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3-04-01冯建中孙玉秋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冯建中,孙玉秋 (长江大学信息与数学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2012上海市将包括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以下简称信计专业)在内的18个专业因为连续3年以上签约率低而列入年度预警专业名单,给全国各高校的信计专业发展敲响了警钟[1]。长江大学从招收首届信计专业学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培养了将近900名毕业生,为荆州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从与多届毕业生的后续联系和每年所带毕业设计同学的交流以及到兄弟院校综合调研发现,当前信计专业在培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2-3],其中最主要的包括:①信计专业专业内涵和专业方向不明确,计算机水平赶不上计算机专业,数学基础也不如数学专业那么扎实;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不能完全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③实践内容和课时较少,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不足,所学知识很容易和社会脱节;④专业师资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具有较强编程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水平、高职称人才仍显薄弱;⑤培养模式单一死板,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特点和将来就业,难以体现应用型特点。要解决上述突出问题,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更新教育理念,依据社会的进步不断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大力推动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把传授知识与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1 根据市场需求分析,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需要大量专门应用型人才来进行信息数据发掘、收集分析;社会、经济等数据的量化分析,为政府、大中型企业提供信息决策;现代通讯网络升级和信息化技术改造等工作,这对信息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质和量的要求,当然这些具体要求对信计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既是个挑战也是个机遇。为此,从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出发,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将信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能力解决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金融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完善教学育人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当然也强调数学基础,这并不意味着开设数学课程越多越好,而是指那些与专业方向设置一致,最能体现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在大一大二期间,为了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开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常微分方程等数学专业基础课程。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到了三四年级准备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的方向做如下调整:①计算科学方向。主要学习数值分析、数理统计、数学建模、数学物理方程、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②信息科学方向。主要学习信息论、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智能信息处理能力。③运筹科学方向。主要学习运筹学、最优化方法、非线性规划等内容,并尽可能的与管理方面结合。④应用软件方向。主要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技术、数学软件 (包括Matlab、Spss、Lingo等)等主要内容,重点培养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和具体数学软件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按照自己的能力、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最大限度地完善教学育人模式。
3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1)课程设计 对于课程设计,应立足本课程理论,调整课程设计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多增加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通过编写程序、数学软件运用于结果分析等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2)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训练应用,是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各方面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4]。但当前信计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却存在着时间上与学生找工作相冲突、选题方式不合理、毕业论文题目与现实脱节等诸多弊端。为了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可在毕业设计 (论文)方面做如下尝试:选题方式采用双向选择和鼓励同学们自主选题,指导教师可多关注当前各领域研究的热点,结合自身科研条件,让学生和教师一起科研,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容易得到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论文)。
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面对社会之前最好也是最后的锻炼机会,对于验证所学专业知识、了解和接触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2年在学校和院系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迈出了院(系)厂 (公司)结合的第一步,利用暑假全专业学生到浙江一家高新技术公司进行一个月的毕业实习,这对于建设应用型人才开了个好头,在以后的专业建设中这种方法值得继续坚持和推广。
4 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为有效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制定了 “立足培养,积极引进,加强管理,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原则:一是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引进和专业年青教师出去进修为重点,扩大师资队伍规模,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能力、高学历的专业师资队伍;二是坚持推行 “青年教师一对一导师制”,通过经验丰富老教师的 “传帮带”,不断提高年青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促使年青教师的快速成长;三是以国有企事业单位绩效改革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为手段,创造条件组建教学团队,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四是邀请著名的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活跃了学术氛围,提高了办学层次,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设立至今,有3人被评为教授、7人被评为副教授,考取博士研究生4人,另外还从武汉大学引进博士2人,现在已经形成了学历高、业务水平强、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师资队伍。
5 结 语
目前,我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信计人才和近年来大学大规模扩招使得该专业的发展压力与机遇共存。因此如何结合院校实际,更加科学地对该专业进行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信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5],这些都是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共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