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途径*
2013-04-01揭晓海
揭晓海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上饶 334109)
走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学生之路,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顺应这一潮流,不断实行改革创新。改革的中心内容,应该是校企联手,共同施教。既要改革教育的方法,也要改革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要在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相结合的进程中,不断探寻新途径,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实现教师职能转变,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给思想政治教师的“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那种只凭理论知识讲课的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思想政治教师由“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和模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理论型”的特征十分明显。但是,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纯“理论型”教师很难满足现实的需要。思想政治教师要成为既能在理论上教育学生,又能在实践中指导学生的“双师型”教师,一要积累生产实践的经验。理论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光有“学历文凭”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参加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将理论加以升华,再用高层次的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才能够获得旺盛的生命力,才会有说服力和战斗力。二要掌握一定的生产应用技能。教师要积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掌握适当的工作技能,获得一定的技术证书,改变教育学生“动口不动手”的传统做法,采取“一边手中做、一边口中说”的教育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那种“教授职能是教授,不能成为师傅;师傅只能是师傅,不能成为教授”的观点,在实践中是有害的。[1]思想政治教师应当成为“讲师+工程师”式的人才。三要善于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融为一体。思想政治教师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还必须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分而治之”,要善于将二元的“双师型”升级为一元的“高素质型”。如果能够做到“理论教学中有实践、实践教学中有理论”,二者融会贯通,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达到了理想的境界。
(二)思想政治教师由“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变
毋庸置疑,善于教学是思想政治教师赖以生存的根本。但是,如果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只会教学,不善于研究,那就显得“不完整”,长期如此,教学也可能难于教好。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既能教学、也会研究”,在教学中加强研究,用研究来加强教学,才能不断与时俱进,成为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实现这个目标,思想政治教师一要加强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要反复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特别是对那些非专业出身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更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学马列、信马列、讲马列、走马列之路”,要成为每一个思想政治教师的基本信念。如果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一知半解”,甚至“将信将疑”,那就不可能教出好学生。在对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要力争在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出新业绩、新成果。二要加强对现实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的研究。时代的加速发展,使现实生活“日新月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从“高雅”的“书斋”中走向社会,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在教师与学生普遍存在“代沟”的现实中,要主动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思想运行的客观规律,结合他们的思想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学会“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变“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为“因势利导”的“引导学生”。当教师从现实出发解决了学生的各种具体思想问题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也就蕴含在其中了。[2]
(三)思想政治教师由“传授知识型”向“人生导师型”转变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不但要做向学生传授思想品德和道德规范的“老师”,而且要做学生把握人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导师”。一要帮助学生完成人生规划。人生规划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有的喜欢从事实业拼搏,有的喜欢理论研讨;有的偏重自然科学,有的偏重社会科学;有的乐于风险闯荡,有的乐于稳中求进。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爱好,引导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中心,规划出健康向上的人生蓝图。二要教育学生掌握生活本领。生活本领是人生的必备技能。思想政治教师给学生传授生活本领,不是洗衣做饭那样的生存本领,而是在漫漫人生中鉴别真善美、假恶丑的生活本领。三要指导学生完善生活策略。灵活的生活策略是和谐生活的润滑剂。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各种生活环境中既保持高尚的情操,又灵活多样地处理问题。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营造健康育人环境
载体,是指某种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形式。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一般性文化建设、网络传媒建设、专题活动建设、管理建设等等。通过对这些载体的丰富和完善,可以优化育人环境,增强育人效果。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宣传阵地
高校中的校园文化是高校的一道绚丽风景,是影响高校学生成才的重要环境因素。它可以陶冶和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凝聚和提升学生的向心力。由于校园文化辐射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学生,因此,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高扬先进文化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观念。面对西方列强利用其强势的经济技术的优势地位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关系、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坚持先进文化主导下的开放型文化模式,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认同观念。二是要开展细致的心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心态。正确的心态可以维护正确的文化心态。在学生津津乐道于看外国视频、过外国“洋节”、食外国餐饮的时候,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使学生保持应有的清醒,防止盲目的崇拜外国文化而失去必备的警觉和辨别力。教育学生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摆正文化心态,自觉抵制“精美包装”背后的“伪文化”。三是发挥地方文化的教育功能,激励学生的文化热情。高职院校是地方性院校,各地都蕴含着大量的优秀地方文化。以我校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古代的朱子文化、近代的詹天佑文化、现代的方志敏精神、当代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精神,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教育载体,学生可以通过看实物展览、听亲历者讲述、参加实践活动等形式,亲身感受其境、其景,从而达到激发文化热情的效果。
(二)加强网络传媒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含量
现代网络传媒具有时效快、渗透深、容量大、互动强等特征,是高职院校学生乐于使用的工具。学生通过网络传媒可以得到众多的帮助,比如学习资料的查询、人际思想的交流、生活知识的掌握、工作效率的提高等等。但是,由于网络传媒客观上存在内容的复杂性、交往的无界性、宣传的无序性等特点,也容易给学生带来思想的困惑和迷乱。加强高职院校网络传媒建设,一要主动占领网络传媒的宣传平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学习网络传媒建设的现代技术,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站,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内容和信息纳入网络传媒的平台之中,使网络传媒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二要积极用好网络传媒的宣传平台。网站内容要高格调、高品位,形式要活泼多样,风格要切合实际,语言要通俗易懂,案例要深入浅出,更新要及时迅速,表达要图文并茂。同时,要特别重视聘请“重量级”的“名家名人”在网络上与学生互动交流,使学生能直接与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经常对话,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三是要努力管好网络传媒的宣传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网站,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要建立网站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建与管相结合。管理中要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网络免疫功能。要经常进行网络检查,清除不良信息,防范“黑客”、“病毒”的侵蚀。[3]
