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与护理

2013-04-01罗彩娥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36期
关键词:输液管排空药液

罗彩娥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湖北武汉430070)

随着人工流产及其它的宫腔操作日益增加,盆腔炎患者亦逐渐增多,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一旦形成慢性盆腔炎,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病情顽固,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者可造成不孕、异位妊娠等其它后果。目前西医通常用抗生素口服或静滴治疗,在盆腔炎急性发作时可明显缓解疼痛,但是对于慢性盆腔炎效果就不甚理想。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来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医科门诊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患者50例,全部病例均参照《实用妇科学》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确诊[1]。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45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在3~6月以上,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发作达数年之久。

2 中药灌肠与日常护理

2.1 中药灌肠

自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中药灌肠方,处方:金刚藤30g,红藤、天丁、路路通各20g,败酱草、地丁、蒲公英、土苓、赤芍、野菊花、三棱、莪术、蛇舌草各15g,当归、元胡各10g。我院代煎中药,每次煎煮100ml真空包装。嘱患者排净大小便,然后取侧卧位,中药药液温度控制在37~40℃之间,按静脉输液方法,药液挂高处,将一侧针头刺入药袋,另一侧剪去针头,排尽气体,末端涂润滑油或肥皂水,从肛门插入直肠约10 cm,然后将开关打开,将药液灌入肠内。灌完后,嘱咐患者保留灌肠液1h以上,尽量不上厕所,以利于药液充分吸收,最好保留至次日临晨。1次/d,1月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经期暂停灌肠。

2.2 日常护理

2.2.1 日常护理及健康宣教 交代病人注意事项,注意经期卫生,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降低盆腔炎的发生或加重。注意日常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向患者交代灌肠的作用与目的,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

2.2.2 嘱咐患者排空大小便 交代病人晚上灌肠,1日1次,灌肠前要排空大小便,这样有利于药液的吸收,也可延长保留的时间。若患者有痔疮,管子的末端可适当多抹点石蜡油或肥皂水,动作轻柔。

2.2.3 注意药液温度 灌肠药液温度以37~40℃为宜,不能过冷或过热,否则患者肠道受到刺激后,容易排便而影响药液的吸收。

2.2.4 要排空输液管内空气 灌肠时一定要排空输液管内空气,若输液管中有空气残留,从而导致空气灌入患者肠内,容易诱发肠蠕动,提前排便,并且增加病人的不适感。

2.2.5 注意灌肠的速度 灌肠时速度不可过快,过快可导致便意,并且增加病人的不适感,一般来说2~3min为宜。

2.2.6 输液管插入深度要适合 保留灌肠输液管插入深度约10cm为宜,若插入过深,输液管一端抵着粪便或肠管,从而导致药液无法灌入;若插入过浅,则无法有效的保留药液,容易提前排便。

2.2.7 灌肠后最好平卧或抬高臀部 患者灌肠后立即站立,药液会压迫肛门引起便意,故嘱咐病人灌完肠最好平卧或抬高臀部,若能每晚临睡前灌肠,保留至次日晨效果更佳。

2.2.8 生活调理 嘱咐患者要注意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多做缩肛运动,从而减轻导管刺激,提高治疗效果。告知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保持机体处于较佳状态。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忌酸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戒酒,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3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子宫附件B超检查正常;好转:症状、体征改善,子宫附件B超检查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子宫附件B超检查均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50例患者中,治愈28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2%。

5 讨 论

我院自拟灌肠方中所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除包块、清热利湿、消肿镇痛之功效,方中蒲公英、地丁、野菊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当归、三棱、莪术、红藤、天丁、赤芍、路路通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能;败酱草、金刚藤、土茯苓具清热利湿之功。从现代药理分析,本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抑制细菌的代谢环节,阻碍细菌繁殖,调节免疫等作用。我院自拟中药灌肠方灌肠,药液可通过直肠粘膜直接吸收,并且盆腔内静脉丛丰富,于盆腔的器官形成静脉丛,药液通过静脉丛吸收直接作用于盆腔,从而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抗菌抗炎、松解粘连,缓解疼痛。并且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使增厚、增粗的附件组织及粘连松解。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大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在心理与操作上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消除患者紧张与不安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

[1]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255.

猜你喜欢

输液管排空药液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一次性防脱落输液管针头的设计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治斑秃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输液管插入法治疗牛非泡沫性瘤胃胀气
能自动过滤气泡的医用输液管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