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光教授临床验案举隅
2013-03-31王耀光
纪 璇,王耀光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肾内科,天津 300193)
王耀光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数十年,不仅在肾病治疗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各种疑难杂症的辨证论治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兹举验案3则,以供同道学习参考。
1 内伤发热、盗汗
例1:李某,男,63岁。2012年2月16日就诊。患者近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低热,体温波动于37.3~37.5℃,晨起体温自行恢复正常,且每日入睡后大量汗出,多梦,于当地医院就诊后未能找到病因,治疗后无明显疗效。刻下症:午后低热,盗汗,多梦,口干,体倦乏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诊断:内伤发热、盗汗。证属阴虚火旺型。治益滋阴清热、固表止汗。予青蒿鳖甲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减。药物组成:青蒿30 g,鳖甲20 g(先煎),生地黄10 g,知母10 g,牡丹皮10 g,当归10 g,熟地黄10 g,黄芩15 g,黄柏10 g,黄连6 g,地骨皮30 g,蚕砂10 g,炒草果10 g,柴胡15 g,片姜黄20 g,白薇20 g,胡黄连10 g。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服用4剂后盗汗明显减轻,体温降至37.2 ℃,原方继服3剂后发热、盗汗症状消失。
按:青蒿鳖甲汤出自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书中有云:“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者,邪热深伏阴分,热自阴来也,青蒿鳖甲汤主之”。该方既能滋阴清热,又可使伏于阴分之邪热透于阳分而解。当归六黄汤一方见于《兰室秘藏》,主治阴虚有火、发热盗汗。王教授据“口干、体倦乏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认为症属阴虚火旺型,予青蒿鳖甲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减。2方加减共奏滋肾阴、泻虚火、退虚热之效,使患者诸症状很快得到控制,符合中医辨证施治之原则。
2 胁痛
例2:徐某,女,35岁。2011年11月24日就诊。患者前日情志不舒后出现两胁肋针刺样疼痛,常欲蹈其胸口。刻下症:两胁肋刺痛,纳差,大便不成形,舌质边暗、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弦。中医诊断:胁痛。辨证为肝气瘀滞。治益疏肝理气止痛。予旋覆花汤加减。药物组成:旋覆花20 g,茜草30 g,香附10 g,玫瑰花15 g,代代花15 g,川楝子15 g,郁金15 g,延胡索20 g,炒蒲黄20 g,厚朴15 g,佛手6 g,葱白2段。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服用3剂后胁痛消失。仍纳差,大便不成形,舌略暗,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滑。原方去旋覆花、葱白,加炒白术20 g,生黄芪20 g,茯苓15 g补气健脾利湿,续服3剂而愈。
按:旋覆花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原方由“旋覆花3两、葱14茎、新姜少许”3味药所组成。主要治疗“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此例王教授以茜草替代新姜。方中旋覆花味苦、性咸温,有消痰下气散结之功,合用葱白、茜草后具有行气活血、通阳散结之效,再据患者症状辨证加入香附、玫瑰花、代代花、川楝子、炒蒲黄等疏肝理气化瘀之品,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此方临床加减运用广泛,凡属于营气痹塞,经脉瘀阻之内科杂证,均可应用本方治疗。
3 尿失禁
例3:王某,男,75岁。2012年5月24日就诊。患者于2年前因脑卒中瘫痪在床,不能自主行动,近2月出现尿失禁,家属先后于各大医院求方问药(具体不详),无效,遂至王教授处就诊,尿常规示:WBC(++),根据家属代述患者情况,诊断为尿失禁,中医辨证为肾阳不足、膀胱失约。治以温阳补肾、固涩敛精益气。予巩堤丸加减。药物组成:怀牛膝20 g,淮山药30 g,五味子15 g,白茯苓20 g,益智仁20 g,菟丝子30 g,熟地黄25 g,韭菜子15 g,覆盆子15 g,缩砂仁5 g,泽泻15 g,山茱萸15 g,金樱子45 g,生龙骨、生牡蛎各30 g,石榴皮15 g,乌梅15 g,芡实20 g。予3剂,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2诊时述患者用药后当日便于小解前有自主排尿感觉,且每次尿量渐增多,小便次数减少,疗效颇佳。效不更方,此后以巩堤丸为主方,随症加减,续服3个月,病情乃愈。
按:巩堤丸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之固阵,用于治疗“膀胱不藏,水泉不止,命门火衰,水火不禁等证”。此例王教授运用本方肺脾肾同补,阴阳精气同调,肾气复,阴阳济则膀胱固,津液自藏,堤固而尿止。
4 体会
王教授临证契合病机,辨证准确,尤其注重辨证论治,方证对应,《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有云:“药不执方,合宜而用,此方之不必有也;方以立法,法以制宜,此方之不可无也。夫方之善者,得其宜也,得其宜者,可为法也;方之不善者,失其宜也,失其宜者,可为鉴也。”王教授秉承此法,故临床运用各方药时,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