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评估
——我国高等教育突破质量评估困境的现实选择
2013-04-01夏泉源
夏泉源
(东莞理工学院 城市学院, 广东 东莞 523106)
校本评估
——我国高等教育突破质量评估困境的现实选择
夏泉源
(东莞理工学院 城市学院, 广东 东莞 523106)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忽视了高校自身在教育质量评估中的主体地位,使得教育质量评估未能深入到高校教育质量的核心——教学质量中来。随着多元评估理论的兴起,校本评估逐渐成为多元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评估以高校自我评估为主,激发了高校在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中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是高校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我国高等教育突破质量评估困境的现实选择。
校本评估;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
教育评估是教育行业中最年轻的、亟待完善与发展的领域之一。如果说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事业,教育评估则更繁琐而充满争议。评估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价值评价或判断,教育评估则是对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程度进行评价或判断。教育评估理论逐步从重视评估技术过渡到重视评估过程,从重视评估指标体系过渡到重视评估者(或评估代理人)与受评估者的对话关系,从重视评估对象的外部表现过渡到关注教育质量本身,学校在评估中的话语权开始明显增强,校本评估开始成为教育评估理论中的“显学”,成为多元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困境——校本评估的缘起
(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困境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关注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随着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模式和体系逐步完善和成熟。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急剧扩张,高等教育入学率快速增长,高校办学规模不断膨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理论上的”大众化阶段①。随之而来的是高等教育投入不足、条件不足、资源不足,高等教育的超前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包括政府和高等学校自身,都在担心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管理和投资体制上,政府仍居于中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是政府集权模式[1]。2003 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校改工程”, 提出要在5年左右的时间对我国所有普通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并就此形成5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然而,这种自上而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从一开始就遭到社会及教育理论界的质疑。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存在着失灵现象,并不能深入到高校教育质量的核心——教学质量。由于政府对高校的评估信息不全,评估的专业性不强,导致了评估失真;评估主体单一,缺乏专业机构的介入,导致了效率低下;政府主导的教育评估缺乏监督,缺少社会主体的参与,影响了评估的公正性;教育评估执行过程复杂且费时费力,使得高校疲于应付,导致了评估价值导向的偏移。
我国现阶段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推进困难,其主要原因在此种评估模式没有深入到高校教学质量内部,缺乏高等教育的质量主体——高校自身的积极参与。高等教育评估过程要激发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要改变教育评估是“应付上级的一时之事、额外之事”的错误观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实为高校自身的“分内之事”[2],政府需要引导高等教育质量从政府的外部监督转向高校自身的内部监控。校本评估就在这种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困境中兴起。
(二)校本评估的内涵及其意义
校本评估是由学校的内部评价机构自发地对学校内外部教育环境与教育质量进行民主的、系统的调查过程,并且是与外部评价相融合的过程[3]。校本评估是高校的自我评估,是基于本校校情促进自我发展的评估。校本评估一方面是为政府评估和社会监督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高校也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自我诊断,自我修复,自我完善,不断促进学校本身的改革和发展[2]。校本评估的实质是调整不同的评估主体的职能分工。从国内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经验来看,评估主体多元化是普遍的发展趋势,政府、高校及社会都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主体。从高校人才培养功能来看,培养符合政府及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校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来看,高校也担负着教学质量监控与调整的责任。因此质量责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校本评估是由学校内部评估机构自发地对学校内外部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进行民主的、系统的调查过程,是基于学校发展的各方对话。其评估主体包含学校全体师生及教育管理者,是一种多主体利益博弈的对话;其评估内容聚焦在学校绩效的核心——教学质量,隐含了各方主体对 “什么是质量”的讨论和抉择;其评估对象包括学校各方面的发展、改进与绩效责任,隐含了各方主体对“评价指标”的价值判断。一般认为,校本评估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良好手段,甚至认为校本评估就是内部评估。这是当前人们认识校本评估的主流观点,实际上没有深入理解校本评估的内涵。校本评估并不是应付政府对高校自身的教育质量评估的“应景之作”,仅把校本评估当作高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手段,容易使人们将校本评估看作是针对政府教育质量评估的一次预演。戴维·内沃(David Nevo) 认为,校本评估既非内部评价的同义词,也非外部评价的反义词,而是两者的融合,其关系为互补,而非对立[4]。
校本评估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常态化、程序化与规范化,是学校层面上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是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履行教育质量责任的全过程。对一般本科院校来说,构建具有多元评估价值取向、多元评估主体、多元评估指标体系、多元评估方式的多元优化的校本教学评估机制,是克服我国现有教学评估机制缺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应有选择。[5]
二、校本评估——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校本评估是催生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土壤
