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宣城大棚莴笋高效栽培技术

2013-04-01章照停

长江蔬菜 2013年15期
关键词:莴笋苗床可湿性

章照停

安徽宣城大棚莴笋高效栽培技术

章照停

导读:宣城市宣州区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大棚莴笋秋延迟、越冬栽培新模式,推广面积达266.7 hm2。主要通过品种调整和设施栽培,使莴笋从12月上旬供应至翌年3月下旬,主要在元旦、春节前后上市,此时正值冬、春淡季,且又逢“两节”,市场销路好。

宣城市宣州区莴笋发展较快,全区常年种植秋、冬、春莴笋466.7余hm2,其中大棚莴笋秋延迟、越冬栽培是我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栽培模式,面积已达266.7 hm2。通过品种调整及设施栽培,供应期从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下旬,主要在元旦、春节前后上市,此时正值冬、春淡季,且又逢“两节”,市场销路好,667 m2平均产量3 500~4 000 kg,平均售价2.0元/kg,最高可达3.6元/kg,平均667 m2产值7 000元,经济效益较高。

1 品种及播期

1.1 品种选择

秋延迟、越冬莴笋的生长主要在最寒冷的季节,要求选用耐寒、适应性强、市场适销、高产的青皮或紫红色品种,如竹叶青、挂丝香、南京紫皮香、中都5号、寒抗笋王、金铭1号、种都青等。

1.2 播种适期

大棚莴笋秋延迟、越冬栽培播期弹性较大,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均可播种。因此,应根据栽培季节要求、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适期播种。

2 培育壮苗

2.1 苗床准备

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土质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作苗床,苗床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少量过磷酸钙,施后深翻,整平整细,使土粒细小均匀一致,土壤疏松平整,通透性好,便于幼苗生长。

2.2 催芽播种

越冬莴笋种子一般不需低温处理,秋延迟莴笋种子若需要低温处理时,可用冷水浸种5~6 h,用手搓洗,除去黏液和杂质,淘洗2~3次后,稍晾水分,用湿布袋包裹,放入冰箱的冷藏室最下层,24 h后用清水冲洗一次再放入冰箱,一般48 h就发芽露白。当种子幼芽露白后摊放在有散射光的阴凉处,注意喷水保湿,经3~4 h后,胚芽转为淡绿色时即可播种。播种要精细,应在种子中加入少量的细土混合后撒播,适当稀播,一般每1 m2播种量为2 g左右,覆盖0.3~0.5 cm厚的过筛细土。

2.3 苗床管理

①温湿度管理 播种后要覆盖遮阳网或草帘降温保湿,确保齐苗,不宜过干或过湿,出苗后于傍晚揭去覆盖物,适当通风炼苗。

②间苗 当幼苗出现第1~2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间苗,苗距1~2 cm。2~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苗距3~4 cm,以提高秧苗素质。

③叶面追肥 幼苗自真叶展开后,每7~10天喷1次叶面肥,并配杀菌剂或杀虫剂防病治虫。

④壮苗标准 苗龄不超过30天,叶片无病虫害,子叶完整,具4~6片真叶,叶片肥厚,叶色正常,无节间,根系发达。

3 科学定植

3.1 整地施肥

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 kg、45%硫酸钾型复合肥50 kg,于移栽前7~10天施入。耙碎整平作畦,采用深沟高垄栽培。

3.2 定植方法

定植前1~2天应将苗床淋透水,以便起苗时少伤根、多带土。定植时,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挖穴栽培,以不埋没心叶为度,栽后立即浇定根水。定植株行距,圆叶品种35 cm×35 cm,每667 m2栽4 000~5 000株为宜;尖叶品种30 cm×30 cm,每667 m2栽5 000~6 000株为宜,不能种植过稀或过密。具体栽培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栽培季节、市场要求以及种植习惯等决定。

