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碎吸引流术后护理体会

2013-03-31周小丽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瞳孔血肿脑出血

周小丽

(公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外四科,湖北 公安434300)

高血压脑出血是我国常见的中老年疾病,目前有增长趋势,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伤残率高。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高血压脑出血在我国每年的发病率在80.7/10万人口左右[1],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的死亡率较高,内科保守治疗的死亡率高达50%~70%,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在25%~30%[2]。我科选用YL-Ⅰ型1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为患者施行微创碎吸引流术,恢复良好达64.1%,死亡率为5.1%。在病情允许、做好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如已发生脑疝则更应分秒必争,超早期手术即在脑出血后3~6h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更佳。将损伤减少至最低程度,不仅能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而且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及时有效的治疗及科学护理对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总结我科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碎吸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其中男63例,女15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60岁。

1.2 手术方法

CT下靶点定位,局麻下无菌操作,将YL-Ⅰ型一次性血肿粉碎穿刺针用电钻经皮穿入靶点,进入血肿腔行血肿清除。

1.3 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50例,占64.1%;好转18例,占23.1%;无好转6例,占7.7%;死亡4例,占5.1%。

2 术后护理

2.1 体位与环境管理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室内保持安静、清洁,温度18~23°,湿度50%~60%。做好室内空气消毒,避免不良刺激,防止情绪激动引起血压升高。

2.2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脉搏、呼吸节律、深浅度的变化,脉压差有无波动,当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而慢等颅内压增高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做脱水降颅内压处理,防止脑疝的发生。

2.3 控制血压

术后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之一,术后血压要保持在140~160/90~100 mm Hg之间。不宜过度降血压,防止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导致心、脑血流量灌注不足,缺血缺氧加重及血压波动过大,加重脑缺血和脑水肿。

2.4 观察意识的变化

意识的变化是反应疾病严重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昏迷稳定或逐渐清醒,为病情好转的反应;如昏迷加深说明脑水肿加重;如病人意识清醒,而剧烈头痛或频繁呕吐、烦躁不安为颅内压升高,为再出血或脑疝发生,应尽快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滴。

2.5 观察瞳孔变化

瞳孔的变化是提示颅内压增高的指标之一。观察瞳孔应注意两侧的形状、大小、边缘对称性及对光反射等。正常瞳孔呈圆形,两侧等大等圆,边缘整齐,在自然光线下直径2~4 mm,对光反射灵敏。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并伴意识障碍提示再出血或脑疝发生,应立即配合医生快速静脉推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2.6 持续低流量吸氧

脑出血病人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降低脑组织的基础代谢,减少耗氧量,以保护脑细胞功能,防止脑细胞变性坏死。氧流量为2~3L/min,避免氧流量过高,长时间高流量吸氧会造成氧中毒。

2.7 引流管的护理

①妥善固定引流管,限制头部运动,翻身或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牵拉或脱落。②术后12~24h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引流液颜色多为暗红色,并有陈旧性血凝块,引流速度较慢。如突发出现引流液变为鲜红色或引流量突然增大,则可能有新鲜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向血肿腔内注射冰肾上腺素盐水止血,并做好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准备。③保持引流管的高度适宜,一般情况下引流袋应低于头部15~20c m并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成角、折叠。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起脑压急剧变化。④引流不畅者,观察引流管是否扭曲、受压,是否有纤维蛋白状物或凝血块堵塞,可由上而下挤压引流管,如梗阻仍未解除,不能盲目抽吸,通知医生做相应的处理。

2.8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①颅内感染的预防。引流管置管一般为2~5d,不超过7d,冲洗或是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②肺部护理,注意控制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病人翻身、拍背,排除痰液。痰液较多者可行雾化吸入,雾化液中除加入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外,还可用沐舒坦、氨茶碱等,可起到抗炎、化痰、平喘的作用,可有效控制呼吸道的感染。③防止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呕吐物、大便的颜色及性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消化道出血者暂禁食水,除静脉给予抑酸、止血药外,还应留置胃管,经胃管注入冰盐水100 ml加去甲肾上腺素8 mg,每日3次,注意观察胃管内颜色的变化,以判断出血情况及出血是否停止。④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保持床铺整洁,每2h翻身1次,局部酒精按摩。⑤眼的护理。昏迷病人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眼睛。⑥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用盐水棉球擦拭口腔,每日2次,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定时用甘油或液体石蜡涂口唇,以防止口唇干裂。⑦高热的护理。高热病人采用酒精、温水擦浴,置冰袋、冰枕、冰帽等方法降温,并做好相应记录。⑧预防泌尿系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的引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膀胱水平,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并用0.5%活力碘消毒尿道口及外阴,每日2次。

2.9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大便引起血压上升和颅内压升高,加重病情。便秘时可采用开塞露塞肛或小剂量不保留灌肠等。

2.10 饮食护理

意识清楚者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生冷、过热、粗硬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嘱患者戒烟,少饮酒,避免食用肥肉、猪油、蛋黄、动物内脏等高脂类的食物。意识障碍者定时鼻饲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能力。

2.11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早期康复是缩短住院日,减少致残率的关键。昏迷病人应多按摩肢体,保持瘫痪侧肢体处于功能位,指导病人和家属进行被动肢体屈伸、内收、外展等训练,然后过渡到扶助病人下床站立、跨步和行走。锻炼以患者不感觉疲劳为宜,并对病人微小的进步给予表扬鼓励,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

2.12 做好心理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程长,病死率高,存活的患者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对疾病的预后有恐惧、焦虑心理。护士应及时有效的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转归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给予其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关心体贴病人,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小 结

我科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碎吸引流术后的患者采取以上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伤残率,降低了医疗费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1]吴承远,刘玉光 .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5.

[2]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等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3.

猜你喜欢

瞳孔血肿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瞳孔里的太阳
瞳孔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瞳孔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