与白鹤梁的水文科学[Z].涪陵特色文化研究论文辑,第二辑.

[6]曾超.三峡国宝——白鹤梁题刻汇录与考索[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7]巴声.黄秀陵.历代名人与涪陵[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8]曾超.宋代晁氏家族与三峡文化的建构[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

[9]政协四川工委.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M].武汉:中国三峡出版社,1995.

[10]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水文题刻文物图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11]何凤桐.宋代长江水文题刻实录[J].贵州文史丛刊,2002(2).

[12]胡昌健.恭州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13]本书编纂委员会.中国长江三峡大辞典[Z].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14]本书编纂委员会.涪陵辞典[Z].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15]曾超.三峡库区白鹤梁题刻的姓族考察[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

[16]王晓晖.北宋涪州知州考略[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9).

猜你喜欢

题刻重修同治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傅云其异病同治针灸验案举隅
脾胃同治的应用探讨
学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续改进路径研究
四水同治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平果县阳明洞摩崖题刻迁移保护
陕西神木清凉寺石窟金代汉文题刻校录与研究
敦煌写本《曹议金重修开元寺功德记》考释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养人像蠡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