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优路径

2013-04-01

创新 2013年1期
关键词:马山文化产业民族

阎 雨

一、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

文化既是中华安身立命之本,又是国家定国安邦之道。当今我国正处于国内改革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日益艰巨的发展任务,对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的需要尤为迫切。加之文化自觉意识的不断强化,人民对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趋凸显。在全球一体化经济纵深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单一的强势文化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蚀着世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维护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也就更加紧迫。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开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与党的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在文化建设方面有了更新的高度。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反映的是一个总体方向性的指引,更多的是一种定性化的概述。而十八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概念,并且还有了文化强国的具体目标,即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要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具备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奋斗目标。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正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而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途径就必须是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的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根据粗略估算,2012~2020这9年间,我国GDP、城市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平均涨幅只要分别达到6.9%、7.0%和6.4%(扣除价格因素后的真实增长率),这一目标即可实现。据此,可以将这一目标简单地理解为:今后9年,中国的GDP增速必须要“保七”。要实现这一目标,文化产业的贡献作用自当不言而喻。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3479亿元,占GDP比重2.8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04年的1.94%增至2011年的2.85%,年平均增长23.35%。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今后一段时间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相信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16年文化产业就能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成为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目前文化体制已严重落后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尽管改革已推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以来,已有6900多家事业单位核销,但改制很不彻底,文化体制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羁绊。为进一步明确新的文化建设理念,需要区分两大类型,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其中,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文化产业由市场主导。笔者认为,文化体制未来的变革着力点应该主要放在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以及城乡公共文化体系框架的建立健全。如果能够实现由国家财政培育出乡村文化市场,让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民,也即未来现代农业产业的从业者,具备购买力,那么,文化产业将获得井喷式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主要依靠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优良的政策环境只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与条件,文化产业要实现稳定持久的发展,根本上必须依靠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创造力,由原创激发的差异和个性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创造力恰恰是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要实现文化强国,就必须走一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子。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于世界文明之巅,其所彰显的正是独特性创造的生命力。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已有文化根基之上的另一番开创,它不仅肩负着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更重要的是承担着对传统文化继往开来的再造使命。因此,笔者认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优之路。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惟一没有被中断过的文明,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宝藏。面对如此纷繁庞杂的文化因子,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需要明确适宜开发的和不适宜开发的文化资源。对于适宜开发的文化资源,可以将其进行产业化;而对于那些不适宜开发的文化资源,则要加大保护力度。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的精神维度,在生成结构和演进逻辑中,道德、习俗、宗教、行为方式、哲学、文学、艺术是构成文化的核心,是更本质的文化内容,但是这些都是隐性的,很难适应产业化的生成逻辑。例如,古希腊哲学在推进人类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它却无法实现产业化。

目前,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大都为现代化观念包装下的娱乐文化,这种文化形式是对精英文化的逃离或消解,它只考虑市场受众,并不严肃把握文化的历史传承。在文化产业领域,成功的文化产品大都是人类普遍愿意接受的观念和价值,而民族性强或地方性强的民俗产品则很难走入规模消费领域。文化产业的母体是一种工业文化,以商品化、产业化为纽带,以大众化、市场化和速朽化为主要特征,以现代科技为主要载体。文化产业是与高雅文化相对立的两种文化形态,高雅文化是一种自律文化,其道德关怀和价值追求体现为对现代文化的反思、批判和重建。例如,小沈阳凭借2009年所表演的小品《不差钱》而迅速走红,以至发展为“小沈阳”现象。“娘娘腔、戴发卡、穿七分大红花裤衩”这三大特点造就了一个现实中的“小沈阳”现象。而正是这样一种民间的非主流文化迎合了影视娱乐化的需要,同时又与大众愉悦心理相契合,从而产生了实时的文化效应。

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个民族要谋求现代化,必须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凝聚力来源于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本源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近年来,一些西方节日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而中华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却好像日渐式微。如何让民族文化和传统节日能够得到挖掘、弘扬、传承,是社会各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例如,广西是我国多声部音乐分布较集中地区,壮族民歌是骆越文化最宝贵的文化遗存。广西马山县①马山县位于广西中南部,隶属广西首府南宁市。的三声部民歌,向外界展示了马山壮族人民的热情、友善,增强了民族同胞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受现代文化冲击,民族文化的传统形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节奏,青年人的观念改变了,不再选择唱传统的民歌。一个民族的传统有所更新,才更加鲜活;有所发展,才符合时代节拍;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成为现代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本身就是自由的、多样性的,也是自觉的。在传承的方式上,突破传统的模式,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增加受众的感受、体验与理解,这样才有吸引力,激活更多的自发参与,才能长久。

