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灾害中的急智变通

2013-04-01安徽省淮南师范学院心理研究所邱章乐

城市与减灾 2013年1期
关键词:实验员窃贼拉斯

安徽省淮南师范学院心理研究所 邱章乐

在城市生活事件中存在大量的应激源,即那些能引起全身性适应综合征或局部性适应综合征的灾害因素,它们为急智提供了特别情境。例如,有些事件的发生并非初始所料,却鬼斧神工地提供了成功的楔机;有些事情眼看谬误或败局己定,却又电闪雷鸣,形势急转;还有些为常人忽视的细枝末节,突然成为大决策的重要开端或依据……这些事件有三个特点:一是功自天意,很难复制;二是始于谬误,却超乎常规逆转,终为大成;三是平凡常态中隐伏蹊跷,非慧眼识别不得昭然。这就需要我们“急中生智”——顺其然,夺其时,识其本,成其事。

“急中生智”又称“情急智生”,意思是在万分紧急情况下猛然想出了好主意、好办法。我国古今这类事例很多,如诸葛亮的“空城记”、曹植的“七步诗”、刘备的“闻雷拾箸”。最为妇孺皆知的是儿时的司马光砸破水缸使掉入水缸中的孩子获救的故事了。急智思维往往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大脑潜能,瞬间释放出闪光智慧的能量。

急智思维最主要特征是简约性。这一特征受制于急智过程的时间性。许多危机来之忽然,去也忽然,要求在极短的时间里做出决策。因此,急智思维有个基本任务: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经》之易有三个层次:一是变易,二是不易,三是简易。筒易是高层次的思维。爱因斯坦的思维方法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简约性原则,相信世界的和谐统一,相信规律是简单的,努力用简单的规律说明世界。世界上的向日葵多种多样,但是所有向日葵果实的排列都符合对数的螺线。世界上的一切物体之间都有着相互作用,牛顿用万物之间吸引作用总结出万有引力规律,用这个简单的公式能说明千千万万种现象。只要我们注意在思维过程中化杂沓为明晰,变繁复为简单,就可能会发现,在扑朔迷离的万事万物背后,总隐蔽着最简约的规律。

那么,怎么才能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呢?首先要寻找最简单的途径。把一个复杂问题化为几个简单的问题,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用最简单的手段进行尝试。其次,要善于排除次要因素。影响事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本质的,也有非本质的,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这些因素缠绕在一起,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使人不得要领。要想使思维简化,必须排除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突出主要的、本质的因素。第三,借换功能。实际上就是功能开发或功能变通,将事物不为人知或不为熟知的功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万事万物是有规律的。

下面的灾害或危机故事,即凝聚了许多急智变通的智慧。

堵疏颠倒,女实验员一举救命

一家化学实验室里,一位实验员正在开大水龙头向一个大玻璃水槽里注水。不一会儿,水槽里的水就灌得差不多了。于是,那位实验员去关水龙头,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水龙头的开关突然失灵了,怎么也关不住。水流很急,如果再过半分,水就会溢出水槽,流到工作台上。工作台上放着正在起着化学反应的仪器,水如果漫出就会燃烧,几秒钟之内就能让整个实验室腾起一片火海,面对这一可怕情景,实验员们惊恐万分,他们知道谁也不可能从这个实验室里逃出去。那位实验员一边去堵住水嘴,一边绝望地大声叫喊起来。

就在这时,只听“叭”地一声,只见在一旁工作的一位女实验员,将手中捣药用的瓷研杵猛地砸向玻璃水槽,将水槽底部砸开一个大洞,水瞬间直泻而下。实验室里一下转危为安。

在后来的表彰大会上,人们问她,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怎么能够想到起要这样做呢?这位女实验员只是淡淡地一笑,说道:“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过了《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我只不过是重复地做了一遍罢了。”