4 栽后管理

4.1 温湿度管理

10月下旬以后,随着气温迅速下降,出现霜冻,应扣棚覆膜。控制白天温度在15~20℃,不超过24℃,夜间不应低于10℃。前期温度不能偏高,否则会导致植株“窜苗”和病害发生,放风取决于温度条件,在满足莴笋生长的适宜温度下尽量加大通风量,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50%~70%。如果棚内湿度偏高,应及时通风散湿,晴天需早通风、晚闭棚,防止病害发生。当气温降至0℃以下时,大棚内要增设保温帘或加搭小拱棚保温,控制棚温白天在15~20℃,夜间不低于5℃。

4.2 肥水管理

①幼苗期 定植后2~3天浇缓苗水,随后结合中耕培土1~2次,秋延迟莴笋生长前期若天气炎热干旱,应多次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②发棵期 8~10片叶开始团棵时,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46%尿素10~15 kg、60%氯化钾8~10 kg,中耕除草,控水蹲苗。莲座叶已充分展开,即将封垄、茎部开始肥大时结束蹲苗。

③肉质茎形成期 当莴笋心叶与莲座叶齐平时,其茎部开始膨大,应重施膨茎肥,结合浇水每667 m2追施46%尿素15~20 kg,同时注意叶面喷施硼、钙肥(因为在硼元素缺乏的情况下,莴笋体内维生素C含量降低,植株抗逆和抗病能力下降,肉质茎表易开裂),这次水肥必须适时,过早或过晚对肉质茎的生长都不利。开始浇水以后,茎的膨大速度加快,需水、肥量增加,地面稍干就浇,浇水要均匀,水量要适中,严防大水漫灌。做到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充分满足莴笋对肥水的要求,以防裂茎。采收前10天停止浇水。

4.3 病虫害防治

①霜霉病 开始叶面出现水浸状小点,逐渐发展为淡黄色近圆形病斑,后扩大成不定形,或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以后病斑颜色转为黄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可长出稀疏的霜状霉层。许多病斑相连可使叶片干枯、死亡。有时病菌能侵染到茎部,引起茎部变黑。

田间管理注意降低田间湿度,防止田间积水,促进植株生长,抑制病菌发育。及时摘掉病叶及下部老叶并烧毁,增加通透性。

发病初期可选用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 000倍液、72.2%霜霉威600~800倍液、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5%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霜脲·锰锌)600~800倍液防治,7~10天1次,连喷2~3次,轮换用药。

②菌核病 主要为害莴笋根茎部,多在莴笋生长中后期发病,植株感染后外叶逐渐褪绿变黄,最后萎蔫枯死。病部多呈水渍状软腐,在病组织表面产生浓密白色霉层,最后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田间管理注意进行土壤消毒,合理施肥,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勤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病残株及下部病叶;收获后进行1次深耕,使多数菌核埋在6 cm土层以下。

发病初期可选用50%速克灵2 0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防治,连喷3次即可。

③黑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典型症状是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斑块,直径3~15 mm,具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背面可产生黑色霉状物。

注意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实行轮作,及时去除老、病、残叶。

发病初期用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等防治,轮换用药,7天喷1次,共喷2~3次。

④蚜虫与潜叶蝇 667 m2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 g+1.8%阿维菌素5 mL对水10 kg喷雾防治,或用异丙威烟剂200~250 g熏蒸。上市前10天停止施药。

5 适时采收

莴笋主茎顶端与植株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适期。此时肉质茎充分膨大,肉质脆嫩。根据市场需求可适当早采,提早上市,收大留小,分批上市;推迟上市,可摘去顶端生长点,以防“窜苗”或空腔老化,但间隔时间不宜过长。

章照停,安徽宣城市宣州区菜篮子工程办公室,宣城市叠嶂中路59号,242000,电话:0563-3022172,E-mail:xzcbzzt@126.com

2013-01-05

猜你喜欢

莴笋苗床可湿性
Parahellenia,a new genus segregated from Hellenia (Costaceae)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莴笋开胃增食欲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香葱疫病与霜霉病如何用药剂防治
春季吃莴笋可降血糖降血脂
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几种育苗装备的研究
如何挑选莴笋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