四、民族文化的价值及其经济化

发展才是最好的保护,在保温箱或温室里保护的文化,是不能长久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单靠政府输血,难以根深叶茂,基业常青,必须培养其自身发展能力,就像对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是创建、保护他们在大自然的生活环境,而非养在笼子里。

经济学中有一个帕累托最优理论,即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一部分人变得更好。发展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帕累托改进,未必完美,却为最优。

马山浓郁的文化气息与深厚的历史积淀、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与各级领导的清醒认知及前瞻性密不可分。马山和谐与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为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只要善于在文化市场化、产业化、科技化上率先突破,就能把文化资源变成现实财富,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带动高端就业。马山壮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体现在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二是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三是地域文化特色浓郁。《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详细收录了1352条民间文化资源,它们是民族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资源。这些资源大都未经雕饰,保留了其原生性、自然性、独特性、民族性,给人以强烈和新奇的趣味性,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前期积淀。对这些民族民间文化宝藏资源的整合与发掘,是众多优秀影视剧创作、演艺节目、旅游节目、饮食节目的重要源泉。不断进行创造与宣传,就能为传承民俗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马山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还可以开发网络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手机视频等新型文化业态,发展创意设计、广告、会展、电子商务、旅游等行业,形成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时寻找到一条能与现实相适应的发展之路,以更加现代多彩的形式展示少数民族文化中独特的成分,既可以避免传承中出现断裂,也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建设的根本途径。

五、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形态与模式

文化村是现代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它能够在一个集中的空间和较短的时间里,向游人集中展示内涵丰富的民俗文化主题。通过提炼最具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艺术、舞蹈戏曲、音乐美术、民间技艺、服饰饮食、接待礼仪等民族旅游资源,使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得以永世留芳。

波利尼西亚文化村是一处文化公园,类似北京的民族园。学者将夏威夷先祖文化统称为波利尼西亚文化,游人在这里将通过观看电影和表演的方式了解波利尼西亚文化。这里能看到毛利人的迎宾仪式、汤加酋长的家居、塔希提人的舞蹈、夏威夷人钻木取火的生活技能,这些都展示了波利尼西亚文化神秘、强悍、快乐的特点。晚上通常会有大型的歌舞表演,曼妙的音乐和欢快热烈的舞蹈。该文化村还充分利用夏威夷的自然风光、野生动物资源,建立和开放自然保护区。游客年可达3000多万,带动了欧胡岛地区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对外贸易、城市建设、景观修建、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工艺特产、文化娱乐、生活服务、广播宣传等行业迅速发展,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文化村对周边的扬·伯明翰大学来说也意义非凡。它为该学校中数以千记的旅游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实习基地和就业岗位;文化村的收入除了用于维护6个村落的基本设施外,也提供奖学金给当地的大学生,以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云南映象》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基本思路,充分利用文化名人品牌效应开展商业运作。杨丽萍和云南山林文化发展公司经理荆林携手时就约定:按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和产业化格局的方式来走。把民间文艺作品推向市场,既挖掘和保护了民族文化宝贵资源又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最终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这些成功案例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六、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思路与资源对接——以广西马山县为例

马山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有三方面:一是符合现代文化消费语境;二是文化产品公共化;三是变革表现形式、舞台精品化。

充分运用现代艺术手段和表达方式表现马山丰富的民族资源,马山文化三宝(壮族会鼓、三声部民歌、扁担舞)、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立体恢弘的山水地貌,有实力全方位展示奇秀的生态风光、文化环境和“奋进似马、坚韧如山、自强似鼓、和谐如歌”马山文化特质。还可以改进文化三宝的文艺表现形式,尤其是适合现代中高端文化娱乐场所的表现形式,在剧场、茶楼、高端餐饮等场所演出,融合更多民间艺术及其他文艺项目,打造文艺团体,联系国内外大型演出组织及中介机构,融入商业演出主流,进行全国及世界展演。

一方面政府提供文化产品,即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发展文化产业更需要民间力量的参与。马山应该有重点地培养一批或者几个优秀的民族文化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适当给予资金支持。责成相关部门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最有价值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元素,结合国际文化发展潮流,打造一批既有少数民族特色和风格,又符合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精品项目。

七、结 语

民族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众不同的本源,未来中国文化良性健康发展的核心也必将来源于历久弥新的民族文化元素。

只要敢于探索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社区商业运作能力并拓宽文化产品市场,在设计和生产中融入现代元素,民族文化产业必将引来大发展,成为区域经济新引擎、新动力,民族文化才能得到更为有效和持续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马山文化产业民族
藏马山滑雪记
我们的民族
苟征戈 罗一 马山作品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乡村振兴的藏马山样本
多元民族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青海湖游记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