(三)加强专题活动建设,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实用功能
所谓专题活动载体,指的是开展各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由于这些活动都以学生自身参与为主体,因而学生更容易达到“入心入脑”的效果。一是要积极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开展这些活动的机会,加强理论渗透和思想教育。例如:组织学生到典型的企业厂矿开展参观活动的时候,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在组织学生到“孤儿村”开展帮扶帮教活动的时候,要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助人为乐的道德意识;在组织学生到市场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时候,要教育学生懂得为什么计划经济体制要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客观道理。二要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参与、自我教育的好形式。这些活动,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引导,使之“政治上健康、品质上高雅、形式上活泼”。三要积极开展学生创新活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和源泉。高职学生面对社会提供实用性人才,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各校普遍开展的学生科技节和文化艺术节,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类学生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展示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立意的创新性、制作的敬业性、鉴赏的思想性等方面给予学生较多的指导和教育,使学生感觉到高雅的政治就在自己的作品里,获得思想品德上的丰收感。
三、联系岗位工作实际,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功能
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明显增多。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意义,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之中。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与职业观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师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学生,必须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结合起来。这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可以深入学生的思想实际,产生巨大的现实效果。一要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指导择业。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是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职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学生在对自我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可行性、适应性、适时性、持续性的结合。在具体择业的时候,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为主导,勇于面向基层、面向艰苦行业,做人民最需要的事,做国家最需要的人;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和评价自己,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找准自己追求与社会需要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不失就业良机。二要教育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就业和创业。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要教育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树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善于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方向,开创新事业。当全体高职院校的大学毕业生都融入社会,与全体群众一起努力创业之时,社会的进步也就蕴含在其中了。当代高职院校的学生一定要把自己看作是劳动者大海里的一滴水,它既是渺小的,又能够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创业也是一种创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创业是一种劳动的基本方式,是对于同质劳动的超越。在创业的过程中,不但充满着激发、激情和激动,而且密布着吃苦、艰苦和痛苦,需要经得起挫折,在失败中前行。必须以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劳动为起点,实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自身职业观的高度统一。
(二)共产主义品行教育与职业行为教育相结合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基本特征,是个人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它对个人品行的要求,是克己奉公、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职业行为,是指劳动者对职业的认知、评价和兴趣等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职业行为与共产主义品行的要求之间,既有吻合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思想政治教师要将共产主义品行教育与职业行为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功能。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行为选择能力。要教育学生用共产主义思想品质为指导,承担职业行为中的道德义务。在职业行为选择的过程中,要有清醒的理智、正确的辨别能力。职业行为的道德层次,从低到高表现为:损人损己、损人利己、不损人不利己、不损人只利己、利己利人、舍己利人等等,应当抵制低层次的职业行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选择高级的职业行为。二要引导学生用共产主义品行标准规划自己的职业行为。职业行为,具体表现为工作行为、竞争行为、协作行为、创造行为等等。每一项行为都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观念。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职业行为规划之时,要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规划自己的日常工作行为;要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规划自己的竞争行为;要用“团结友爱、齐心协力”的理念规划自己的协作行为;要用“开拓进取、利国利民”的思想规划自己的创造行为。优秀的规划必然产生优秀的职业行为。三要教育学生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由职业行为产生的职业后果,职业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尽量避免不良职业后果的产生,必须教育他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职业行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虽然比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要低一个层次,但它们在方向上是一致的。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就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进而为共产主义制度的建立贡献力量。作为未来的职业行为人,高职院校的学生要在教师的教育中明白道德责任的严肃性和不可逃避性,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严格要求自己。[4]
(三)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与团队精神教育相结合
集体主义精神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集体主义精神与团队精神都强调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但是,二者在历史使命、适用范围上存在着区别。集体主义产生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追求的是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团队精神源自于企业向心力的要求,追求的是单元价值目标的实现。对高职学生进行二者相结合的教育,一要教育学生将团队精神自觉地融入集体主义精神之中。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需要在各自张扬个性的基础上,互相协调,实现单位或企业的整体利益。但是,在注意到单位目标实现的时候,不能忘记国家和全体人民群众这个“大我”。在国家、集体 (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处理上,我们提倡“三兼顾”。然而,当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企业利益就必须服从国家利益。二要教育学生努力将集体主义原则具体应用于团队精神之中。集体主义精神包含着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较低层次的集体主义精神。当集体主义的原则在团队精神中得到贯彻执行的时候,团队精神也就融入到了集体主义精神之中。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要最后解放全人类,实现美好的共产主义制度。这个理想境界的实现,虽然还有很长的历史时期,但是,作为团队精神,必须有“前瞻性”和“方向感”。集体主义精神讲究步调一致,严守纪律,它要求具体团队中的成员,“个性张扬但不放任自流”、“相互协调共同为社会主义事业出力”。三要教育学生努力培育基于集体主义基础上的团队精神。在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基础之上,努力培养团队精神十分重要。不落实团队精神,集体主义可能会成为空洞的口号。用集体主义精神取代团队精神,就会淹没员工个性的彰显,扼杀个人的创造力,忽视职员应有的话语权,甚至会成为一些“极左”思想严重的领导侵犯个人利益的借口。要教育学生友善地对待身边的同事,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在团队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求真务实,为团队争光。
[1]卫振中.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经济师,2011,(3).
[2]王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初 探[J].China'sForeign Trade,2011,(2).
[3]何潇.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认知[J].职教论坛,2009,(10).
[4]梅国英.校企合作助推高职院校德育社会化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