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克患者麻醉处理220例分析

2013-03-31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卡因全麻休克

武 霄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山西晋中 030800)

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对220例休克患者行麻醉手术,由于手术前准备合理,麻醉方法选择恰当,术中、术后处理及时,仅21例死亡,现就220例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0例休克患者,男178例、女42例,年龄:18-30岁145例、31-40岁50例、41-50岁20例、51岁以上5例。

1.2 休克原因 严重颅脑损伤51例,头颅胸腹多部位损伤44例,下肢广泛损伤及开放性骨折17例,股动脉损伤例,上肢挤压离断伤3例、下肢挤压离断伤4例,肝脾破裂26例,门静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19例,子宫破裂4例宫外孕破裂9例、前置胎盘严重出血3例,胃肠穿孔腹膜炎3例,肠梗阻肠坏死6例,化脓性胆管炎28例。

1.3 休克的严重程度 创伤性休克183例,中毒性休克37例。①重度96例,收缩压0-60mmHg,四肢冷,皮肤苍白,口唇甲床发绀,脉搏快弱,140-180次/min,呼吸浅快,鼻翼扇动;②中度89例,收缩压50-70mmHg,口渴,面色苍白,四肢皮肤湿冷,脉搏110-140次/min,呼吸浅慢;③较轻35例,收缩压70-90mmHg,口渴、口干、颜面及皮肤苍白,脉搏90-120次/min.

1.4 麻醉前处理 术前抗休克治疗,迅速补充血容量,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开放1-2条静脉,1-2h内输注大量含糖平衡电解质溶液、全血或血浆代用品,同时静滴5%碳酸氢钠3-5ml/kg。输液期间观察中心静脉压或静脉充盈情况、动脉压及尿量。180例30min左右血压明显回升,余40例需要阿拉明和多巴胺静滴维持,血压回升后尿量增多。本组病例均于血压回升后立即手术,其中15例在快速输液、输血下进行抢救手术止血。

1.5 麻醉方法的选择

1.5.1 全麻:220例患者中选择全麻186例。①麻醉前30min肌注鲁米那钠0.1g(或安定10mg),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②麻醉诱导,胸腹部损伤、脏器破裂、多部位严重创伤、严重腹膜炎和肠梗阻肠坏死患者,采用安定20mg(或氨胺酮50-100mg或异丙酚2mg/kg)及琥珀胆碱50-100mg静滴注射,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头面部及颈部严重创伤患者,用1%地卡因喷雾,2%利多卡因2ml环甲膜穿刺气管内注药表面麻醉,清醒气管插管。③全麻维持,琥珀胆碱200mg稀释于1%普鲁卡因200ml内缓慢静滴,氨氟醚吸入,必要时间断静注芬太尼50-100μg,以保持肌松足够和血压平稳为度;安定l0mg和氯胺酮50mg静注,必要时再间断给入,这对重症患者更适宜;异丙酚2mg/kg间断静注或异氟醚吸入,可作为重症颅脑外伤的维持。

1.5.2 局麻:220例休克患者中选择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34例,主要是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经过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等抗休克综合治疗,血压已能维持稳定,才选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其中14例患者术前应用少量升压药,维持收缩压80-90mmHg,硬膜外用药量宜少,1.5%-2%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5-8ml,40-60min后追加半量。

2 结果

①全麻组效果均满意,肌松良好。其中138例(74.19%,138/186)休克患者给药后血压上升20-30mmHg,脉搏增快20-30次/min,经15-25min逐渐恢复。重症休克患者血压回升后,口唇甲床紫绀好转。有21例休克患者术后死亡,死亡原因是急性呼吸困难综合征4例、肝昏迷3例、肾功能衰竭6例、循环衰竭8例。②硬膜外阻滞麻醉组效果良好,术中30例血压平稳,4例需用少量升压药静滴,没有发生肝昏迷。

3 讨论

3.1 术前和术中积极抗休克 中毒性休克术前应适量快速补充平衡液和纠正酸中毒。出血性休克的补液,成人失血量在1000ml以内、血细胞压积30%以上,以失血量的2-3倍输入,若病情危重,则按失血量的1/3输入全血,以另2/3量的2-3倍输入平衡液;失血量为1000-2000ml、血细胞压积在25%以下,按失血量的1/2输入全血,1/2量的2-3倍输入平衡液;失血量在2000ml以上、血细胞压积在20%以下,按失血量的2/3输全血,1/3量的2-3倍输入平衡液,维持循环效果较好。

3.2 麻醉选择 休克患者麻醉方法的选择原则[1]:①尽量减少对循环、呼吸及肝肾功能的抑制。②积极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③发挥几种麻醉药复合的协同作用,维持浅麻醉,保证肌肉松弛和镇痛效果良好。氯胺酮的优点是起效快、短效镇痛作用强,对呼吸系统影响轻,对循环系统有兴奋作用,可增加心排血量和升高血压,比较适合用于休克患者。但氯胺酮有谵语和梦幻的缺点,与安定和巴比妥类药物合用能消除该副作用,并且有协同作用,可增强麻醉效果。④休克患者术前应充分扩容,使血压维持在一定水平,亦可采用低浓度、小剂量的麻药行硬膜外阻滞麻醉。

3.3 术后呼吸的管理 休克患者术后常有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和缺氧现象[2]。一部分患者由于全麻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未完全消失,手术停止,气管导管拔除,患者安静入睡后,可出现呼吸通气不足;另一部分患者存在肺部并发症。术后出现呼吸困难,除了术后持续吸氧外,对气管插管全麻的患者可保留气管导管,必要时维持控制呼吸一段时间,可有效提高休克复苏率[3]。

3.4 术后硬膜外镇痛 术后由于疼痛易引起患者心率增快、血压增高,特别老年及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易致心律紊乱,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塞。应用硬膜外术后镇痛泵,以2ml/h注入0.4%利多卡因和0.125%布比卡因低浓度麻醉药,不但可达到镇痛的目的,而且能扩张内脏血管,特别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血液循环,对防止术后心绞痛、心肌梗塞非常有利。在持续导尿的情况下,硬膜外注入吗啡1.2-1.5mg,或者硬膜外镇痛泵内加入吗啡(2mg/d),同样可达到镇痛的效果。因硬膜外应用吗啡有轻度呼吸抑制作用,因此对呼吸障碍的患者应慎用。

[1]朱莉嵘.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5):99-100.

[2]杨冬.麻醉后寒颤及其防治[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9,24(1):19-23.

[3]徐仲煌,黄宇光,潘华,等.罗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18(5):235-238.

猜你喜欢

卡因全麻休克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