校本评估在发展过程中,内在地要求高校与政府分享教育质量话语权、教育评估去行政化和技术化,促使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土壤逐渐形成。其主要表现为: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相对独立的教育质量话语权、个性和特色的质量观、多方主体利益的保护。
校本评估是高校与政府共同分享教育质量的话语权。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并不意味着政府独霸高校教育质量发展的话语权。法国和俄罗斯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面,也采取高度集权式的评估方式,但在近些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中,也逐步注意在政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下,充分引入社会机构的合作机制,调动高校的主体作用。对照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经验,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去行政化,保障学术权利不受干扰,崇尚学术自由,保留并发展高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评估其指标具有刚性特征,不能适应每一所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禁锢了高校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我国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求全、求大的发展倾向,也反映了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过程中的某种导向而忽视了高校自主发展的需要。
校本评估是以学校发展为本的教学质量评估,要求政府主导的教育质量管理责任履行过程中去行政化与去技术化。大学作为自由的学术性组织,需要相对独立与自由,其文化内涵的生长不是被动发展的,政府的行政行为也不能直接作用于大学的文化生长。我国高等学校层次参差不齐、类型不一、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层次不同,政府官僚式、集权式的教育质量监控行为难以适应每一所高校。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过程中政府的责任方式应该去技术化,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外部技术处理转向对高等教育质量内涵的内在引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内涵也随着当今时代发展潮流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需求以及大众需求在不断变化。政府高等教育质量责任的承担方式应导向保障高等教育多方主体的利益,尤其要保障高校自主发展的利益,保障教师职业与专业发展需要的利益,保障学生养成品行、形成职业能力的利益。
(二)校本评估导向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自觉监控
一个真正持久的教育质量应当是学校内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单靠外界的监控是难以保证的。因此,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应是一种主体自觉的发展。这种主体自觉的教育发展表现在:一是高等教育质量要尊重高校本身的实际情况,评价目的具有直接指向性;二是高校有自己的教育质量话语权,评价内容具有现实针对性,能体现自身的质量特点,评价结果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三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并不仅仅是一种外部监督导向的、以技术和控制为特点的教育质量评估,其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方案的独特性直接表达了高校发展的内在需求。校本评估刚好满足了高校教育质量发展的自主性并催生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自觉性。
校本评估推动高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的有效建构,能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教,导向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内部监控和自觉监控。校本评估使得高校自觉结合自身的办学目标定位、培养层次定位和服务区域定位,不断调整自身的人才标准、学术标准和社会标准,将教学质量的发展深入到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之中,以此来促进自身的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和过程创新,使得教育质量落实到学生素质提高和能力形成上来。2008年9月,我国第一轮高校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结束后,教育部评估中心立即召开了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讨会,与会代表们一致认为教学质量监控要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6]。这充分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其落脚点是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自主建构,政府主导的教育质量评估应引导高校实现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自觉。
几年前,以色列教育当局主导的学校评估计划主推一种能将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有效结合的校本评估制度,主要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针对对校本评估感兴趣的校长及教师进行培训;在计划的第二阶段,参加该计划的学校要成立由3~4名参加第一阶段培训班的教师组成的内部评估团;在第三阶段,内部评估团将作为一种永久性的学校机构而被确定为一项制度;第四阶,学校做好了接受全国性或地方性教育权威机构进行的外部评估的准备。香港教育署为帮助学校改善质量评估,向学校提供有关学校自我评估架构的指引及参与资料,发放各种工具和参与标准,以协助学校自我评估。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的政府及学校学习和借鉴。
三、校本评估——突破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困境的现实选择
(一)校本评估符合当代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基本趋势
教育行政权力下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校本评估在弥补政府主导的集权式教育评估模式不足的同时,坚持了以高等学校为主的教学质量自主发展、适应发展、特色发展的优势。高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坚持以高校自主发展为宗旨,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体现了校本评估的基本精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要坚持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系统。校本评估的本质就在于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内部保障,保证高校发展的适应性质量、发展性质量和特色化质量。适应性质量在于保障高校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追求,又要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发展性质量需要高校用渐进的质量观引导自身不断提升品质,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发展就是质量[7]。特色化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是高校自身的个性发展,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评估优秀的高校必须“特色鲜明”,评估良好的高校必须有“特色项目”,由此可见,特色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校本评估推动高校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