【点评】在突发事件面前,以“疏导”代替“关堵”,当然是最便捷也是最管用的方法。而在这个生死瞬间,女实验员的大脑中即刻反映出对另一个事物的回忆联想,迅速将以往的知识经验“搬迁”过来运用。这在急智思维过程中表现的极为常见也尤为突出,实际操作性也最强。必须指出的是,人在危急情形下,应保持高度冷静,这样思维活动的联想过程才能畅通,做出的决定也将能够十分正确。

听筒传笛声,孤妪危急得救助

玛丽是一位孤独的老太婆。老伴几天前去世,儿女们都想接她去住,可她实在难以割舍住了一辈子的老房子,固执地说她还要在这里住些日子。儿女们也没办法,因为各自都有工作,于是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就都回去了。

失去老伴儿的悲痛,使玛丽更显衰老。这天深夜,她又失眠了,怎么也睡不着,就从床上爬起来,独自在家中走来走去,东翻翻,西找找,似乎要寻回那些往日的记忆。突然,她一个不小心,跌倒在地,头撞在桌棱上,再也爬不起来。绝望中,她残余的记忆中只剩下人人皆知的火警报警号码。在半昏迷中,她抓起电话话筒,拨出了这个号码。

这是凌晨两点发生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事。消防支队的值班员拉斯马森听到报警的电话铃声后,立即拿起话筒:“喂,我是消防支队,请讲。”

可是,此时的玛丽已处于昏迷状态,无法再回答拉斯马森的问题。拉斯马森从话筒里只听到老太太艰难的喘息声。他耐着性子不断呼叫,终于,一丝微弱的声音传了出来:

“我不行了,快来救命……”

“你是谁,住在哪里?”拉斯马森急迫地问道。

“我是个孤老太婆……在我家中……我跌倒了……”玛丽艰难地说。

“请告诉我门牌号码,我们立即就去!”拉斯马森一边说,一边暗示助手通知大家做好行动准备。

“可是我……我实在想不起来了……”玛丽吃力地回答。

“是在市区吗?!”拉斯马森机警地问道。

“……是,是的。靠近马路……我家里的灯很亮……我受不了……快来呀……”

对方大概昏迷过去了,只有电话里那喘息声还能隐约分辨出来。救命如救火!但必须先查出求助者的住址才行。车库里十几辆救火车严阵以待,望着手中尚未挂断却无人答话的话筒,拉斯马森果断地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消防车拉响警笛沿街奔驶。因为,老太太的电话未挂,消防车一旦经过老太太所住的街道,警笛声就会通过老太太的电话传到值班室,一旦传入,即可令消防车上的队员就近查找亮着灯的人家。

果然,高扬的警笛声在寂静的夜间格外响亮,不一会儿,值班室有人员在对讲机里兴奋地叫道:“听到了!听到了!”

就这样,拉斯马森很快就找到了生命垂危的老太婆。

【点评】本应打到医院的电话打到了消防支队,这使得本来就显紧急的事情更显急迫。拉斯马森在紧急时刻调动救火车救人,一是就其职便,二是就其物便。重要的是,拉斯马森挖掘就便之物的潜在功能尝试用一种元素来置换另一种元素,用一种程序替代另一种程序的可能和效果,从而使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获得解决。

就近撕画,危险关头靠急智

两位画家一同去风景秀丽的山上写生,美丽风景使他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一张又一张地画着。不知不觉之间,他俩已来到了一座悬崖边。

这时,一位画家画了一幅自已很满意的画,正在自我欣赏着。画家们有一个习惯,喜欢退到比较远的地方,以便更完整地观察自己的作品。谁知道,由于完全沉浸在创作的激情之中,这位画家向后退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到自己已经退到了悬崖的边上,倘若再退后一步,就会掉下悬崖!

