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救治安全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研究

2013-03-31李大鹏张永军吕春雷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充磁条形码伤员

李大鹏,张永军,吕春雷

现代工业化社会快速发展,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车祸、塌方等意外事故影响,突发事件发生比率不断增加,加之现代战创伤致伤因素等发生显著变化,创伤具有突发性强、伤者多、伤情严重及救护环境复杂的特点。同时,伤员多为伴大量出血的复合性损伤,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很高,在搞好外科止血和清创同时,选择安全、快速、有效的液体复苏可取得理想效果,对黄金救治期的液体复苏提出高要求,应建立具有功能齐全、操作简便、易携带、展收迅速等特点的创伤救治安全身份认证系统,以提高硬件环境和技术条件适应性,并确保液体复苏等创伤救治的安全、快速、有效。

1 设计思想 根据野战及突发事件医学救援条件下创伤伤员伤者多、伤情严重、救护环境复杂、分级救治等实际,结合液体复苏救治存在药物及输血禁忌等技术风险,应按照功能齐全、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等原则,建立创伤伤员安全身份认证系统,以保证创伤救治的快速、安全、高效,并符合外军战创伤救治始于"士兵系统"及终于卫勤指挥系统的研究方向[1]。

战伤救治尽量前移是战创伤救治的发展方向[2]。根据液体复苏是重症医学科的灵魂的思想[3],结合休克后“黄金1小时”的液体复苏是其关键的救治措施[4],为实现创伤伤员连续稳定救治的目标,按照“信息采集点尽可能设置在信息发生点”的设计思想[5],笔者选择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设计创伤救治安全身份认证系统。

2 系统构成 创伤救治安全身份认证系统由单兵服装上[笔者设计肩臂章(专利号200520081723.5)或头盔(专利号201120445995.4)附带的身份识别卡和充磁金属磁条(圈)、配置笔者设计创伤救治信息标识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卡片式打印机、条形码识别器、手持磁性感应检测器(龙口图新无线电厂)等组成,可快速、规范为平战时期创伤伤员液体复苏等救治提供安全认证及技术方案。

创伤救治信息标识系统含系统设置、人员信息管理、条码打印、报表统计、数据管理、系统帮助共6个主菜单及相应子菜单,其中:(1)“系统设置”菜单;(2)“人员信息管理”菜单:包括人员信息录入、人员信息识别;人员信息录入包括基本信息和相关信息,以产生序列号作为个人信息唯一标记。人员信息识别可通过条码识别器或输入序列号进行;(3)“条码打印”菜单;(4)“报表统计”菜单;(5)“数据管理”菜单。

创伤救治信息标识系统的主菜单和相应子菜单中,按创伤救治工作流程要求进入相应界面,进行数据录入、添加、删除、修改、保存、识别、打印等项操作。系统含分类固定序列号,便于数据信息查询及统计分析,为野战条件下战创伤救治及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提供科学、及时、完善的信息资料,为平战时期创伤伤员安全及规范化救治提供新型运行方式。

3 应用方式 创伤救治安全身份认证系统中固定在肩臂章或头盔上的身份识别卡记录信息与相应数据库中记录信息相联接对应。身份识别装置包括条形码及充磁金属磁条(圈):条形码识别针对平战时期人员身份及体检信息进行安全认证,确定液体复苏等救治方案,充磁金属磁条(圈)则针对不宜常规输血等高危人群。可将安全身份认证分为普通身份认证和特殊身份认证2种:(1)普通身份认证是将人员基本信息和体检信息录入计算机储存,同时打印条形码并黏贴固定在肩臂章或头盔盔体内面。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体重、身高、体表面积等,体检信息包括ABO血型、血液检测指标、输血反应史、血源传播性疾病检测指标等。选择条形码识别器识别安全身份。(2)特殊身份认证系统是将不宜常规输血等高危人群人员基本信息和体检信息录入计算机储存,打印条形码并粘贴固定在肩臂章或头盔盔体内面,同时在相同位置粘贴固定充磁金属磁条(圈)。选择手持磁性检测器识别安全身份。

野战及突发事件医学救援条件下的创伤伤员液体复苏等救治,首先以肩臂章或头盔盔体上充磁金属磁条(圈)的手持磁性检测方式进行高危人群的特殊身份认证,明确不宜常规输血等伤员身份,再通过条形码识别确认并导出人员相关特征信息,明确伤员安全身份及制定液体复苏等救治方案。普通身份认证则是按条形码识别方式,调取相关身份及体检信息后按导出人员信息确定液体复苏等救治方案。

4 评价与讨论 现阶段,损害控制性复苏是对传统创伤复苏理论最大的突破[6-7]。野战及突发事件医学救援等条件下快速、有效完成液体复苏等创伤救治的关键在安全身份认证。

笔者设计创伤救治安全身份认证系统以手持磁性检测器进行伤员特殊身份认证后,可通过条码识别进行伤员基本和体检信息确认并导出相关信息,完成液体复苏等创伤救治,可提高创伤救治速度,且系统安全性好且应用范围广,设计研究符合卫勤保障中器械设备的研究方向[8-9],为现代创伤安全、快速救治提供了技术手段[10-11],更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的伤员信息覆盖提供思路。

创伤救治安全身份认证系统能应用于平战时期伤员安全身份快速认证,具有操作简便、功能齐全、易携带、展收迅速等特点。系统数据信息可通过网络传递到网络服务器,各种数据自信息源一次录入并通过网络实施动态管理,强调了安全认证手段的重要性,以及救治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并为军内外血源及创伤救治体系共享拓展良好的信息平台。创伤救治安全身份认证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好创伤救治安全身份认证系统与现有创伤救治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问题。

[1]王运斗,裴国献.外军战创伤救治标准化趋势及我军发展对策研究[J].人民军医,2005,48(4):240-242.

[2]蒋建新,李磊.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7):781-784.

[3]张连阳.创伤救治损害控制中应避免的错误[J].创伤外科杂志,2011,13(2):100-102.

[4]张玉明,孙绪德,尹文,等.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于治疗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实验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5):684-687.

[5]傅征,任连仲.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1-53.

[6]孙志杨,唐伦先,刘中民,等.现代创伤救治的发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7):659-661.

[7]任建安.当前在腹部创伤救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腹部外科,2009,22(2):68-69.

[8]蒋国良,叶成荣,张国庆,等.战地简易局部气压式止血带的制作和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6):52-53.

[9]廖庆丰,郭兴明,张箭,等.便携式多功能心音听诊系统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9):22-24.

[10]邓红梅.急救中心创伤救治模式的实践总结[J].临床合理用药,2010,3(8):84.

[11]邹晓明,张丽.腹部创伤救治体会[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09,3(10):10-11.

猜你喜欢

充磁条形码伤员
创意条形码
我国首台套大型永磁电机整体充磁装备研制成功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
从条形码到二维码
磁钢充磁方式对高速永磁电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条形码大变身
一种混合充磁同心磁齿轮及其复合电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