校本评估充分尊重了高校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主体地位。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评估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首先要理解高等教育质量的特点。现代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多元性、内生性、多主体性,是一种多样化的质量系统,但其核心仍然是以高校自身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的质量。校本评估实际上是在引导高等教育质量关注教育过程及学生体验,以社会需要的满意度为基准,将教育质量落实到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上来,不断体现高校教学质量发展的个性和特色,这本身是在推动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也始终坚持了高校在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整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规划。在实现高等教育质量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以往过多地强调政府主导的外部评估,缺乏高校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以高校自主评估为主的校本评估模式,其本身是对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重要补充,是推动高校教学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探索具有高校个性的教学质量特色发展的新模式,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天然的统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突破教育质量评估困境中的现实选择。
校本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还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该理论全面关照了学校发展的主体性,照顾了各方主体的利益,始终关注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有机结合,如何消除教师的焦虑,如何保障学生的利益,如何公平公正地挑选衡量质量的价值标准等问题,仍是校本评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注释:
①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是一个社会需要催生的自然过程,具有其内在发展规律,而不能仅仅从高等教育入学率来观测。超越社会需要的高等教育的自我膨胀,是违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笔者称之为“理论上的”大众化。
[1]刘尧.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理科教育,2006(5):4-7.
[2]于东红,张静.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路径[J].中国电子教育,2006(3):20-24.
[3]胡咏梅.校本评估理论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36-40.
[4]David Nevo.Combin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evaluation :A Case for school- based evaluation[J].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1994 (20) :87 -98.
[5]彭小奇,陈梦稀,李茂平.一般本科院校多元优化的校本教学评估机制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3):82-84,97.
[6]高教评估中心专家课题组.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与分级分类课程评价工作[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7]石恒真,刘湘玉.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理论与实践[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16.
(责任编辑蔡宗模)
School-basedAssessment-theRealisticChoicetoSolvetheDilemmaofHigherEducationQualityAssessmentinChina
XIA Quanyuan
(CityCollegeofDongg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Dongguan,Guangdong523106,China)
Quality assess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long been guid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neglect of the university's own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assessment,caus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cannot go deep into the core of higher education - teaching quality.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multi-assessment theory,school-based self-assessment has becoming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multi-assessment.School-based self-assessment focuses on the school self-assessment,inspiring the autonomy,enthusiasm,initiative,which is the continuous power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s connotative development,and directly guide to the conscious control of university’s teaching quality.It is the realistic choice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of China.
school-based assessment;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G647
A
1673-8012(2013)03-0033-04
2013-03-28
广东省2010年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培育项目(BKYB2011098)
夏泉源 (1981-),男,湖北京山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