正在这幅画跟前的另一位画家发现自己的朋友已濒临险境!千钓一发之际,他就势抓住那幅已经画好的画,三下两下撕得粉碎。于是,看到自己心爱的作品被撕毁,那位画家即刻向他的同伴冲过来,要抢救自己的得意之作,这个反常的举动,反倒拯救了他的性命。

【点评】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急中生智的那位画家当时可以采取的行动有:(1)大声叫喊,叫他立即回来。(2)立即猛扑上去,把他抱着。(3)用别的方式,阻止他后退。第一种方法固然可能会有效果,但在那种情况下,如果大声叫喊,那位画家一定会因为受到刺激而不知所措,万一他下意识地再往后退,后果不堪设想。第二种方法需要时间,但是当时的情形已万分危急,分秒之差,就有可能造成惨祸。很显然,就势而为,就近撕画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

就“机”取证,少年妙用高科技

一天晚上,16岁的高一学生小华晚自习以后,离开学校独自一人回家去。

当小华走上一段偏僻的道路上时,一名中年男子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他的身旁,诡秘地对小华说道:“小伙子,你怎么一个人走道?上来吧,我带你去兜兜风怎么样。”

小华看了看这个人,根本不认识,就说:“我不知道你是谁,为什么要跟你去。”“一回生二回熟嘛……”这名男子骑着摩托车慢慢地尾随着小华前行。

这时,小华觉察出这人肯定不是好人,就想跑开。没想到这名男子竟然将摩托车横了过来,挡住了小华的去路:“怎么给脸不要脸,不许走!”接着语气又软了下来:“我不就是想带你去潇洒一下嘛。”

小华见走不掉了,也知来硬的自己不是这人的对手,于是假装服软,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去。那人便对小华讲了一些赤裸裸的色情话题。小华知道,自己这是遇到了一个色情“变态狂”了。小华假装听从他的胡言乱语,说道:“大哥,我愿意和你去,可我得打个电话告诉家里人我要去同学家,迟些回去,免得他们着急。”,说完拿出手机,装作和家里人打电话的样子,但暗中却按了几下一个特殊的按键。

经过一番周旋,这中年男子已经相信自己成功地捕获了一个对象,完全放松了对小华的警惕。用摩托车载着小华向前疾驶而去。当行驶一处交叉路口的时候遇到了红灯。小华趁机溜下了车,飞快地跑向路边的一家超市里躲了起来。当这名男子发现小华不见了的时候,已经把摩托车开出好几个街口了。

小华见中年男子远去了,赶快跑到公安局去报案。接待他的民警说:“这样的事情在当地已发生了好几起了,就是苦于没有破案的证据。“可我现在已经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小华得意地说:“这个坏蛋的脸和他那辆摩托车的牌照,都被我用手机拍了下来。”原来,小华成功地利用了现代化科技成果,机警地使用了手机的摄像功能。

警方根据小华提供的有力证据,很快就将这个专门坑害中学生的“变态狂”抓捕归案。

【点评】在危急时刻,充分挖掘身边可利用之物来解救自己,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综合条件和信息,提出多重的假设,在头脑中将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有效地“迁移”到自己的思维活动之中,用来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顺势解困的原则。小华就是利用移动通讯工具的多样性功能,不仅成功逃脱危险,还“顺带”摄取了追捕嫌疑犯的确凿证据。

就铃寻人,手机也有识贼功

这天是双休日。张女士兴冲冲地打扮好了,和丈夫一起乘车去一家超市购物。

这天人真多,上车的时候,大家挤来挤去。上车以后,张女士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便要取出手机打一个电话。可当她伸手要去拉开背在肩上皮包拉链的时候,心中一惊。她发现的皮包已经张开了口,再用手一摸,里面的手机、钱包全都没有了。

这时候,她的脑海里疾速地回忆着前面发生的事情。想起自己等车时还给朋友打了一个电话。而且,上车时见有人挤来挤去,自己还将皮包紧紧地夹在胳肢窝下面,看来可能性只有一个,这车上有窃贼。张女士知道,现在的窃贼基本上都是团伙作案,而且一般都带有凶器。如果大喊大叫起来,肯定不会有好结果。于是,她悄悄地向丈夫耳语几句,然后装作他俩互不相识的模样,自己走到了另一边去。接着,她丈夫不动声色地悄悄地打了一个电话。

