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静脉输液液体外渗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2013-03-31顾明眉
顾明眉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妇科,湖北 荆州434020)
液体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发生的护理缺陷。液体进入穿刺部位外的血管组织,引起肿胀、苍白、疼痛,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织坏死[1]。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发生典型液体渗漏8例,经过局部处理及综合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
1 临床资料
8例患者均为在我院住院期间行周围静脉输液致液体渗漏。成人7例,新生儿1例。其中采用头皮钢针4例,留置针4例。渗漏面积2~80c m2。渗漏液体分别为:丙氨酰-谷氨酰胺、盐酸多柔比星、葡萄糖酸钙、复方甘草酸苷、氯化钾、参麦、美罗培兰、能量合剂。皮肤局部表现为红斑、肿胀、疼痛、破溃、坏死。近期损害5例,远期损害3例。
2 原因分析
笔者收集的医院护理缺陷249例中发生液体外渗8例,发生率3.21%,这是指液体渗入软组织面积在1c m2以上自报并定性为护理差错的渗漏。实际护理工作中,液体渗漏的发生十分常见。可能有下列3方面原因:①药物因素:输注刺激性药物,发疱性药物,肠外营养液,p H<5或p H>9的药物或液体;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50%葡萄糖、20%甘露醇;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都容易引起渗漏,应避免使用头皮针。研究表明,输入刺激性药物时外渗的发生率为2.33%[2],高浓度、高渗透压液体进入静脉后,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引起血管的收缩和痉挛[3]。输注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渗透压随之升高,静脉壁通透性增加。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外渗后临床表现为血管损伤,可导致难治性溃疡[4]。②穿刺因素:因血管位置选择不当,穿刺角度、进针方法影响穿刺成功率,引起血管疼痛与损伤。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的进针方法可以减少疼痛和对血管的损伤,51~60°为最佳进针角度[5]。③患者因素:疾病种类、特殊体质、年龄等。
3 液体外渗的防范措施
3.1 选择合适穿刺部位
穿刺前,根据患者所使用药物性质、涉及种类多少、持续时间长短,对静脉血管进行全面评估,注意避开旧的穿刺点和结节、疤痕、色素暗沉等部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原则上血管的选择是由远而进,避开关节、硬化、感染灶等位置,一般不选择有明显针眼、骨隆突处。对长期输液或化疗患者进行留置针或PICC置管,避免反复穿刺引起血管损伤。穿刺前湿热敷穿刺局部,促进血管扩张,也可以借助红外线等显现血管,避免穿刺失误引起血管重复损伤。对化疗患者或恢复功能差的患者,避免在前穿刺点下方进针,也要避免在原穿刺点进针,以免发生非穿刺因素引起的渗漏。本组研究中1例化疗患者,穿刺时针眼上方发红,患者说此处以前打过化疗。推注多柔比星时患者感觉发胀,半小时后换另1瓶液体滴注时,针眼处5c m×5c m发红,针眼上方2c m×2c m红斑、疼痛、灼热。应与前次化疗血管损伤未恢复有关,后来带来远期损伤甚至难治性溃疡,与化疗药物有关,也与护士选择穿刺部位有很大关系,此中教训需引起同道关注。
3.2 妥善固定穿刺部位
头皮钢针固定时,选择长度超过穿刺部位上下各5c m的小夹板辅助固定,PICC及静脉留置针时贴好透明敷贴,必要时以网状弹力绷带固定。对早产儿腋静脉输液贴透明敷贴时,严禁将整个上臂包裹,注意观察肢端微循环情况。
3.3 加强巡视与观察
巡视时要查看输液部位,输注高渗药物、化疗药物时一定做好床边交接,腋静脉输液少量液体渗漏时不容易被发现,尤其是早产儿体位正常而输液泵却显示堵塞时,应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下至腰际间、肩胛及胸背部范围的质感[6]。本组收集的典型案例中,新生儿右腋下静脉穿刺置管,发现渗漏后,立即行硫酸镁湿热敷,肿胀消退。但28d后患儿右腋下淋巴结肿胀,融合成片,发硬,局部组织及右上臂内侧、右肩胛肿胀,分析可能为隐匿性渗漏引起的局部记忆性炎症反应。
3.4 局部处理
发生渗漏后立即拔针,快速判断渗漏原因,根据渗漏范围、药物性质,尽快进行局部处理。①外敷:非化疗药物外渗用50%硫酸镁湿热敷,温度40~42℃,持续30 min,也可以用1支50%硫酸镁针剂浸湿纱布后敷在局部,套上一次性PE膜[7],姜醇湿热敷局部可缓解输注甘露醇引起的疼痛,两者均具有收敛快,杀菌作用及较强的渗透作用。也可以用新鲜土豆片、白萝卜片、金黄散直接外敷在局部渗漏处,2次/d,连续3d。50%硫酸镁溶液冰敷化疗外渗有较好疗效[8],对多巴丁胺液体外渗用地塞米松与山莨菪碱针剂加生理盐水热敷30 min,消肿效果良好[9]。②理疗:24h后局部进行超短波、红外线理疗,促进外渗药物吸收。③外科换药。
静脉输液是常见的给药手段,药物外渗引起局部组织肿胀、坏死,给患者造成痛苦,临床护士要高度警惕特殊药物、特殊患者的液体渗漏,建立液体外渗后的处理流程和防范机制,对已经发生的渗漏尽早采取补救措施并进行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1]姜安丽 .新编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6.
[2]蔡荔 .留置针输液非穿刺性损伤致液体外渗的原因[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57-58.
[3]何娅娜 .如意金黄散合巩冰液外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70-72.
[4]张敏,李式平,付菊芳,等 .多柔比星外渗性损伤动物模型建立初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9-12.
[5]吴晓莲,何国平,黄红玉,等 .不同角度静脉穿刺患者疼痛及穿刺成功率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4):5-7.
[6]陈英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276.
[7]韩甜甜.PE手套在手背静脉输液外渗局部湿敷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9,16(20):30.
[8]莫伟,彭伶丽 .硫酸镁冰敷预防乳腺癌化疗性静脉炎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22(17):119-120.
[9]卢义琼.Nacl溶液稀释地塞米松、654-2针剂后外敷多巴胺液体渗漏[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6(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