这辆公交车行驶不远,还没有到下一站,只见一辆110警车突然拦在车的前面。几位巡警上了车。这时候,张女士的丈夫又按动了手机,输出了一串号码。只听一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怀中的手机响起了一阵和弦音乐声。张女士一听,正是自己设置的熟悉音乐,用手一指:“是他,就是他偷了我的手机!”巡警们一拥而上,按住了那个打扮得像正人君子似的中年男子。果然,从他的身上搜出了张女士的手机。

【点评】随着移动通讯的普及,不少人都有丢机的经历,因此这个案例很有现实意义。张女士手机失窃之后没有张扬,而是考虑双方力量较量时如何壮大己方力量的问题。她首先让她丈夫不动声色地向警方求援,等外援到达时,又利用手机应答功能识别窃贼,从而很漂亮地解决了问题。

就势造痕,踩肿脚背识扒手

法国记者安娜在东京的地铁车厢里丢了一个钱包。她在地铁列车停稳后,第一个跑出车厢,奔向警察说:“先不要放人出站!我的钱包被扒了,请你们帮我查一下。”

警察对安娜的遭遇非常同情,但看到走出车厢的人群,无可奈何地说:“这是终点站,不放人走是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们不能对每一位旅客都要搜身吧!”“当然不是,只需要男人脱下鞋子,查看一下他的脚背,就能够找到扒手。”安娜非常有把握地说。“这是怎么一回事?”警察非常奇怪。“当时我在扒手的脚背上狠狠踩了一脚,一定会留下印迹的。”

原来,安娜当时在车厢里觉得后面有一个男人的手伸向了她的胸部,知道自己如果大声叫喊,就可能要被扒手用刀子捅,她急中生智,装做被前面的人涌了一下,趁势猛地踩了后面的男人一脚。按照安娜的建议,所有的男旅客集中在出口处,每个人都把鞋子脱下来进行检查。果然,经查发现有一个男人的脚被上有一块红肿,与安娜的高跟鞋后跟形状非常吻合。接着,在他身上搜出了安娜的钱包。

警察事后问安娜:“当时你背后男人不止他一个,怎么能够断定他一定就是扒手,而不是一般的乘客呢?”安娜笑着回答说:“通常情况下,我这一脚如果踩了别人,那个人一定会大喊大叫的,说不定还会骂我一通,但被踩到的人却默不作声。这说明,他就是扒手,因为他会因为自己的偷盗行为而不敢声张。”

【点评】安娜的一脚上留下了证据,终使扒手落入法网。在特定的场合中,制造可用以为凭的痕迹是最好的伏笔,一旦情境转好,痕迹就可以成为克敌致胜的武器。另外,此案中安娜最后的判断也值得玩味,从心理智谋上分析,则属于情境设计的范畴了。

就手一关,门卫智放卷闸门

一天深夜,一条黑影窜到了上海的一家公司的仓库门前。只见他机警地向四周观察了一番,大街空荡荡的,很少有行人。这人便取出随身携带的工具,迅速地撬开铝合金的卷闸门,一猫腰钻了进去。进去以后,他又用手里的铁撬棍砸碎了二道门的玻璃,钻进房内开始行窃。

这时,隔壁房间值夜的门卫老王头,在睡梦中被砸碎玻璃的声音惊醒了。他连忙起床,顺手抓起一根铁棒跑过来观察动静。却发现公司仓库的门已经被人打开。老王头大吃一惊,仓库进了窃贼!刚要进去又突然想到,现在窃贼一般都是团伙作案,还要带着凶器,如果贸然冲进去,自己身单力薄而年岁又大,不但不能把窃贼抓住,可能连自己的老命也要搭上去。一时他急得满头是汗。

就在这时,老王头猛然想起,这间仓库是原来的车库改装的,三面都是墙壁,没有窗户。情急之下,他的头脑里闪出了一个绝招。于是他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去,忽地将卷闸门向下一拉,关紧了,用尽全身力气按住,然后迅速掏出手机拨打了110。

这时候,正在里面行窃的窃贼听到了外面的动静,急忙跑过来想拉起卷闸门逃走。窃贼年轻力气大,老王头在外面眼看就要按不住了,他赶快把带来的铁棍插进卷闸门的拉手圈内,利用杠杆的作用,死死地按着。就这样,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双方僵持了十多分钟。这时110巡警及时赶到了,来了个瓮中捉鳖,将窃贼擒获。

【点评】本案例很简单:就势关门,来个瓮中捉鳖。简单的案例却蕴藏着一个思维原则,即解决问题的还原原则。所谓“还原原则”是指用追根寻源的方法,回归问题本质原点,从原点上解决问题,这就是还原思维的根本特征。随着现代文明进程,人们往往被各种纷纭繁杂的外表现象干扰,思维不能集中到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上,以至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例如:离开了打火机就不知道如何取火,离开了计算机,就不知道如何解决计算问题……有人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现代富贵病。现代富贵病往往被非本质的外形包装所干扰,过份地讲究程序和依赖相关社会机构,而忘记解决问题的简约化原理。如果老王头发现窃贼,不是“就势关门”,而是急着电话报警,那么结果将会是什么样?!

就势造形,女化妆师智施易容术

日本有位女化妆师,手法相当高明,能使40多岁的男演员变成20多岁的“奶油小生”,也能够把妙龄美女变成丑陋的老太太。

一天,她家里闯进一位不速之客,是个刚刚越狱的逃犯。他一进门就手持匕首逼住化妆师道:“现在警察正在到处搜捕我,我要立刻离开这座城市。我要你为我化装——化装成另外一幅模样。只要你老老实实地为我化装,我就不会伤害你。否则,要你的命!”化妆师心里恨透了这个恶棍,她一边想着对的办法,一边装着很顺从的样子说:“你想化装成什么样子,化妆成女人怎么样?”

“不行,化装成女人行动不方便。你只要给我换个长相就行了。”“那么,我就让你变成一个非常难看的中年人吧!”只一会儿工夫,化妆师果然将他变成了一个脸色黝黑,面目丑陋的中年男子。

这人照了照镜子,觉得一点也不像原来的自已了,非常的满意。为了安全,他临走时,还是把女化妆师绑了个结实,以防她去报案。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人刚刚来到大街上,就立即被警察逮捕了。

原来,化妆师前几天在报上看到了一张通缉犯的照片,于是,就把这个通缉犯的模样移植到了此人的脸上。此人一出现,当然会引起警察高度注意。

【点评】此案例的中介是另一个通缉犯的脸。化妆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换汤不换药”。如此变脸易容,表面上变了,实际上“通缉犯”的身份并没变,使这个歹徒就犯的目的没变。这一就势造形内含有以柔克刚的效果。

大楼失火,热水器成灭火器

小磊早饭后和妈妈一起去姥姥家。刚走到楼梯口,小磊突然发现一楼商店的顶棚上有一个火球。顶棚上有塑料布和很多油腻的杂物,火球很可能是有人把烟头丢在上面引燃的。很快,火势就向二楼的空调器和楼上的住户蔓延过来。

小磊马上大声呼喊:“失火了,快救火啊!”喊声惊动了几层楼的邻居和居民小区的门卫,大家马上拿出水盆等各种器具,盛来水共同灭火。可是,由于空间狭窄,大家的救火行动根本施展不开,有力也使不上。人们眼睁睁地看着火势仍在继续蔓延。

千钧一发之际,小磊急中生智,飞跑回家,打开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管,又把淋浴头从窗口伸出来,水流居高临下,直向大火喷去。很快,楼上楼下的几家也如此效仿,数十个淋浴头从各家窗口喷射水流,不一会儿,大火便很快被扑灭了。

【点评】千钧一发之时,借助家中太阳能热水器来救火,的确很有实效。从创造学观点评述此类急智,叫功能迁移。

猜你喜欢

实验员窃贼拉斯
自作聪明的窃贼
幽灵般的窃贼
高校实验员队伍问题分析及建议思考
高校实验员队伍建设刍议
新片快递
浅谈实验员助理制在护理实验室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实验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窃贼是如何进入密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